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于2002年9月5日举家迁京,很快就融入了京城的生活,成了名符其实的“北漂”。当年12月中贸盛佳拍卖公司从日本艺术品回流中,征集到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墨宝真迹《砚山铭》。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震惊了京城艺术界,据说书画鉴定大家启功和徐邦达都认为是真迹,唯傅熹年表达了不同意见。</h3><h3><br></h3> <h3> 《砚山铭》在拍卖前连续展出三天,我充分利用这大好的学习观赏时机,每天早出晚归着了迷似的连看了三天。大家都期待着拍卖时刻的到来,都猜测着热议着这幅艺术品的天价究竟能达多少。</h3> <h3> 许多人跃跃欲试,但苦于囊中羞涩,只能哀声叹气。谁知拍卖前一天中贸盛佳拍卖公司总经理易苏昊宣布:国家文物局已启动保护程序,决定定向拍卖,由文物局委托国务院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仅此一家作为受买人。这一消息一公布,尤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报纸新闻街谈巷议皆是米芾和《砚山铭》。</h3><h3><br></h3><h3><br></h3> <h3> 《砚山铭》纸本墨迹长卷,系在著名的澄心堂纸上所书写,纵36㎝,横138㎝,从宋代入内府收藏直至明清,清初存放于园明园,后不知何故流入日本,估计应是八国联军火烧园明园时被掠夺而流落海外。</h3> <h3> 《砚山铭》:五色水,浮昆仓,潭在顶,出黑云,挂龙恠,炼电痕,下震霆,泽厚坤,极变化,阖道门。宝晋山前轩书。</h3> <h3> 《砚山铭》后有米芾之子米友仁的跋文。</h3><h3><br></h3> <h3> 《砚山铭》的历史传承</h3> <h3> 《砚山铭》的创作背景。砚山便是徐州附近出产的灵壁石。此石原为南唐李后主的囊中物,后又被赵佶所得。米芾晚年得之,爱不释手,遂作《砚山铭》以记之。</h3><h3><br></h3> <h3> 米芾与镇江的千絲万缕的联系。米芾曾跟随其父在润州(现镇江)生活四十年之久,其母去世也葬在镇江丹徒县,米芾曾在镇江当官,晚年定居镇江,去世后也葬在镇江丹徒。</h3> <h3> 《砚山铭》2002年12月以2999万元定向拍卖成交,创下当时中国书画艺术品拍卖成交的最高记录。39个字每个字平均100多万,真是货真价实的一字百万金啊!流浪百余年的国宝又回到了故宫家中。</h3> <h3> 米芾是个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集书画家,鉴赏家,文学家,收藏家于一身。他爱石如命,人称“石痴”,“米颠”。他以墨点入画,与儿子共同创意出“米点山水”。他以极富变化的线条,独辟蹊径创作出流传千古的书法巨作。米芾有许许多多流传千古的逸事,趣事。我喜欢米芾。我喜欢《砚山铭》。</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