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创~</h3><h3><br></h3><h3>原汁原味,古色古香。</h3> <h3>官桥蔡氏古民居</h3> <h3>【蔡氏古民居简介】</h3><h3>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 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顷 (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两米宽的防火通道。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建筑布局: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梭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朴,而东北角最后一座附建的书轩,梳妆阁,为二层小楼,凭栏远眺,令人油然而生幽幽古情。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同时古民居以其宏大的规模、严整的布局、精美的雕饰、丰富的内涵,从而被誉为一座地地道道的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
旅游特色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漳州寮自然村,占地面积1.53万平方米,系清末旅居菲律宾的爱国华侨蔡资深建造。蔡资深(1839-1911)乳名浅,16岁随父南渡菲律宾经商成为富侨,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泉郡受灾赈济诰授资政大夫。清同治四年(1865)他开始斥巨资在家乡建造这一民居建筑群,至宣统三年(1911)竣工,历时46年建成,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
这组建筑,迄今尚存的有同治年间兴建的宅第2座,光绪年间兴建的宅等13座、蔡氏宗祠1座,宣统年间兴建的书房1座,计大小房间近400间。其布局分五行排列,每列二至四座不等。每座一至三进不等,左右或单边建有护厝。东侧附建有一组书轩、梳妆阁、醉经堂等建筑。除光绪三十三年(1907)建的最大一座,是地处西端,且为坐西朝东外,其余各座皆坐北朝南。其中兴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的一座为其自用宅第。在座与座之间前后相距10米左右,铺砌石埕相连,埕边凿水井1口,辅以井台,颇具匠心;左右两侧又各有2米宽的石路相隔,笔直贯穿。
主体建筑为硬山顶,燕尾脊,红墙红瓦,穿斗式木构架,间有少量抬梁穿斗式,大多为三进、面阔五开间,左右为卷棚式厢屋,占地面积一般在350-1850平方米之间,有序地毗连分布在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100多米的长方形区域中。在山墙、门框、檐口、梁架、廊壁、隔扇、窗棂、栏杆、柱础、地袱等,到处饰有以人物故事、祥禽瑞兽、山水花树、水浪奇石等为题材的木雕、石雕、砖雕和灰塑、陶塑,构思巧妙,工艺精湛;四处墙壁、门堵上的绘画,工笔、写意、水墨,争奇斗艳,情趣盎然;随处可见的题辞,篆、隶、行、楷、草,一应俱全,从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到举人,不乏名家手笔。整个建筑群显得十分井然有序,气派恢宏,既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建筑和雕、塑艺术,又生动反映了受佛教、伊斯兰教文化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之影响,是福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蔚为壮观。(来源百度)
</h3><h3><br></h3> <h3>《古今闽南建筑风格》
一,【闽南汉式古民居】
闽南古建筑,专家称“南建筑”。主要建筑材料是用红砖,白石,黑瓦(红瓦),木料。主要建筑风格是燕尾脊,雕龙刻凤,画梁画壁,雕花刻曽,古井石埕等。建筑特色是以闽南红为主色调,建筑房屋最流行有棋盘式,汉式大厝等。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是发源于泉州的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技艺,始于唐五代,是闽南地区古建筑技艺的主流,传播于闽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厦门,还有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区。
闽南古建筑:
“红砖白石双坡曲,
出砖入石燕尾脊,
雕梁画栋皇宫式” 。
俗称“皇宫起”的官式大厝是泉州最为典型的类型,在泉州侨乡随处可见,其代表作有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南安蔡氏古民居和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阿苗故居,还有南安市美林九十九间大厝,石井中宪第等。
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建造特色和建筑风格
闽南村民自古聚族而居,一个村庄一个姓氏居住在一起。集市,码头,乡镇大都数以杂姓混居。
解放前,农村房屋建筑最流行,最经典的是以汉式大厝为主。汉式大厝以仿皇宫造型,有“十间张大厝”,也有“五间张大厝”,还有,“六壁厝”和“棋盘厝”。
闽南汉式古大厝一般有上下两进,俗称顶下落,中间有天井,两头有厢房,厅堂铺红砖,天井铺条石,厝前铺石埕。
汉式十间张大厝,顶下落各有厅堂,入大门后的下厅为活动场所,顶厅有神主龛,佛龛,是祭祀场所。顶厅西侧有大房,边房(又称后落间),下厅西侧称下房,角间(又称“下照房尾间”),厢房称榉头或书房。人口繁衍之后,西侧隔有天井之后加盖“护厝”,各加两列为“重护”。顶落之后天井隔开,再加盖“后落”,亦可加至“四落”,“五落”,古代官绅和富豪之家,多建有此类大厝。
厅堂铺砖,天井及门口场院铺条石,称为“砖厅石埕”,埕口又建一列与厝身相向的小平屋叫“花向”。
清代中叶石井海商郑运锦所建中宪大夫第,多至五进,两旁护厝(其中一旁为双重护厝),并附建梳妆楼,演武厅,整个建筑群多达一百一十二间,为南安规模最大,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汉式大厝。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是清末民初闽南最大规模汉式古民居。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至宣统三年(1911)兴建。现存 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依次前后平行排列有序地分布于大约3公顷 (40多亩)的长方形地块中,东西通长200多米,南北通宽100多米,占地面积15300平方米,建筑多为穿斗式结构,硬山或卷棚屋顶。前后座之间铺宽10多米的石埕,山墙之间有两米宽的防火通道。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轴线取南偏西5度,夏季南面日晒不入室内,冬季北风被后墙挡住,为闽南地区民居的最佳朝向。
闽南民房住宅结构,古代建筑为木草简易房,明清为土木结构,清末民初为土木砖石结构,近代建筑水泥钢筋,大楼,别墅。
泉州沿海地区旧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用红土(有的拌少量壳灰)依“墙模”舂墙,官家或以条石砌至窗下,再以红砖垒墙;溪美以北地区用溪中卵石或用土坯垒墙。旧式隔墙多用木板“枋壁”或草秆粘泥浆“菅榛壁”,占地小能防震,门窗以木料为框为扇。屋顶为歇山式,以杉木或杂木为椽为檩。沿海覆以红瓦较厚重,用灰土粘瓦沟以防风;梅花岭以北用黑瓦片,较轻薄,仅以小石块或砖头粘压。沿海屋脊用砖适起一尺左右花脊,两头高翘似宫殿式,山区一般不造脊,两头高翘似宫殿式;山区一般不造脊,大门外一般有石埕或土埕,供活动和曝晒谷场之用。
三,【闽南红】
我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我喜欢泉州古建筑,以及有泉州特色的近代和现代建筑。
泉州是闽南文化的发祥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是东亚文化之都。
这里有独特的文化,这里有独特的建筑。
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南曲,南戏,南建筑。
这些东西传承千年,保存至今,发扬光大。
闽南建筑特色,泉州最有代表性。闽南建筑最大亮点为红色,我把它称为“闽南红”。如果离开红色,我想代表不了闽南建筑。因为中国人喜欢红色,闽南人更喜欢红色,红色代表喜气洋洋,代表红红火火。
“闽南红”不是一般的红色,它是古代闽南人劳动智慧创造出来,一种本地人喜欢的红砖颜色。
古代闽南人建筑喜欢用红砖,本地生产的红砖。闽南古民居,古寺庙,古城墙,古大厝,古桥都用红砖。现代建筑,仿古建筑有怀旧情结,传承古建筑精华,延用“闽南红”特色建筑。
“闽南红”红遍大江南北,台湾,东南亚,美国,欧洲等许多地区,特别是华人也采用“闽南红”特色建筑。
泉州最经典的建筑是“闽南红”。特色是出砖入
石,燕尾脊,石埕,石井,雕龙刻凤,汉式大厝。
四,【泉州建筑习俗】
一,择坐向:
民居建筑,请地理先生(堪舆家)捧罗庚(用罗盘)择坐向。沿海村落一般一姓一宗居屋同向,山区则依山势各产自行择向。主人要请地理先生酒饭,送红包。
二,动土:
请师公(道士)择吉日吉时,先敬土地神,即于择定宅基地正中南向合瓦两片作A形,中立小石一块,上书“福德正神”,祭以来饭一瓯,且插香三柱,奠酒三盅,烧金纸放鞭炮,礼成则可动工(石匠上山采石,礼同)。
三,张门窗:
沿海民居门窗多石制,安装时,顶斗(上框)与两柱接迭处,必夹红布一片,宽与柱面同,垂三寸,以示吉。
四,升梁爻八卦:
升梁必须请师公择日,一般于凌晨进行。
大梁用红布一尺二寸见方,居中画上八卦图,绑于大梁正中,信称爻八卦。“上梁不正下梁歪”,建筑此事关系最重,故升梁前,主人要请工匠,帮工及所有在场的人吃“塞嘴丸”(米圆),意为不可多嘴多舌,妄加议论,以免分散工匠精神,影响质量,上梁完毕,放鞭炮庆贺,并于午餐办酒饭遍请工匠,帮工。
五,上匾:
一般民居多有门匾,石制或于土胚上贴彩釉砖,上书郡望俗称灯号。如黄姓“紫雲衍派”,陈姓“颍川行派”,杨姓“四知传芳”,等,上匾须择吉,一般于主体工程完成之后进行,匾上披红,待谢土之日揭彩。
六,谢土:
谢土又称上梁进主,择吉日典庆,类似今竣工典礼。工程完成后,主人择定吉日,备三壮五味,金香烛炮,到本乡土地庙祝告,并请入家中供奉。敬奉祖宗的神主上厅中的公妈龛。礼毕宴请工匠及亲友。
七,家具陈设:
民居大厅正面摆设公妈龛,置祖宗神位;边设佛龛,供奉观音,土地诸神,龛前置供案,摆香炉,花瓶,时钟等物。供案前有方桌,条椅,富者有八仙桌,交椅之类,房中有床,橱,桌,椅,洗脸盆架五大件。
八,拜天公(敬天公):
泉州一带,建房完工,入宅庆典,拜佛敬神,烧金放炮,请客敬酒,非常热闹,庆祝居住新屋,答谢天公,祈祷平安。
敬天公,谢神明,用八仙桌,摆放供品,三牲,五谷,六斋。
来源:《南安县志》和《海峡都市报》,百度百科。
2018年8月10日(黄文明 收集整理)<br></h3> <h3>摄影:黄文明(泉州市摄影家)</h3><h3>编辑:魄力泉州影视工作室</h3><h3><br></h3><h3>2018年8月4日编辑制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