伊比利亚半岛掠影(2)

老猴

<h3>  清晨从摩洛哥丹吉尔港乘坐滚装船穿越直布罗托海峡,一个小时就抵达了西班牙塔里法港,入港口一侧是灯塔,一侧是基督塑像,一只海鸥无拘无束地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站到了基督头上。</h3><h3> 旅游大巴已在码头恭候多时,登上大巴直奔返回伊比利亚半岛的第一站—300多公里外的西班牙第四大都市塞维利亚。</h3> <h3>  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标志性建筑和著名景点之一,也是西班牙最大的广场。为1929年举办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而修建的主场馆。整个广场呈半圆形,中央有个喷水池,四周有条人工河环绕,上面建有4座装饰漂亮的小拱桥;红砖砌成的呈弧形的庞大楼群中央是主塔搂,两端是副塔。整个广场具有典型巴洛克宫殿建筑风格,端庄典雅,高贵大气。</h3><h3><br></h3> <h3>  弧形建筑的一层楼裙外墙砌有58个小龛,用彩色瓷砖镶嵌而成,其中彩瓷𤩹画表现西班牙原58个(现50个)省的各自象征和版图。</h3> <h3>  黄金塔,1220年由当时统治塞维利亚的阿拉伯人修建,初为扼守内河入海口的堡垒;西班牙人收复后改作从美洲运回黄金贮存的金库。其阿拉伯风格美观独特的造型,据说外墙贴有金箔,随着时光流逝,现已大部脱落,但在阳光映照下仍泛着金光,记述着当年的辉煌。</h3> <h3>  马基隆萨,这座建于十八世纪的斗牛场,据说这里是卡门被刺身亡之地,门外有卡门的青铜雕塑讲述着卡门的故事。</h3> <h3>  塞维利亚大教堂,一如欧洲的许多城市,有一座教堂标志着城市的中心位置。摩尔人从公元8世纪开始,统治了塞维利亚约500年,建造了一座宏伟的清真寺。14世纪天主教徒重新入主塞维利亚,把清真寺改造成天主教堂,清真寺的宣礼塔就成了教堂的钟楼。100多年后的一场地震,损毁了教堂,塞维利亚人就在原址上建起一座更宏伟的教堂,成为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伦敦圣保罗大教堂齐名的世界三大教堂之一。1506年5月20日航海家哥伦布死于古巴,其遗体运回就安葬在此教堂墓室。1987年塞维利亚大教堂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  大教堂以哥特式建筑风格与穆德哈尔建筑风格完美结合而闻名于世。</h3> <h3>  大教堂真正让人着迷的却是98米高称为希拉达塔的钟楼。埃尔·吉拉迪诺女神矗立塔尖,塔尖及塔上部是经典的哥特式建筑;而塔身部分是典型穆斯林宣礼塔建筑,有漂亮的阿拉伯文饰。可惜塔身正在围挡维修和被其它建筑遮挡,难展其尊容。</h3> <h3>  雄伟的教堂内宽敞的大厅,金碧辉煌的礼拜堂展现出不凡气势。</h3> <h3>  神龛中叙述宗教故事的精美木雕、塑像和油画件件堪称国宝级艺术精品。</h3> <h3>  塞维利亚王宫大门。这里原为阿拉伯城堡,十四至十六世纪卡斯蒂亚王国进行改修后作为国王的行宫。是塞维利亚最重要的天主教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融合的世界文化遗产。一大早尚未开门,就有来自全球各地的参观者排起了1里长的长龙,为了节约时间多看点其他景观,只得忍痛割爱。</h3> <h3> 大教堂周围街景和街头行为艺术卖艺人。中间的女艺人还向我要了支中国香烟咂咂,连称“good”。</h3> <h3>  西印度群岛(印第安)档案馆。</h3> <h3>  西班牙国粹艺术之一,弗拉门戈舞。在西班牙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跳弗拉门戈舞表演者,与我国跳广场舞大妈们不同的是只有单人舞或双人舞,且兼收小费。</h3> <h3>  从塞维利亚驱车约400多公里来到了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知名小镇—龙达。这座始建于3000年前罗马帝国时代的小镇,典型西班牙风格的白色楼房均建在约800米高陡峭险峻的悬崖之上。被文人骚客冠以“建在云端的城市”,“悬崖边的白色小镇”等美喻。</h3> <h3>  这座峭拔、漂亮的的小镇还被海明威在他所著的小说《逝世在午后》里描绘为最适合度蜜月和私奔之地,由此被别称为“私奔之城”。很难让人联想到这里曾是土匪、毒贩的巢穴。</h3> <h3>  建于18世纪的努埃搏桥(又称新桥),横跨如刀削斧劈般的埃尔塔霍峡谷,把新、老城区相连通。</h3> <h3>  龙达小镇老城街景。</h3> <h3>  龙达是西班牙传统国粹文化—斗牛表演的发源地和斗牛士的故乡,满眼皆是梅里美笔下的卡门勇士。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斗牛场的鼻祖。</h3> <h3>  在龙达以东濒临地中海太阳海岸的山谷里有一座著名的白色小镇—米哈斯。这座美丽的小山城纯洁的白墙配上红瓦,自半山腰沿着缓坡的山麓错落展开,山顶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山角一直缓缓延伸到太阳海岸。如此纯白无暇的浪漫秀丽景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是欧洲人喜爱的度假胜地之一。</h3> <h3>  佩尔圣母礼拜堂。16世纪中叶,米哈斯的修道士在蜿蜒的山壁上凿出个洞穴作为礼拜堂,并将保护小镇的佩尔圣母像供奉于洞穴上方。</h3> <h3>  漫步或乘坐驴拉观光车游览小镇,在狭窄的街巷两旁无论是商铺还是民宅的门前屋后,窗前、阳台和墙壁上均摆放和悬挂着盆栽的各种花卉,把小镇点缀的更加迷人,难怪会成为世界各地的人们举办婚礼和度蜜月的热门地点之一。</h3> <h3>  登高望远,沿着山麓直到太阳海岸,各式各样的别墅公寓和酒店宾馆或掩映在森林之中或临海而建,海天一色的地中海飘飘渺渺。可见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小镇已与整个太阳海岸度假区相连成片。</h3> <h3>  红堡慨貌。</h3><h3> 历史文化名城格拉纳达是西班牙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海拔738米。由于世界著名的摩尔人皇宫—阿尔罕布拉宫(红堡)就建于此,使这座融汇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历史文化遗迹的古城,成为西班牙一个文化和旅游热点。</h3> <h3>  格拉纳达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依山傍水,具有多样的地质地貌和多变的气候,距地中海60公里,内陆有内华达山脉,其海拔三千多米的白雪皑皑的斯拉纳瓦达雪山,为该地区农牧业发展提供充沛的水源。这里也是西班牙历史乃至世界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从公元前5世纪就有人类活动,古希腊、古罗马曾留下过历史印记;摩尔人在此统治800年留下灿烂历史文化。公元10—13世纪西班牙历史上的光复运动逐渐收复了大部分失地,仅格拉纳达是欧洲地区伊斯兰国家的最后一个堡垒,如今依然肃穆地伫立着的阿尔罕布拉宫(红堡)就是这一卓越文明的见证。在最后摩尔人治下的250年间里,为基督徒和犹太人营造了宽松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共同创造了格拉纳达新的繁荣。直至1492年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率领大军将格拉纳达死死围困,迫使摩尔人签下城下之约,从此穆斯林势力被彻底逐出伊利比亚半岛,最终实现了西班牙的完全统一。</h3><h3><br></h3> <h3>  阿尔汉布拉宫,西班牙的著名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阿尔汗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为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红堡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 占地56平方公里的红宫建筑群大致分为4部分:一是强大的军事堡垒;二是国王宫殿;三是卡洛斯五世宫;四是王子花园。<br></h3> <h3>  坚固的双重城墙,之间有深达3米壕沟,其内设有护城河,错落有致的十几座碉堡相互连接,互为犄角,城楼上有驻守官兵的宿舍(现只剩横截面框架);易守难攻。</h3> <h3>  占据格拉纳达制高点的主碉堡,能够俯瞰整个格拉纳达城,并架设有巨大警钟。庞大而坚固的堡垒群拱卫着王宫和格拉纳达城。</h3> <h3>  站在主碉堡上俯瞰格拉纳达古城,从建筑风格可以看出基督教社区,犹太教社区和穆斯林社区的不同建筑风格,既有区分又相互融汇。格拉纳达大教堂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与穆德哈尔建筑风格相得益彰。该古城区和阿尔汉布拉宫共同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  在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真正的精华部分当属王宫。狭义来讲阿尔汉布拉宫实际就指这座被称为西班牙穆斯林的艺术瑰宝的宫殿。该王宫外观并不耀眼,甚至还显得朴素,而内部却别有洞天。由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组成。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就这四个中庭而言,最负盛名的当属“桃金娘庭”和“狮庭”。与其配套的诸多装饰漂亮厅房中以使节厅,两姊妹厅、大浴室等名气最大。</h3> <h3>  狮庭,也即苏丹(国王称谓)家庭生活的中心。在这个穆罕默德五世宫殿中,四个大厅环绕一个非常著名的中庭——狮庭。列柱支撑起雕刻精美考究的拱形回廊,整个狮庭地面用白色大理石铺设,从柱间向中庭看去,其中心处有12只强劲有力的白色大理石狮托起一个大水钵喷泉,它们结合中心处的大水钵布局成环状。由于《可兰经》禁止采用动物或人的形象来作为装饰物,所以,在阿拉伯艺术中,这种用狮子雕像来支承喷泉的做法是很令人称奇的,可将其理解为君权和胜利的象征,而这里的狮子雕像的形态还会让人回想起古代波斯雕刻家的作品。</h3> <h3>  狮庭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相当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工匠手艺。</h3> <h3>  桃金娘庭,咋一听其名还以为是王室后宫,其实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行政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和装饰精美的几个大厅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矩形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庭名称的来源。</h3><h3>  装饰在阿尔罕布拉宫具有显著的重要性,主要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在这些装饰性元素的作用下,中庭回廊的外观显得豪华而耀眼。内部装饰材料极为考究,做工极其精细。如立柱外立面是把珍珠、大理石等磨成粉末,再混入泥土,然后用人工慢慢堆砌雕琢而成;天然大理石铺砌的水池、地面;金银丝镶嵌而成的几何图案,色彩艳丽花纹漂亮的墙壁等,其工艺水平让人叹为观止。</h3><h3> 但是由于前期功课做得不够细,有些团员把时间花在了宫外留影上(团体票要求必须统一出入各个景点,规定地陪和参观景点均有时间限制),以至宫内参观显得时间仓促,只是走马观花,甚至缺失,未能细细品味。这也为阿尔汉布拉宫一行留下了深深遗憾。</h3> <h3>  卡洛斯五世宫。在阿尔汉布拉宫建筑群中有座外方内圆、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建筑格外显眼,看起来有点不搭。这是基督徒收复格拉纳达后修建的皇家行宫,以纪念卡洛斯五世的历史地位而命名。</h3> <h3>  宫内圆形的二层宫殿有几十间厅房,中间为圆形广场。据说站在广场中心大声说话,宫殿任何一间房间均能清晰听见。</h3> <h3> 王子花园的柏树篱墙走廊。</h3> <h3>  王子花园的双狮门。</h3><h3> 西邻王宫的王子花园(又译为建筑师花园),是阿尔汉布拉宫的又一亮点。在修葺为城墙一般高的柏树篱和阿拉伯风格的走廊楼阁围成一个阿拉伯风格的御花园。种植有当地和引种域外的各种奇花异草,中间建有水池、水钵、喷泉相连成串,漫步其中,一片姹紫嫣红,水景称奇,让人心旷神怡。</h3> <h3>  由于阿拉伯人世居沙漠干旱地区,对水的珍惜和科学应用达到极高水准。无论是王宫的生活用水还是水景用水,在没有外在动力驱动下,建设了设计精细的庞大复杂的地下水网,利用水的自然冲程动力满足全部用水需求。这在近千年前应该是一项世界奇迹。这还有个故事:基督徒收复格拉纳达城后,一直不敢住进红堡,说是一到夜晚就有摩尔人的冤魂厉鬼出来喊冤哭泣,后经查证原来是错综复杂的地下水网的流水声响。</h3> <h3>  王子花园中争奇斗艳的花卉。</h3> <h3>  透过花园的走廊楼阁的马蹄形窗户和树窗、花窗,近可扫视红堡全景,远可眺望格拉纳达城和远方的内华达雪山。</h3> <h3>  修建于1917年的瓦伦西亚火车站。</h3><h3> 瓦伦西亚是西班牙第三大城市,第二大海港,被称为欧洲的“阳光之城”,位于西班牙东南部,东濒大海,背靠广阔的平原,四季常青,气候宜人,被誉为“地中海西岸的一颗明珠”。这座既有来自古罗马的悠久历史又有新千年青春活力的城市,让人耳目一新。</h3> <h3>  瓦伦西亚的老城区依然保持着古香古色的风貌,在其主要街道两旁漂亮的新老建筑争奇斗艳。</h3> <h3>  建于15-16世纪,具有古典哥特式风格的区政府宫、市政厅和银行大楼的楼顶。</h3> <h3>  瓦伦西亚老城区中心街景一瞥。</h3> <h3>  丝绸交易厅(左上图)是瓦伦西亚市哥特式建筑杰作,于1482年至1492年进行建造,现已改作艺术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 中央市场(余三图)是瓦伦西亚最美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内为设有1300个摊位的农贸市场。</h3> <h3>  倘佯在瓦伦西亚老城街头,看到有人正在拍广告,也来偷拍一张模特照,还挺养眼。</h3> <h3>  大教堂是瓦伦西亚市的象征。米格莱特钟楼---68米高,这是一座融罗马、哥特、穆德哈尔和巴洛克等多种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建筑,始建于1262年,用了近百年时间才完工。相传教堂密室内珍藏着耶酥用过的基督教的圣杯。</h3> <h3>  罗马建筑风格的圣女修道院、竞技场和凯撒大帝喷泉。</h3> <h3>  瓦伦西亚新城区现代化高楼林立,其中最能代表新千年青春活力的是艺术科学城。 </h3><h3>  艺术科学城由当地著名建筑师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所设计,建筑在流经瓦伦西亚市的图利亚河床。杜利亚河因为频发水患,被引导到城外,原来河床,现建成集公园、运动场、音乐厅等的艺术科学城,是当地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和瓦伦西亚新景点。</h3> <h3>  设计师脑洞大开,应用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建筑理念,在废弃的河床上建起了包括科学博物馆、海洋世界、 歌剧院、公园等外形独特,让人有充分想象空间的钢结构建筑群,配合水景,美不胜收。</h3> <h3>  潘尼斯科拉位于瓦伦西亚以北,坐落在从橙花海岸伸向地中海的一片灿烂的海岬上,自罗马时代小镇就已经是一个繁荣的港口小城,小镇中有灰色岩石建造的古城堡及周围白墙红顶蓝门窗的民宅,棕榈树、蓝天、碧海,小镇周围都是成片的橄榄树和杏树林,一派地中海明媚的景色。</h3> <h3>  小镇上的贝壳小屋等街景。</h3> <h3>  潘尼斯科拉城堡。13世纪末腾普拉爵士出资修建了这座城堡。城堡就位于整个小镇的制高点上,从这里可以俯瞰小镇完美的全景和橙花海岸的美丽风光。以西班牙最古老的史诗《熙德之歌》改编的电影《熙德传》就曾经在这里拍摄,城堡给不少影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  从城堡最高处俯瞰小镇。</h3> <h3> 远眺橙花海岸风光秀丽。</h3> <h3>  地中海明媚的景色。</h3> <h3>  腾普拉爵士塑像、航海大锚纪念碑和城堡大门之一。</h3> <h3>  巴塞罗那丰收纪念碑及原斗牛场(现在该地区已禁止斗牛,场地已改做他用)。</h3><h3>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的欧非三国行来到了最后一站巴塞罗那。“欧洲之花”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地中海沿岸,依山傍海,地势雄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门户,是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在西班牙具有主要的经济地位。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贸易、工业和金融基地及拥有第一海港。巴塞罗那气候宜人、风光旖旎、古迹遍布,素有“伊比利亚半岛的明珠”之称,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旅游胜地。它是西班牙的文化古城,有地中海曼哈顿之称。整个城市依山傍海、地势雄伟,市区内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和现代化楼群交相辉映。</h3><h3> </h3> <h3>  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宫)是巴塞罗那最大的博物馆,建筑庄严雄伟,有四座钟楼和中央圆穹,主体建筑呈古典式城堡风格。国家宫原为1929年世博会而建,博物馆正式成立于1990年,位于蒙杰伊克山上,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的终点。</h3> <h3>  俯瞰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和市区。</h3> <h3>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主运动场。</h3> <h3>  巴塞罗那海港。这里是地中海最繁忙的港口,据说世界经济衰退前,码头上摆满了写着中文的集装箱。这里也是欧洲富人驾驶私人游艇海上度假的胜地。</h3> <h3>  兰布拉大街的尽头高高耸立着哥伦布纪念塔,以纪念这位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他站在塔顶一手持航海图一手遥指美洲。哥伦布的历史性贡献铭记在西班牙的史册里,在西班牙很多城市都有他的纪念碑。</h3> <h3>  毕加索博物馆,藏有毕加索早期至蓝色时期、粉红色时期、立体派和陶瓷等作品。内部禁止拍照。巴塞罗那是浪漫之都、文艺之都,这里诞生了与毕加索齐名的达利、高迪等一批蜚声世界的艺术大师。</h3> <h3>  兰布拉大街:巴塞罗那最主要的步行商业街,能见到各种肤色、说各种语言的人摩肩接踵拥往这条大街,去淘心仪商品。当然,扒手也喜欢光顾这里。</h3> <h3> 巴萨诺坎普体育场,全球球迷又一朝圣之地。时至今日莫斯科世界杯已经落下大幕。再回看诺坎普大门上悬挂的五位巨星的巨幅画像,可谓五味杂陈。皮克和小白代表西班牙,梅西代表阿根廷均止步16强,小白也离开了巴萨。苏亚雷斯代表乌拉圭止步8强,只有克罗地亚的拉基蒂奇干进决赛获得亚军。这也是天意吧。</h3> <h3>  格拉西亚大道街景。格拉西亚大道是世界知名的巴塞罗那市中心的主干道,宽广的街道,两边梧桐树成行, 令人感兴趣的中世纪建筑物比比皆是,其中西班牙伟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高迪就有两件作品坐落于此。全球知名品牌专卖店鳞次栉比,西班牙是购物退税最高的国家之一,这里成为购物游者的天堂。</h3> <h3>  闻名全球的天才建筑大师高迪的代表性之一巴特罗公寓,其入口和下面二层的墙面都故意模仿溶岩和溶洞,上面几层的阳台栏杆做成的假面舞会的面具模样,屋脊如带鳞片的兽类脊背,屋顶上的尖塔及其他突出物体都各有其怪异形状,表面贴以五颜六色的碎瓷片。</h3> <h3>  巴特罗公寓与高迪设计的其他建筑不同,它的外墙全部是由蓝色和绿色的陶瓷装饰的,一种奇诡的颜色组合,远望去颇象印象派画家的调色盘,但色彩很和谐,萨尔瓦多·达利曾经将这面外墙比喻为“一片宁静的湖水”。</h3><h3> 高迪出身寒门,性格寡和,但一生创作了大量惊世之作。他的建筑设计作品有7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大师。</h3> <h3>  在格拉西亚大街上,坐落着另一幢闻名全球的纯粹现代主义风格的楼房—米拉公寓。它也是出自于高迪之手。米拉公寓屋顶高低错落,外立面到处是蜿蜒起伏的曲线,整座大楼宛如波涛汹涌的海面或许是高低起伏的沙丘,极富动感。房顶上有数个高迪风格的奇形怪状的小柱建筑,有的像教堂的大钟,有的像披盔带甲的军士,有的像神话里的怪兽;这都是公寓的烟囱和通风管道。据说这幢公寓建成后,高迪心得意满,而被巴塞罗纳市民评为最丑的建筑。斗转星移,如今米拉公寓成为高迪的传世佳作和巴塞罗那的骄傲。</h3> <h3>  巴塞罗那市政广场景象。</h3> <h3>  圣家族大教堂又译为神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这又是高迪设计的旷世建筑之一,该教堂始建于1882年,高迪1883年接手主持工程并在哥特式建筑风格基础上大量融入他独道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高迪在圣家堂的建设中大半生耗尽心血,直至1926年73岁的他意外去世,工程进度还不到1/4。大教堂是世界上最旷日持久的建设项目,时至今日136年过去了仍然还在建设中。但是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教皇本笃十六世将其封为宗座圣殿。这也是世界上唯一尚未竣工的世界遗产,可见其独特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是无与伦比的。</h3> <h3>  圣家堂的东门—圣诞面。</h3><h3> 这座宏伟建筑整体没计以大自然的山脉、洞穴、花草、动物为灵感,一以贯之高迪“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的设计理念,整座教堂没有直线和平面,而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充满韵律动感。教堂外貌象征性的东西南三面描绘了耶稣基督从延生、受难到复活。三个立面共有十二座100—110米高的塔代表耶稣的十二门徒;靠北和中央要立两座高150—170米高的塔,象征圣母玛莉亚和耶稣基督;还要建4座高130米高的塔象征四福音书的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和诺望。外立面以一动植物形态作装饰,正面三道门以彩色瓷砖和玻璃装饰而成。整体建筑即巧夺天工又华丽异常,今人叹为观止,堪称建筑史上的奇迹。</h3> <h3>  东门雕塑作品描述圣母玛丽亚诞下耶稣的故事。</h3> <h3>  西门—耶稣受难门。</h3> <h3>  西门雕塑作品描述最后的晚餐、耶稣受难、钉上十字架的故事。从外部装饰和雕塑作品的艺术手法均可看出百年间变化的差异。</h3> <h3>  圣家堂内部局部,大厅的南部与巨大耶稣十字架像。</h3> <h3>  步入圣家堂大殿仿佛置身于巨大的万花筒一般,数十根几十米高的树叉状立柱撑起整个大厅,装饰精美的彩色玻璃顶棚,灯光和阳光透过彩色玻璃花窗交相映照下产生了梦幻般的色彩,美得让人窒息。</h3> <h3>  圣家堂开工奠基纪念碑,1882开工建设历历在目。</h3> <h3>  夕阳下的巴塞罗那海滩。黄昏时分多数游人已经离去,明早我们也将离开巴塞罗那回国。再见巴塞罗那,再见西班牙,再见伊利比亚半岛!</h3><h3><br></h3><h3> 前后10天的伊利比亚半岛之行在依依不舍的情结下结束啦。沿着半岛的历史脉络我们走过一座座历史文化名城,游览了景秀山川、欣赏了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的壮阔的浪漫大洋,初步了解了异域的风土人情。无论是喜欢探幽历史文化,观览古城名刹;还是喜欢饱览自然风光;甚至喜欢买买买,大家均有满满的收获,均是不虚此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