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写字,把字写好”也谈王英婷书法艺术

简和草屋

<h3>  王英婷书法写的灵气,其实人也长得灵气。 “灵气”这个东西多少有些“玄”的意味,有些时候道不明、说不破,总之是一种感觉。好像那女人们的第六感,其实就是别人传递给的一种情感反射。 唐张怀在《书艺》中有一段话:“夫翰墨及文章至妙者,皆有深意以见其志,览之即了然”,就是说只要认真观察,从优秀的书法作品和文章中,都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者的思想、才学、志趣及经历。无疑王英婷书作中所传递的这种精神是其内心所为、志向外化的结果。<br></h3> <h3>  观王英婷书法作品,临作较多,总体感觉上表现为三个字:“精“、“静”、“净”。<br></h3> <h3>  静以修身,而“静”字最难。其实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很难做到的事就是安静,这种静其实就是心似兰草、不受外在干扰坚守初心的内在情怀。王英婷生于黑龙江,而后求学于山西,嫁于山西,属标准的“北方人”,但从其书作中体现的却是南方小家碧玉、清新典雅的景象。书法是写心的,按理说在精准的临摹状态中很难体现出个人情感,但是我们从其临作中可清晰的窥视出其“安静”的精神,事实上已经有了偶然不自觉的因素包含其间,也许是简单的一丝转折,也许是收笔处的一丝飞白,都给人以静谧无声的感觉。如此说来,书法给了我们更多的生命体验,虽静犹动。<br></h3> <h3>  孙过庭《书谱》中有言:“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学习书法只有精临,才有可能达到“入贴”的可能性,否则,终生都在门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浪淘沙能流传下来的经典法帖自有其光辉的地方,甚至每一个小笔画都会让让人感动。天才的书法者无不是从帖中的某个细节中灵光突现敏锐捕捉,而蜕茧化蝶自成高格。王英婷似乎对书法结构、线条有天然的驾驭能力,所临作品多结构准确,形神兼备,有种“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感觉。旧时曾见其临作《文征明小楷》,甚是精美,全得文氏小楷秀丽灵动、劲利精密的精神。感动于其细微入至的点画意识,而这些细小的笔画中常给人以瞬间的惊喜、回味无穷。取法乎上者往往错不了。<br></h3> <h3>  我们常常说中华民族中有这样的特性,重视内蕴,强调味外之味。王英婷书法线条干净利落,笔画谨严,似乎沾不得半点含糊,这种并不声张的无声之美,便是悠长的清香。其无论临智永《楷书千字文》,还是米芾手札或其他古典法帖,皆笔笔干净,一丝不苟,质感甚好。事实上,对于书写者来说,能做到这般功夫实属不易,书法这门艺术类于其他,当功夫下到时,常有“无心插柳柳成阴”之佳境。<br></h3> <h3>  书法是让人心动的,没有进入这个世界中的人是体会不到其幸福的。孤灯夜下,品一杯清茶,展卷古贴,或读或摹,别有一番意趣。<br></h3> <h3>  在书法上,王英婷是一位有追求的女子。大学时读的不是书法专业,由于对书法的偏爱,考硕士时毅然报考了书法专业,对于一个不是书法专业的学生来说背后下的辛苦可想而知,所经历的过程是艰辛和需要毅力的,但同时主动的学习往往容易摘得果实,读研期间经自己刻苦钻研、导师耳提面命,于书法技法和理论知识均有了质变的提高,由此打下了扎实的书学基础。</h3> <h3>  最近两年来在工作、家庭的繁忙之余,以对书法的热爱、不懈追求的进取之心重新选择了跟随王义军先生学习书法,王义军先生有“临帖复印机”之称,以工匠精神研习书法,王英婷得王老师书学之要义,亦步亦趋,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中,传统文化修养、书学技法方面均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br></h3> <h3>  书法江湖论坛版主,著名书法家牛子老师拟于2018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一批优质、有潜力的书法家在杭开班授课,同时有王客、周建威、鲁大东等名师共同担纲教学,招生门槛较高,王英婷顺利被录取。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追求,她的格局。人的一生要经过许多段历程,尝遍人生百味、看过阴晴圆缺才会有深厚的生活阅历和感悟,这世上有人重视结果,有人重视过程,但是我们知道人生中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看好王英婷的潜力。 假以时日,必有妙契。<br></h3> <h3>作者:辛利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