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古会

丁丁妈

<h3>  古会,陕西关中一个重要的节日,虽不及春节那样隆重,却曾经也是仅次于春节的日子,而今对于人们来说是熟悉又陌生的,它承载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曾是三秦大地独有的一道风景。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古会,作为礼尚往来,亲戚朋友之间相会走动,这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风俗叫过会,也叫走亲戚。</h3> <h3>  我的家乡是陕西户县渭丰乡(今:西安市鄠邑区渭丰镇),是户县最北边的一个乡镇。县北的古会大都集中在农历的六月和七月(渭北、龙台坊6.13,元村6.15,坳河6.16,留南村6.17,祁南6.18,冯村、马营6.19,槐道村6.20,定舟村6.25,联庄7.2,渭南7.13,什王村7.2,大王8.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淡化甚至取消了古会。而今,只能在记忆里寻找曾经古会点点滴滴的美好了。</h3> <h3>  家乡的古会就集中在如火流淌的暑期。曾经,人们除了要忙于抗旱给玉米浇水,还要奔走与走亲戚;而今,在这三伏天里大多数人会选择钻在空调房里玩手机,或者是去山里避暑。 前日晚上,翻看手机,得知临近我们村过会的日子了。我便对母亲说:“张老师,后天咱堡子过会呢。”,母亲却只是平静的“嗯”了一声。入夜后,我躺在床上,回忆起家乡的古会。<br></h3> <h3>  小时候,上世纪90年代左右,我和同龄人(80后)一样,特别喜欢过古会,一年就盼着过会,天气不冷,还能吃吃喝喝的走亲串友。那时候,刚一放暑假就盼着过会,过会就开始走亲戚,小孩子跟着大人,大人胳膊上挎着装着礼的竹篮子,就近的要么步行、要么拉个架子车、条件好的骑自行车(那个时候的暑假是七月中旬才起假的)。因为那时候过会我们才会穿着缝制的新衣服和新凉鞋跟大人去走亲戚;能吃到平日吃不到的肉菜,记忆中很深刻的就是大大的五花肉片扇粉条和黄花木耳炒鸡蛋;能喝到饮料,曾经令人着迷的“高橙”;能吃到亲戚送来的礼品,糖水罐头、酥饼、麻饼……暑假就像旅游一样在渭丰镇有亲戚的村子间。</h3><h3> 而今得知,家里的母亲们,并不喜欢那个时候的古会。过会前几天之前要在家里大扫除,擦洗一下那旮旯拐角里半年来的污垢尘土,过会前一天上午要买菜切肉“拦臊子”,要提前择菜刷洗储存起来待客用的碗和碟子……最要命的便是要在这三伏天钻在灶火(厨房)里,忍着闷热蒸一锅又一锅的小花馍,作为第二天亲戚们的回礼。</h3><h3> 那时候,人们晚上都坐在门口摇着扇子聊天避暑,很多人晚上就会睡在前院子,铺张凉席或撑张竹床,记忆中没有谁家小孩子在半夜里被人贩子给偷走之类的事情发生。</h3><h3> 过会当天凌晨,天还没有要亮的意思,便会听到络绎不绝的叫卖声“豆腐、凉粉、豆芽、豇豆、甑糕……”穿梭在大街小巷,都是些不能久置隔夜的食物,天就在这一声声的叫卖声中亮起来了。有时候天亮才发现,买的豆腐或者凉粉竟然有熬焦的黑“锅巴”掺杂在里面,真的是夜不观色啊,呵呵呵</h3> <h3>  我上高中以后,00年左右,每到古会前一天,父母会带着孩子去村里自然形成的会前集市上去买菜。各种各样的蔬菜,整个集市上上人山人海的,喧闹的集市上有人挎着竹笼或者拎着蛇皮袋子,买好的菜和调料都放进去。也会买牛肉、猪头肉一类的,只不过会在古会当天的早上;或者买只鸡,先一天宰好,当天清炖了或做成麻辣鸡块招待亲戚。</h3><h3> 那时候,周边各村经济都发展起来了,每个村子过会当天都会有热闹,要么唱大戏,或者歌舞晚会,引得十里八乡的人都赶往一个地方,来纳凉来享受乡村艺术。</h3><h3> 那时候,我和同龄人也是盼着过会,最喜欢在过会的当天跟许多其他村子来走亲戚的同学相聚,过会就是我们的聚会。一个假期,没有电话,不能视频,交通工具也不给力,所以过会也是青少年朋友们的聚会,相见欢让彼此简单友谊更加根深蒂固。</h3><h3> 那时候,还有两个记忆。一是,中午待客结束,有些家里亲戚还没走,已经能看到街上有人扛着铁锨,带着孩子去玉米地里浇水(定舟村过会当天早上经常有一会儿雷阵雨,这样就免了人们下午去浇地);或者是有些纸箱厂里已经开始机器轰鸣,赶着给客户做纸箱。二是,从过会当天的早上一直到下午三四点,就络绎不绝有“演唱团”或者道士或者尼姑或者和尚来讨钱,“演唱团”由开始的干唱发展为后来的带乐器伴奏(记忆中的歌曲是《长相依》《流浪歌》……),若是给三五毛钱他们都是不答应的,讨价还价一块算是少了,五块十块要价的也有(抛开他们不劳而获的那一面,他们也是古会特有的一个重要角色呢)。</h3><h3> 记得那时候,人们走亲戚都会拎着大塑料袋也就是购物袋了,装满了四样礼,骑着摩托车或者自行车,携家带口去走亲戚,鲜亮的新衣和大红的购物袋在乡道上,迎着郁郁葱葱的玉米地,流向过会的村子,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h3> <h3>  我工作以后,2010年左右,人们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生活越来越舒适了。而乡亲们依然要在过会前一天去村里的集市去买菜,相比菜品丰富多了(增加了西蓝花、甜豆角、香菇……),鸡鱼虾这些也会赶到集市上供人们选择,集市上的饮料大都以雪碧可乐果粒橙等有名的饮料为主了。四轮车拉着“宁夏甜西瓜”和“河滩沙瓤瓜”的叫卖声回响在整个村子。会前购物,至少要上好几趟集市呢,总觉得买得不够,于是整个村子里人们涌向集市,散回各家。要是在村里会前集市上买得不满意的,下午开着车去县城买些好东西,让第二天待客内容更加的丰富可口。</h3><h3> 古会当天早上,还是在集市的地方,只不过内容不一样了,都是熟食,有调好的熟菜,或蜂蜜粽子,或加工鸡鱼等等的摊位,满街上飘着古会热闹的味道。油锅呲呲炸着肉,把在厨房里做菜的闷热移驾到集市上了,做好了的菜拿回家,中午只需稍微加工即可上桌。</h3><h3> 那些中学生们,依然会在过会当天成群结队,买着零食,不嫌酷热,欢声笑语的游窜在大街小巷。家里的亲戚们,会在饭后,坐在空调房间里,促膝而谈,忆苦思甜,说过去的老人老事,说未来孩子们的发展,像是有把从过年到过会这半年来的事情一一汇报,然后走亲戚用的时间也变得长了很多。</h3><h3> 不管现在还是过去,亲戚中来得早走得晚的都是闺女家,既是在多吃两顿饭也是帮娘家人多干活,而且留宿的或者早先几天来的都是走舅家或者姑家。这时候,人们走亲戚都直接提着礼盒,开着自己家的“宝马”,所以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回家了,有汽车🚗,方便得很着呢。</h3> <h3>  再后来的几年,人们忙于挣钱,忙于生意,忙于生产,思想随着经济的发展发生了变化,加上现在的夏天愈发的炎热了,还有交通工具发达了,原本难得一见的亲戚现在想见随时可以,除了电话还有汽车电动车等等,拉进了人们的空间距离,不再需要非得在过会的时候才欢聚一堂,人们把过会看淡了。</h3><h3> 农历的六月,人们不想再为走亲戚而疲惫或是耽搁工作生产等事情,所以渐渐的也有人家开始给亲戚家电话通知取消过会。后来,便由村委会发出倡议书“取消古会”,家里的主妇们很是欢呼雀跃,说道“不用再为过会待客熬煎了”,“大夏天,不用再整整两天闷在灶火里”,“不用再热哇哇的走亲戚了”…………“孩子们的新衣服平时都给买着呢”,“其实平时吃得和过会一样的好呢”…………</h3><h3> 就这样,家乡的古会在经济发展中被人们淡忘了。再没有那个过会当天,一街两行的摆满汽车电动车,没有人们穿梭在大街小巷的身影,没有了那个喧闹的集市,同样没有了老人家们坐在一起道家长话家短了…………更没有了乡村应有的——人情味。</h3><h3> 会前一天,我专门去了“集市”,冷冷清清,人们都各忙各的一份事去了。</h3> <h3>  一个朋友说,取消过会是大多数人的想法,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人群——老年人。是啊,老人们都尊重年轻人的想法,不想给年轻人添麻烦,同意了取消过会,但是人越老越爱说老话道老事,喜欢跟老亲戚们在一起回忆过去感慨现在,他们更喜欢儿女子孙们不约而同的到来,给自己的孩子们讲那过去的事情,然后告诉自己的后代们,今天家里的人都是咱们的亲戚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传承着亲戚这个词语的深远意义,然后享受着老人们喜欢的幸福感。</h3> <h3>  过会当天早上再清扫房前屋后。</h3> <h3>  家乡的古会,也许只能这样停留我们的在回忆中…………那个流传了数百年的,散发着浓郁乡情的,继春节后最隆重的日子——古会。</h3> <h3>  以上照片为2018年定舟村古会农历6月25日当天早上“集市”掠影</h3> <h3>  以下照片为定舟村古会前一天曾经“集市”的地方,摄于2018年农历6月24日早</h3> <h3>  而今,古会当天,人们也去上集市,但是都是给自己家里人把古会这个日子过一下。</h3> <h3>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逝去的岁月,回不去的快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