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人民日报》8月24日1版;《中国水利报》8月16日2版;《河北经济日报》8月6日1版;《秦皇岛日报》8月4日1版。</b></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5><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b></h5><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按:</span></p><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2013年10月以来,卢龙县委、县政府在秦皇岛市率先组织实施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坡改梯”工程。</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数年来,卢龙水利人大力弘扬“千山万水”“千言万语”“千方百计”“千辛万苦” 的“四千精神”,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创新施工监管和建后管护机制,并探索挖掘后续效应,实现了坡改梯工程效能的最大化,引发了中央、省、市党报的倾情关注。日前,《人民日报》《中国水利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秦皇岛日报》均进行了重点报道。</span></h5><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民有所盼,我有所为。愿卢龙水利人璀璨的奋斗之光,激发起各级各部门创新创业的内在原动力,进而汇聚成灿烂星河,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span></h5>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 <font color="#010101"><b>卢龙“坡改梯”实现经济生态双赢</b></font></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减少水土流失29平方公里,年增产粮食2万余吨</h1> <h3> “咱家的10亩坡耕地改成梯田后,成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耕种起来省时省力,每年还增收了8000多元……8月3日,站在自家的甘薯地头,卢龙县刘田各庄镇塔上村村民刘宝银乐呵呵地说。卢龙县连续5年实施的“坡改梯”,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新增了像刘宝银家这样的“三保田”43000亩。 <br></h3> <h3> 位于燕山南麓的卢龙县属低山浅丘地貌。由于县域沟道纵横,年水土流失量高达243.6万吨。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导致大量泥沙淤积河库影响防洪,更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为防止冲土成沟,群众年年叠堰保水保肥,但既耗费人工又收效甚微。<br></h3> <h3> “2013年10月以来,我们抓住列入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试点县的契机,累计投入10612万元,实施了4.3万亩坡改梯工程,逐步建立起立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减少水土流失29平方公里,年增产粮食2万余吨。”卢龙县副县长张志强介绍。<br></h3> <h3> “'坡改梯’,就是经过表土剥存、深挖翻土、整平田面、修筑田坎(埂)、表土回铺等工序,实现田坎稳固、土地平整、土层深厚,改善土壤地力墒情和蓄水能力。”卢龙县水务局水保站站长侯洪学说,“此外,集雨水窖、扬水站、蓄水池等配套工程,可有效增强地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br></h3> <h3> 为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县水务部门走村入户宣传动员,并组织村民代表到现场参观。“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创新了完验单制度,群众满意签字后,技术员、监理和建设单位才开始验收。”卢龙县水务局主任科员谢海滨介绍,他们还与乡镇和村明确建后管护责任,建立起建、管、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br></h3> <h3> 双望镇青龙港村840多亩山坡地全部进行了坡改梯。“县水务局免费改造的梯田,让地里能留住水和肥;田间路等配套工程则使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聊起坡改梯的好处,村支书马江如数家珍。村民李文军说,“在去年干旱甘薯普遍减产的情况下,咱家的80亩梯田却亩均增收1000多斤。”<br></h3> <h3> 在坡改梯实施过程中,卢龙县注重梯田工程建设与区域主导产业开发相结合,使项目区农作物亩产量普遍提高了30%。侯洪学说,“‘三跑田’变成‘三保田’,实现了甘薯亩产增加1000斤左右,玉米亩产增加300斤左右,全县年增加产值1000余万元。”<br></h3> <h3> “以前每逢雨季,雨水裹挟着泥沙冲入河流,不仅增加了防洪压力,而且使农药、化肥等污染物排入河流。坡改梯,促进了面源污染防治,为全县河流水质改善发挥了积极作用。”谢海滨介绍。通过坡耕地治理,卢龙年保水345万立方米,年保土12万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br></h3> <h3> 在双望镇向阳村,村民彭银华家梯田里的26亩花楸树,预计今年亩均收入可达1万元。“没改成梯田前,种花楸树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彭银华说。“卢龙县以发挥坡改梯的后续效应为契机,积极引导农民重点发展鲜食甘薯、中药材、经果林等高效农业,提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了增产增收。”张志强告诉记者。<br></h3> <h5><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作者:新华社河北分社摄影部主任杨世尧;《人民日报》河北分社编采部主任史自强 ;《河北经济日报》秦皇岛站站长张宝林;《秦皇岛日报》执行副总编李永利;卢龙县李永红、张静、公守祥。</span></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