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说“以德报怨”,下一句才是精髓所在,被误解了两千年

精灵李丹

<h3><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7.1px; letter-spacing: 0.2px; text-align: justify; white-space: normal;">受传统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向来讲究和平相处,化干戈为玉帛。面对别人的伤害时要学会原谅和接受,因此就有了“以德报怨”之说。意思是不计别人的嘲讽,而要给他好处,以此来感化他。</span><br></h3> <h3>这句话出自于《论语.宪问》,是孔文子和其弟子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但是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是曲解了孔文子的意思。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在和其弟子谈论生活智慧的时候,他的弟子说“如果被人欺负了,那我给他好处去感化他,可以吗?”<br></h3> <h3>孔子回答说,如果别人欺负了你,你反而去给他好处,以此来感化他,那么他不会认为你是仁义的那一个,反而以为你惧怕他。他伤害了你,你反而去讨好他,那么你如何去回报对你好的人呢?因此面对伤害你的人,你就只有将你的痛苦还寄给他,他才知道他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以此来改正。而对于对你好的人,你就要加倍对他好。<br></h3> <h3>《论语》收录了大量孔子及其弟子对话的故事,这些故事大部分都取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孔子作为人生导师和思想的智慧者,在中国历史上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在文学作品流传的时候,孔子个人形象被过度的拔高,甚至是产生误解。 </h3><h3><br></h3> <h3>孔子是第一个开创有教无类的人,其本人的品行毋庸置疑。他的弟子中叫得出名字来的,就有70多个。在那个几年出两个学生的私塾时代。孔文子担得起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教育家的称号。<br></h3> <h3>但无论是何样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和道德,如果一味的去迁就别人,那么只会迷失自己,反而让人得不到尊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坚守好底线即可。 参考资料:《论语 宪问》 《老子》六十三章<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