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h3> <h3> 小说的作者是伍绮诗,在美国长大的香港移民二代,《无声告白》是她耗时六年,用英语写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号称2014年美国小说中的黑马。这是关于家庭之爱与伤害的故事,字里行间透着空茫和忧伤。</h3><h3> 这本被称为“横扫美国亚马逊排行榜”的书,与其说是悬疑类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有关爱和教育的杰作。<br></h3><h3> 亚马逊推荐说:它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h3><h3>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小说的开头,却已直指结局,像不加掩饰的揭开一块伤疤,让你带着沉痛的心情去探寻原因。经过层层的抽丝剥茧,理清了这个过度承载父母期望的女孩最终走向不归路的故事。</h3><h3> </h3> <h3> 每一代人的言行往往都与上一代人有关。她的母亲是一个不甘平庸、期望与众不同的女人,最终却还是嫁人生子,成为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尽管中途她挣扎过,没留下只言片语离开这个家,期望继续完成搁置的梦想,但却因腹中孕育了第三个小生命汉娜而再度放下。她短暂的离去却在迪莉娅身上留下了童年的阴影。迪莉娅要努力地扮演好一个让父母满意的主角。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被期盼着的,她的兴趣,她的交友,她的未来都是被期盼着。而正是莉迪亚过于成熟的心智,让她不能摆脱这种期盼,以致于发生了之后的杯具。她终于要摆脱父母的期待,去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她要实现一辈子都想听到的那句话:你的人生完全取决于你,你能做你想做的人和事。
没有人能帮你实现梦想,梦想只能自己实现。每个人作为独立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然不同。家庭会影响一部分,但自己的思想绝不可能完全复制给下一代。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都只是拥有短暂但却弥足珍贵的相处时间,相互照顾,彼此支持,但总有分别的一刻。<br></h3><h3> 每个人都有心中的梦想,在现实中却都举步维艰。当成人的梦想遭到现实困境,当成人解决不了自己内心的痛苦,这种愤愤不满,这种失魂落魄,就会转嫁到幼小而柔弱的孩子身上。<br></h3><h3><br></h3> <h3> 我们总是充满期待,对孩子、对父母、对朋友、对自己,我们希望一切按我们想要的样子去发展,我们想尽办法,在我们意识到和意识不到的时候把期待放在亲爱的人身上,让一切都“为我所用”,却从来没有想过Ta是否能够承受。那句话来得很实际:爱,应是按Ta想要的样子,用Ta期待的方式去爱Ta。
</h3><h3><br></h3><h3><br></h3> <h3> 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停止问问题,向前看,决不向后看。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