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军一一九师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贡献

老鹰

<h3>解放战争时期两位师长:徐国夫 (右) 宁贤文(左)</h3> <h3>一一九师首任政委,战争年代唯一的政委——刘光涛</h3> <h3><b>写在前面:</b></h3><h3> 这是作者去年在陆军一一九旅座谈会上的发言。</h3><h3> 一一九师(包括前身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中国革命的胜利、战争的进程、祖国南疆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今天翻开历史记载,这些历史功绩,有的未给予正确的评价;有的被忽视;有的被忘记。这是应该纠正的。</h3><h3> 作者对本文内容与涉及历史事实愿负完全责任。</h3><h3><br></h3><h3> 2019.9</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nbsp;&nbsp;</b></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1.00em;"><b>&nbsp;&nbsp;&nbsp; 四十军一一九师</b></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00em;"><b> 在解放战争中的几个重要贡献</b></span></h1><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r></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作者&nbsp; 刘川阳</span><br></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r></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一九师1948年11月1日正式命名,到现在已经70年了。抚今追昔,回忆前辈的丰功伟绩,感慨万千!</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9年10月,东北军区给中央军委的报告中,对一一九师的评价是:一一九师战斗作风稳,工作中贯彻性强,老基础少,但战斗力进步很快,攻防兼备,最善于阻击战斗,<b>为东北部队中之主力师。</b></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埋头苦干、不计名利,是一一九师的“家风”。因对自己宣传的少,历史上很多贡献都没有得到准确评价,特别是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贡献。</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0em;"> 现归纳起来有5点:</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 1.开了个好头,2.结了个好尾,3.缴了个“摇篮”,4.关了个大门,5.献了个大礼。</b></span></h3><h3> </h3> <h3>曾克林</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一、开了个好头</b></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一九师前身之一的冀热辽第16军分区第12团,八月中旬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率先出关挺进东北。收复辽西重镇,进驻沈阳。并及时飞赴延安向党中央汇报,为党中央调整制定战略方针、先机控制东北做出了彪炳史册的重要贡献。</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民党军队龟缩在西南,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保存实力。蒋介石坐等美国打败日本,只想摘桃子。而共产党在敌后浴血抗战,建立大批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时,国民党军离东北三、四千公里,而八路军最近的冀东部队只有一百公里。八路军自然是近水楼台、捷足先登。这不是天助,完全是我党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战换来的。</span>&nbsp;&nbsp; </h3><p dir="ltr"> 试想,如果我军不挺进敌后,建立华北、山东等抗日根据地,也像蒋介石那样消极保存实力,那此时我军应该在陕北延安一带,距离东北也有几千公里,何谈近水楼台!这<span style="font-size: 1em;">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蒋介石此时终于为自己貌似“聪明”的消极抗战付出了代价,并且最后证明是致命的。</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冀东部队接到八路军总部命令,1945年8月中旬即兵分三路挺进东北。我师的前身之一冀热辽军区第16分区第12团(俗称老12团),是1940年12月在平西成立的冀东第一支主力部队。1941年6月曾克林任团长,1942年8月在12团的基础上组建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曾克林任司令员兼团长。曾在一年內对日作战23次,每战必胜。击毙了制造潘家峪惨案的日军杀人魔王佐佐木。</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曾克林、唐凯率领12团、18团、朝鲜支队、分区直属队4000人走的东路挺进东北。首先扫清山海关周围的日伪据点,绕过日军驻守的山海关,8月30日晨收复绥中县前所车站。切断了山海关和绥中的联系。8月30日携手苏军攻下山海关,打开了东北的大门。然后接连收复兴城、锦西、锦州等辽西重镇。接收大批军用物资,扩编队伍。并于9月5日在沈阳接洽苏军,进驻沈阳城,成立卫戍司令部。接收铁路、工厂、军用物资等,维持治安。并逐步控制了辽宁的广大地区,抢占了先机。</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苏军击败关东军后,只占领了大连和一些大城市及交通线。中、小城市无人问津,一片混乱。日伪军抢粮害民,有的城镇甚至被土匪占据。苏联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按照雅尔塔协议,只将政权交给国民党政府。但我军只要不打八路军旗号,他便不干涉。和苏军碰出来的这个默契,是冀东部队的一大贡献,为日后挺进东北的我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趟出了路。所以后来我军到东北后,统称“东北人民自治军”。</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5年9月14日,东北苏军司令决定派飞机去延安,向我党解释苏联在东北的政策。曾克林会同苏军上校飞赴延安,向党中央及时、准确地汇报了东北的现状和苏军的态度。刘少奇、朱德征得在重庆的毛主席、周恩来同意,当天晚上就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因考虑接管城市,彭真任书记),立即乘曾克林的飞机赴东北开展工作。并将我党“巩固北方,发展南方”的战略方针调整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迅速抽调11万部队和干部进军东北。</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曾克林的这一飞,堪称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飞。使党中央及时掌握了东北的情况,迅速调整了战略方针,抽调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出兵东北。这是改变中国革命命运,奠定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一飞!但因种种原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所受到的待遇并不公平。在东北时被称为“官越当越小的干部”。职务从沈阳卫戍司令、辽东军区司令、三纵司令员,降到七纵副司令员、坦克师师长。建国后任海军航空兵师长、海航副司令员、79年任海航司令员。55年授予少将军衔。</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到1945年九月下旬,我冀东部队已收复东北北到长春,南到安东、营口的所有城市。12团也控制了辽阳、本溪等沈阳周边地区。不到两个月,自己也从入关时的7千余人,发展到9个旅七万人(因发展过快,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战斗力受到影响)。12团扩编为16军分区21旅(后21旅和23旅编入三纵队)。</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而此时的国民党在干什么呢?在忙于接收日占区特别是江浙地区的大城市;在忙于还都南京;在忙于重庆谈判。于1945年10月底,派出少量军队,乘美国军舰占领营口、秦皇岛两个港口。45年11月才派出两个军攻占了山海关。</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按照党中央的命令,1945年9月——12月,我山东罗荣桓部八路军主力6万余人、黄克诚部新四军3万余人,共10万主力从海路、陆路陆续挺进东北。从接到命令到最后完成,大约用了二、三个月时间。这期间,我冀东部队已完全掌控了东北,特别是辽宁。46年1月在辽阳,山东军区3师9团与冀热辽军区第21旅整编为三纵8旅,同年7月改称三纵8师, 一一九师正式诞生。</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6年2月,国民党军主力向东北大举进攻。此时东北我军已完成整编,兵力发展到36万人,改称“东北民主联军”。虽然战斗力还欠磨合,但已在东北站稳了脚跟。</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从45年8月冀东部队攻占山海关,到45年11月国民党军攻占山海关,历史留给我党、我军的时间窗口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我们党、我军先遣部队抓住了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东北背靠苏联,物产丰富、工业交通发达,北、东、西三面安全无忧。进可攻,退可守。控制了东北,就拥有了战略主动权。后来,黑土地走出了我军人数最多、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战略机动兵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力量对比。辽沈战役后打出了势如破竹、横扫千军、令人叹为观止的解放战争进程,不到一年解放了全中国。</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 1em;"><br></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我师前身之一的冀东部队,开始是按照八路军总部命令进军东北的。命令没有具体任务和要求。他们面临的是一个复杂的、完全陌生的环境;是一个八路军从未踏足过的、日本经营了14年、苏军又刚刚占领并不让我军进入、准备移交给国民党的黑土地。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任何人给予指导。完全凭借一往无前的主观能动性,不怕困难 自己去闯、去摸索。和苏军碰、和日伪军及土匪斗。最可贵的是没人要求,主动飞赴延安,面向党中央汇报情况,促成党中央重新制定了事关全局的战略方针。<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没有我冀东部队先机控制东北,飞赴延安汇报,解放战争将是什么局面?将是我关内根据地多面临敌,蒋军可以南拉北打、北拉南打,腹背夹击我军,战略上我会及其被动。1930年的蒋冯阎中原大战,在冯、阎有利的情况下,就是因为张学良率东北军入关,背后一刀,冯、阎二人才输掉的。</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没有冀东部队先机控制东北,国民党两个军45年11月攻占了山海关。46年2月国民党军主力大举进攻东北。到时我冀东部队有能力打进东北吗?我山东八路军主力有能力北上渡海作战吗?结论是当时都没有这个能力。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辽沈战役胜利、平津战役胜利,和淮海战役中东北支援的物资和大炮弹。取得全国胜利不知要推迟多少年。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一九师前身为中国革命、全国的解放做出了怎么评价都不过份的贡献!</span></h3><h3> </h3> <h3>老师长徐国夫</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br></b></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二、结了个好尾</b></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1950年春的海南岛战役,是解放战争的最后一战,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共和国南疆的安全,为解放战争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师在战役中“向敌人要船”,解决了40军渡海用船。并作为大举登陆时兵团唯一全建制主力师,参加美亭决战、打到天涯海角。是海南岛战役的主力,为胜利做出了主要贡献。</b></span><b><br></b>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对于既无空军、海军,又无渡海作战经验,旱鸭子成群,只有三野金门惨败教训的我军来说,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据统计,一一九师见过大海的不足百人,会游泳的不足60人,会使舵的寥寥无几。</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是船。渡海作战船是必须的条件。可是我军恰恰没有船。无船无法海练,无船无法渡海,无船无法解放海南!</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地的船大都被国民党抓走了。我师当时征集了一些船,大多是破旧的小船,不适合改造成土炮艇和渡海作战。涠洲岛之战356团1200人,乘87只船,平均每船才乘14人,可见一斑。广州军事会议决定买船,但最后只买回晕船药和救生圈。此时,毛主席在想船;林彪在想船;叶剑英在想船;邓华、韩先楚也在想船!</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买不到船,又来不及造船,怎么办?一天,徐国夫老师长在和老船工的交谈中得知,敌人抢去的船有一部分在涠洲岛,可惜有敌人看守(听涠洲岛跑回来的渔民说的)。虽然老船工的方言很难听懂,他还是努力弄明白了。凭着高级指挥员的敏感性,他敏锐的捕捉到这一重要信息,并做出决定:向敌人要船!</span></h3><p dir="ltr"><br></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经15兵团和40军批准,一一九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发起涠洲岛之战。<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涠洲岛一战,从敌人手里夺得大船335艘,基本都是三桅和两桅船,单桅极少。大船能乘一个连,中船能乘一个排,小船能乘一个班。捷报传来,韩先楚军长乐得直拍手。这些船,我师留用了134只,其余201只支援了其他师。40军大举登陆用的就是这些船。这些船运送40军大举登陆后,又返回接15兵团机关、43军第四次登陆海南岛。韩先楚在1958年写的《跨海之战》中说:“涠洲岛解放了,五百多敌人无一漏网,四百多只木帆船全部为我缴获。<b>这对我军大举登陆海南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b></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没有涠洲岛夺的335只大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韩先楚军长也无法下决心</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发起大举登陆,就没有后来一而再的向上犯颜直谏。错过了4月谷雨的北风,再等北风就要9月以后了。其严重后果骇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6月25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军在隔断台湾海峡的同时,必定隔断琼州海峡。现在的海南岛就是第二个台湾岛;南海就是第二个台海。<b>因此,没有119师的涠洲岛夺船,海南岛战役因为没有船,必定半途而废!我渡海大军隔着几十公里的琼州海峡,只能忘海兴叹!新生的共和国终身抱憾!</b></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现在不但要面对台湾问题,还要面对海南岛问题。我们要面对东海、南海都被敌人封锁的局面。后来不但要炮击金门,还要炮击海南!广东、广西都会像福建一样成为前线,20年不能搞建设。哪有后来的珠三角经济奇迹?哪有</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今天</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的西沙群岛、南海诸岛、三沙市?</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r></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最惨的是40军、43军的先遣营、先遣团,8000无畏的将士都回不来了!这岂不是金门惨败的重演!坚持敌后斗争23年的琼崖纵队,也会像台湾共产党一样被敌人剿灭。</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 </h3><p dir="ltr"> 回眸历史,虽然不能假设,今天仍然惊出一身冷汗:幸亏林彪追加了40军参战;幸亏119师涠洲岛向敌人要船;幸亏林彪听了韩先楚的劝;幸亏领袖采纳了正确的意见,批准了这鼎定南疆的最后一战!<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如果没有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三野金门岛、登步岛惨败在前,解放军后来将无人敢渡海作战!</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军史中的“解放海南第一船”,是118师352团1营。先遣营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3月5日19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出发,800人,14只木帆船(平均每船57人)。119师356团涠洲岛之战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3月5日17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起航(为迷惑敌人</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3月6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发动进攻),1200人,87只木帆船(平均每船14人)。并配属3只土炮艇,排成我师创造的前三角队形前进。战斗中重创了涠洲岛的敌炮艇,取得了木船打兵舰的经验。从对战役的重要作用看,40军的这两只部队都对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以四野第十二兵团部分领导结构为基础成立领导机关。第一任司令员肖劲光,副政委刘道生,参谋长罗舜初。都是四野的“大将”。</span></h3><h3> </h3> <h3>林弥一郎</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br></b></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三、缴了个“摇篮”</b></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 1em;"> 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学校,被誉为新中国空军的“摇篮”。一一九师前身之一的第16分区第12团为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5年9月9日,12团在辽阳奉吉堡机场,缴获日军重型轰炸机、高级教练机46架和大批设备。得知日军飞行训练大队已南逃,就向南追击。9月底在本溪凤凰城以北的摩天岭山区包围了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他们原打算既不向苏军投降,也不向我军投降,顽抗到底。经过艰苦谈判,深明大义、晓以利害,并充分尊重其人格。最终,诚信感化了他们,林弥一郎率这支关东军的空军王牌,共300余空、地勤人员向12团投降。这次受降,共有17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72名机械员、180多名各类地面保障人员。当时日军在东北的机场、飞机、设备、人员有不少,唯有这次经12团努力,连人带准备成建制、完整的保留下来。</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弥一郎大队被解除武装后,分散住在老百姓家。当时东北刚解放,人民生活非常困难。我军官兵和老百姓一样吃高粱米和玉米面,但为了照顾日本人爱吃大米的习惯,我军千方百计筹买了一部分大米给日军飞行大队送去。</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月上旬一天,16分区司令部召开了一个欢迎会,请了林弥一郎大队十几个代表参加,摆上了丰盛的中国菜。重申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要他们安下心来,变敌为友,与我军合作。开始他们还担心是“鸿门宴”,后来看到真心劝酒,也就敞开肚皮了。饭后,曾克林对林弥一郎说,这次没能请大家都来吃饭,所以给大家准备点肉带回去吃。当林弥一郎看到是5头牛和50只羊时,惊讶的连话都说不出来。后来按照我军要求,心悦诚服地带领大队回到奉集堡机场看护飞机、设备。</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0月中旬,东北局看到这个情况报告后,书记彭真、参谋长伍修权召见了大队长林弥一郎和主要人员,邀请出来帮助。并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队,林弥一郎任副队长。12团遂将全部人员和飞机移交给航空队。</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航空队于1946年3月1日在通化(后移至牡丹江)改编为我军历史上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人民自治军航空学校,林弥一郎任主任教官。在任职期间,在理论、实践、训练、教学等诸多方面,开创了我军航空的基础,培养了大批优秀航空人才。战争年代共培养了160名飞行员,其中23人驾驶战机飞过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46年3月全国是什么情况?全国内战还未爆发,而我军就拥有了自己的航空学校。人民军队终于有了飞上蓝天的本钱!</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年的空军司令员王海、副司令员林虎、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缇,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张积慧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这批飞行员既有解放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又有日籍教官传授的精湛飞行技术。抗美援朝面对美军王牌飞行员时,个个都是好样的,打出了国威军威。很多人成为战斗英雄。飞机上画有几颗星,就表示击落了几架美军飞机。美国人惊呼:中国人一夜之间成为世界空军强国!</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所以日籍人员为骨干的航校,被称为新中国空军的“摇篮”。林弥一郎后来也被军事专家称为“解放军空军飞行员之父”。戏剧性的是,当年代表我军和林弥一郎谈话的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1950年也到该航校学习飞行,并于1952年毕业。</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6年,林弥一郎来中国访问,时任空军司令员的王海,亲自陪同、接待当年的老师。参观当时严格保密的空军司令部,并介绍我空军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可见当年师徒感情之深,也反衬我党我军俘虏政策的成功。</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 1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以四野14兵团为主组建,第一任司令员刘亚楼、政委肖华,都是四野“干将”。</span></h3><h3> </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四、关了个大门</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辽沈战役中,一一九师首克义县,主攻锦州,围歼廖耀湘兵团 。为战役胜利做出重要贡献。</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此战为国共大决战的首战,迅速攻克锦州是战役的关键。攻克了锦州就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使东北之敌陷于孤立。</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义县是锦州北部重要的铁路交汇点,是我军铁路输送兵力和装备的必经之地。亮甲山(大疙瘩)、配水池为锦州城北面的一线高地。居高临下,俯视锦州城内外。敌军筑有地堡、战壕等防御工事,配备了很强的防御力量。是攻克锦州必须拿下的两扇北大门。廖耀湘兵团是国民党军的王牌,是东北敌军唯一的机动力量,是全歼国民党军于东北、解放东北全境的关键。</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一一九<b>师参加了攻克义县、主攻锦州,围歼廖耀湘兵团的战役全过程,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是辽沈战役的主力师之一</b>。</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战役的胜利,使敌我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仅从质量上,而且从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我党拥有了一个人数最多,装备最精,战斗力最强的战略机动兵团。用到哪里,哪里就形成绝对优势,解放战争的进程因而提前了两年。辽沈战役结束后,我军的武器装备已相当于国民党的王牌军。</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0军有句顺口溜:“118攻,119守,120转圈走”。其实,一一九师攻、走能力都很强。是“攻如猛虎,守如泰山,走如旋风”的“全天候”部队。</span></h3><h3> </h3> <h3>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前)政治部主任张玉华(后左)</h3> <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r></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b>五、献了个大礼</b></span></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我军渡江后,江南唯一还有实力的是桂系白崇禧集团。为避免我军的打击,也是被四野锦州、天津攻城吓住了,白军主动放弃武汉等大城市,采取机动防御,伺机进攻的战术。</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8月15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我49军146师根据错误情报大胆急进,闯入敌人的青树坪“口袋阵”。被桂系第7军171、172师,第48军176、138师包围,损失惨重,吃了大亏。衡宝战役中,我45军135师因没有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闯入敌阵中,又被桂系这四个师包围攻击。可见,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用兵及其狡猾。后来,见我东、西两路主力包抄上来,怕被“包饺子”,遂下令南逃。因此,衡宝战役能否截住并消灭桂系主力第7军、第48军成为胜利的关键。</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桂系主力第7军,北伐时号称“钢军”,比叶挺所在的“铁军”第四军更负盛名。北伐时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参加“贺胜桥战役”,击败了吴佩孚的主力。“龙潭战役”时第7军将孙传芳6万人全歼。吴、孙二军阀从此退出中国政坛。我49军一位连长回忆:“从东北打到湖南,从没见过如此勇猛顽强的国民党军。”</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10月7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四野总部下令中路(40军属于中路)全线追击。119师昼夜兼程,顶风冒雨强行军3天,翻越南岳衡山山脉的高峰五峰山,到达杨家桥地区。疲惫至极,端起饭碗正准备吃饭,突然听到机枪声。有人说是走火了。师长徐国夫敏锐的感觉到,机枪怎么能轻易走火?扔下饭碗跑上山,只见山下黑压压的敌人正往山上冲。原来是跑到了敌人前面,截住桂系主力171、176师。立即指挥部队抢占要点,阻击敌人并上报情况。于此同时,356团也与敌人遭遇,并迅速抢占了茅草岭、腊冲山。</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19师在茅草岭、松山亭一线顽强阻击一昼夜,打退敌40余次集团冲锋。最后主动出击,最后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取得了全歼桂系171师、176师的胜利。打掉了白崇禧看家的本钱。杨家桥战斗,是衡宝战役胜利的标志,也是衡宝战役结束的标志。</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49军146师误入的青树坪“口袋阵”,就是桂系171师、172师、176师、138师设的。后来围攻我45军135师,还是这4个师。是衡宝战役我军的死对头。119师截住并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全歼了171、176师,可以说是报了大仇,对后来广西战役的胜利也起了重要作用。</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林彪从我师</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10月9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截住敌人,到11日战斗结束打扫战场,三次来电表扬119师的勇敢和顽强。</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9日17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第一次:甚喜甚慰。坚决堵敌南逃祁阳,不惜战至一人一枪一弹。</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9日22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第二次:你师十数次二十余次打退敌之进攻。打的顽强勇敢,为阻击部队树立榜样。11日拂晓第三次:此次你们以神速之动作,将桂系精锐4个师抓住,不顾疲劳,日夜战斗,进行反复堵击包围,终将敌人全部消灭。此种积极精神与战斗作风,甚为良好。尤其是一一九师、一三五师顽强的堵击与反击敌人,使敌突围失败,更值得表扬。</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在很多评价衡宝战役的材料中,往往只提到135师,对119师的重要贡献只字不提。这是极不公正的。<b>没有119师勇猛追击3天,截住171、176师,衡宝战役有多大胜利?只消灭了一个多师,其余的都跑了,顶多是个击溃战。我</b>135师误入敌阵,抗击住了敌人的围攻,英勇顽强。白崇禧发现可能被“包饺子”时,下令全线撤退。135师主动出击,消灭桂系第七军军部,拦住172、138师,立了大功。只可惜172师的一个团、138师师部及一个团跑了,没有全歼。</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 119师在衡宝战役中的作用林彪及四野非常清楚,所以才有一次战斗、三次来电,、表扬一个师,历史上仅此一次的佳话。</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说起“追击三天”,后来白崇禧也有一个“等待三天”。广西战役时,白崇禧花大量金条(每个舰长5根),请国民党军舰在广西钦州海面接自己的军队去台湾,结果望眼欲穿、苦等三天,最后未等到一兵一卒。他的兵全被四野部队21昼夜穷追2500里,消灭得一干二净(119师追到防城,其中357团追到中越边境的东兴。军部和118师追到钦州。)。和四野对赌,白崇禧输了个精光,只好孤家寡人去了台湾。</span><br> <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衡宝战役是四野部队渡江后最大的战役。从</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9月10日起至10月13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止,历时34天,时间横跨开国大典。桂系主力被歼是献给共和国成立的大礼。</span><br></h3><h3> </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 </span></h3><p dir="ltr"><span style="font-size:1.00em;"></span><span style="font-size:1.00em;"> 2018.8.5</span></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