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p> <p class="ql-block"> 此片刻辞中出现的数字有廿、四、千五百七十、百八十三、五十等,其中“五百”、“七十”、“八十”、“五十”都是合文。</p> <p class="ql-block"> 合文,又称“合书”,是指把二字或以上的词语浓缩成一个汉字书写单位(一个方块字字符)的文字形式,涉及构字部件的置换、重用,有时甚至会减省部分,而读音则仍保留原本的多音节读法不变。</p><p class="ql-block"> 关于合文,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教授等指出:“古文字一般是一个字作为一个书写单位,记录一个相对应的词,这种方式奠定了汉字书写记词的传统。从殷商甲骨文始,就出现了将两个字组合书写在一起的现象,这就是合文。甲骨中的合文现象,多见于记录数字和先公先王的名号上。写成合文的两个字,有时可以共用偏旁或笔画。”</p><p class="ql-block"> 在金文里,也有少数的合文,如:小臣、武王、文王。合文到秦汉以后就不大出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合文在商代甲骨文中的形式有4种:</p><p class="ql-block"> ①上下合写在一起,如:五十、六十、小甲。</p><p class="ql-block"> ②左右合写在一起,如:太乙、太丁、太甲、示癸、五月。</p><p class="ql-block"> ③包容在一起,如:雍巳。</p><p class="ql-block"> ④三字合在一起,或先上下相合或先左右相合然后再与第三字相合,如:十三月。</p><p class="ql-block"> 当然,在甲骨文中并非所有的合文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析书形式同时并存。所谓“析书”,就是甲骨文的合文并非总固定地写成合文,有的分开写,称之为“析书”。 考殷人对于数目的组合,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十倍数合书(百、千、万倍数也如此)。二是十倍数析书(百、千、万倍数也如此)。三是数目之间以“有”字相系。</p> <p class="ql-block"> 甲骨文的数字合文详情如下:</p> <p class="ql-block">“十”与“五”不连,为“十五”(析书);</p><p class="ql-block"> “十”与“五”相连,为“五十”(合书);</p><p class="ql-block">“十”与“五”并列,亦为“十五”(合书)。</p> <p class="ql-block"> “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等合文为上下结构,“十”在上,“五、六、七、八、九”等数在下(“八十”偶有例外)。此类可称之为“逆读式”合文。</p><p class="ql-block">(郭沫若:“卜辞十之倍数……均十在上,而倍之数在下,与周金文相反。”)</p> <p class="ql-block"> 郭沫若在甲骨文研究中有一个著名判断,就是预言甲骨文:十的倍数必合书。什么意思?这个预言咱们可以分为两段来解读。首先说十的倍数,很简单,十,二十(廿就是合书)……七十,八十……不能再数了,不然该说我凑字数了。合书,就是我国古代,为了书写便利,有把两个,三个,甚至多个字组合成一个字的情况。而这句预言的终极意思就是,甲骨文遇到十的倍数,必然会把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于是,从二十开始,一直到八十,下面一百到一万,一百万等等等,人们渐渐地都发现了这种上下合书的新字。可是,自从郭氏预言发出后,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唯独没有找到九十这个合书数字,难道,殷商的王室这么小气,连九十都用不上吗?还是有这个数字的甲骨已经流散到了国外,在国内根本找不到。</p><p class="ql-block"> 直到2014年5月15日,山东博物馆正式对外宣布,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数十名专家通过对7541件甲骨的研究和解读,不仅有了发现近10例以往从没见过的字形,发现一批新材料等四大新的发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两片曾经一体,现已分开的卜骨的缀合,成功找到了那个一直没有露面的,被清晰地写成十在上,九在下的甲骨文的“九十”。到此,从二十,到九十,八个合书数字终于被考古人员集全了,可以负责任地说:玩了好多年躲猫猫的甲骨文“九十”终于被发现了。</p><p class="ql-block"> 甲骨文“九十”的发现,验证了郭沫若的甲骨文数字预言,也进一步完善了甲骨文文字的研究。同时,它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论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终有成功的一天。相信随着甲骨文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让我们对祖先的了解更多一些吧。</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中数字表示的格式为:</p> <p class="ql-block">其中“词组”多用合文。</p> <p class="ql-block">“㞢”通“又”,用作连词,起连接数位的作用,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但并未形成固定格式,“㞢”字时有省略,如:</p> <p class="ql-block">以“五百四十七(547)”为例,甲骨文可以有如下四种表示:</p> <p class="ql-block">“㞢(又)”的这种用法一直保留至今,但现在只用于整数和分数之间,表示带分数,如“二又四分之三(2¾)”。(甲骨文中未出现分数)</p> <p class="ql-block">⭐槐邨案:</p><p class="ql-block">近讀臺版之《二十件非看不可的故宫金文》一書,內有癸巳年(1953)董作賓先生用甲骨文跋葉公超藏毛公鼎拓片一則,有合文二(“四百”、“九十”)。其中“九十”者,未知乃彦堂先生臆作歟?抑有所本歟?其早于王宇信先生之作二十四年矣!而早于宋鎮豪先生之作整三十年矣!</p><p class="ql-block"> 2023年8月27日,三樂㞐</p> <p class="ql-block">⭐槐邨案:</p><p class="ql-block">此刻辞中数字“百有九十有九”,王宇信先生认为中间的“九”是数字“九十”的合书,因为这个字“上面的竖划粗而长,特别是在交叉部以上,较一般九字显得要长些”。而宋镇豪先生认为:“毫无疑问,读‘百有九有九’为‘百有九十有九’是正确的。但说中间的九即九十合书,是不对的,因为所有十倍数的合书,无不包含十的构形,惟有这个九不具备该要素,显然不是九十合书的正形。”</p><p class="ql-block">槐邨不敏,窃以为此二家之说,可折衷之。即“九十”之合文有二形:其一为此刻辞中之形,即“九”之竖划上部比下部长,这与“七十”合文之写法同理,乃合文中之借笔法,亦可与董彦堂先生毛公鼎铭文拓片甲骨文题跋之“九十”字形相印证。其二为上揭宋文中图二、三、四中之形,即“九”之头部竖划后再加一长竖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8月22日,三樂㞐</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孟庆栋,字朴,号槐村,斋号三乐居。己酉(1969)年生,江苏沭阳人,祖籍山东邹城,亚圣孟子七十三世孙。晨读《大学》,昼教中学,晚习“小学”。中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江苏省骨干教师,宿迁市、沭阳县数学学科带头人,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20岁始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任教高中毕业班16年,主编出版《高考零距离》等教辅用书十余种。业余研习儒学与古文字书法,先后得陈振濂、韩天雍、李啸、张业建、王登科、仇高驰、王友谊、曹锦炎、王蕴智、丛文俊等先生指导。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沭阳县书法家协会理事,宿迁市教育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修】</p><p class="ql-block">1997年1月参加中国美术学院“全国第一届学院派书法创作讲习班”学习。</p><p class="ql-block">2018年7 月,参加“篆书创作高研班”学习,被聘为中国书法家园网篆书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参加“全国第一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学习。</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毕业于中国甲骨文网络学校,获“学习模范”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荣宝斋书法院•丛文俊导师工作室”学习结业。</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参加“全国第一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学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获奖】</p><p class="ql-block">1993年10月,词《忆秦娥•夜读》获“苏东坡杯”首届诗书画大赛优秀奖。</p><p class="ql-block">2010年8月,毛笔、硬笔作品双获第四届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展示赛教师组金奖。</p><p class="ql-block">2016年9月,入展第十届江苏省新人书法篆刻作品展(宿迁)。10月,获“微拍堂·我有匠心”书法大赛篆书金奖。</p><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获宿迁市首届“羲之杯”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书法类青年组优秀作品奖。4月,入展“孟子风骨”书画展(山东邹城)。 7月,入展“向经典致敬”宿迁市首届临书展。10月,入选宿迁市第九届书法篆刻展。11月,入展江苏省首届经典家训书法作品展(南京)。12月,获“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古文字书法篆刻大展及论文与文献展”书法优秀奖(杭州)。</p><p class="ql-block">2018年2月,获“微拍堂·我有匠心”第二届书法大赛篆书银奖。3月,入展“墨润春华——宿迁市首届网络书法展”。5月,参加“时尚经典——当代书画名家邀请展”(第十六届,北京)。8月,入展“威海第二届中国古文字书法篆刻展”(威海)。9月,获“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正书书法比赛毛笔三等奖。12月,入选“第二回·家文化孝主题中国书画作品展”(湖南省书法院)。</p><p class="ql-block">2019年6月,入展“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全国硬笔书法小品展”并获“全国优秀硬笔书法家”称号(德清)。8月,获“春风知意——宿迁市第二届网络书法展”优秀作品奖。9月,入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爱我中华”江苏省师生书法篆刻展(南京),入展“大美中国古文字”——庆祝新中国70华诞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书法作品捐赠展(威海)。11月,入展宿迁市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2019扬州市书法双年展”,入展“纪念司马光诞辰千年全国书法册页展”(硬笔,洛阳)。12月,入选首届“宝安杯”全国硬笔书法大赛(深圳)。</p><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参加“彩云长在有新天——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威海)。6月,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江苏 • 吉林硬笔书法作品联展”。7月,参加“中国硬笔书法名家篆书作品展”。8月,入选“‘劝学杯’全国大中小学教师篆隶书法作品展”(太原)。10月,入选“中国大书法系列展——全国大书法正书作品展览”。11月,参加“第四回广岛国际艺术交流展”(特邀,日本广岛)。</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获“洪翔杯”黄淮海经济区书画作品邀请展三等奖。7月,获“七彩语文杯”江苏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正书大赛毛笔组一等奖。7月,入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1扬州书法双年展”,入选首届“李白杯”全国书法作品大赛。8月,获“百花朝阳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国书法篆刻邀请展”最高奖(威海)。</p><p class="ql-block">2022年6月,作品被扬州市档案馆收藏。9月,入展“踔厉奋发向未来——喜迎党的二十大全省师生书法篆刻作品展”。</p><p class="ql-block">2023年7月,获“美美华夏古韵新声一一首届苏浙沪古文字书法展”优秀奖(最高奖)。</p><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入展“枫桥杯”首届全国甲骨文书法篆刻邀请展。</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在“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40周年——全国古文字书法篆刻大展及论文与文献展”中作者获书法优秀奖,与曹锦炎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8月,作者参加“全国第一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与导师王蕴智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作者参加“全国第五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与导师宋镇豪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作者参加“全国第五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与导师蒋玉斌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作者参加“全国第五期甲骨文书法研修班”,与导师刘钊先生、陈爱民先生、胡长春先生等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