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题记</b>:此次行程为外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是苏联解体后独立出来的三个小国,前二者属欧洲,后者属亚洲。除宗教信仰迥异,其他民风类似,通用语言是俄语,但各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和货币。目前我国游客甚少踏足,尤其是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几乎没碰到中国游客。</h3><h3>三个国家我最喜欢亚美尼亚,它有着我评判一个男人的第一标准一一干净。格鲁吉亚风景为最,尤其是第比利斯的卡兹别克山一带的自然风光。阿塞拜疆最是富裕。</h3><h3>按行程前后逐一记之。</h3> <h3><br></h3><h3><font color="#333333"><b>千年悲歌亚美尼亚</b></font></h3> <h3><i>"洪水退去,松软干涸的土地上钻出葡萄幼苗还挂着清晨的露水,动物们奔向逐渐展开的旷野,飞鸟凌空,人类迁徙,诺亚的大船也渐渐显得空无起来。这艘疲惫的庞大木船在接下来的日光、风雪雨露中老去,渐渐隐匿在时间堆砌出的沙砾中飞散。"</i></h3> <h3>亚美尼亚人不但坚信伊甸园的存在,诺亚最终将方舟停靠在这里,也相信世界上酿造第一杯葡萄美酒的地方在亚美尼亚。圣经中记载着,这里是诺亚在洪水后栽种第一棵葡萄藤的地方。</h3> <h3>能找到有关亚美尼亚的资料很少,阮义忠先生多年前有一本《花与泪与河流一一亚美尼亚的千年悲歌》。觉得很美,用作文题。</h3> <h3>亚美尼亚和伊朗有高山为界,只有一条狭窄的国境线;东部与宿敌阿塞拜疆关闭边境互不往来;西部因为当年大屠杀与土耳其的边境也是时开时关;北部目前尚且开放边境的格鲁吉亚又与其关系微妙。据介绍与俄罗斯关系紧密,但事实是,我们在莫斯科转机时想买一条数据线而不得,原因竟然是我们持前往亚美尼亚的签证!他们不卖任何东西给去往亚美尼亚的人。</h3> <h3>飞达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Yerevan)。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历史上先后被罗马、安息、阿拉伯、蒙古、土耳其、波斯和格鲁吉亚人统治。1936年成为亚美尼亚首都,苏联解体后亚美尼亚1991年再次独立,埃里温再次成为首都。</h3> <h3>第一站是滋瓦尔特茨考古遗址,是一组七世纪中期在埃奇米阿津附近兴建的古建筑群,在建筑史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据说滋瓦尔特茨一直屹立到公元10世纪末期,但它的历史消息来源与它的崩溃原因一样,一直是个谜。<br></h3> <h3>断壁残垣难掩其往日辉煌,尤其是向上弯曲的整体装饰颇与众不同。在远处的隐隐的阿拉拉特山雪峰映衬下更见壮观。</h3> <h3>滋瓦尔特茨教堂又称为永久灵验教堂,据考其建于641一661年,现仅存底座、柱廊及一些建筑残片,整个教堂用彩色凝灰岩砌成,特色是圆顶,根据发掘及后人设想建成三层的圆顶建筑模型,摆放在旁边的小博物馆。<br></h3> <h3>刻在一米长的石板上的日晷是挖掘出的旧物,有2⃣️块,另一块存在博物馆内。⬇️</h3> <h3>作为世界范围内亚美尼亚基督徒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埃其米阿津教堂不但在宗教上,而且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其米阿津(Etchmiadzin)意为“神之独子降世处”,是亚美尼亚的古都,传说亚美尼亚定基督教为国教后,圣格里高利在此见证了基督降世的奇迹,便把教会总部设在这里,于是这里成了全亚美尼亚大主教驻节地。虽然内外都在大修,参观的人仍然络绎不绝。</h3> <h3>埃奇米阿津教堂内的宝物馆保存着举世无双的圣物,寄托着人们对神迹的向往与信心:诺亚方舟的碎片、曾刺入耶稣胸口的铁矛、千年前的彩绘福音书、十七世纪主教的衣物……</h3> <h3>颇具现代风格的入口⬇️</h3> <h3>教堂周围的一些建筑⬇️</h3> ⬆️被要求合影才意识到在这里我是一枚歪果仁😊<br><h3><br></h3> <h3>里普西梅教堂建于618年,中央建有小穹顶,是亚美尼亚早期建筑艺术的典范。</h3><h3><br></h3> <h3>第二天早起亚美尼亚导游带我们到一处平台眺望埃里温市,热爱自己国家的她反复提及阿拉拉特山。亚土边境的阿拉拉特山是所有基督徒心中的圣山,根据《圣经》的说法,诺亚方舟在汪洋大海漂泊,最后停靠于此,万物从此新生。在过去200年里,亚美尼亚的国徽曾数次变化,但阿拉拉特山始终都在国徽的正中央,无一例外。现今的国徽,中间的盾牌就绘着此山,山顶是诺亚方舟。其实,这座与信仰血肉相连的神山,如今却位于土耳其境内,亚美尼亚人只能远观。亚美尼亚是善歌舞的民族,在这里遇到练唱的四声部,美妙的歌喉。</h3> <h3>格加尔德(Gerhard)修道院依山而建,气势雄伟。Gerhard意为“圣矛”,指的是传说中耶稣上十字架前,罗马士兵用来刺过耶稣身体的矛;在亚美尼亚语中意为“岩洞教堂”,因其大部分建筑物在岩石中凿成而得名。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岩洞教堂和1座王公寝陵,可能由于修建在峡谷的岩洞中,迄今保存完整。</h3> <h3>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透过拱顶上的天窗射下,有如神迹显示。</h3> <h3>加尼神庙(Garni Temple)位于埃里温以东28公里的加尼村,加尼村当时宗教信仰和希腊人一样,故在公元前2-5世纪铜石并用时建了加尼堡垒群,后因亚美尼亚人4世纪后改信基督,故又称之为异教徒神殿,17世纪毁于地震。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76年重建的太阳神殿。加尼神殿原来是亚美尼亚国王夏宫所在地,是希腊文化末期在亚美尼亚的唯一遗迹。</h3> <h3>在这里又一次听到了杜杜克(Duduk)。这是著名的亚美尼亚传统吹奏乐器,早在基督教传入前就已出现。杜杜克外形简洁,呈浑圆管状,传统上由坚硬的杏木制成,呈深棕色,管身一头稍阔一头稍窄,正面有8个小孔,背面有供左手拇指操纵的一个小孔。第一次听到杜杜克是在到达埃里温第一天的晚餐厅,沉郁、忧伤的乐声瞬间击中了我,很久回不过神,这是一个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能发出的声音。150万亚美尼亚基督徒被屠杀,是史册上最沉重的一页。</h3> <h3>第一次听到杜杜克的晚餐厅小乐队⬆️</h3> <h3>亚美尼亚国立写本馆(National Matenadaran of Armenia),正面的雕像就是亚美尼亚文字的创造者圣托马斯。入馆后被震惊:从数学、天文到诗歌,从法律、音乐到宗教……卷帙浩繁,可以说是国家的文明史。书写基本上都配有手绘,色彩鲜艳,连书的封皮也是象牙、金、银镶嵌珠宝,美不胜收。他们手绘的颜料从动物、植物、矿物等中提取,记得鲜红色就是从一动物中提取,历年代而不褪减。镇馆之宝是世界上最大的亚美尼亚写本《穆什布道书》。收藏有亚美尼亚从公元5世纪创立文字后保存至今的历代文献,包括约17000个编号的写本,超过十万编号的各类古书,藏量无疑是世界第一。展品虽多为复制品,但代表的原物件件有来历。</h3> <h3>亚美尼亚语非常难学,有38个字母。据说圣托马斯创建时是35个,后来增加了了3个。艺术化的美丽字母⬇️</h3> <h3>到了种出第一棵葡萄、酿出第一杯美酒的地方,当然要品尝酒。我们参观了以圣山命名的阿拉拉特白兰地工厂。学到了一点:酒要带着情感去品,否则酒里的精灵要跑掉的。慢慢品呵,要和精灵做好朋友。</h3> <h3>著名的城市地标社会主义大阶梯,也有人称之为瀑布台阶,未完成的最大烂尾工程,苏联时期的野心之作,80年代因资金问题停工。导游介绍此处是艺术博物馆,广场上有许多雕塑,高高的台阶两侧室内有自动扶梯,每一层电梯停靠处的大厅内也陈列着雕塑作品。大台阶的每层平台处也有雕塑摆放,还有宽大的石凳可以休息。</h3> <h3>猜猜这狮子啥材料做的?一一汽车轮胎。</h3> <h3>登高望远,埃里温全城尽收眼底。作为都城,埃里温非常低调,城市布局区块分明:工业区里,前苏联时代的建筑如四四方方的积木,散布在高耸的烟囱周围;大学和艺术区,则宁静安祥。哪怕是车水马龙的主干道,也没有浮躁和嘈杂感。</h3> <h3>亚美尼亚文化多元,人民教育程度高,艺术气息浓,美女比例奇高。傍晚时分,来这里休闲的人络绎不绝。</h3> <h3>晚餐厅有穿民族服装的小团队在表演,我也凑个热闹😊</h3> <h3>晚饭后去列宁广场看夜景,技术不行,没拍到好照片。埃里温市总体建筑风格是中亚与欧洲建筑风格的结合体,融入了一点亚美尼亚自己的特色。老城的建筑,多以亚美尼亚盛产的火山石为原料,深浅不一的黑色最为常见,主要用于历史或文化意蕴较深的建筑,如我们参观过的国立写本馆和神庙教堂修道院。明度不同的黄褐色,用于政府部门或外国使馆。浓度各异的褚红则多用于各级学校及一些大的宾馆。最繁华的地段就是列宁广场,也叫共和国广场。</h3> <h3>著名的高山淡水湖塞凡湖(Seven Lake),系突厥语名称,意为蓝色之水。有着“高加索的明镜”的美誉,四周雪山环绕,湖边长满野花。它是亚美尼亚境内的最大湖泊,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约3%。两三千多年来,无数的教堂、古堡沿湖建起,无数的过往商队让湖边的丝绸古道密如蛛网。</h3> <h3>塞凡纳旺克(Sevanavank)修道院巍峨于塞凡半岛之颠,建于9世纪,亚美尼亚语意为“黑色寺院”,非常古朴,大门紧闭,十一个世纪的风霜里,不知俯瞰过多少丝路上的商队。湖因修道院而得名,修道院因了这湖也更添神韵。修道院保存了罕见的耶酥十字石,传说它具有治愈作用,过去塞凡湖水位要比如今高上20米,信徒们往往不辞劳苦到此,为疾患的家人祈祷。<br></h3> <h3>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基督教国家,亚美尼亚的宗教情绪,从内容到表达方式都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亚美尼亚那些年代最久远的教堂和修道院,往往建于偏远苦寒之地,让神职人员远离世俗尘嚣,潜心敬神。</h3> <h3>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是10世纪至13世纪间亚美尼亚宗教艺术最杰出的典范。此建筑群奠基于阿巴斯王朝时期,主教堂圣尼山教堂建造于公元967~991年,由霍斯洛夫诺施王后和她的两个儿子组织建造。13世纪初始高加索木式结构寺院绕着它陆续修建,在长达3世纪的不断扩建中,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和礼拜堂、4个附属建筑、墓地、钟楼等。主要的修道院建筑都围绕着中心庙宇,形成了完整的建筑群。</h3> <h3>建筑群融汇了拜占庭教会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的顶尖水平。建筑群整体紧凑和谐,这是每一个新的建筑都充分考虑了其在整体中的位置和风格的结果,中轴线又是不对称的,这使它们看起来错落有致。整个建筑群不仅在不同建筑的结构特征上有共性,而且在建筑的细节和装饰上也有共性。</h3> <h3>对于废墟与古迹,总有着莫名的亲切感。不管是亚洲的柬埔寨还是横跨欧亚的土耳其甚至北非的突尼斯。</h3><h3><br></h3><h3>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来处和去处,如果真有轮回,过去的我和未来的我或许和哪里的废墟古迹息息相关。</h3> <h3>喜爱质朴的亚美尼亚,它像早晨乡村的田野,清静且洁净,甚至于,每一个偏僻乡间的厕所都毫无异味。觉得这是一个真正具有贵族气质的民族:干净,亲切,笑容温暖。历经苦难,信仰坚定。人民普遍有较高的素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