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近两年喜欢上了登长城,一是可以徒步锻练身体,二是致身于大自然净化了心境,三是在长城上真能遇上好汉,当然如果赶上好天气,长城的绝佳地景也可以收获自己小小的满足。北京周边的长城很多,人气最旺的当属八达岭,那是旅行社的定点景区,去那里只见人不见城,还有一些是危城,山陡墙险也不适合去,相比之下,我去过的金山岭、古北口、大庄科长城,感觉攀登的舒适度和安全性更佳。</h3> <h3>黎明时分</h3> <h3>荧雾缭绕 </h3> <h3>银蛇飞舞</h3> <h3>云雾之中</h3> <h3>画意江山</h3> <h3>清晨的云海,将长城脚下农家客栈所在的小山村完全隐没。</h3> <h3>举目一览众山小,云飞雾涌势不凡</h3> <h3>云雾缭绕,朝阳初现</h3> <h3>长城悬日。</h3><h3>因为晨雾,小金楼上刚刚升起的太阳成了鸭蛋黄。</h3> <h3>云开雾散见艳阳</h3> <h3>司马台,金山岭,古北口,这三段相连的长城,分别属于北京市和河北省,雄伟的长城尤如一条巨龙蜿蜒曲折,气势恢宏,不少地方修旧如旧,基本保留了历史原貌。下图左上角是司马台长城的制高点望京楼,据说在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到北京城。</h3> <h3>古北口蟠龙山长城,这段长城由村委会管理。</h3> <h3>24眼楼</h3><h3>因有24个门窗得名,观日出的地方。幸存下来的残垣断壁,诉说着它的历史。</h3> <h3>从这里向远望去,是金山岭和司马台长城。照片近处是军事禁区,长城被保护的很好。放大照片可以看到右侧的河北段正在大兴土木,楼房的高度已经进入了长城的视野中。这是在建长城小镇,成片的洋房别墅,大刹风景。长城把最美的一段留在了河北,后人们应该珍惜。不知是否触犯了长城保护法,一些政府官员的脑子依然没有摆脱进水的状态。</h3> <h3>蟠龙山长城将军楼,据说历代驻军都将指挥部设在这里。</h3> <h3>抗日战争期间,长城也是敌我两军的必争之地,将军楼顶部的这个大洞,就是当年日本鬼子炮轰留下的罪证。</h3> <h3>站在敌楼上极目远望,心中涌起道道波澜,让人心潮起伏,一下子忘掉自我,浮想联翩……</h3> <h3>金山岭长城虽在河北界内,但它离北京司马台收费站仅相隔10公里。被当地的承德人称为他们的后花园,凭本地身份证可以30元办张年卡,外地身份证100元(真心不贵),不计次数来当"好汉"。但和北京的长城相比,来这里的游客依然不多,其中有不少是外国游客,它是摄影人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聚集地。</h3> <h3>这是我遇到的年龄最大的"好汉",今年80多岁,看这身扳儿。</h3> <h3>"我在家还下地干农活呢!"</h3> <h3>光看这身材,是不是以为在健身房练过?</h3> <h3>走累了,歇会儿。</h3> <h3>在延庆大庄科长城,遇到一对父子。</h3> <h3>小男孩六七岁的样子,周末跟爸爸徙步走长城。爸爸双手拿着登山杖,跟在儿子后面,我所在的敌楼台阶高过了男孩的胸部,我伸出手想拉他,孩子爸爸说,谢谢,让他自己上。在爸爸的帮助下,小男孩用双手撑着爬了上来。这孩子以后能干大事。</h3> <h3>独行女侠</h3> <h3>金山岭这段残破的城墙有些地方坡度已经超过了45度,是考验人体力毅力和胆量的地方。<br></h3> <h3>那次我从这里爬上来,再也沒敢原路返回。</h3> <h3>路遇一群来自美国学生夏令营的孩子们,他们边走边喊着"Oh my god",把来自异国的"好汉"们也累坛了。</h3> <h3>汗流满面的清洁工人</h3><h3>她们说,最难做的工作是捡拾丢在长城下边的垃圾。请您手下留情。</h3> <h3>北京的七月,酷热难当,这一对来自台湾的老年夫妇,体态臃肿步态蹒跚的妻子,在双鬓斑白的老公的帮助下,夫妻俩手牵手走过了最难的一段,他们信心满满地说:我们那么远从台湾来,无论如何要把这一段走完。</h3> <h3>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按下了快门。</h3> <h3>东五眼楼,是金山岭长城的制高点。这位63岁的农妇常年在此卖饮料,没有文化的她,也可以用英语和老外叫卖。她有两个儿子,分别是大学一本和二本毕业(惊奇她还知道什么叫一本二本),本想送子读书可以脱贫,谁想至今还在为家里盖房发愁。住在长城脚下,看见乡亲们办起了农家乐,只能干着急。她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饮料,走近一个小时的山路到这里摆摊卖水补贴家用。老太太忠厚老实,一瓶水别人卖10元她卖5元,本来下午4点半就回家,可今天为了给我们看包(只因为买了她2瓶水),一直等到5点多。听着她的叙叨,我觉得打翻了调料瓶,五味杂陈全出来了,直接把她剩下的三瓶水全买下,起码让她别再背下山了。<br></h3> <h3>金山岭长城,东五眼楼东侧的一段文字砖墙,长约400米。因为这段长城没有修缮,上去的路很难走,知道并能亲眼目睹的人不多。</h3> <h3>修建于明代的文字砖墙,据说万里长城上有文字砖的地方很少见。当年戚继光统领的修建长城的各路驻军,将部队番号印在了砖坯上,如今墙虽损坏严重,但砖上的文字依稀可见,保存至今实属不易,经过自然的风化,也许若干年后,真可能就不复存在了。<br></h3> 在此处,我结识了两位承德摄友,学图工和马踏飞燕,和他们结伴几乎走到了景区尽头(因为临近傍晚,前方已经无人迹)。当我们走下山时已经夜幕降临,是他们开车往返十几公里,将我送回了农家客栈,真是出门独行客,路遇好心人,@学图工@马踏飞燕,谢谢了!<br><h3><br></h3> <h3>一箭冲天</h3> <h3>斜阳夕照金山岭</h3> <h3>虎踞龙盘暮色中</h3> <h3>蟠龙山长城晩霞</h3> <h3>群星闪烁映敌楼</h3> <h3>圆月高悬司马台(二次曝光)</h3> <h3>斗转星移蟠龙山</h3><h3><br></h3><h3><br></h3> <h3>行走是身体的历练,摄影是心灵的修行,静观身边真善美,体味人生真性情。</h3><h3>感谢您与我一路同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