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年前,网搜,遇见了howoolife(后坞生活农舍度假),三年之间,因缘,一次次地,携姊唤友,在凌霄花架下,在阳光屋前,留下了一张张,扮靓的后坞生活照。</h3> <h3>今天,田田谷,后坞女主人,贴心大姐,引领着我,不是以一名住客,而是义工的身份,穿过凌霄花架,走进后坞生活,融入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h3> <h3>也就是在今天,我亲眼目睹了这个大家庭迎来了一大批特殊年龄的客人:五位八十岁以上高龄的年长者,五位十岁左右的孙辈们,和三四位中龄的儿女辈们。交流之后,获知是从上海远道而来,言谈举止,尽显儒雅之色。管家飞娟得知客人定订住一号楼,柔声建议,近两百个台阶,十来件行李,年长者上下来往不便,虽是风光煞好,连续六日住店,还是换住临近山脚的宿楼。年长客人婉拒,因是择登高望远而来,意在活筋动骨。办完入住,稍些安顿,下楼之时,十根竹制拐杖,已由管家阿姨从工程部取来,递到了客人手中。谈笑风生中,这个特殊的度假团,开启了后坞生活,一周的度假生活。</h3> <h3>第二日,天公有意,留客于山间,忽倾滂沱大雨,但也刮断了高压线。电源切了,又受困于房间,住客们老老少少,瞬感无聊。田田谷大姐,在关注电线抢修同时,心中甚是牵挂他们,管家阿姨们也纷纷撑起雨伞,行走在瓢泼大雨中,端着热茶,送去了夏日里的无限关怀,也抹去了老少住客们脸上的失望之色。房间重现光明时,迎来了田田谷大姐,手里拎着打包小包的西瓜葡萄,为他们带去了一份夏的凉意。</h3> <h3>第二天的大雨,续了些许时辰,管家们恐雨天路滑,嘱咐厨师大哥们,提前预备炖菜,精心烹制炒菜,一一打包,按时按点,亲自送到住客手中。</h3> <h3>第三、四日,住客兴致颇高,欲出,行走于山林间。管家们听后,拿出手绘地图,细致耐心,指引他们来一次大汗淋漓的莫干山之行,再去一次汗蒸桑拿的下渚湖之游。老阿姨们听完拍手称赞,游后更是夸不绝口,老当益壮啊!淋漓桑拿后,体累心不累,回到后坞,蹒跚的脚步,迈进了后坞SPA屋。技师们热情的中式推拿,西式精油推拿和足部按摩,一下子减轻了疲倦的身体,老阿姨们的心就似熨过般舒坦。</h3> <h3>第五日,肢体劳累,雅兴顿生。随着孙辈们欢快的脚步,老阿姨们走进了谷老师和胡老师的手工作坊小屋,一花一布,都勾起了当年物质匮乏时期,缝缝补补的岁月。循着胡老师的一针一线,欢声笑语,顿时飘出了小屋。精美的手工布艺花,展现在我眼前。</h3> <h3>手酸了,腰累了,老阿姨们跃跃欲试,纷纷换上了泳衣,和孩子们跳进了山泉泳池,那姿态,丝毫不逊于舞池中优美的华尔兹。看着孩子们,手里拿着工程师傅们特意制作的竹制水枪,在池中嬉戏玩耍的那一刻,瞬间,老阿姨们仿佛感觉,时光机倒退了,她们也回到了美好的年幼时代。</h3> <h3>第六日,雨水停歇,山气氤氲。离店的日子到了,老阿姨们恋恋不舍,面对全体员工的到来,脸上的不舍,立刻化成了笑容,看着管家们拾阶而下,将行李一件件地人工搬运,来到五十米外的高尔夫车上时,一声声“我们还会再来”,留在了凌霄花架下,留在了阳光屋前,更留在了后坞生活特意准备的小小礼物上:笋干青豆,手工布艺花,六月霜消暑茶。</h3> <h3>一份礼,一份情。在我眼中,这份情,更是传递了后坞主人-王旅长的一份民宿文化情怀。从我和他短短的沟通了解中,乡愁---是他的情结,而如一个大家庭般温暖的民宿,恰好解开了这个节,不是吗? </h3><h3> 2018.7.31 Polly</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