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甘谷民间童谣35首</h3></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010101">文|张精明</font></h3> <h3>童谣是由一代代人口耳相传,在儿童口中传唱,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诙谐幽默、没有乐谱、音节和谐,形式简短、读来朗朗上口的歌谣。
现如今,童谣也称为儿歌。然而,儿歌一词在“五四运动”后才出现,我国的传统称谓是童谣。二者之间,涵义有别。有旋律合乐可唱者为“歌”,如“粉刷匠”;只能吟而不能唱的韵白叫“谣”,如“点屁虫”。
童谣在岁月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但其缺乏文字记录,不具明确作者。在世代相传中不断变异,没有固定版本。童谣顺口、顺耳、好记又好玩,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成为无数孩童记忆中的快乐源泉。<br></h3> <h3>===================================</h3><h3>1、打毛蛋
打毛蛋,踢毽子,
他妈养了个二溜子。
会跳啦,会跑啦,
他妈的肚子里可有啦!
2、翘板
背板,
翘板,
乡来娃娃叫唤。
前一哈(下),
后一哈(下),
曹俩个商量着蹴一哈(下)。
3、咕噜雁
咕噜雁,
扯长线,
一扯扯到张家岘。
张家女儿会擀饭,
擀了两碗细长面。
下到锅里莲花转,
捞到碗里一根线。
你一碗,
我一碗,
你把花碗拚(bàn)破我不管。
4、古言古
古言古,
古家湾里拴老虎。
老虎的名字叫甚么?
叫莺歌。
莺歌扎的红头绳,
鸟儿提的肥油饼,
斑斑儿披的抹布裙,
野鹊子担水遛鹁鸽。
猴儿跑到北街里叫哥哥,
哥哥没喘,
背甩子佴了两鞭杆。
5、点屁虫
点、点、点屁虫,
家家门上有事情;
一碗珍子一碗米,
尥(liào)哈屁的就是你!
6、摘楸子
精腿子,绿( liū )沟子,
巴到树上摘楸子。
摘哈(下)的楸子没把把,
爬在房顶叫大大。
7、要婆娘
碎求娃,坐门槛,
哭哭啼啼要婆娘。
要婆娘,做啥呢?
点上灯盏搞话哩,
吹灭灯盏作伴哩!
8、豪怂
豪怂,
穿的条绒。
条绒烂了,
豪得慢了;
条绒补住了,
豪着起来了!
9、两个老汉
你老汉,
我老汉,
曹俩个商量着撒糁饭。
你一盆,
我一碗,
把你撑死个不管。
10、扯歌歌
扯、扯、扯歌歌,
打了三担秕角角(gē gē)。
我把我的吃上了,
你把你的丢着哩。
丢的呢?猫叼了。
猫呢?上墙了。
墙呢?猪喙了。
猪呢?马家爷爷杀了。
肉呢?锅里煮着哩!
11、鸡娃鸡娃胀胀
鸡娃鸡娃胀胀,
跳到你家炕上。
炕上你娘簸麦哩,
一跳跳到手心哩。
12、呴呴鸣
呴呴(gòu)鸣,天亮了。
我把爷爷的烟漾了。
爷爷叫我揽烟哩,
我给爷爷胡编哩。
13、小老鼠
小老鼠,
上灯台,
偷油喝,
下不来。
吱哩哇啦叫妈妈,
叽哩咕噜滚下来。
14、炒豆儿
烧锅儿,炒豆儿,
阳坡来了个他舅舅。
擀白面,舍不得;
擀黑面,辱人哩;
宰鸡公,叫鸣哩;
宰鸡婆,下蛋哩;
宰黄狗,看门哩;
宰黑狗,咬人哩。
15、牛耕地
烟瓶儿眼,冒冒烟;
牛揭 (gāi)地,种夏田;
夏田黄,背上场;
连枷打,簸箕扬;
一扬扬到甘谷县,
甘谷县里扯绸缎;
扯下的绸缎缝袄袄,
缝下的袄袄连连袖;
连连袖上一朵花,
穿在身上转娘家;
娘家门上一窝狗,
打一鞭,不动弹;
打两鞭,上青天;
青天高,
跌着下来拚(绊)折腰。
腰里别着黄镰刀,
割黄草,喂黄马;
黄马喂着壮壮个,
老娘骑上告状去;
告到乡里,
乡里没人;
告到县里,
县里有人哩,
打得老娘生疼哩。
告到天水,
掂恨老娘的孤拐。
16、豁豁牙
豁豁牙子露风哩,
碰着狗屎胡吞哩。
17、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
虼蚤壁虱覅抬头。
一抬头,
一簸箕打到灰里头。
18、灶王爷
灶王爷,本姓张,
一碗凉水三炷香。
今年的日子太遭孽,
明年再给你献灶糖。
19、嫁鸡随鸡
跟上官人当娘子。
跟上杀猪的翻肠子。
跟上木匠了扯板子。
跟上绺娃子钻眼子。
20、瞌睡儿虫
瞌睡儿虫,
瞌睡儿虫,
瞌睡来了不由人。
瞌睡来了要睡哩,
耽搁瞌睡有罪哩。
21、红娃娃
一个红娃娃,
爬到墙上叫大大。
【谜语歌,谜底——鸡公】
22、麦客子
粮食一把糠一把,
麦客子活不在人一搭。
眼看日头跌窝了,
等不住掌柜的管烟喽。
打火吃烟磨镰哩,
活像麦客子过年哩!
23、赶麦场
六月镰刀买一张,
我去陕西赶麦场。
年年麦场赶惯了,
这回麦场赶烂喽。
给人说是没人信,
衣裳当到了磐安镇。
妹妹你把钱借上,
磐安镇上赎衣裳。
(女:)我借钱儿你去赎,
谁叫你年年赶麦场?
(男:)不是我想赶麦场,
这光阴推得太难肠。
24、麻布衫
走了一回何家山,
拾了一件麻布衫。
爷爷说着过年穿,
婆婆说着看戏穿,
大大说着苫屁眼。
25、大佛爷
陇西有个钟鼓楼,
半截子戳在天里头。
甘谷有个大佛爷,
身子高得没梁光。
漳县有个盐娃娃,
热哩冷哩快爬下!
26、红糖果
红糖果,白糖果,
爷爷买糖哄娃娃。
糖果抹得嘴甜了,
爷爷叫得越连了。
27、挖五子
今年挖五子,
明年吃狗屎。
28、要面客
要面客,
没门牙。
口一张,
老害怕。
29、野鹊子燕儿伙食沓
野鹊子燕儿伙食沓,
不害田禾住咱家。
打了野鹊子,</h3><h3>死了老姐姐;
打了燕儿,</h3><h3>死了伴儿;
打了伙食沓儿,</h3><h3>死了老人家儿。
30、节气农活歌
立春要上粪,雨水赶快送。
惊蛰要栽树,春分锄麦子。
清明种苞谷,谷雨点黄豆。
立夏种糜谷,小满锄苞谷。
芒种割小麦,夏至忙复种。
小暑种秋荞,大暑点萝卜。
立秋种白菜,处暑高粱红。
白露打核桃,秋风种小麦。
寒露掰包谷,霜降拔黄豆。
立冬翻冻地,小雪修田地。
大雪忙编织,冬至出圈粪。
小寒办年货,大寒不出窝。
31、高高山
高高山,种豆儿,
不多不少两绺儿。
高高山上种胡麻,
胡麻底哈(下)藏娃娃。
高高山上燕儿飞,
婆娘穿的男人的鞋(hái)。
高高山,陡滴很,
攀了个婆娘丑滴很。
高高山,高滴很,
攀了个婆娘娇滴很。
32、花花袄
门前,卖韭菜,
拿钱,数股子。
阿舅来,坐椅子。
尺子按,剪子铰,
铰了两件花花袄。
男人穿上满院跑,
婆娘还说好好好!
33、先烙馍馍后炖茶
亲家亲家上炕来,
先烙馍馍后炖茶。
烙下的馍馍没处放,
放到老鸹额头上。
老鸹丢盹,
跌下来狗啃。
狗啃了个爪子,
娃娃捍(hǎn)上耍子;
狗啃了个脚后跟,
狗娃儿抬上一溜风。
34、一处庄
一处庄,四四方,
金盆脸儿的好地方。
进得了头门进二门,
门帘子搭起砖包城。
房上卧的琉璃瓦,
槽上拴的骡子马。
沟底里担水起白花,
喇叭节儿的好头发。
梳子梳,篦子篦,
不像官员是像菩萨。
35、十月歌
正月里,正月正,白草芽儿满地生。
二月里,二月二,爷爷叫我放羊儿。
三月里,三月三,脱下棉衫换单衫。
四月里,四月四,四颗铜钱四颗字。
五月里,五月五,五面锣儿五面鼓。
六月里,六月六,六把扇儿遮日头。
七月里,七月七,七只蛤蟆乱作揖。
八月里,八月八,八十老儿不管家。
九月里,九月九,九个酒家九杯酒。
十月里,十月一,十里方圆送寒衣。<br></h3><h3>==================================</h3> <h3>童谣在搜集整理过程当中,张永荣、张想贵、张斌伟和贾应芳等好友提供了不少素材和建议,在此感谢!尤其感谢远在武汉年迈的卢家阿姨,提供了宝贵的语音材料,特别致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