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登陆新乡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网(<a href="http://xxzj.ghlearning.com/"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http://xxzj.ghlearning.com/</a>),点击“河南省专业技术人员公共服务平台”。</p> <p class="ql-block">登陆页面后,往下拖动页面,来到“继续教育服务窗口”,点击专业技术人员“登录”按钮。</p> <p class="ql-block">账号为身份证号,密码和公需课学习的密码一样。点击登录。</p> <p class="ql-block">进入平台后,可以看到四个选项。点击“学时学分申报”。(最后一个按钮为年度完成情况,学时申报通过后,在这里可查看当年科目是否完成,完成后会显示证书打印,方可打印证书。)</p> <p class="ql-block">专业课需申报60学时,可多次申报,总学时达到60学时即可。计入年度为2021,学习形式,培训班名称、学习内容、起止时间按实际填写。</p> <p class="ql-block">学校名称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辉县市实验学校</span>。所有带红色星号的为必填项。培训班名称,学习内容,起止时间依据文件填写。学习成绩、申请学时以证书为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填写完以后点击“添加附件”,上传个人证书照片或电子版证书,及其它相关学时申报项目的照片(如:立项、结题证书,学历证书;会议记录等)。上传照片要保证清楚、清晰,否则不予认证。最后点击“提交申报”,等待审核通过。</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备注:</b></p><p class="ql-block">1、专业技术人员每年累计完成不少于90学时的继续教育任务,公需科目不少于30学时,专业科目不少于60学时。</p><p class="ql-block">2、2020年8月~2021年8月的学时证书可计入2021年度。</p><p class="ql-block">3、当年学时不够的,过期不能补。</p><p class="ql-block">4、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职称评聘的必要条件和岗位聘任、工作考核,执业注册、申请各种奖项等人事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p> <p class="ql-block"><b>专业学时申报类型需提交相关材料说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 个人申报或继续教育基地统一申报。个人申报需要上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培训通知、结业证书及单位证明材料</span>,基地统一上报的可以不用提供。</p><p class="ql-block"> 2.<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参加培训、研修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需要上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培训通知、结业证书及单位证明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 3.<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参加学历、学位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 需要上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当年度成绩单</span>,进修学习的还需要提供单位<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派出证明、进修单位考核证明</span>。</p><p class="ql-block"> 4.<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参加学术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 需要上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会议通知和单位证明材料</span>,如宣读论文或报告,需提供有关证明材料。</p><p class="ql-block"> 5.<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span></p><p class="ql-block"> 需要上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参加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研究证明材料</span>。</p><p class="ql-block"> 6.<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span></p><p class="ql-block"> 著作需要上传:封面、扉页、目录;论文需要上传:杂志封面、目录、文章。</p><p class="ql-block"> 7.<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获得中国专利局授予的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需要上传专利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8.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社科奖等奖项需要上传获奖证书。</span></p><p class="ql-block"> 9.通过全国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通过全国执业资格或职业水平考试需要上传资格证书。</p><p class="ql-block"> 10.专题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批示的需要上传领导批示件。</p><p class="ql-block"> 11.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和挂职锻炼需要上传用人单位或主管部门印发的相关文件、出具的年度考核证明。</p><p class="ql-block"> 12.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需要上传服务活动通知、组织方出具的参与证明、本单位证明材料。</p><p class="ql-block"> 13.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培训</p><p class="ql-block"> 培训项目列入年度计划,并报人社部门备案。申报学时需提供培训通知、参与培训相关证明材料。</p><p class="ql-block"> 14.<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用人单位组织的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科目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 培训项目纳入主管部门年度培训计划,并报人社部门备案。申报学时需提供单位培训通知、参与培训相关证明材料。</p><p class="ql-block"> 15.年度内在境外工作超过6个月、年度内因病假超过6个月、生育或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况</p><p class="ql-block"> 境外工作的需提供单位证明;<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病假需提供单位和医院证明;生育提供单位证明,学时按实际在岗时间计算,如需申报66个学时,休半年产假可折算33个学时。</span></p><p class="ql-block"> 16.其他类别的继续教育形式</p> <p class="ql-block"><b>继续教育学时计算办法可参照以下标准确定:</b></p><p class="ql-block"> (一)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基地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学习,学时由基地审批部门按实际学习时间确定。</p><p class="ql-block"> (二)参加培训、研修活动。</p><p class="ql-block"> 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由主办单位或选派单位的主管部门确定;参加省市有关部门、行业组织主办或委托举办的培训、研修活动,学时由主办单位确定。</p><p class="ql-block"> (三)参加学历、学位教育。</p><p class="ql-block"> 凡考试合格者,每门课按15学时确定;课程进修,考核合格者,不满6个月的,每月按10学时认定,超过6个月的,可计算完成年度全部专业科目的学时。</p><p class="ql-block"> (四)参加学术会议。</p><p class="ql-block"> 参加国家部委举办的学术活动,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6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6学时;参加省级学术活动,根据实际天数按每天4学时确定,宣读、报告论文者另加4学时。<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会议可分为学校大会、教研组会议、党员会议等,每次会议计算2学时,如无其它培训证件,需传30份会议记录照片,方可满60学时)</span></p><p class="ql-block"> (五)课题研究与项目开发。</p><p class="ql-block"> 国家级课题(项目):主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5名,每年分别确定为68学时、60学时、52学时、44学时、36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3名,每年分别确定为52学时、44学时、36学时。</p><p class="ql-block"> 省级课题(项目):主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3名,每年分别确定为60学时、52学时、44学时;子课题(项目)组人员,按职责排序,前3名,每年分别确定为44学时、36学时、28学时。</p><p class="ql-block"> 参加课题研究者的继续教育学时由单位人事部门确定。</p><p class="ql-block"> (六)出版著作(译作)或发表论文。</p><p class="ql-block"> 出版著作(译作)或在公开出版刊物(增刊、副刊除外)上发表论文的,署名前3名的作者按职责排序计算学时:出版著作(译作)每万字计16学时、12学时、8学时;国外及国家一级学会主办的专业刊物每篇计算52学时、44学时、36学时;省级专业刊物(核心期刊)每篇计44学时、36学时、28学时;具有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的刊物每篇计36学时、28学时、20学时。</p><p class="ql-block"> 出版著作或发表论文者的继续教育学时由单位人事部门确定。</p><p class="ql-block"> (七)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68学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的,署名前3名的专利权人每项计60学时。</p><p class="ql-block"> (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8学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的,署名前3名的获奖者每项计60学时。</p><p class="ql-block"> (九)通过全国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分别计68学时、60学时、52学时;通过全国执业资格或职业水平考试的计68学时。</p><p class="ql-block"> (十)专题调研报告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或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批示的,确定为20学时。</p><p class="ql-block"> (十一)参加援藏、援疆、援外及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支教、支农、支医、扶贫和挂职锻炼工作满一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可计算完成年度全部公需和专业科目的学时。</p><p class="ql-block"> (十二)参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本单位、行业组织的服务基层活动,继续教育时间按每天6学时确定。</p><p class="ql-block"> (十三)其他类别的继续教育形式,由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或省业务主管部门参照上述标准确认学时,并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备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