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科尔马】是法国东北部阿尔萨斯地区的一座兼具法德两国风情的小镇,据说中学课本里那篇法国作家都德所写的《最后一课》,故事原型就发生在科尔马。这里处处充盈着色彩明亮的木筋房,还有那华丽尖顶的歌特式教堂,更有一条绕城流淌的小河,以其小桥流水的浪漫风光,而素有“北方威尼斯”的誉称。</h3> <h3>我是在许国璋大学英语教材里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文章描写了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止教法语改教德语,一个经常逃学的法国孩子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认真学习的故事。尽管历史是如此的残酷与悲凄,可也正因为这两种权属的交错和文化的交融才造就了今天科尔马与众不同的气质和韵味。<br></h3> <h3>一踏进这个小镇,迎面扑来的不仅是似锦的繁花、簇拥的游客,还有那别致的木筋房:一幢幢略显歪扭的房子,一根根横七竖八的木头支架,将这些彩色的房屋完美地揉合在一起,恍惚间让人俨然置身于德国的某个小镇,到处都打着浓浓的德式标签。</h3> <h3>木筋房是阿尔萨斯地区典型的建筑风格,一般第一层为了稳固地基所以用石头建造,然后再用错综交杂的木头撑起整栋房子,最后用石灰和板砖填满。每栋房屋的形状、色彩、木筋布局走向都各不相同,但看起来都很精致典雅,而且彼此相得益彰。</h3> <h3>这是美丽的【小威尼斯区】,它拥有曼妙的河景,是科尔马的特色风光和最浪漫的景区,因其境内纵横交错的河道、美轮美奂的花船和无与伦比的建筑倒影而名声大噪。<br></h3> <h3>人们喜欢在露天餐厅里享受着阳光、咖啡和美食,也有的喜欢乘坐小船在弯曲的河道里慢慢摇曳。小威尼斯之所以这么美,一是据说这里是旧时渔夫生活的遗迹,他们在科尔马郊外的湖里捕到鱼,再运回城里出售;二是因为许多花贩也利用这条河来运送鲜花,既然住在这里,就免不了在露台上种点花花草草。</h3> <h3>自由女神像是美利坚的标志性建筑,但法兰西却是她的故乡,科尔马则是自由女神像的作者巴托尔迪的家乡,这是【巴托尔迪纪念碑】。据说他当时是依照自己母亲的面容进行创作的,再由设计艾菲尔铁塔的法国建筑师艾菲尔设计内部支撑框架和整个结构。<br></h3> <h3>【巴托尔迪博物馆】设在他出生的房子里,这里展出一些雕塑作品、模型、艺术家曾居住的奢华公寓和犹太人的宗教仪式道具等,值得进去看看。</h3> <h3>科尔马有着许多历史悠久的特色建筑及精致的店铺,出售当地的民俗艺品及美食,值得徒步细细品味。其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前院,哥特式窗户和凸肚窗甚为著名。其中【天鹅】屋将晚期哥特风格和美丽的砂岩凸肚窗完美地结合成弓形。<br></h3> <h3>这是【老海关大楼】,位于马尔尚大街的东南端,修建于1480年,屋顶铺设着色彩斑斓的瓦砖,颇具中世纪晚期建筑的特色。如今,这里经常被用来举办展览会或音乐会。</h3> <h3>可以说科尔马是阿尔萨斯的一个缩影,整个小镇充满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生活气息,特别是在姹紫嫣红的鲜花和多姿多彩的木筋房点缀下,透露着生机盎然和朝气蓬勃。不管历史有多么动荡多么曲折,它都不曾与过去有过真正的切割。一个法兰西的小镇能够把德意志的建筑风格发挥到极至,这就是科尔马,一个浪漫又精致的地方!</h3> <h3>瑞士的【依云】小城是世界驰名的依云矿泉水的水源地,它南倚阿尔卑斯山,北傍日内瓦湖,城市虽小却闻名遐迩。依云矿泉水不仅以天然和纯净享誉世界,而且千年的冰川岩层赋予其独特的口感和均衡的矿物成分。据说,依云矿泉水还能治愈肾结石,这让其更加具有吸引力。<br></h3> <h3>小城中心的广场开阔,到处是各式开放的餐厅、酒吧和咖啡馆,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治病疗养和旅游观光客。</h3> <h3>一开始以为他们喝的都是依云矿泉水,但仔细分辨一下都不是,可见并不是单纯为依云矿泉水而来。</h3> <h3>这是小城的商业街,不过大部分商店尚未开门营业,只有一辆自行车孤独地停在中央,或许主人昨晚喝多而把它给遗忘了。</h3> <h3>这家鲜花店倒是春意盎然,各种花篮和花束摆满了店门的两边,让小城充满了活力和靓丽。</h3> <h3>石板路上的这是什么东东?仔细一看,原来是小城前往依云矿泉水水源的指路标记。</h3> <h3>这里就是依云水源头,很小的一个出水口,但却是依云所有泉水中最著名的一个,泉水全年保持11.6摄氏度恒温,历经冰川矿层十五年的天然过滤,呈现依云矿水独特的纯净品质。<br></h3> <h3>来自各地的游客,或扛着塑料大桶,或拿着矿泉水瓶,在这里依次排队,免费灌装。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现灌现饮,充分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依云矿泉水。</h3> <h3>捷克的【克鲁姆洛夫】是南波西米亚的迷人小城,也是世界上最美的小城之一。该城于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我们从停车场一走到城堡的了望台,马上就被小城的景色所吸引:那逶迤蛇行的伏尔塔瓦河、红顶流光的捷克式建筑以及三座高耸入云的教堂塔楼,仿佛自己都置身于唯美的画卷之中了。</h3> <h3>从城堡瞭望孔里看到的小城,蓝绿与砖红之间的微妙光影,别有一番中世纪韵味,使人屏息凝眸,遐想万千。</h3> <h3>眼前的伏尔塔瓦河在这里转了个U弯,仿佛拥抱着整个城区,那教堂,那民居,那商店,还有那街道,历经五个世纪而免于战火,不能不说是个奇迹。<br></h3> <h3>跨过伏尔塔瓦河上的人行木桥,越过伏尔塔瓦河里的泛舟游客,自己置身在碎条石板铺成的小巷弄里,周边满是别致的商铺、热闹的酒吧、淳朴的民宿、熙攘的人群。<br></h3> <h3>穿过红门进入第一个庭院后,矗立在眼前的就是【古堡塔】,人们也称为“彩绘塔”,该塔建于13世纪的前半期,由哥特式华丽转身为文艺复兴式,是克鲁姆洛夫地标性建筑。其栩栩如生的彩绘外墙,哥特式的翠绿尖塔,红黄两色的浑圆塔身,鲜艳的铜绿塔尖,所有这些混搭的亮丽色彩,让人过目难忘。</h3> <h3>院内的六边形喷泉,让好奇的孩子们或攀爬在池边,或撩拨着喷泉,好可爱的景象!<br></h3> <h3>这是【圣约施塔教堂】,其绿色的巴洛克式尖顶与整个小镇红色的屋顶相映成趣,美不胜收。不少游客饶有趣味地选择在水流湍急的河上划舟取乐,有惊险也有刺激。<br></h3> <h3>【圣维特教堂】是这里最古老、最大、最豪华的教堂,建于14世纪初。作为旧城区的地标,它是当地人民的信仰中心,见证了小城几个世纪发展的历史。这座哥德式融合巴洛克式的教堂,矗立在伏尔塔瓦河畔,显得特别巍峨壮观。</h3> <h3>河的两边,无论是酒吧还是饭馆,都有游客驻留,享受自然的甜美,品味生活的快乐。据说这里几百年来就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对于人类来说,幸福与否其实不在于是否有一个现代化的外表,难道不是吗?<br></h3> <h3>这家旅馆的外墙上有一个五瓣玫瑰图案,这是小镇一个古老贵族维特克家族的族徽,也是小镇的永久性标志。<br></h3> <h3>在街道两边林立的商铺中,我特别感兴趣的是这个很有特色的摊位,主人静静地坐在靠椅上,无问西东,不闻客流,独自用毛线编织各种款式的背包和饰品,无疑,给小镇增添不少靓丽色彩和生活气息。</h3> <h3>这家商店把经销的服饰穿在草制的模特身上,仿佛像亲密的一家门,蛮夺游客眼球的,是不是?</h3> <h3>桥的另一边,一间叫做蒙娜丽莎的酒吧看上去颇有特色,当你逛累了,去里面坐坐,在花香中啜饮香醇的法国葡萄酒,实在是美妙的享受!<br></h3> <h3>我们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找到了【方济会修道院】,它修建于14世纪,有一个醒目的巴洛克式大门,屋后是大庭院,摆放着一些木头雕塑。修道院以它非凡卓越的巴洛克外观而闻名,不过游客甚少,我们走在庭院小径时,有一种非常宁静的感觉。<br></h3> <h3>【埃贡·席勒艺术馆】是小镇不容错过的一个景点。席勒是二十世纪初最有名的维也纳分离派画家之一,这里是他母亲的出生地,席勒也曾居住在此,并在这里建过画室。艺术馆除了收藏席勒的水彩画、油画作品之外,也展出一些其他名家的现代艺术作品。由于时间紧迫,我们只在门口观望了一下,匆匆而过。</h3> <h3>特别喜欢克鲁姆洛夫小镇的悠闲生活:那窗几阳台所种的花草,美化着小镇的每家每户,那花开花落的岁月如此静好,以致于你可以轻易地用眼睛甚至是用鼻子去触闻这个充满了怀旧味道的小镇。那石头的街道,斑驳的墙面,酒吧里飘出的欢笑声,还有那伏尔塔瓦河泛起的浪花,无一不在提醒着你时间的醇厚,岁月的悠长!</h3> <h3>【海德堡】是一座非常值得观光旅游的德国老城,95年我第一次出国培训时曾到过这里,对它的印象非常深刻。时隔20多年的旧地重游,感觉兴趣不减。上山的马路由当地居民把守,不让开车直上,为的是保护环境。</h3> <h3>我们只好沿着石头小径慢慢爬上去,虽然有点吃力,但路边的景色相当不错。海德堡城堡坐落于国王宝座山顶上,建于13世纪。历史上经过几次扩建,形成歌特式、巴洛克式及文艺复兴三种风格的混合体,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h3> <h3>虽然遭受雷击和战争破坏,留下这些残垣断壁,却仍不失王者风范。</h3> <h3>如今,城堡内最大的看点是世界上最大的葡萄酒桶,据说可装下221726升酒。</h3> <h3>登上城堡的瞭望台,老城和内卡河的景色一览无遗,美不胜收。</h3> <h3>最后我们还去了后花园,拍了城堡的全景,很值得看看。</h3> <h3>从山上下来,我们还去了老城中心以及内卡河大桥游览,领略幽雅之景致,引发思古之幽情,赞叹先贤之伟大,享受阳光之美好。</h3> <h3>【哈尔斯塔特】,这个地处阿尔卑斯群山环抱中的一个奥地利小镇,依山傍水,群山雾缈,倒影依依,风光旖旎,被誉为欧洲最美小镇之一。有幸来这里两次,第一次来时天气晴朗,蓝天飘着白云,湖面游着野鸭,到处宁静秀丽,没有一丝铅华。</h3> <h3>位于码头旁的新教教堂是哈尔施塔特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尖尖的哥特式塔顶直指苍穹,仿佛感触上帝的抚慰,而太阳的光芒则像钻石一样镶嵌在教堂的一角,让蔚蓝的天空呈现出渐变的颜色。</h3> <h3>从远处看,以新教教堂为地标的小镇建筑群与周围的湖光山色完美地融合起来。尽管镇区非常之小,不用一小时就能走完,但这里的景色却让人流连忘返,幽静的湖面,青郁的草地,茂密的森林,斑驳的街弄,灵巧的木屋,让人们仿佛进入了美妙的仙境一般。</h3> <h3>【哈尔斯塔特湖】非常清澈而且平静,我们偶尔见到白天鹅在湖面上划过一道道涟漪,悠闲自得;也看到游客摇着小船在绿水中荡漾,放空心灵。</h3> <h3>这座盐工的雕塑仿佛就是小镇的历史写照:小镇以产盐闻名,公元前四千多年,人们就开始在附近的山区开矿采盐,而它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哈尔施塔特(Hallstatt)中的Hall是古克尔特语“盐”的意思。从这里开采的食盐不断运往欧洲各地,使之成为欧洲盐业贸易中心。哈尔施塔特周围有几处世界上最古老的盐矿,其中一座盐矿仍在运作中,游人买票后可进入参观。<br></h3> <h3>悠闲坐在小镇中,远望着阿尔卑斯山和哈尔施塔特湖,那色彩斑斓的木制小屋,那花团锦簇的私家花园,镶嵌在黛青壮美的山峦和清澈透底的湖泊之间,显得仙气十足,给人以超梦幻感觉。<br></h3> <h3>这是小镇的一处泉水给水点,免费供游客解渴。古老的石头水斗上面有两块石刻,不知道书写的是什么文字,特别是右边的那块残缺不全,有没有历史的沧桑感?请认得的朋友翻译一下!</h3> <h3>哈尔施塔特就是这么一个小巧精致且富有生活情趣的小镇,家家户户都有精美的布置,阳台上的花朵、窗几上的装饰、房门口的店招等,无不散发出强烈的文艺气息和浓浓的人文氛围。</h3> <h3>在哈尔斯塔特,如果不乘坐游船在湖中遨游一下,一边享受青山碧水,一边遥看点缀其间的建筑,一定会有不少缺憾的。</h3> <h3>第二次来时适逢大雨如注,我们干脆坐在屋檐下,听雨声,看教堂,品味小镇的恬静和优雅。雨下小了,我们拾阶而上,闻钟声,观平湖,感受诗情画意的湖光山色,目睹飘舞缭绕的薄雾浓云,好一派空灵和幽静的缥缈!</h3> <h3>匈牙利小镇【圣安德烈】坐落在多瑙河边,不知为什么我们华人导游将它称为“山丹丹”,可能是读音的关系吧。“山丹丹”并不大,但小镇的各式教堂、画廊、作坊、博物馆、酒吧鳞次栉比,加上风味独特的彩色民居,还有蜿蜒的石子街,风景优美且文化氛围甚浓,构成了中世纪小镇独特的魅力!</h3> <h3>【布拉戈维什坦斯卡】教堂是小镇最著名且最具代表性的塞尔维亚东正教教堂,1752~1754年间兴建,教堂具有优美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式建筑风格。<br></h3> <h3>小镇中心广场上的【东正教双十字架】,建于1763年。</h3> <h3>小镇中不乏地中海式建筑,这栋波浪形屋顶房子的造型十分独特,线条也不规则,有没有一种另类的感觉?!</h3> <h3>多瑙河在这里缓缓流过,感觉十分宁静秀气。据说19世纪末,小镇上云集了不少画家、雕塑家、工匠等,他们给这里带来不少艺术气息,留下了不少著名的画作和手工艺品。</h3> <h3>除了传统服饰、手工艺品、金银首饰、特别是琥珀饰品的小商铺之外,小镇还拥有众多家庭自营的小餐馆和咖啡厅,让来往的游客有一个美食和休闲的去处。<br></h3> <h3>窗口的售品布置得很精致,不是广告,胜似广告。</h3> <h3>这家店铺出售的手提包挺有创意,用两张匈牙利名曲唱片缝在包包的两侧,既别致又实惠,还有艺术范儿!</h3> <h3>这家卖冰激凌的小店把多彩的冰激凌模型做得如此之大,以致让我们老远见了就垂涎三尺,忍不住各掏腰包,一品为快!</h3> <h3>这是小镇引以为傲的【巧克力博物馆】,底楼是玲琅满目的什锦巧克力柜台供游客挑选和采购,二楼是巧克力博物馆,需要购买门票方能入内参观。里面展示了这里的工匠用巧克力制作的著名人物、童话故事和历史题材,让我们耳目一新,一睹为快。</h3> <h3>这是众多童话故事的作品之一—绿野仙踪,作者用了14公斤巧克力,花费90个小时制作的。</h3> <h3>这是一幅描述日本艺妓的巧克力作品,用了2公斤巧克力、花了32小时制作的,咋看之下还以为是中国的天女献桃,但底下的英语写着GIESHA,而且也拼写错了,看来匈牙利人对中国的文化认同还远远不够。</h3> <h3>匈牙利的【蒂豪尼】小镇位于蒂豪尼半岛,是领略巴拉顿湖的绝佳胜地,镇上绿树掩映,红花点缀,古老的民居错落有致,多彩的庭院美不胜收,给我留下美丽又古朴的印象。</h3><h3>这是镇上的地标性建筑—【班尼帝克汀教堂】,以前是个修道院,已有近千年历史,是一座巴洛克式建筑,外表结构简洁而壮丽,内部装修端庄而华美。</h3> <h3>小镇一边的【巴拉顿湖】以其俊秀的湖光山色,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人到这里享受阳光和沙滩,成为匈牙利人的骄傲,称其为"匈牙利海",我们看了的确感同身受。<br></h3> <h3>小镇的不少人家都喜欢用茅草铺成各种形状的屋顶,既冬暖夏凉,又美观实用。加上家家门前或花团锦蔟,或绿草如茵,非常优雅非常温馨。<br></h3> <h3>这户人家的茅草房顶上,老虎窗开的很有趣,像一双大眼睛,而大门又像一张大嘴巴,设计者好有想象力!<br></h3> <h3>小镇几乎每家每户都有制作手工艺品的传统,而且,居民喜欢将自制的工艺品直接摆放在庭院,甚至挂在栅栏上,既作为一种陈列,更是作为一种装饰,是不是很别致?</h3> <h3>漫步在小镇街道,有很多各具特色的小店遍布其中,这户人家出售的绣品和杂货玲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h3> <h3>围墙和栅栏上摆设的各种瓷器和瓷盘吸引着路人的眼球,无论男女,不分年龄。徜徉其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故事。</h3> <h3>小镇的咖啡馆不算很大,但是在这里喝上一杯绝对是件非常开心的事情!</h3> <h3>看英语招牌,断定这是一间农家餐馆,门口左边站立的是不是匈牙利人的祖先马扎尔人的木头雕像?</h3> <h3>这是一所正在出售的民居,价格一定不菲。由于整个蒂豪尼小镇是一处历史文化街区,也是领略巴拉顿风情的绝佳胜地,加上每年大量的游客到这里来度假休闲,探古寻幽,使得小镇也因此成为匈牙利国内居民收入最高、房价最贵的城镇。<br></h3> <h3>我们在湖区附近的一间农家乐餐厅吃了当地很有特色的烤鸭腿、土豆浓汤和麦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两位同伴穿着匈牙利服装,扮演厨师和服务员,惟妙惟肖地上演了一幕农家餐饮剧。</h3> <h3>希腊的【米科诺斯】小镇就在爱琴海的米科诺斯岛上,只要一踏上这个小岛,你就可以看到一座座白色的房子高低错落,以湛蓝大海和蔚蓝天空为背景,蓝与白的组合,是米科诺斯岛给人最鲜明的印象。</h3> <h3>【帕拉波尔提亚尼教堂】是米科诺斯岛的标志,它的造型十分独特,白色又是如此的纯净,以致人们亲切地称其为棉花糖教堂而不忍心去给它加上任何一抹色彩。</h3> <h3>这是米岛著名的【小威尼斯】街区,以错落有致的酒吧、餐厅和舞厅吸引着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尤其是日落时分,这里人声鼎沸,人头攒动,一盏盏灯火沿海岸亮起,一曲曲音乐随轻风飘起,更添加了小镇浪漫的色彩和浓郁的气氛。</h3> <h3>徜徉在牛轧糖般的小路上,穿梭在蓝白色的巷陌里,我们彷佛置身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h3> <h3>在这里,不需要赶行程,不需要跟导游,随心而行,随意而停,享受内心的恬静,感受身边的怡情。<br></h3> <h3>就这些简单的桌子和方凳,足以让你沐浴到爱琴海的一米阳光,享受着徐来的清凉海风......</h3> <h3>特别喜欢这个很有特色的小饭店,任意挑选一份美餐都会让你胃口大开、愉悦非凡!</h3> <h3>那弯弯曲曲的石板路,那林林总总的礼品店,该留下多少游客的足迹,记录多少情人的故事?!</h3> <h3>风车是米岛的标志性建筑,建于16世纪,屋顶用茅草覆盖,原本是用来磨麦的,不过现在已经停止使用,变成了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尤其是在夕阳的照耀下,呈现出一派祥和的乡野生活情趣。 <br></h3> <h3>在这里俯瞰整个小镇,可以将爱琴海上飞翔的海鸥以及岛上独具特色的白屋尽收眼底。那么在两座风车之间拍摄米岛的全貌是不是更有特色?</h3> <h3>好不容找到米岛的象征—鹈鹕“彼得三世”,不过天色已暗,不好意思再打扰它的休息了。</h3> <h3>圣托里尼岛是爱琴海诸岛中较有名气的岛屿,拥有两个美丽的小镇,一个是【费拉】,一个叫【伊亚】,两者都是圣岛上最耀眼的明珠。小镇的巷弄布局很考究,其独特的石洞屋有白色门墙屋顶、蓝彩窗棂,具有基克拉泽斯群岛的建筑风格。商店所出售的工艺品和艺廊所展出的作品,都体现出艺术家别具一格的品味,因此堪称 “艺术家的村落”。</h3> <h3>这就是《国家地理》杂志上刊登的蓝顶教堂,都说它是每个少女心中希腊爱琴海浪漫美丽的样子,以至于度蜜月的新人都喜欢到这里留个影,见证一下浪漫旅程的开启。<br></h3> <h3>充满着蓝与白的国度是如斯迷人,如此醉心。</h3> <h3>我们在悬崖边的这家餐厅用了午餐,价格稍贵,但可以看看海景,可以怡怡身心,感觉满满的如意。</h3> <h3>伊亚小镇的网红书店Atlantis Books,这家由美国人Craig Walzer和他的伙伴在2004年圣诞前夕一手创办的独立书店,赢得了世界最美的十大书店之一的荣誉。如今大部分到圣岛的游客都会慕名而来这里,一边看着爱琴海的日落,一边阅读一本喜欢的书籍,其中的幸福感难以形容。<br></h3> <h3>巷陌里都是各式各样的艺品店、名牌店,咖啡馆、餐饮店,还有几座神圣的教堂、博物馆等,喜欢逛街的游客可以去到这些青石窄巷之间的小地方,在纵横交错、蜿蜒曲折的石板路上寻觅自己的兴趣。</h3> <h3>欣赏夕阳落入爱琴海的震撼场面是每个前来伊亚小镇游客的共同心愿,每天从下午开始,这里的大街小巷陆续挤满了各方来客。</h3> <h3>那边的餐厅阳台也坐满了观客,据说好的位置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订才能敲定。难怪不少勇敢的年轻人攀悬崖登绝壁,爬到对面的山包顶上,占据有利位置来观看日落。</h3> <h3>我只好见缝插针,相机而行,不停地寻觅角度,不断地移动脚步,既无问斯文,也不顾疲惫,漫长的等待,贴背的拥挤,无非就是为了这一美好的瞬间。一旦太阳完全沉没海中,满街的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种从内心释放的愉悦和对自然景观的膜拜与以往所有的经历感觉不可同日而语,太震撼了!没落的是阳光,不落的是辉煌,应该是此时此刻我唯一的感想。<br></h3> <h3>【黑沙滩】是我们在圣岛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在夕阳的余晖下,沙滩一片漆黑,唯有游客或走、或站、或躺、或趴的身影被抹上一层金色的光芒,成为鲜明的对比。</h3> <h3>抚今追昔,走过天南地北不少地方,感觉欧洲的小城镇非常值得一游,历尽几百年的发展和建设,当然也有过战争的创伤,它们依旧呈现出小巧精致的架构、美丽独特的景观和繁荣和谐的生活。小到一扇窗户、一条巷弄,大到一座教堂、一片湖泊,总有那么一瞬间让我感受到美丽、感动、典雅、震撼......从而把每一瞬间做成美篇,成为永恒的纪念和美好的回忆。</h3><h3>谢谢观看!<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