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桃树下周公叹

换种姿势,人生更美

<p style="text-align: left;">百转千折之后,一片绿荫之中,终于看到一角飞檐。白墙青瓦,竟似水乡小屋。走近了才知道,这原来是周总理父亲的曾住地。</h3> <h3>两张残破不堪的门神画像,颤颤巍巍地贴在一扇小木门上,颜色虽已泛黄,但依然能看出那双目的炯炯有神。外面的青砖白瓦看似别致,但是周老的房屋却极其狭窄,甚至应该十分华丽的主堂,也不过十平方米而已。但谁又曾想,这勉强可挤进15人的小屋,竟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一人住的地方。</h3> <h3>  渺渺间,眼前幻出一个身影,看见一位须臾鹤发乱如丝的七旬老人在庭院里徘徊,叹息。他的双眉几乎挤的快合拢了,但却在额头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峡谷”。<span style="line-height: 1.8;">已是盛夏酷暑,但唯有一棵纤细的夹竹桃树,可为老人遮少许艳阳。老人徘徊良久,只在艳阳下轻轻的叹息道:“这世道,真不让人活咧……”夹竹桃在风中微微摇晃。</span></h3> <h3>是啊,周老逾七旬,但仍为生存漂泊,孤身一人,深居于此,实在凄惨!叹息间,老人的身影不见了。但那庭院中的夹竹桃树,却开得甚好, 阳光下,花叶散出耀眼的光华。影子也不再那么孤独,而是罩了满地,引得游人纷纷来乘凉。</h3> <h3>我又要匆匆的离去了,又见门神那炯炯有神的双眼,映着庭内的夹竹桃,暗想。</h3> <h3>PS:周劭纲是个读书人,年轻时考过秀才,他是“国学生”、“主事衔”。后因其父亲去世,家道衰落,出于生计他多年漂泊在外,做过文书,当过收发。他秉性耿直,为人忠厚,虽然生活清苦,话语不多,但十分有主见。作为父亲的慈祥、宽厚、诚实等性格和人品,对周恩来有着较大的影响。<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