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铁路,对于地域辽阔的俄罗斯来说,是近代这个国家的主要交通动脉。</h3><h3><br></h3><h3>相应地,俄罗斯的火车站成为一个城市除了教堂外的主要建筑和公共设施之一,也是市民生活的中心。</h3><h3><br></h3><h3>尤其是上两个世纪,航空和高速公路没有发展起来的时代。</h3> <h3>作为市民生活的中心,俄罗斯的火车站建筑设计造型很有特点,富于美感,显得古色古香。</h3><h3><br></h3><h3>我虽然说不出其特点,但辨认却八九不离十,常常得到导游的点赞。</h3><h3><br></h3><h3>波罗的海火车站,终点是原苏联的波罗的海加盟共和国,现在已经独立的波罗的海三国(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h3><h3><br></h3><h3>这一带集中了三个火车站(还有喀山火车站和列宁格勒火车站)。</h3> <h3>与我国和很多国家不同,俄罗斯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多个火车站(如莫斯科多达9个火车站,圣彼得堡也有6个)。</h3><h3><br></h3><h3>原因很奇葩:火车站是按线路来设置的。</h3><h3><br></h3><h3>相应地,火车站的名称就是终点站的地名,如我们去的列宁格勒火车站就是前往圣彼得堡这条线的列车。</h3><h3><br></h3><h3>普通的蒸汽火车、内燃机车、电气化火车,以及现在的高铁(实质上相当我国的动车)都集中在一个火车站。</h3><h3><br></h3><h3>幸运的话,走进站台,就如同进了一个列车博物馆。</h3> <h3>火车站点如此地规划,要出错也难,同一方向的列车集中管理,可实现高效率的调度。</h3><h3><br></h3><h3>凡事都有两面,对生人来说,需要先做功课;因为一旦出错,代价可就大了,除非两个火车离得近(俄罗斯大城市常有几个挨得很近的火车站群)。</h3><h3><br></h3><h3>据圣彼得堡的导游说,有一次,进了站内,没找到列车信息才发现弄错了站。</h3><h3><br></h3><h3>幸亏大巴还没走远,整团人急忙赶过去,好在预留时间充足,虚惊一场。</h3><h3><br></h3><h3>我们是乘坐高铁前往圣彼得堡的,从莫斯科的列宁格勒火车站出发。</h3><h3><br></h3><h3>列宁格勒的城市名已经改回圣彼得堡,但火车站名称还不变,多少给这圣彼得堡座城市保留了一点苏联时期的印记。</h3> <h3></h3><h3>跟我们国家一样,火车站周边地区总是人员密集的场所,鱼龙混杂,治安自然好不到哪去,领队不厌其烦地叮嘱注意钱包和背包:背包背在后面是别人的,背在胸前才是自己的......</h3><h3><br></h3><h3>列宁格勒火车站前小广场上的小岗亭,应该是保安亭,标的是俄文,我猜“有困难,找警察”时,只会直奔这里。</h3> <h3>火车站站前广场,有个小教堂或公共建筑什么的,显得很拥挤。</h3><h3><br></h3><h3>据导游说,附近就有列宁格勒大饭店,斯大林“七姐妹楼”中最小的一座。</h3><h3><br></h3><h3>不过忙着提拿行李,全然忘了驻足,定格一张图片。</h3> <h3>列宁格勒火车站候车大厅,完全是现代的装饰风格,与建筑物外观的古色古香形成鲜明的对比。</h3><h3><br></h3><h3>其实欧美建筑在保留外观风貌的同时,内部的生活区域还是与时俱进的,要的就是这种效果。</h3><h3><br></h3><h3>候车大厅还算宽敞,长方形的布置风格,很高的净空间反映了苏式建筑的特点(国内的苏式建筑空间层距都很高,通风顺畅,夏天很凉快)。</h3><h3><br></h3><h3>只是候车小厅偏小,但座位还是足够的。</h3><h3><br></h3><h3>买两杯饮料就可以享受舒适的茶座,物美价廉。</h3><h3><br></h3><h3>不足之处就是洗手间偏少,要走很远才找到,而且是收费的,这点国人一开始不习惯。</h3> <h3>高铁列车的内部布置跟国内的动车(如广深铁路的和谐号动车)差不多,比高铁略差,座位还算舒适,没觉得俄罗斯人高马大,座位就做得宽些。</h3><h3><br></h3><h3>车速更像我国的动车,莫斯科与北边的圣彼得堡相距700公里,跑了4个多小时,车厢显示屏上的时速最高也就200公里出头,长期低于200公里。</h3><h3><br></h3><h3>更主要的,行驶并不平稳,在晃动的车厢里写字都觉得吃力。</h3><h3><br></h3><h3>充电插座在车厢两侧放行李处,带去的转换插头(俄罗斯是双圆孔)和插线板大受团友欢迎,一路“喂饱”了不少手机。<br></h3><h3><br></h3><h3>同车厢后一排的圣彼得堡金发小姑娘玛莎可爱得像个小精灵,正是这位“人来疯”,开启了中俄家庭的互动,很快,几个孩子和大人就混熟了。</h3> <h3>双方蹩脚的英文使得语言交流难言顺畅,手机翻译软件却大显身手......玛莎的妈妈问我中文“习酒”是什么?想必这在嗜酒如命的俄罗斯也很出名。</h3><h3><br></h3><h3>语言有障碍,咱就来点别的,几个孩子拿起了画笔,互相交换“作品”。</h3><h3><br></h3><h3>这个玛莎,很有镜头范,而且溜冰还拿过奖(从奖状上的溜冰鞋图案猜得出来);她妈妈到过中国,还给我晒赛车手丈夫庆祝赛车胜利的照片。</h3><h3><br></h3><h3>我只知道国内有大把晒娃的妈妈,想不到在俄罗斯还有晒全家的,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民族。</h3><h3><br></h3><h3>说累了,就玩游戏(场景看视频),此时无声之处胜有声,跨越语言障碍的,还有共同的东西.....</h3><h3><br></h3><h3>其实,不必大鸣大放,涓涓细水,感觉更像是异国人民之间的友谊。</h3> <h3>由于纬度很高(接近北纬60°) ,圣彼得堡是世界上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中位置最北的一个。</h3><h3><br></h3><h3>因此,这个城市又被称为俄罗斯的“北方首都”,这里曾是冬奥会举办地,却是俄罗斯“夏都”。<br></h3><h3><br></h3><h3>圣彼得堡夏季特有的“白夜”景色令人留连,据接我们的当地导游说,今年6月22号起,这里的极昼持续了一周,几乎没有黑夜。</h3><h3><br></h3><h3>我们到圣彼得堡时,已是子夜时分,已没有“白昼”,天已大黑(这是入夜的三四个小时)。</h3><h3><br></h3><h3>深夜3点,这里天就亮了,睡觉得拉好厚厚的窗帘。</h3> <h3>走出莫斯科火车站(圣彼得堡的火车站也是以终点站命名),走进了市中心的十月广场(前面提到,当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就是从这里进发攻打冬宫的),迎面是一派繁华的景象。</h3><h3><br></h3><h3>广场四周全市欧化的建筑物,灯火阑珊,想想这时候都这么晚了,全俄罗斯最欧洲化的城市没有浪得虚名。</h3> <h3>十月广场中心的方尖碑,周围车水马龙,人流如梭,凉风习习,市民们正在尽情享受这个城市短暂而珍贵的夏天时光。</h3><h3><br></h3><h3>广场位于圣彼得堡最具欧洲风情的大街--涅瓦大街上,这条街以餐厅、咖啡馆、商业和夜生活而闻名,初步感受到圣彼得堡超燃的魅力。</h3> <h3>由于正值旅游旺季,票源紧张,我们乘坐晚上9点的高铁,从圣彼得堡返回莫斯科。</h3><h3><br></h3><h3>到达十月广场的莫斯科火车站(附近集中了3个火车站)时,仍艳阳高照。</h3><h3><br></h3><h3>在圣彼得堡的三天里,好几次路过已停用废弃的华沙火车站(开往波兰首都华沙方向的列车)。</h3> <h3>十月广场人多地窄,大巴只能在稍远的地方停靠。</h3><h3><br></h3><h3>大巴停靠处,欧式的广告筒很有特色。</h3><h3><br></h3><h3>在俄罗斯的城市,路边停车基本上是免费的(除了划线禁停区域),也少有地下停车场之说。</h3><h3><br></h3><h3>因此,路边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停车咪表或人工收费员,人人都能享受到停车的平等,这种幸福感是国人难以感受得到的。</h3><h3><br></h3><h3>大伙儿拖着行李,步行一段路程,顺便最后感受一下这座欧化城市的风采。</h3> <h3>与我国一样,进火车站依然需要经过安检。</h3><h3><br></h3><h3>火车站入口处,拜占庭风格的拱形门道,有一种刚性的美感,很有张力。</h3> <h3>火车站候车大厅的布局与莫斯科的差不多,也很现代。</h3><h3><br></h3><h3>这里还多了个人物雕像,不知道是圣彼得堡的什么名人。</h3><h3><br></h3><h3>对于从缺少雕像文化国度来的我,反正感觉增色不少。</h3> <h3>候车大厅滚动播放的广告屏上,偶尔还出现中文的药品和化妆品广告。</h3><h3><br></h3><h3>洗手间同样地,少且远,收费比莫斯科还要贵。</h3> <h3>站台上,冒烟的老式内燃机车头和绿皮车厢还在用,记忆仿佛回到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初期。</h3> <h3>俄罗斯的列车和货车比我们国家的要长得多,游览路上,曾遇到几次铁路货车和客车,一两分钟还没过完。</h3> <h3>高铁和普通客车在站台两侧同框,倒没有丝毫不和谐的感觉。</h3> <h3>俄罗斯的高铁,跟我们的和谐号动车差不多,只是比我们的高铁明显要长,车厢要多得多。</h3><h3><br></h3><h3>或许俄罗斯人少的因素,列车长点,一天开几班就够了。</h3><h3><br></h3><h3>相比起来,我们的高铁班次更密,于乘客体验来说,更便捷,乘坐感更好。</h3><h3><br></h3><h3>至于经济效益,那就要国家去算大帐了。</h3> <h3>回莫斯科路上,9点多钟天还大亮,外面依然是满目的绿色。</h3> <h3>渐渐出现了晚霞,火烧云......</h3> <h3>由于乘车时间不理想,难以一路欣赏俄罗斯大地壮丽的风光。</h3><h3><br></h3><h3>只感受到窗外满目的森林,林间散布着零星村落和小木屋......</h3><h3><br></h3><h3>感觉基本上没有我国随处可见的耕地,这个国家的农业应该以畜牧业为主。<br></h3> <h3>到达莫斯科,入住下来已经两点多了。</h3><h3><br></h3><h3>这是整个行程最好的酒店(几年的参团旅游,发现个小规律,行程最后的酒店都不错,应该是希望挣个好评价吧)......</h3><h3><br></h3><h3>顾不上享受,倒下就呼呼蒙头睡大觉。</h3> <h3>第二天早起,又是艳阳天。</h3><h3><br></h3><h3>几天前刚到这座城市时,看到的谢列梅捷沃机场充满动感的金属钢构架穹顶,又出现在眼前......</h3> <h3>酒店在谢列梅捷沃机场区域,布置和装饰还是挺小资的......</h3> <h3>莫斯科东南部,莫斯科河右岸边的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占地面积很大,达390公顷。</h3><h3><br></h3><h3>这是莫斯科两个皇家庄园中的一个,是俄国沙皇瓦西里三世心爱的庄园,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h3> <h3>这里坐落着典型的哥特式著名宫廷建筑群,内有16世纪建造的耶稣诞生大教堂、喀山圣母大教堂、圣格奥尔钟楼教堂和圆顶的施洗约翰大教堂等。</h3><h3><br></h3><h3>尖顶的、圆顶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给游人以艺术之美。</h3> <h3>更主要的是,彼得大帝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h3><h3><br></h3><h3>他就是从这里一路走来,带领俄罗斯告别愚昧,走向繁荣富强。</h3><h3><br></h3><h3>因此,俄罗斯人常到这里追忆沙皇俄国的辉煌时代。</h3> <h3></h3><h3>俄罗斯古代沙皇贵族们普遍有一个爱好,战争获胜后先建教堂,然后再建庄园,供自己享乐休闲。</h3> <h3>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入口的木制桃心门。</h3><h3><br></h3><h3>顶部是建在拜占庭风格的石拱门上的木质结构,很别致,古色古香。</h3><h3><br></h3><h3>据说,当年沙皇瓦西里三世进庄园时,从桃心门的大门进入,而随从和马车走旁边的小门。</h3> <h3>庄园内幽静的林荫小道,鸟鸣声阵阵。</h3> <h3>喀山圣母教堂。</h3><h3><br></h3><h3>在俄罗斯有很多座,大多是为纪念伊凡雷帝战胜喀山汗国而建(关于这段历史,前面红场的介绍中已提及)。</h3> <h3>东正教教堂普遍教规比较严,要求女性头包围巾,因为教义认为女人的原罪来自长头发,需要把头发包裹起来才能见神。</h3><h3><br></h3><h3>教徒祷告做礼拜时,很多教堂规定,非东正教徒是不可以进去打扰的。</h3> <h3>今天恰逢周末,来了不少教徒。</h3><h3><br></h3><h3>为方便没有准备头巾的女信徒,在教堂门口一隅,摆放着不同款式和花色的围巾,供祷告时临时使用,甚是贴心。</h3> <h3>教堂里面很小,但五脏俱全,是一座精致的小教堂。</h3> <h3>彼得小木屋。</h3><h3><br></h3><h3>据说这是彼得大帝童年居住过的地方,那时有很多皇亲贵族的孩子一起居住,父亲沙皇瓦西里三世也无暇管他。</h3><h3><br></h3><h3>然而,让沙皇想不到的是,少年彼得在没有束缚的环境中,从小在庄园边上的莫斯科河学习造船和航海,终成大器。</h3> <h3>锚的模型反映了彼得大帝航海的功绩。</h3><h3><br></h3><h3>正是彼得大帝,力排众议,毅然迁都圣彼得堡,从此沙皇俄国牢牢占据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走向了繁荣富强......</h3><h3><br></h3><h3>他也成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位能称得上大帝的皇帝(另一位是后来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历史地位比历任沙皇都要高。</h3> <h3>彼得大帝铜像。</h3><h3><br></h3><h3>他手叉着腰,凝视前方,目光坚毅。</h3><h3><br></h3><h3>彼得大帝对俄罗斯民族的最大贡献或者最大功绩,从更深的层次,应该是文化改革。</h3><h3><br></h3><h3>比如,他曾将《圣经》画成图画,供广大的俄罗斯文盲国民接受东正教的宗教启蒙教育。</h3><h3><br></h3><h3>那时,俄罗斯还是是封建落后的国家,文盲比例很高。</h3> <h3>这座城堡依然是沙皇走大门,随从走小的大小门设计。</h3> <h3>城堡内的白色小教堂,很有特色,像放大的微雕城堡。</h3><h3><br></h3><h3>建筑物顶上依然是桃心木顶,像个大玩具。</h3> <h3>庄园城堡内散布着有特色的白色石制建筑物,像个“白城”。</h3> <h3>耶稣诞生大教堂,堪称庄园的一颗明珠,应该算是镇院之宝。</h3><h3><br></h3><h3>这是俄罗斯东正教唯一的尖顶教堂,用于纪念瓦西里三世老来得子。</h3><h3><br></h3><h3>然而,生下来的不是耶稣,却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被唾弃的暴君--伊凡雷帝(世人称为“恐怖的伊凡”),真是令人唏嘘。</h3> <h3>物以稀为贵,作为独特艺术风格的建筑,耶稣诞生大教堂被列为世界八大遗产,被保护了下来。</h3> <h3>教堂上面装饰了很多桃子形状石刻和木刻。</h3> <h3>这座被保护的文物,原来在周围设置了围栏,游客不能接近。</h3><h3><br></h3><h3>算是享受到本届世界杯足球赛的福利,游客目前仍可以购票登上这座列为世界遗产的教堂,居高俯视近处的莫斯科河,远眺市区周边美丽的景色。</h3> <h3>在庄园里,遇到几对结婚的新人。</h3><h3><br></h3><h3>在俄罗斯,结婚似乎算不上什么太大的事儿,结婚程序很简单,没有国人那么繁琐,那么多礼数。</h3> <h3>新人一般挑选一个大家都不上班的日子(因而周末或公众节假日结婚的新人特别多),先去教堂登记,再跟直系亲属去庄园,晚餐邀上亲朋好友一起聚聚。</h3><h3><br></h3><h3>而所谓的“婚纱照”,就是当天拍摄的照片,没有我国新人结婚前去影楼拍婚纱照之正式程序。</h3> <h3>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城堡内的美景。</h3> <h3>卡洛明斯科娅庄园位于一处高地,下面静静流淌着莫斯科市的母亲河--莫斯科河。</h3> <h3>庄园城堡与下面莫斯科河之间,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h3> <h3>莫斯科河围绕宁静的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在这里画了个弧形,静静地流过,甚至没有什么涟漪.....</h3> <h3>白桦树林里的国人团队,正在做拓展运动,真的找对了地方。</h3> <h3>城堡里安放了数尊古炮台,朝着莫斯科河远处的低地,有一夫当关之气势。</h3> <h3>庄园内的另一大景致,就是成片的苹果林,还有西梅等其他美味水果的果树。</h3><h3><br></h3><h3>跟国人不同,俄罗斯人采摘下来的苹果并不直接吃,而是制成果酱,抹在主食和面包上面吃。</h3> <h3>庄园里种植了大片苹果和西梅等水果树,而且,都是可以免费采摘的!<br></h3><h3><br></h3><h3>小青苹果还没熟,地上掉了一些,尝起来有些酸;不过西梅真的很美味.......</h3><h3><br></h3><h3>到头来发现,游览庄园收获最大、最开心的,莫过于团里的孩子们!</h3><h3><br></h3><h3>这里成了儿童乐园,团友们流连许久,对领队的催促置若罔闻,迟迟不肯上大巴.....</h3><h3><br></h3><h3>看孩子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恨不得把课堂搬到这里来。</h3> <h3>卡洛明斯科娅庄园外的景色。</h3> <h3>从卡洛明斯科娅庄园高地下坡往市区路上的街景。</h3><h3><br></h3><h3>俄罗斯大城市的中低压线路并没有实现地下电缆化,在地面上空跨接的电线,的确与美丽的自然景色非常不协调.......</h3><h3><br></h3><h3>曾经的老大哥,现在的确落后了。</h3> <h3>莫斯科河畔的景色,各个时期的建筑相互依存。</h3> <h3>俄罗斯之行的最后一站--新圣女公墓,旁边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湖泊。</h3><h3><br></h3><h3>据说,当年芭蕾舞创作大师柴可夫斯基,就在那里得获得了创作《天鹅湖》的灵感。</h3> <h3>新圣女公墓,又叫名人公墓,欧洲三大墓地之一,面积不小,有2万6千人长眠于此。</h3><h3><br></h3><h3>墓园里的很多墓地,留下了形象的雕刻,生动地反映了墓主人的生平事迹。</h3><h3><br></h3><h3>这里的雕塑各具特色,是整个俄罗斯雕塑艺术发展的缩影。</h3><h3><br></h3><h3>因此,以雕塑为特点的新圣女公墓,也被誉为“雕塑园林”。</h3> <h3>新圣女公墓,以前是俄罗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地。</h3><h3><br></h3><h3>当年,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曾参与推翻彼得大帝的活动,行动失败后,被囚禁隔壁的新圣女修道院(与圣彼得堡的斯莫尔尼修道院一样的女子修道院),自杀后葬身于此。</h3><h3><br></h3><h3>因此,有的中国人干脆管这叫“俄罗斯的公主坟”。</h3> <h3>后来,在新圣女公墓安息的逝者,发展为曾经对俄罗斯历史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或者对国家或人类有杰出贡献的知名人士、名流。</h3><h3><br></h3><h3>这里成了俄罗斯民族历代精英的最后归宿,有点类似我国的八宝山革命公墓。</h3> <h3>长眠于此的每个逝者,都通过自己独特的墓碑,向世人讲述着他们不同的生命故事。</h3><h3><br></h3><h3>这里的墓碑上,只镌刻着人名和生卒日期,没有对墓主进行任何评价,与我们国家讲究“盖棺定论”,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h3><h3><br></h3><h3>在俄罗斯,似乎更多的是在肯定中,留下理性的思考;至于是否定论,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h3><h3><br></h3><h3>也许大家可能问,多少钱能“入群”,No,这里不讲钱!</h3><h3><br></h3><h3>并不是有钱的“土豪”就能在此留一方安息地的,一定要通过公众投票。</h3> <h3>刚进墓园,离大门很近的地方,是著名芭蕾舞演员乌兰诺娃墓地。</h3><h3><br></h3><h3>这位伟大的舞者,一直跳到88岁,把芭蕾舞引向全世界。</h3><h3><br></h3><h3>她曾两次到我国,为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h3><h3><br></h3><h3>她的墓碑是一块洁白的大理石,优美、轻盈的舞姿永远留在像幕布一样的碑刻上,让世人无法忘记。</h3> <h3>墓地的另一侧,留了个土包包。</h3><h3><br></h3><h3>按照俄罗斯人的观念,人向上往天堂,也应留一块土地,给予逝者安全感。</h3> <h3>隔壁的墓地没有主人的名字,因为俄罗斯人都认识他。</h3><h3><br></h3><h3>尼古林,这位大马戏演员将俄罗斯国粹发扬光大,给人民带来了欢乐和美好的记忆,被誉为俄罗斯的“卓别林”。</h3> <h3>身旁忠诚的小狗,据说当时与主人一起离去。</h3><h3><br></h3><h3>这是心灵交融的结果,比人与人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h3><h3><br></h3><h3>这尊雕塑最有意味的是,尼古林手中叼的烟头被漆成红色,寓意大师只是短暂地离开我们,手中的烟还没抽完,中场休息后,还会再回到舞台......</h3><h3><br></h3><h3>动情的崇拜者在他叼烟的手里,献上了几株康乃馨......</h3> <h3>也有墓墙式的集体公墓,一批又一批俄罗斯精英在长长的墓墙后安息。</h3> <h3>这座墓碑构思别出心裁,寓意不死的升天魂灵。</h3> <h3>俄国批判主义作家果戈里墓。</h3><h3><br></h3><h3>墓碑上夺目的三横一竖东正教十字架,看得出他是一位虔诚的东正教徒。</h3> <h3>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墓地。</h3><h3><br></h3><h3>我们教科书上《变色龙》和《套中人》两部作品,是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珍品。</h3><h3><br></h3><h3>这位与普希金齐名的文学巨匠,并不认可普希金因为妻子与人决斗的行为,他认为这一难题应交由妻子选择,而不应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更不应献上生命。</h3><h3><br></h3><h3>白色墓碑上方的小屋是否寓意着“套中人”?</h3> <h3>俄罗斯伟大作曲家、芭蕾舞剧创作大师柴可夫斯基生前喜欢安静,墓地专门为他在天堂做了“独门独院”。</h3> <h3>世界的“低音之王”夏里亚宾的墓碑为悠闲地坐着的全身像,这位从未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歌唱家,他的歌声却让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了热泪。</h3><h3><br></h3><h3>我们熟悉的《伏尔加船夫曲》就是他的原唱,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经典歌曲。</h3><h3><br></h3><h3>命运多舛的他,生前却一直受到迫害,不得不流亡国外。</h3><h3><br></h3><h3>大师去世46年后,遗骸才从巴黎迁葬到新圣女公墓。</h3> <h3>卓雅,苏联的“王二小”(中国的抗日小英雄)。</h3><h3><br></h3><h3>《卓娅与舒拉的故事》影响了我们一代人,成为我们儿时敬仰的英雄。</h3><h3><br></h3><h3>卓娅塑像的表情和姿势,是她被德军绞死后的真实情景。</h3><h3><br></h3><h3>16岁的小情报员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在她牺牲后,还残忍地割去了她一只乳房。</h3><h3><br></h3><h3>当卓娅英勇就义的事迹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被这惨无人道的行为所震怒。</h3><h3><br></h3><h3>于是斯大林将涉事的德军步兵团番号通报给所有红军部队,给朱可夫元帅下令,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许接受他们的投降,最后将凶手全部枪毙。</h3> <h3>卓雅的塑像对面为弟弟舒拉。</h3><h3><br></h3><h3>为了给姐姐报仇,参加了战斗,获得了卫国战争一级勋章和红旗勋章。</h3><h3><br></h3><h3>在战争胜利前夕,他也不幸牺牲于“黎明”前。</h3> <h3>卓娅与舒拉隔着过道对望,姐弟俩在天堂没有走远。</h3> <h3>“穿甲弹之父”拉夫里洛维奇设计的穿甲炮弹可以穿透100毫米厚的钢板,他的墓碑被设计成一块厚度为100毫米的钢板,三个弹孔形象地表明他研制的炮弹威力之巨大。</h3> <h3>鲜花最多的墓碑,甚至像在墓前种植了鲜花,主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妇产科医生、被称为生命使者,被国民尊称为“父亲”的巴库列夫。</h3><h3><br></h3><h3>他的雕像怀抱着婴儿。</h3><h3><br></h3><h3>的确,从他手中接生过的孩子无数,很多成了伟人,不管多可怕的难产,到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h3><h3><br></h3><h3>这些孩子的后代,不论职位多高,每到自己的生日,多自发地来鲜花,以表对“父亲”深深的敬意和感恩。</h3> <h3>这个墓碑很有创意,地上飘落了几片枫叶,却赢得了后人的鲜花。</h3> <h3>卫国战争期间著名播音员列维坦的墓碑上,红军之星当头照耀,他镇定自若地面对话筒,身后一圈圈电波传向远方。</h3><h3><br></h3><h3>从1931年起担任播音员的他,声音富于感染力,给人鼓舞,军民听到声音就充满了力量,他的声音曾是德军的最怕和最恨。</h3><h3><br></h3><h3>德军曾经悬赏10万美元暗杀他,这笔赏金,在当时已经是天价了。</h3><h3><br></h3><h3>德军曾派飞机轰炸电台,宣称过十分钟,不会再听到他的声音,过了一会,令他们恐惧的激昂声音又出现了.....</h3> <h3>原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之墓,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头像就夹在中间,表现了他鲜明的个性和毁誉参半的历史功过。</h3><h3><br></h3><h3>因为儿子死在斯大林枪下,赫鲁晓夫一上台,就对前任领袖全盘否定,推翻了他很多错误的做法,纠偏功绩很大;但又效仿斯大林,搞个人崇拜。</h3><h3><br></h3><h3>曾经是超级大国的苏联,在1991年,几乎没有经历衰败时期就宣布解体了。很多人说,因为叶利钦贪婪,戈尔巴乔夫懦弱,都难堪大任,苏联才解体。我认为,深层次原因,不是这两个人,也不是美国,始作俑者,应该是赫鲁晓夫。</h3><h3><br></h3><h3>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否定,导致苏联国民内心对于伟大领袖的偶像认知崩塌,信仰动摇;之后,苏联人的精力,越来越偏离社会的发展,专注于和美国作斗争,甚至引发了所谓的“星球大战”......</h3><h3><br></h3><h3>与美国持续的争斗,耗光了苏联的国力,激发了人民的矛盾,这才是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h3> <h3>赫鲁晓夫还是“国际大喇叭”,如带国外记者参观食品加工厂时吹嘘苏联生产原子弹像生产香肠一样,弄得美国很紧张......在国际上留下不少笑柄。</h3><h3><br></h3><h3>苏联领导人有否定前任的传统,他是唯一一位没有按照惯例,被后任安葬在克里姆林宫红墙下,列宁墓后面的苏联领导人。</h3><h3><br></h3><h3>他的家属也乐意在此下葬,请了当时苏联最有名的现代派雕塑家涅伊兹维斯内为他雕刻墓碑。</h3><h3><br></h3><h3>讽刺的是,赫鲁晓夫曾多次批判这位雕塑家:“吃的是人民的血汗钱,拉出来的却是臭狗屎”。</h3><h3><br></h3><h3>我国也深受赫鲁晓夫之害,他上台之后,苏联俨然就是我们的老大,妄想把中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br></h3><h3><br></h3><h3>正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后,策动中苏交恶,撤走专家,逼迫偿还债务,令处于自然灾害的新中国雪上加霜,大为被动。</h3> <h3>公墓仅有的中国人就是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中共中央前领导人王明一家。</h3><h3><br></h3><h3>王明曾留学于苏联,讲一口流利的俄语,被共产国际派往中国,担任中共的高级领导。</h3><h3><br></h3><h3>因其左倾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错误,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而在接着的长征中,受不了苦而主动要求到苏联作为共产国际联络人。</h3><h3><br></h3><h3>众所周知的原因,王明后来再没机会回到中国......</h3> <h3>王明夫人和女儿的墓地在过道对面。</h3><h3><br></h3><h3>据说王明夫妇关系不好,夫人死后也不愿与王明合葬,不像其他人的墓地都是与家人在一起。</h3> <h3>前苏联乃至世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之墓。</h3><h3><br></h3><h3>飞翔的翅膀和飞机的模型的墓碑图案,看得出,他在航空技术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至今仍对世界航空业有着深远的影响。</h3><h3><br></h3><h3>他曾设计了许多著名的飞机,我们熟悉的很多苏联的飞机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如图-95等。</h3><h3><br></h3><h3>斯大林大清洗曾经造成冤案无数,但他是唯一一位斯大林亲口道歉的人,足以见得他的影响力之大。</h3> <h3>末任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夫人赖莎的青铜雕像。</h3><h3><br></h3><h3>尽管戈尔巴乔夫备受争议,但妻子赖莎是个幸福的女人。</h3><h3><br></h3><h3>这不仅仅是因为有一位深爱自己的丈夫。</h3><h3><br></h3><h3>正是戈尔巴乔夫,开苏联领导人之先河,出国访问第一次带夫人同行,优雅美丽的夫人让全世界了解封闭的俄罗斯,见识到俄罗斯女性的美丽。</h3> <h3>深爱着妻子的戈尔巴乔夫特地在旁边空出来的地方,为自己百年之后陪伴妻子留出了位置。</h3> <h3>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的墓地,酷似一面飘扬的俄罗斯三色国旗,由中国产的白色大理石、意大利产的蓝色马赛克和巴西产的红色斑岩构成。</h3><h3><br></h3><h3>据说这是普京钦令的设计方案,因为国旗是神圣的,不能动,此举的目的是普京兑现保护叶利钦的承诺,使其免于受到反对者的质疑,甚至翻案。</h3><h3><br></h3><h3>飘扬的国旗,寓意着叶利钦的一生波澜起伏。</h3> <h3>前总统叶利钦的墓地位于新圣女公墓中心广场最显眼的位置,对面的空地是不是留给普京?</h3> <h3>新圣女公墓包含着浓厚的文化韵味,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形成了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h3><h3><br></h3><h3>公墓陈列了俄罗斯的历史,每个墓碑都仿佛是历史的一页。</h3><h3><br></h3><h3>面对这块神奇的墓地,我越来越产生继续探访的冲动,然而这里基本上都采用俄文,没有导游真的没法游览,大部分名人的墓地无法辨认。</h3><h3><br></h3><h3>游览时间所限,导游只介绍了十多个墓地,其实我们熟悉的俄罗斯精英大都没有探访到,犹如只闻到花香而没走进花园般,引以为憾。</h3> <h3>在新圣女公墓,导游选择讲解的都是我们这一代人熟悉的苏联和俄罗斯历史,活生生地又翻开了学过的、熟悉的那几页......</h3><h3><br></h3><h3>在这个别样的户外课堂,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艺术的熏陶,更感受到心灵的震撼.....</h3> <h3>这里一改墓地和教堂给人肃穆甚至阴森的印象,更像一个雕塑公园或者展览馆。</h3><h3><br></h3><h3>因为,在俄罗斯人心中,这不是告别生命的地方,而是重新解读生命、净化灵魂的教堂。</h3><h3><br></h3><h3>某种意义上,这里成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家园。</h3><h3><br></h3><h3>原以为俄罗斯之行最后一个景点是“鸡肋景点”,居然掀起一个小高潮,而且留下了不尽兴的遗憾......</h3><h3><br></h3><h3>也许导游“推销”不足,多半团友烦于“墓地”二字而留在大巴车里休闲等候,而错过了灵魂和视觉盛宴,真的很遗憾。</h3><h3><br></h3><h3>在我眼里,这个景点推荐指数绝对是五颗星。</h3> <h3>该到与莫斯科说再见的时候了。</h3><h3><br></h3><h3>阳光下,莫斯科五颜六色的现代建筑把这座城市点缀得更加艳丽--这是一座很有活力的城市。</h3> <h3>出关异常顺利,完全颠覆了导游反复提及到“俄罗斯海关效率低下”这个先入为主的印象。</h3><h3><br></h3><h3>机场候机楼外,下起了大雨.....</h3><h3><br></h3><h3>这几天的行程,没有遇到一滴雨,俄罗斯最珍贵的阳光几乎相伴了一路,剧终豪雨相送,加上幸运地欣赏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超预期,运气果真好到了家!</h3> <h3>高铁上很快混熟的中俄乘客,共同的游戏跨越语言的障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