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到了侗乡侗族大寨,最不能忘的是那特色美食,食品几乎都是纯手工纯天然,善良淳朴的侗乡乡民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田间五谷制作出了不一样的山间美味,这不,碧海的七八年级的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啦!快看!</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font><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ed2308">事必躬亲</font></b></h3><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贵州之行,一日三餐都有我们全程参与哦,我们17个人被分成了两个备餐小分队,轮流为大家准备三餐,看着大家吃得美滋滋,心里别提多骄傲啦!</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 花露重,草烟低。每当听到雄鸡啼叫,炊烟升起,就知道我们又开始为大家做早餐啦!寨里不比城市,目前仍然使用木材生火,任何的食物都由手工制作而成。体验之后才知道原来做早餐也可以如此有味,诸多门道。</font></h3> <h3><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01010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每天清晨来到厨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生火,侗族大寨里仍然使用木材生火的方式烹饪食物,这对于长期居住在城市里的我们,还是头一回见呢?可是生火真的那么容易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看我大腿碎木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众人拾柴火焰高</font></h3> <h3> 从未给别人做过早餐的我第一次在这里体验到了给别人做早餐的荣誉感,我们每个人都分了工,而我负责的是烧柴火🔥 ,烧柴火这件事就像我们在尝试做某件事情时遇到困难的情境。一开始点燃火种很难,但是当我们点燃火种后火就容易烧起来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道理,万事开头难,只要肯攀登,没有什么做不到。—— 八年级 李承泽</h3><h3>今天是8年级准备早餐。柴火在小小的“房间”中猛烈的“碰撞”,只见一缕缕白烟飘过,那便意味着我们亲手做的早餐熟了。 ——— 八年级 严泽伟</h3> <h3><font color="#010101">磨刀不误砍材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次使用镰刀劈柴,我也是有模有样呢</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br></h3> <h3> 每一天早上,我们七年级都会用勤劳的双手用石墨将隔夜泡好的黄豆磨出浓浓的豆浆</h3> <h3>豆浆好喝,磨难推。</h3> <h3>今天清晨六点,我们就开始准备早餐了。</h3><h3>我们首先要生火。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们点燃了一把干柴,并塞进了炉子里。然后便不断地添柴,等火烧旺了,我便去做豆浆了。</h3><h3>我不禁被当地人的智慧所惊叹。没有先进的榨汁机,他们便以石头为磨,用麻袋过滤。我们先把豆子磨成浆,再用麻袋把它们装好,加上热水,并不停地挤压,把渣留下,把汁挤出。这样,一锅豆浆就出来了。</h3><h3>我在想,古人的智慧是伟大的,我们不能仅仅追求未来,我们还要回过头来,学习古人的智慧,两者兼具,才能更好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未来。———— 七年级 邹彻</h3> <h3>男女搭配,干活不累</h3> <h3>烧火组和劈柴组一个个脸上被涂满了黑灰,身上沾满了烟火味;洗葱组,女孩子们仔细地把葱根剥掉;洗菜组,几双巧手齐上阵,一会儿功夫就把红萝卜、芹菜、花菜、辣椒、香菜、大葱等清洗得干干净净。 另一边,磨豆浆工程开始启动。石磨一上一下,把洗好的黄豆倒入石磨眼,然后用摇动手柄使上面的石磨块转动起来,马上就看到了白白的豆浆沿着下面的石磨缓缓的流出来了…….好神奇呀! 其他同学负责推磨,我负责倒豆子,几个小组轮换;然后把磨好的豆浆倒入专用的宽口布袋,施大力挤压,过滤掉豆渣,纯正的石磨豆浆就做出来了。倒入大锅,加入热水,添柴煮沸,悠悠的豆香气拂面而来。大功告成!———— 七年级 萧文迪</h3><h3>一大早,我们小组便已经集合在厨房门口,开始为八年级准备早餐。 我们几个男生分别负责生火和磨豆浆。我负责磨豆浆。整整准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完全准备好早餐,这才体会到了侗族叔叔阿姨每天为我们准备一日三餐的辛苦,在吃早餐时,看到哥哥姐姐们吃着我们熬糊的粥依然没有任何抱怨,心里感到暖暖的。——— 七年级 陈兴然</h3><h3>早上体会到了做早餐的乐趣,石磨磨的豆浆味道不错,和平时不一样,有着豆子的醇香。—— 七年级 王玥儿</h3><h3><br></h3> <h3>寨子里的村民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日之计在于晨,起床后要做的事儿还真不少哩!一日三餐的餐前准备工作也十分繁忙,可谓吃饭两分钟,准备两小时。</h3> <h3>挑山泉装水桶</h3> <h3>早上起的很早,但我却充满干劲。一早,我就叫醒了一起做事的同学去做早餐。先是收集柴火、生火,然后就可以煮鸡蛋了。接着我去帮厨房阿姨洗葱,葱的量特别大,但有位同学热心帮助我,我们共同完成了这项任务。做早餐,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耐心与细心,没有耐心,我可能就生不起火;没有细心,葱可能就洗不干净。正是细心与耐心,帮助我们完成了做早餐这项任务。我还想到了妈妈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想,要做好早餐,也得有充分的准备,例如拾柴生火,准备好佐料等。—— 八年级 贺轩</h3><h3><br></h3> <h3>调酱料,捣花生碎</h3> <h3>切菜花,削土豆。</h3> <h3>我们的营养而多彩的早餐</h3> <h3>午餐、晚餐不带重样哦</h3> <h3>自己动手,丰衣足食</h3> <h3>一切的劳动在我们的欢笑中渡过。在这一天里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我们种完蔬菜以后来到厨房看到满地的饭碗并且说还要洗完,那可真的是心累啊!我们开始了我们的疯狂刷碗模式。再涮完一个又一个碗的过程中,我的手法开始娴熟了🙆🏼♂️(真的把我这一生的碗都给洗了)也慢慢的找到了洗碗的乐趣。讲真洗完这碗,我觉得回家要多帮帮麻麻洗洗碗(洗碗时只能站着,还要站很久,腿是真的酸)。同时也要感谢之前为我们洗碗的阿姨们,辛苦了!一定记住“劳动最光荣,劳动使我快乐”———— 八年级 杨仕衔</h3> <h3>每晚的夜宵是侗族特色凉粉,在这炎炎夏日来一碗冰爽凉粉简直完美!</h3> <h3>争先恐后来一碗</h3> <h3>干一晚凉粉,友谊地久天长</h3> <h3>一日三餐, 从备餐到餐后收拾桌面、洗碗都有我们全程参与,人人分工,吃着自己动手制作的美食,望着自己擦亮的桌面,顿时觉得,我们也能像大人一样做事,我们也可以为他人服务且得到他人的认可,心里美滋滋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烤出侗乡味</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 <h3>期待已久的侗乡美味烧烤晚宴呼之而出,我们在烧烤晚宴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你瞧!</h3> <h3>中有鲤鱼长且肥。</h3><h3>今天,我们跟随侗家妹妹一起下田捉鱼啦!</h3> <h3>准备下潭!</h3> <h3>泥中抓鱼,好不热闹!</h3> <h3>制作竹筒饭。</h3><h3>原来制作竹筒饭并非把饭放到竹筒里蒸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对竹筒里所放的饭量以及配料进行一番斟酌,包括荷叶大小的挑选以及最后稻草的系法都大有讲究哦。</h3> <h3>打糍粑。</h3><h3>打糍粑对我们而言还是头一回见哦。平日里餐桌上小小的糍粑竟是有一团糯米团通过不断敲打制作而成。</h3> <h3>打糍粑是我们男生的最爱!</h3><h3><br></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制作米粉。</h3><h3>制作米粉前需将米浆导入圆盘中,随后放入火中蒸煮,蒸煮一两分钟后,便可出锅,真正制作的功夫在后头呢。</h3> <h3>讲究功夫的时候到啦。米粉锅出炉后,倒扣在抹满油的竹竿上,随后足足考验了我们足够的耐心,慢慢用洗干净的手一层一层地往下剥,使整层粉皮悬挂在竹竿上而不破。</h3> <h3>准备就绪,烧烤晚宴嗨起来!</h3> <h3>品尝着侗乡之味之余,我们还有别样的思考,一路品尝,一路感悟。</h3><h3><br></h3><h3>早上五点半便早早起来开始一天的劳动。真的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平时我们看农民伯伯每天早睡早起,然后就开始进行一天的劳作,似乎挺简单的,但其实挺辛苦的。比如说烧柴,在城市里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煤气灶来烧饭做饭,但在农村,我们只能通过最原始的烧柴生火的方式。不仅需要搬柴和砍柴,而且还需要把火给燃起来。燃火似乎听起来是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我们却花了接近二十分钟才燃起来。这让我十分敬佩那些天天如此的农民们,他们用最原始的方法生火,用最不方便的大锅做饭,做出来的饭菜却无比美味。 农民也许在大城市里是很不起眼的,甚至农村来城市里打工的人都会遭到其他人的轻视,甚至有一个耻辱的称号:农民工。而正是这些伟大的人,不辞辛苦,每天坚持劳作,为我们提供粮食,为我们建筑起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农民工),使我们城市得以发展,使我们有足够的食粮。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他们,有一颗不怕辛苦、坚持劳作的心。——— 八年级 杨晓宇</h3><h3><br></h3><h3>虽然累但也很开心。这时才能懂得劳动人民的辛苦与不易,他们所流下的汗水,是最可贵,也是最值得尊敬的。—— 八年级 林爱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