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独自去研学 </h3><h3> 时光飞逝,转眼间曼迪幼小衔接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就要毕业了,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学童入学堂,必先拜孔子,在此,曼迪幼小衔接将组织孩子们前往孔子的家乡——曲阜,怀揣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进行一次“拜孔子 习礼仪”的游学活动,这是让孩子们懂得尊师重教的开篇之笔。<br></h3> <h3> 久旱逢甘露;</h3><h3> 他乡遇故知;</h3><h3> 洞房花烛夜;</h3><h3> 金榜题名时…</h3><h3> 人生会被很多特别的时刻、事件所标记,每一次标记都会成为过去。每个人都需要仪式感,孩子更不例外,反倒因为孩子的稚嫩,对仪式的神圣感比成年人更加纯粹。 </h3><h3> </h3> <h3>本次曲阜研学之旅将带孩子们走进这片充满文化含有底蕴的齐鲁大地。以《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为指导纲要,让孩子接触圣人圣迹圣观以及体验一系列儒学文化课程,让孩子了解儒家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让书本上的知识变得“鲜活”了,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锻炼。</h3> <h3>二、景点简介–孔府、孔庙
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是孔子的世袭衍圣公的后代居住的府第。孔府与曲阜孔庙、孔林合称“三孔”,是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孔府位于曲阜城内,孔庙东侧,是孔子嫡长子孙的府第,即衍圣公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府占地240亩。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 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 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br></h3> <h3>孔庙,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h3><h3><br></h3> <h3>三、行程安排<br></h3> <h3>行程亮点一: 开笔礼 </h3><h3>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一生推崇周礼,在游览的过程中让大家了解周礼的种类、概念,礼在古代的作用,以及当代的“礼”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开笔礼上,启蒙老师十分注目。能书会画、古文底子很厚,开笔礼整体气氛相协调,统一穿汉服出场,表现出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尊重。举办这个活动就是为学书法“造势”,希望通过用朱砂“开智”这种新颖的仪式,吸引他们学毛笔字,将传统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h3><h3> 开笔礼的仪式步骤: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启蒙教育、古榕树下许愿<br></h3> <h3>行程亮点二: 韦编三绝</h3><h3>释义–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成语典故–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h3><h3>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h3><h3>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br></h3> <h3>四、研学意义 </h3><h3> 首先,本次研学旅行的意义在于让曼迪幼小衔接的孩子们以集体独自研学的形式,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这种形式是一种活生生的“课堂”,是学校生活的生动延伸。而这种集体独自研学活动是孩子成长中非常珍贵的记忆,集体研学会让我们孩子的思维从“为什么”到“怎么做”的转变,也是对孩子们幼儿时期的一次告别和对一年级小学生涯的开篇。</h3><h3> 其次,通过此次研学之旅,让孩子们感受儒家经典之魅力,体验传统文化之精髓,开阔文化视野,扩展大格局思维,提升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树立孝亲尊师的正确观念,开启了孩子们国学启蒙的大门;通过孩子们自己制作竹简书,学习了文字及书籍的衍变史,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同时有益于意志的锻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一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h3><h3> 最后,研学旅行更好的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正如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孩子对知识产生了渴望,内心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着不断前行。<br></h3><h3> 研学不是享受,不是旅游,而是一种体验式研究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而这些,正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h3><h3> 《孟子·万章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h3><h3> 希望曼迪幼小衔接的同学们,在本次研学中收获更多,成长更多,快乐与成长同步!!!!</h3> <h3>五、联系我们<br></h3><h3> 活动时间:8月16日(周四)</h3><h3> 参与对象:曼迪幼小衔接全体同学</h3><h3> 详情请咨询各班班主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