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行之二十……工布江达~松多

善如

<h3>  昨天晚上的雨从八点一直下到凌晨零点,风雨大作,弄得我一直睡不着,还真有点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意思,在雨声中迷迷糊糊的睡去,清晨睁眼醒来又是七点多了;充充忙完一切,走出客栈,碧空如洗,太阳照在远方山头白雾上;格外的亮眼,太漂亮了,那正是我们要去的方向~松多</h3> <h3>出门沿318国道继续逆尼洋河而上,这意味着今天又是爬坡较多,攻略中说在4435~4450Km之间是烂路,因此,我们开始时趁着路好速度偏快些,不多时就来到了著名的景点:“中流砥柱”;一个巨大的石柱矗立在尼洋河的中央,湍急的河水在此中分而过,蔚为壮观</h3> <h3>离开中流砥柱,继续前行不到十公里,就来到了太昭古城,在路边,立着一块指示牌:太昭古城前方一百米,到了路口,妻说向右拐,我说不对,应继续向前走,太昭古城在318国道的左手侧呢,爬上一个坡才发现,走过了,这时我想起来,左手侧应说的是从拉萨方向过来的,唉,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呀</h3><h3><br></h3> <h3> 太昭,从唐朝和吐蕃联姻开始,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就日益密切,军旅客商往来不绝。元朝时,太昭始建驿站,到了清朝末年政府在此设立了太昭宗(即太昭县)。据记载,当时太昭称为江达,人口众多、市镇繁华、店铺林立,有著名的小八角街和四座香火鼎盛的庙宇,并设有宗政府、粮仓、学校、邮局、旅馆、饭店、金银加工店、裁缝店、刑场等,藏、汉、回等民族和尼泊尔客商来这里经商交易,各地的商品也能够顺畅流通,当地藏族甚至开始与其他各民族通婚。太昭成为当时西藏的重要商业文化中心。清末民初,江达更名为太昭,管理着东起巴河镇,西至米拉山,北至娘蒲乡的广大地域。与雪卡宗、角木宗、孜拉宗等三宗,一同构成著名的“工布四宗”.<br></h3> <h3>岁月无情,昔日繁忙的茶马古道吊桥,只剩下了几根吊索了……</h3> <h3>  往松多方向,再走一段路,一个保存相对完好的茶马古道驿站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可河对面的山体也被河水冲垮了许多,也许几年以后,这座吊桥也将不复存在</h3> <h3>  中午到了金达镇,在一家川菜馆中点了个青岗菌炒肉,味道鲜美的不要不要的,太好吃了,就是炒菜的师付速度太慢了点,两个菜差不多弄了一个小时,不过这也让我们休息了好一会</h3> <h3>一路上,道路两旁的青稞都成熟了,金黄的青稞迎风飞舞,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h3> <h3>烈日当空,万里无云,躲树荫底下躺会,真凉爽</h3> <h3>六点左右,赶到了松多,米拉山下最后的一个小村庄,到房间放好行李,在床上躺着休息会,就听到雷声轰鸣,一会就下起了瓢泼大雨,仔细看看,原来是下冰雹了,一会工夫,房顶都白了。还好脚程快点,不然可正好被淋上,又得冻个半死;连续两天,都是到店就下雨下冰雹,运气真好</h3> <h3>洗过澡,出去吃晚餐,可雨还在下着,就在住的楼下吃点,点了份青椒炒牛肉,一份麻婆豆腐;这青椒炒牛肉可真难吃,吃完老板才告诉我,原来是锅里着火了,把油烧了,难怪吃起来有苦味;还贵得吓死人,松多虽然只是一个村,可它的旅馆餐馆确非常的多。旅游业的确发达,没办法,一般徒步的,骑车的都得在这住上一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