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教育思想概述

一泓心月

<h3> 陆九渊教育思想概述<br> 刘克耘<br> 2018.09.17修订<br><br>陆九渊既是思想大家,也是教育大家,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精髓,具有穿越古今的功能、照耀现实的价值。这些精髓就是大人宗旨、实学主张、易简方略、疑进思维、践履工夫。<br><br>一、大人宗旨<br><br>大人宗旨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意涵简言之即:教育要让每位学生“大作一个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世界观,“人皆可以为尧舜”的人生观,“万物皆备于我”的价值观,是其大人宗旨立论的基础。<br><br>&quot;发明本心&quot; 是实现大人宗旨最根本的思想方法。“仁义者,人之本心也。” “本心”犹如上苍赋予人类的一粒精神火种,“发明本心”的教育价值,就在于激励世人高扬价值理想,挺立起道德的自我,立志“堂堂地做个人”。 “发明本心”的途径,是在“立志知本”的基础上,通过“存心、养心、求放心”,“自立、自重、自得、自成、自道&quot;等内外工夫,使精神得以收拾,自我得以主宰。<br><br>“存心”是对内心的反省,是由外向内的收敛功夫;而“养心”作为存心的补充,则是由内向外的扩充方法。“求放心”的“放心”即“放失之心”,“求放心”就是恢复、回归本来的良善之心。激励学生“自立、自重”,鼓励学生“自得、自成”,培育学生“自道”的意识与能力,是引领学生走上做大人之路的根本途径。<br><br>二、实学主张<br><br>实学主张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基石。如果说与陆九渊同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是“一座巨型的思想蓄水库”的话,那么陆九渊就是“一座思想的孤峰”。他“一意实学,不事空言”,独树一帜,轩昂奋发,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思想与精神财富。<br><br>“学之不可须臾离”是其实学主张的逻辑起点。“人之不可以不学,犹鱼之不可以无水。”  把“人学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陆九渊堪称提倡“终身学习”的先驱。“切己自反,改过迁善”,“穷究磨炼,一朝自省”,陆夫子为我们指明了尊德性而道问学的两大实学途径。<br><br>关于实学,陆九渊有一系列至今仍发人深省的论述:“一实了,万虚皆碎。”“做得工夫实,则所说即是实事;不说闲话,所指人病即实病。”“吾平生学问无他,只是一实。” “为学不当无日新。”  实学在明清年间发展成为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以“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潮流和学说,并传入日本、朝鲜,成为一门国际性学术,且延续至今。<br><br>三、易简方略<br><br>易简方略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方法论,也是象山心学的一面旗帜。“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当这面旗帜在“鹅湖之会”上第一次亮出时,就如巨石击水,不同凡响。<br><br>《陆九渊评传》指出:“格物不是见闻之知的积累和增益,而是减轻学习负担,放下思想包袱,解放主体精神,弘扬仁义道德。这就是象山先生所提倡的易简工夫。”“其由约统博、以简驭繁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外化逻辑思路,比较贴近人类伦理道德进步的普遍要求。”<br><br>易简方略,是易与简的有机统一。易是实质,简是形式。“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简之功可谓大矣。“先立乎其大者”,“多就血脉上感移他”,“人各有所长,就其所长而成就之”,…… 陆九渊创造了一系列教育的易简方法。“人情物理上做工夫”,“学问贵细密,自修贵勇猛”,“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夫子开辟了多种治学的易简途径。王阳明的“事上练”,其渊源就是陆象山的“人情物理上做工夫”。<br><br>四、疑进思维<br><br>疑进思维,是陆九渊教育思想的精华。“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时至今日,陆九渊的这些精辟论述,对当前的教育改革,对人的成长乃至社会的进步,依然具有警示价值,发挥着促进作用。<br><br>“天地何所穷际?” 是象山心学思维的萌芽;“不知尊德性,焉有道问学?”是象山心学诞生的标志。疑进思维的核心是实事求是。秉持这种思维,不仅要有质疑的勇气,还要有坚持的底气。对这种勇气和底气,陆九渊有一个通俗而不同凡响的表达:“凡事只看其理如何,不看其人是谁。”<br><br>疑进思维,不能只疑别人而不疑自己。疑己的最高层次,是深以为耻。陆夫子说: “道行道明,则耻尚得所;不行不明,则耻尚失所。耻得所者,本心也;耻失所者,非本心也。…… 耻存则心存,耻忘则心忘。” 在这里,陆夫子把“知耻”提升到了与“本心”并存的高度。<br><br>五、践履工夫<br><br>象山心学是行动着的圣贤之学,象山先生留给后人的是躬行践履的圣人气象,荆门之政“必也正人心”是其一生实学实践的高峰。<br><br>“为学有讲明,有践履。…… 《大学》修身、正心,《中庸》笃行之,《孟子》终条理者,圣之事,此践履也。…… 未尝学问思辨,而曰吾惟笃行之而已矣,是冥行者也。” 践履的前提是讲明,讲明的目的是践履。修身正心,是践履的内在工夫;笃行反思,是践履的外在工夫。 内外兼修,方是全面的践履;相辅相成,才能形成强大的践履工夫。陆夫子的言传身教,对其弟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与精神面貌,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朱熹对此有过这样的评价:“陆子静兄弟,其门人有相访者,气象皆好。此间学者,却与渠相反。”<br><br>朱熹后人,厦门大学教授朱人求说:“象山认为,践行大道,关键在于能实事实行。而儒学的精华,就在于实际践履先圣先贤的事业,而不仅仅局限于典籍的教学及学理的讨论。象山教人,其着力点在此,即教人做人,实实在在地将圣贤学说牢记于胸中,时刻警惕、时刻进行,而不是空发议论,仅仅停留在泛观博览、理论争辩上。”<br><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