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font></b></div><font color="#ff8a00"><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现代 · 海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喂马,劈柴,周游世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告诉他们我的幸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将告诉每一个</b><b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text-align: center;"><br></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b></div></b></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 <h3><b><font color="#ff8a00">诗人简介:</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当代青年诗人。海子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年仅25岁。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4年创作成名作《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第一次使用“海子”作为笔名。从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时间里,海子创作了近200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骆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诗》和《海子诗全编》等等。
在诗人生命里,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诗《春天,十个海子》,海子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比较著名的有《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等。</font></b><br></h3> <h3><b><font color="#ff8a00">诗歌背景:</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在同年3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作者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作者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同别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较起来,他更多地感到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这篇诗歌便是他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 </font></b></h3><b><font color="#ff8a00"> 这首诗的创作契机也有可能包含”情诗“的成分,“大海”也可能有具体所指。海子在去世之前一段时间里,与已经分手并移居深圳,还打算移民海外的初恋女友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据此推测,这一“大海”意象,应与对海边的深圳或太平洋彼岸的初恋女友的想象有关。
</font></b><h3><br></h3> <h3><b><font color="#ff8a00">诗歌风格:
海子带着对诗歌精神的信念走入诗歌,走入永恒。他直接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海子的诗歌精神即浪漫精神。它要求通过一次性行动突出原始生命的内核和本质。海子的诗歌就是这种行动,它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宠廓的前景,我们开始从当下的现实抬起头来,眺望远方。天空和大海的巨大背景逐渐在我们身后展开。
海子是一个抒情诗人。海子曾说过,抒情就是血。他的所有作品都呈红色,都是用血浸泡过的,都是经过了火烙后生成的。从1984年的《亚洲铜》,到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个海子》,表现出诗人一生的热爱和痛惜,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的眷恋之情,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和关怀。</font></b><br></h3> <h3><b><font color="#ff8a00">诗歌感悟:</font></b></h3><h3><b><font color="#ff8a00"> 这首诗第一遍读来,在脑海中浮现的,是温暖人心的的景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多么让人追求与向往啊!但一遍遍的回想、朗读,不禁让人愈感悲凉。“从明天起......”,明天永远都是未知,也永远都是幻想。它是那么触手可得,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幸福的闪电......”,闪电永远是一闪而过,也永远是刹那之间。它是那么明亮,又是那么短暂。“愿你......”,希望永远是陌生的世人,也永远是作为读者的你。它是那么美好,又是那么悲凉。因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初读来常常给人清新欢快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味,却会发现有种苦涩的泉水随诗句流过心底。面朝大海,春暖花开———</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