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7月29日,我们起了个大早,今天,我们七八年级17位可爱的孩子以及两位老师将开启我们前往贵州的旅程,在那里,遇见美好!</h3> <h3>见过了深圳高楼林立的繁荣景象,领略过了黄土高原的浓厚陕北风味,却不曾见过贵州喀斯特地貌与极具特色的侗族风情。今天,我怀着一颗期待的心,来到了贵州。—— 八年级 贺轩</h3><h3><br></h3> <h3> 今天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一天,因为今天我们的贵州之行就要开始了。 从早上5:50的集合就知道了,这是一场不平常的旅行。经过五个小时的高铁之旅,我们可谓是身心疲惫。又经过两个小时颠簸的车程,到了我们的目的地-铜关。—— 七年级 刘雍真</h3><h3>经过半天车马劳顿,好不容易来到了目的地。首先当然是从著名的景点开始,开始与这个地方接触再到了解再到由心底地喜欢。—— 七年级 曹靖</h3><h3><br></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侗乡有情 情生于景</font></h3>初入贵州乡村,这片净土给我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安逸"。坐在有些拥挤的巴士上,看着眼前滑过的一片片树林,一个个鱼塘, 一座座山,长途坐车的不适感随着这些景色慢慢消散。—— 八年级 林爱诗 <h3>我们所来到的博物馆坐落于山脚下,群山环绕,一条小河横穿南北。徐徐清风一起,惹得树叶翻摆,激起滚滚绿浪。—— 七年级 邹彻 </h3><h3>周围密布的森林映得白云绽着苍翠,天离我们很近,近大半天的奔波和一路上的晕车,也变得不再烦闷。早上天还没亮就醒了,迷迷糊糊的向黎平县赶去。先是到了黎平古镇,参观了黎平会议的遗址,感悟红军的文化,以此作为一个开端,让我们了解了贵州地区历史,同时也为我们未知的旅行充填了红色的气氛。—— 七年级 王玥儿</h3> <h3>晚上便要早早歇息了,贵州的旅行才刚刚开始,我想,在这样一个没有尘世喧嚣的乡村,深夜时刻,蝉鸣和的月光,伴着我们入眠。是种多么美妙的体验呀。—— 七年级 王玥儿</h3><h3>接近傍晚的村庄,越发显得宁静安逸,四面环山,虫鸣鸟叫,水波荡漾 ,人们三三两两的乘凉闲聊,原来 ,这才是"向往的生活"啊。—— 八年级 林爱诗</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桐乡有情 情生于民</font></h3> <h3>我对侗族的了解还不够深,但一开始的迎客礼仪深深吸引了我。侗族姑娘唱着自己家乡的歌谣,我们唱自己学校的校歌。可能是我们比较羞涩,没有彻底亮开自己的嗓子,但侗族姑娘却一点都不羞涩,她们歌声含有一种特别的迎客热情,这是让我最为震撼的。其次就是敬酒,我小抿了一杯米酒,其甜甜的味道确实不同凡响。我想,我会对这个城市,这个民族感受更加深刻。—— 八年级 贺轩</h3><h3>经过一些时间的休整后,侗族阿姨们展示了她们的一首歌曲——蝉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侗族歌曲。活动结束后,我们需至少唱一首侗族大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应该继续努力,争取获得佳绩。—— 国际部 王仁智</h3><h3>"把酒当歌唱",嘹亮清脆的侗族姑娘的歌声,也是让人为之赞叹。生平第一次喝米酒,辣辣的烧过喉咙,最后又甘之如饴,令人回味。—— 八年级 林爱诗</h3><h3><br></h3> <h3>一下了车,侗族热情的阿姨们便围上来,开始摆下他们民族特有的拦客酒。一杯甜甜的米酒下肚,不仅仅是那甜甜的味道,更代表了侗族人民的热情。—— 七年级 陈兴然</h3> <h3>悦耳的歌声便不绝于耳,侗族的拦门歌和蝉歌真是惊艳到我们,侗族的小姐姐们唱歌没有什么技巧,靠的就是自己的嗓音和对大山的热爱吧,那是一种平时看不到美景。她们住在山间,靠山吃山,对大自然有着天生的仰慕,她们的笑容简真能打动人心,是一种淳朴的乡间的别致景致。直到现在,脑中还时时回响着这山间音乐。—— 七年级 王玥儿</h3> <h3>好客的主人早早来到大堂等候我们,热情地为我们唱起了侗族大歌。歌声嘹响,回荡于山涧之中,曲调婉转悦耳,十分好听。我们以热情的掌声与校歌回馈他们。接着,他们便给我们品尝他们香甜的米酒。我被当地人的热情震撼了。—— 七年级 邹彻</h3> <h3>天还没亮,贵州侗族的歌手们已早早起床,练起迎宾的歌曲,等待我们的到来。</h3><h3>我们经过长途跋涉,终于到了期待已久的贵州铜关侗族大歌博物馆。我们听了歌喝了米酒,米酒度数几乎为零,但喝起来整个人感觉都不一样。</h3><h3>接下来要重点说说我喝这杯米酒的过程,因为我过了很久才咽下去。</h3><h3>侗族姑娘向我走来,给我递了杯米酒,起初我在思考到底要不要接,但脑袋里想到了老师所说的“入乡随俗”,我立马接了侗族姑娘手上的米酒,我闻了闻,味道很香,我想应该是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气体刺激到了我的嗅觉神经,接着我喝了一口,没想到就被喝完了,舌头碰到米酒,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回味了一下,有些辣辣的,有点呛鼻,喝下去喉咙有些干干的,我感觉我的喉咙很排斥它,所以我过了很久才咽下去。这种感觉真奇妙!—— 八年级 洪佳琪</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侗乡有情 情生于境</font></h3> <h3>美丽的侗乡需要大家的建设,我们一踏上侗乡这份热土便爱上了,垃圾不落地,侗乡更美丽,因为热爱,我们为侗乡的环境建设贡献了一己之力。我们下河清理河道垃圾,我们到后山锄地,撒下爱的种子。</h3> <h3>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黄黄的小土地。本以为山会很大很壮观,但没想到看到的只是一块小小的土地,老师让我们把架子都从土里拔出来。这个过程十分好玩,戴着斗笠的我们像忍者神龟一样,只不过我们不是去打架,而是去干活,“忍者神龟”们左手一把锄头,在辛苦地往上爬着,我们丢掉了锄头,就好比忍者神龟们丢掉了手中的武器,徒手战斗!接着翻了土,浇了水还有播种。我们的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大家都很有默契,“忍者神龟”们像一个大家庭,作为其中一员的我,感到幸福。</h3><h3>今天学到了一个道理“当周围只剩下自己熟悉的人,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人,毕竟“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八年级 洪佳琪</h3> <h3></h3><h3></h3><h3>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要去完成自己的第二项任务—耕地。似乎八年级的我们早就做好吃苦的准备,没有喊苦,喊累,而是铆足了劲儿加油干,就这样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八年级 严泽伟</h3> <h3>午饭后,我们前往铜关河流域去清理河内的垃圾。下河后,第一段路程还算整洁,可是,越往后面垃圾就越多,使我们不得不时时刻刻都把垃圾放入垃圾袋中,以至于最后我们所有人的垃圾袋都塞满了垃圾。无数的垃圾,在河岸旁漂浮着,有的垃圾上面还沾满了泥土,看起来肮脏不堪。我们在这一刻醒悟了,原来我们丢出来垃圾,经过一天又一天的积累,终究会污染大自然。因此,我们不能随意扔垃圾,也应当阻止别人随意扔垃圾。—— 国际部 王仁智</h3> <h3>早餐后,我们去宿舍附近的山上除草松土。除草和做早餐,都要有耐心和细心,也要讲究方法。当然,方法是自己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例如除草要挖草的根部。下午我们去河道清理垃圾。河道水流速度快,有安全隐患,十分危险。清理垃圾时,有件事令我印象深刻。有位同学不小心打滑摔入水中,却没有人去嘲笑他,而是扶起他,安慰他。这是令人温暖而又感动的。清理垃圾也是个细活儿,眼睛必须一直盯着流水,防止错过垃圾和产生其他安全隐患。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们成功清理了河道垃圾,使附近的河道变得更加美丽,心里美滋滋的。—— 八年级 贺轩</h3> <h3>河道清理七年级小分队准备出发啦!</h3> <h3>我想了那个问题很久,山间的河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垃圾,还是昨天日记里那个想法吧,这的人们一直在大山深处,思想和教育没有我们那么与时俱进,知道什么是“白色污染”、“河水污染”。他们或许还不明白水资源的匮乏吧。但是我希望,他们能早日走出深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把大马路通向各个街区,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小康生活。我明白,在未来总有一天,他们会像我们一样。—— 七年级 王玥儿</h3><h3>如果人们都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那河面会多么干净,地球会多么地清洁啊!但我们却做不到,反而要让清洁工们帮忙。我们捡了七八百米的河道垃圾,我们就累的直不起腰了,而这却是他们的日常。我们既要敬佩与学习他们惊人的毅力,同时也要反思,清洁工们所捡的垃圾当中是否也有我们的一份。—— 七年级 邹彻</h3> <h3>经历过了在深圳如同少爷般的生活 ,体验过在陕西那农民伯伯般艰辛地除草耕的我们,今天却要开始体验那辛劳的志愿者工作——下河道捡垃圾。 在小米老师的协助下我们便已整装待发。接下来,村子里的村长带领着我们来到了这几日以来早已熟悉的小桥旁,下河前,我原以为河道挺干净的,河下并不会有很多垃圾,但一下到河中一个塑料袋便从我身边漂过。到了最后,我的垃圾袋已经塞得满满当当了。村长看到我们来帮忙捡垃圾还不停地表示感谢,但这些垃圾却大部分是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丢的。 到了下午,小米姐姐带我们去耕地、体验打糍粑、为我们买来了甜甜的西瓜,在这里我想对小米姐姐说声谢谢,也对老师们说声谢谢。—— 七年级 陈兴然</h3> <h3>我们为侗乡小朋友精心准备了小礼物。</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侗乡有情 情生于我们</font></b></h3> <h3>最难忘,是与你泥潭捕鱼后的池塘撒欢。</h3> <h3>最难忘,是与你晚饭后的庭前嬉戏。</h3> <h3>最难忘,是与你在唱完大歌后仰望的同一片星空。</h3> <h3>最难忘,是与你再走艰难求学路上用的同一根树枝。</h3> <h3>最难忘,是与你一起为最后演出而精心准备节目的瞬间。</h3> <h3>最难忘,是我在演出时,你为我挥舞的荧光灯。</h3> <h3>令我最感动的是在最后一天的联欢晚会。我鼓足了勇气,第一次独唱了一首歌。上台之前,一直很紧张,但上台时,听到大家一直在喊我的名字,这让我十分感动。我表演完后,赶紧给其他同学加油。还有更让人意外的,底下的观众十分热情,一直鼓掌加油。这些,都是我在贵州的意外。我从未见过我们班的同学那么团结,这种氛围是不曾有过的,这个氛围里每个人都很欢乐。那晚,就在欢乐中结束了。</h3><h3>我想,这次贵州之行更为深刻,更有意义的是我认识了许多善良的人,我改变了自己。我的表现有了进步,真是不负此行。—— 八年级 贺轩</h3><h3><br></h3> <h3>最难忘,是老师们为我们颁发结业证书的那一刻。</h3> <h3>最难忘,是小米老师在离别时为我们挂上的平安祈福红鸡蛋。</h3> <h3>最难忘,是在贵州,在侗乡,曾与你一起欢歌笑语。</h3> <h3>七天的贵州侗乡之行匆匆而过,挥手告别那充满我们欢声笑语的哆也厅,心中充满不舍。</h3><h3>充满欢笑和汗水以及泪水的7天很快就过去了。感谢这些小朋友的欢声笑语,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这次活动的经历会深深地烙印在每个参与者的脑中,伴着年龄的增长而生根发芽,在以后的生命中开出鲜艳的花。——七年级 萧文迪</h3><h3>七八年级的男生们,你们真的很棒,我只能用一声谢谢来感激你们对我们女生的帮助、关心和谦让。如杨轩老师所说,简直是幸福感爆棚。 现在在回程的途中,竟有些不舍,对于你们也好,对于侗族的姐姐们也好,对于学校中的学生也好,都使我留恋。 侗乡,我会再来,与你们不说再见。——七年级 曹靖</h3><h3>就要回深圳了,有很多回忆,也有不舍,致此把这些感觉表达在这里。刚到贵州,一切是那么地陌生,那么地不顺心,但是一看到乡亲们那热情的脸庞以及小米老师温情的话语,这些就都不重要了。——七年级 靳天翔</h3><h3>现在已经在广州前往福田的路上,还有一个月就要回学校读书了,我会保持住那坚强的意志,会坚持学习,会为农村的改善做出贡献。——七年级 林靖涛</h3> <h3>七天的贵州之行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的关爱和照顾。离别是为了下一次再重逢。我相信我们还会重逢的。也许谁会忘记谁的名字,但是会永远记住,贵州侗乡的日子。 —— 七年级 刘雍真</h3><h3>我愿我们在将来,再次相聚于铜关这座城堡,笑谈当年的青春岁月。 美妙的梦境是短暂的,未来无期,我们一路相伴—— 七年级 王玥儿</h3><h3>感谢我可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在我扭伤时是你们帮我背着书包,在我中暑时是你们“逼”着我去睡觉,在我需要帮助的任何时候都是你们挺身而出。 就是那句话 “也许谁都会忘记谁的名字,但记得贵州侗乡的日子”。—— 七年级 陈兴然</h3><h3>别了,侗关的一草一木!是你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悠悠与美妙。别了,小米老师!你不离不弃地跟在我们身旁整整六天!别了,家芳女神!每一次我们口渴时你都会笑眯眯地把水递给我们。别了,美丽的侗关!是你教会了我们不抛弃,不放弃。七个小时前,我带上了当地保平安的鸡蛋,在车上最后望了一眼这美丽的铜关,这片留下了我们无数珍贵回忆的安详净土……—— 七年级 邹彻</h3> <h3>我们不善言辞,但心中充满感激,感恩一切相遇!</h3> <h3>谢谢你们,在我受伤的时候关心我。最想说谢谢的是把我背到房间的严泽伟,谢谢你,在我走不动的时候,主动把我背起来。</h3><h3>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给你们添了不少麻烦,谢谢!这些也许就是这趟旅行最宝贵的回忆了!七天的平凡之路结束了,像是在富士山下的我们回家啦,也许谁都会忘记谁的名字,但永远记得贵州侗乡的日子。—— 八年级 洪佳琪</h3><h3><br></h3><h3>这七天我学到了太多太多,这七天必将成为一颗闪耀的星星,永远在我记忆里闪耀发光。—— 八年级 杨晓宇 </h3> <h3>还要感谢我所有的同学朋友们啊</h3><h3>真的还蛮想吹一吹我们班的男生的,但是要低调 ,但真的还是要夸一夸, 有一些细节真的非常感动, 也许在我多年后想起,我会想"这是我们的青春啊.."</h3><h3>以及七年级的大家 ,从不熟悉到熟悉,从同学到朋友 ,跟你们在一起,也很开心。</h3><h3>昨天晚上,是最快乐的一个晚上。当了主持人,我的搭档也很棒,应该说,大家都很棒,富士山下很好听,杯子歌很棒,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h3><h3>这几天,在山里和妈妈通电话的时候,她说我好像一下子就长大了,懂事了,不再是那个连件小事都要犹犹豫豫的小孩了。我想,"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胆量。"</h3><h3>las,加油啊。</h3><h3>我和别人许了一个诺言</h3><h3>"我,一定会再来"</h3><h3>"而你们,一定,要等着我。"</h3><h3>再见啦,这美好。</h3><h3>—— 八年级 林爱诗</h3> <h3> 这个地方充满了许多的回忆。我们在河道里捡垃圾时互相扶持的那种感觉,可能以后再也感受不到了,我们在河里抓鱼的那种团结的精神也可能会消散,但我们不会!</h3><h3> 我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许多大山的孩子,有天真无邪的小孩子们,还有成熟顾家的大孩子们,在这里我们体会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感觉。</h3><h3> 在贵州,我们都是自力更生的,每天早上的早餐是我们自己煮的,中午饭也是我们煮的,晚饭还是我们煮的,我们都是在靠自己的双手来做自己的事情。</h3><h3>贵州……谢谢你! —— 八年级 李承泽</h3><h3><br></h3> <h3>在贵州之行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我们重返求学路,体验了侗乡孩子上学的艰辛,也在其中感受到我们在城市里生活的幸福。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学习,为国家做贡献,使侗乡变的更美好。我们也为河道清理垃圾,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等等,对我影响重大。</h3><h3>是时候说再见了,侗乡。现在在侗乡的点点滴滴也已被编成了回忆,默默的祝福你们能幸福健康快乐地生活着。“离别是为了下一的重逢,”我相信多年后我们还会再会的,你们一定要等我们啊。</h3><h3>最后,小米、家芳、轩哥、Johnson,侗乡我爱你。</h3><h3>也许谁都会忘记谁的名字,但不忘记贵州侗乡的日子</h3><h3>再会... —— 八年级 杨仕衔</h3><h3><br></h3> <h3>短短七天,我们从不认识到熟悉,短短七天,我学习到太多太多,短短七天经历太多太多,累并快乐着,因为我们留下过快乐,留下过歌声,留下过情怀,留下过不舍,留下过自己的影子…… —— 八年级 严泽伟</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同怀念,</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贵州侗乡的日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表示从相遇到别离的距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来只有七天</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种侗族语言都搞不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要学大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种上山下河的劳作生活</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会记多少年</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背上行囊假装告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胶片挥霍习惯的笑脸</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悲伤一发 寂寞唏嘘 难忘初体验</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遇和离别的字眼 格外扣人心弦</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种莫名的感受 只说句 嘻嘻一些</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即将分别</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独自浪在深圳贵州不同地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瞥见白色的校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还会以为是我认识的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米家芳轩哥Johnson 侗乡我爱你</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许谁都忘记谁的名字 但记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贵州侗乡的日子</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