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序</h3><h3> 从年轻时出国至今在国外学习生活了近30年了。尽管后二十年几乎年年回国,那只是回北京短期探望父母。到陕北农村支教对我是一个难得的全新体验。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虽然没什么成绩可言,哪怕尽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我想把这两年的点点滴滴都记录下来, 它的确给我带来很多快乐,是我人生的又一宝贵财富。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作为一个外来人,对不少当地的事是惊诧的,也有不理解的,有的又有可能由于不深知其来龙去脉及历史渊源理解错了,可能在文中会有妄加评论或不恰当的感慨,还请所在地的朋友们多多包涵。文中记述了许多人和事,由于没有事先征求当事人的同意,人名可能用代号,但事情却是真实的。<br /></h3><h3> 听朋友说,现在美篇可以印出一本书来了。所以写此拙作,主要以照片为主,给支教生活留个纪念,孩子们有太多可爱的照片了,不能都呈现在这里,只好有取有舍。谈不上思想高度,逻辑思维,写作艺术等等,纯属没事找事,自娱自乐。😄</h3> <h3> 2014年10月31日我辞去了在美国苹果公司的工作,花了一个月时间办好401K(一种退休存储账户)的转接和医疗保险等后续手续。11月30日从旧金山飞往北京。12月1日到达北京。</h3> <h3> 在美国加州没有寒冷的冬天,多年没备棉服了,去陕北比北京还要冷。我计划12月4日飞延安,所以我要在两天的时间内准备好冬装,买好手机,加入国内手机计划。我打听了一下,在我要去的子长县也有联通,联通的月计划价钱便宜一些,并且跨省漫游免费。没有工资了,义务支教不能奢侈。在苹果公司用的手机也在辞职时还给了公司,所以手机也没有了,支持国货也节省银子,就买国产货吧。我在清华紫光大厦联通营业厅买了红米note 4G手机,花了1300元,据同学讲网上购买便宜不少,也就八、九百,但是还得建账户和绑定银行卡,时间不允许。此小米型号有WCDMA和GSM1900, 回美国时也可用,一举两得。<br /></h3><h3> 朋友们为我支教一事非常给力,来之前在美国的一位好友替我手工织了一条毛线围脖,另一位好友替我在国内订了一双高筒毡靴,快递寄给了我。就缺件棉服了。没有时间去大商场挑选合适的羽绒服,就在父母家附近的五道口红英服装店买了一件长羽绒服,我的号码仅此一件,颜色也就一种:橙色,没得可挑,就是它了,不管那么多了。毛衣毛裤也都装备了,应该可以应付陕北的冬天了。</h3><h3> 2014年12月4日飞抵延安,开始了我向往已久的支教生活。</h3> <h3> 我要去支教的地方是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芽坪村,那里是我曾经生活过两年半的地方。四十多年前,1976年初我从清华附中高中毕业和其它四位同学来到芽坪村插队落户。</h3> <h3> 比起69年就来陕北插队的老插们,两年半的时间虽然不算长,黄土高原之贫瘠,一望无际的沟沟壑壑,村民们之憨实和对我们京城来的知识青年的厚待,让我这一生刻骨铭心。</h3> <h3> 我1978年9月考入北京航空学院,1982年9月考入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1989年去英国读书,1992年底博士毕业后有幸来到美国硅谷做工程师,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为五六个公司工作过,最后一站是苹果公司。虽离开陕北几十年了,对陕北的情结一直在心里。</h3> <h3> 2010年夏天曾和几个插友回访芽坪村, 在我曾经住过的房子前面留了个影。回到美国后,在《美洲文汇周刊》上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怀念插队时的往事,还有一篇就是这次故地重游的游记,在游记的结尾我是这样写的,"盼望有一天能够有时间在村里小住一段,了一了我这思乡之情。子长,再见了,我还会再来的。"这次回村,时间太短,情不但没有了结,反而更浓了,慢慢心里有了个打算,我的孩子预计2014年高中毕业,等孩子高中毕业上了大学以后,我就不必守在孩子边上了,可以回国到芽坪村里小住一段。回到村里能做什么呢?咱也没什么特别技能,但是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到村小学去支教。想当年我是多么想成为一名民办教师,在芽坪小学里教书呀。</h3> <h3> 支教一事从2013年就开始联系。村里一位姐妹的夫君在县里任职,他前前后后帮了很多忙。2014年夏天我在西安和大学同学聚会后又坐火车专门去了一趟子长县,到芽坪小学拜访了校长。虽然很多村民还都记得我,可是芽坪小学里的校长和老师们我却一个都不认识,早都换了好几拨人了。我一人只身前往去支教,没有挂靠任何机构,等待我的将是什么?我一无所知,无法预料,可是我并不害怕。有些事我很胆小,有些事却贼胆大,对这类事只要想好了我就不会犹豫,有时朋友们说我有点"二",我承认,在某些事上我是有点"二",我喜欢说走就走的感觉。</h3><h3> 清华校友高晓松的话:"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放下了眼前"苟且"的生活,奔赴芽坪,我脑海里的诗和远方。</h3> <h3> 芽坪学校有老师30位,学生约300位,其中有一部分高年级学生住校。住校的学生分两种情况,一是家比较远的,最远的有二十多里地之外的,二是父母出外打工不在身边的。学校有百分之十左右的是贫困学生或留守儿童。</h3> <h3> 这是教学楼。芽坪曾为希望小学,受到深圳和本地爱心人士的捐助。</h3> <h3> 这是学生住宿的窑洞</h3> <h3> 2014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在学校开了一个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人员中最大的官是镇政府的副书记还是副镇长,我记不清了,镇教育专干也来了,村里除了村支书,村委会主任以外还来了一些当年在村里一起干过活的老朋友,老熟人。村主任和村支书还代表全村给我送了一大束花,学校的正副校长,还有一两位校委会的老师也参加了座谈会。<br /></h3> <h3> 校长在尽可能的情况下给我安排了一间办公室兼睡房,房间里打了个隔段,前边备课办公,后面睡觉。里面放了一张硬板床,被褥都准备好了,还有一个简易带拉链的帆布衣柜。学校条件当然比不上美国和北京。室内没有上下水道,水壶用来到水房提水,脏水倒到外面院内的下水口。没有洗澡的条件,洗头用盆洗,平时擦擦身而已。我准备了好几个盆子,洗脸盆,洗脚盆,脏水盆,半夜起夜的尿盆等等。用一点水就跑外面倒太麻烦,我就先倒到脏水盆里,积攒多了再出门倒掉。</h3><h3> 我会时不时想办法去县城里的朋友家蹭洗澡。有一次一位知青朋友回延安看望乡亲们,住在宾馆。我去看他,我直接了当地说,我需要借你这地方洗个澡。搞得人家只好到楼下大堂等一会儿。</h3> <h3> 这是学校的灶房,有一个主要的烧煤的大灶,和我们40年前插队时用的灶一样,一口大锅用来熬稀饭、煮面条、熬烩菜、或者烧热水。大锅前面有个小灶眼,从那里点火、添柴、加煤块,还可以坐上小锅,炒个小炒,炸个饼子什么的。学校雇了村里两位婆姨给全校师生做饭。陕北饭除了有时辣的受不了之外,还是很对我胃口的。陕北人喜欢吃土豆,在当地叫洋芋。洋芋一买都是一麻袋,易储存,也便宜, 是灶上的主要食物。洋芋可以做烩菜,洋芋擦擦,搅团,洋芋蔓蔓,居然可以做成包子馅,实际和美国的土豆泥差不多,土豆泥加上酸菜做的包子还是很美味的。说到酸菜,陕北人非常爱吃酸菜,学校在冬天来临之前,买上一堆大白菜, 腌上一大缸子,约一个半月后就能吃了。他们叫汲酸菜。</h3> <h3> 政府对西北农村小学有补贴,有个所谓的"蛋奶工程",在学校上学期间学生每人每天免费供应一个鸡蛋和一小盒牛奶。另外,学生也不用交饭费,住校生还免住宿费。据当地人说,政府给学校按人头算每个学生每天六元多,以此来涵盖吃住的费用。</h3><h3><br /></h3><h3><br /></h3> <h3> 这是苦菜,凉拌很好吃,学校的一名职工也是本村人,常上山去挖苦菜,我也跟着去了几回,所以学校灶上常常能见到一碟苦菜。我们还上山採过槐花,洋芋擦擦里放些槐花,别有风味。</h3> <h3> 周末学校没人,吃饭要自己想办法。学校里有一位保安是芽坪村里的人,周末他会照看着学校,他那里有个小炉子,自己做饭。一开始校长安排他自己吃饭时也捎带着帮我做点,后来我觉得太麻烦了,就不让他做了。他常开玩笑说,我嫌他不卫生,不过也确实有此忧虑。</h3><h3> 学校外面有个小房子,里面有两个婆姨经营着小吃,一个卖凉粉,一个卖油旋儿(有点像北京的油酥烧饼)。周末我常去买油旋儿当饭吃,2元一个。有时也去村里的小铺买方便面。卖油旋的婆姨是我校一位二年级女生的妈妈,记得那婆姨是文盲,不识字。我常看那女娃在那小房子里坐在小凳上做功课,我买油旋时就顺便看一眼她的功课,帮着辅导一下。</h3><h3> 村里有时来个摩托三轮斗车,拉上一些水果叫卖,不过水果质量都不好,苹果小而且很不新鲜,外层皮像老太太的脸皱皱巴巴,比起县城的水果差远了。我问他怎么不拉点质量好的水果,他回答说,质量好的水果贵多了,在农村卖不出去,所以我常常要靠周末去县城买水果。</h3> <h3> 这只能叫厕所,不能叫卫生间。整个学校没有室内厕所。教学楼后面有两排旱厕,中间隔一堵墙将男女分开,没有冲水系统,没有隐私。不过,至少是水泥砌的,比有些农户家的还是强许多。刚去的时候有的小点的娃娃们会在我前面站一排,好奇地看着我。娃娃们还都很有礼貌。一次我正做重要的事,几个女娃进来后,大声地说:"俞老师好!"男厕和女厕上面是相通的,背面男厕所里男娃娃们听到,也大声地回应:"俞老师好!"。可是我蹲在那儿尴尬又想笑,真说不出来"同学们好!"还有一次,我也是在厕所蹲着,低年级的一个男娃娃追着几个女娃娃在外面嘻笑着。女娃娃们情急之下躲进了女厕所,可是那男娃娃正在兴头上,一下就追了进来,还喊着:"捉到你们了!"</h3><h3> 记得陕西有个特级小学教师在大讲堂上传授经验,规定孩子们在厕所不用向老师问好,只需点头示意。这恐怕是国内农村学校的特色吧。</h3><h3> 为避免尴尬,我后来尽量在娃娃们上课的时候去厕所。</h3><h3> 坚决支持"厕所革命"。😷</h3> <h3> 我在微信群里常被称为鱼儿。来到芽坪后,村干部请我在这家餐馆吃饭,意味着什么?傻呀。人傻一点,更快乐一点吧。</h3> <h3> 学校课程时间的安排是这样的,一天有7节课,每节课40分钟,课与课之间休息10分钟,上午3节课外加早上朗读课和中间的演算课,10点来钟还有一个课间操和眼保健操。下午有四节课。午饭40分钟,没有午休。早上7:20吃早饭,8点开始上课,下午4:10放学。住校的学生放学后可以在校园内自由活动,下午5:20吃晚饭,晚上6点开始晚自习,晚自习有两节,上到7:50。之后同学们开始洗漱,晚上8:30熄灯。学校的起床号和熄灯号很有意思,听起来好像身在军营,每每听到备感亲切,总让我想起来高中驻在部队学军的生活。每周一早上有个全校师生参加的升国旗仪式,完后有周值班老师总结上周情况。 </h3><h3> 这里的小学,娃娃们从三年级开始学英语,我找英语老师要来三到六年级的英语课本,从听英语课,参与英语组的活动开始。我发现娃娃们的英语发音极差,这主要是因为老师们的英语太差。这不只是带些中国人的口音的问题,是根本听不出来到底在讲什么。这里不是离城很远的穷乡僻壤,学校不缺老师,多年来的大学扩招提供了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可是教师的岗位有限,据说还有师范毕业的找不到工作。我不能抢老师们的饭碗,但是可以搞点课后兴趣活动。我从二年级开始入手,逐渐开展到所有一到六年级的班级,基本上利用下午快放学的最后两节自习课,给学生们放一些英语小视频,小故事,教他们一些英语儿童歌曲,英文课外活动的选材费了一些事,孩子们词汇量有限,课本里学的和美国小孩日常用的词汇有些出入,不太一样,所以尽量简单为好。在支教第一学期我为各年级选了如下歌曲:</h3><h3><br /></h3><h3> 五六年级: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3><h3>(x2)</h3><h3>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3><h3>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3><h3>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h3><h3>Good tidings we bring to you and your kin;</h3><h3>Good tidings for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h3><h3>(x1)</h3><h3>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3><h3>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h3><h3>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and a happy new year.</h3><h3><br /></h3><h3> 三四年级: Polly put the kettle on</h3><h3>Polly, put the kettle on,</h3><h3>Polly, put the kettle on,</h3><h3>Polly, put the kettle on,</h3><h3>We'll all have tea.</h3><h3><br /></h3><h3>Sukey, take it off again, </h3><h3>Sukey, take it off again,</h3><h3>Sukey, take it off again,</h3><h3>They've all gone away</h3><h3><br /></h3><h3> 二年级:Rain, rain, go away </h3><h3>Rain, rain, go away</h3><h3>Come again another day</h3><h3>Little Johnny wants to play</h3><h3>Rain, rain, go away</h3> <h3> 这是我带低年级娃娃们在课上画的家庭成员。</h3> <h3> 学前班是我的最爱。他们热情、活泼、可爱。</h3><h3> 2014年12月25日,学前班的老师L叫我去她班里一趟,L说为让我在芽坪过一个愉快的圣诞,她和孩子们准备了节目。孩子们高兴地表演着节目,还有不少孩子把画的画送给我。</h3> <h3> 和学前班的孩子们互动。</h3> <h3> 记得一次上三年级的课,两个女生互相看着嘀嘀咕咕。我说:"你们应该看前面,看老师,尽管老师长得不怎么好看。"一个名叫雪儿的立即大声喊:"老师,你最漂亮。"然后一堆娃娃应声赞同着。听着怎么那么舒服?谁都爱听好话,不怪领导们。😜</h3> <h3> 我给芽坪学校的老师上过课,也到县城里另外两所小学上过课</h3> <h3> 课间操跑步,咱也参与,老当益壮吧?校园太小,所以跑几圈还是没问题的。</h3> <h3> 二年级的课,一如既往,铃响前一片嘈杂声,只听有娃娃告状,"老死,。。。" 我说,在学校上课时请你们讲普通话,放学回家后再讲子长话。请你们叫我老师,我不是老死,我是"老不死"。子长人打一盆清水常常好几个人洗,总是互相谦让,他们用子长话说,"你先死(洗),你先死(洗)"。我也谦让,"你先死,你死了我再死"。</h3> <h3> 一天下午给二年级上英语课,居然还有人递条子,感觉我好像领导讲话或做报告?打开一看,纸上写着:我喜欢上英语课</h3> <h3> 见过这样的对联吗?娃娃们真有创意</h3> <h3> 画得像不像?</h3> <h3> 我从美国带了不少英文儿童图画绘本,还有在北京替孩子们买的儿童文学。住校的娃娃们常常挤在我办公室看书。后来有一段没人来了,我好寂寞。才发现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怕打扰我,不叫他们来了。他们有时就偷着来,看到老师路过就躲起来。</h3> <h3> 这女娃是贫困生。我去他们班,他们正在跳舞,她在后面跳,忧郁的眼神和自卑的表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拍个小视频,就把她拉到前面来跳,用行动鼓励和示意她能行。没想到,第二天,她见到我后,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并说:"俞老师好!"从此她见到我,脸上总是露出灿烂的笑容。</h3> <h3> 五年级的孩子们上完主题是"go on a picnic"的英语课时来找我:"老师,咱们周末去野餐吧。"我说:"好啊。"周末,孩子们带着一条床单,生土豆,各种吃的,甚至一小篮子煤块。到了山上,铺床单的,拾柴的,生火的,好不热闹。洋芋(土豆)还没烤熟,开始下起雨来了,我们赶紧往村里跑,躲到一家窑洞里避雨。</h3> <h3> 2014、2015年两个圣诞节都在学校过的。圣诞这个洋人的节日也传到了这个小县城里,也同样传到了这个陕北的村庄里。娃娃们给我送圣诞卡,写下他们对我的美好祝愿,在平安夜还送来苹果,精致的小礼盒里装着一个苹果,表示平平安安,这在欧美国家没有,是国人衍生出来的:平安夜联想到苹果。</h3> <h3> 2015年12月23日晚上,几个住校的六年级的学生来到我的办公室兼住处对我说,"老师,明天是平安夜,请允许我们装饰你的办公室。"我说"可以呀,没问题。" 一个女娃还不放心接着说,"那拉勾"。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h3> <h3> 第二天,也就是平安夜那天,他们如期而至,带来了他们自己剪的剪纸,自己画的彩画,还有好看的贴画,还有彩色气球,将我的办公室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有几个男生跑来跟我说,"老师,一会儿要给你惊喜哟。" "哈哈,事先说,那还叫惊喜吗?"我回答说。接着我夸张地说,"那我可要晕过去了。"孩子们笑着跑掉了。不少孩子们用彩笔自己画圣诞卡送给我。尽管我多次告诉孩子们,老师不希望他们花钱买礼物,自己制作的最珍贵。还是有孩子花钱买点小礼物,孩子们送什么的都有,有送几块糖的,还有送一小盒牛奶的。孩子们的礼物真的无法拒绝,不然他们会失望的,会伤心的。那天晚上孩子们作业不多,我和值班的两位老师商量,做完作业,一起party。我把从美国带来的糖发给大家,还有一大包爆米花,分给大家吃。我们唱着圣诞歌,疯着,拍着小视频。</h3> <h3> 2015年的圣诞节,在收到的诸多的贺卡中,有一个五年级女娃的卡让我颇为感动。她平时不太和我说话,她给我画了一张五颜六色的卡片,非常美丽。她来送我卡时说,"老师,我要说的话都在这上面。"她在卡上写道:</h3><h3>"俞捷老师,我知道您是从美国回来的,所以您一定特别注重平安夜和圣诞节。今天是平安夜,可我没有为您准备礼物,实在非常抱歉。明天是圣诞节,可我实在没有什么可送的,就只好送贺卡。我知道这远比不上一些金银财宝,再怎么装饰终究只是一张纸而已。但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我希望您可以把它当作一份特殊的礼物。我希望您不要因为它毫无价值而不要它。希望您可以记住王娟这个名字,记住我。还记得您在广场跳舞,我发现您很平易近人,甚至要比我们小孩更活泼开朗,我敬佩您,我敬重您。我祝愿您永远貌美如花。"</h3><h3> 我看了以后很感动,给她也用彩笔画了一张卡,并送给她一个小小的礼物,回复她,老师永远不会忘记她。</h3><h3><br></h3> <h3> 我们的运动会,虽然没有漂亮的运动场,可是也热闹无比。看谁先把别人的气球踩破。</h3> <h3> 班级之间拔河比赛</h3> <h3> 优美的踢毽比赛。</h3> <h3> 图中娃娃们在校运会开幕式上表演他们超喜爱的小苹果的舞蹈。</h3><h3> 来到学校就是为了能为芽坪尽一点力。在小学支教首先是需要喜欢孩子、爱孩子的人,其次最需要多才多艺之人,这时我就恨自己没有文体特长,没有十八般武艺。来之前听说国内流行小苹果健身舞,大人小孩都喜欢,我还专门四处学习如何跳这个舞,以前从不跳舞,初学起来比较费劲,大约花了我两个月的时间,对着视频反复琢磨,才逐渐熟练起来。来到芽坪学校后,我选择在4月份天气稍暖和一点时,下午放学后开始教住校的一些学生跳小苹果。学校马上要开运动会了,我和学校老师们商量又决定二三四年级各班抽几个人,学跳小苹果舞,准备在校运会上表演,愿意参加的学生可以报名。我想还是发挥年轻老师的作用吧,她们一定比我跳得好,我就把舞蹈教给了女老师L。2015年4月15日开始,每天课间操就把这批学生抽出来学跳小苹果,我和L一起教。孩子们热情高涨,尤其是女生,最后坚持下来的男生只有一位,其余都是女生。和学校商量了一下,用我的中学同学清华附中71级校友赞助的钱为孩子们在网上订购了表演服装,女生15人,共花了510元,男生一人,花了68元。4月29日在校运动会开幕式上,娃娃们亮丽的服装和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全校老师学生们还有请来的嘉宾们的一致赞赏。</h3> <h3> 未来的领导们坐在台上,像那么回事。各班战地投稿随时播出。</h3> <h3> 运动会最后一个项目,老师们接力赛的精彩表演。</h3> <h3> 娃娃们总想着给我过生日,想方设法打听那日子。过生日时,女生给我唱他们自编的歌,男生则朗诵诗给我听。<br></h3> <h3> 他们呈上自己做的生日卡。</h3> <h3> 农村学校的孩子们自己打扫卫生,学校没有清洁工。</h3> <h3> 雪后清扫校园。</h3> <h3> 黑板快变白板了,娃娃们自己动手重新刷黑。</h3> <h3> 六年级的男女娃娃们玩儿得多好。哪像我们那时候分什么男女界线。</h3> <h3> 学校离县城不是很远,有一路私人经营的交通大巴来往于县城和乡村,路过我村。出了县城就没有站牌了,要在哪里下车随叫随停,路上看到招手即停。当地人叫它"路车"。老师们都住县城,有些老师有私家车,大部分老师上下班不是搭车就是坐路车,路车到县城边上也就三站路的样子,若是走着,大概需要40分钟。进入县城后横穿县城还跑好几站路,比起当年那一条土街,县城已经扩大了好多倍,横竖有好几条繁华的街道,灯红酒绿的,与大城市相差无几。大部分孩子不住校,路车也是孩子们每天上下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孩子们乘车都是往一个方向,上学时从家里乘开往县城方向的车,路过芽坪时下车,放学后乘坐从县城方向来开往乡村方向的车。孩子们乘一次车需1元,一天来回需要2元,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一个月下来花销也不少。下午一放学孩子们集中乘坐路车,车里挤得满满的,我常常担心是否超载了。下雪天山里路窄且滑,路车有时就停开了,孩子们上学就成了问题,有家长骑着摩托车送的,有好几个一起乘三轮斗车来的,路上还是满危险的,就怕翻车,路边一般是沟壑。</h3><h3> 周末我常常自己一人在学校度过,白天有时去县城买点水果或者日用品,有时买一点上课用的道具或者能奖励孩子们的小礼品。路车常常很挤,天气允许的话我宁愿走着去县城,也就走进县城一点点,买到东西就弯转(掉头)回,再想往县城中心走就感到力不从心了。周末有时也到村里走走,村民家里坐坐。</h3> <h3> 周末在村里闲逛时常常碰到玩耍的或拾柴的孩子们。我对他们说,老师想给你们照张像,娃娃们立马围拢在一起,那唯一的男娃说:别落下我。</h3> <h3> 拾柴的小美女</h3> <h3> 爬到树上玩耍的男孩子们</h3> <h3> 2014年12月来到陕北后,可能因为太冷,气候和环境都不适应。2015年1月初,感冒严重,一直想不吃药挺过去,结果挺了两星期都没过去。后来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从家里拿来拔火罐,是玻璃做的,抽气产生压力,无需点火,拔过以后顿感轻松,才慢慢恢复了。小地方结婚生娃早,聊天中才知道这位老师的母亲和我同龄。啊,真的老了?还什么事都没做那。</h3><h3> 这1月初的感冒刚刚觉得过去了,抵抗力还是弱了,1月中我二次感冒,这次有了经验教训,马上请村里的一个婆姨来帮我拔火罐。这位婆姨和我是同龄人,是个文盲,据她讲,当年家里不让她读书,因为是个女子。陕北到现在还有一些文盲,居然一个二年级女娃的年轻妈妈也不识字。这第二次感冒期间有一天发现尿是发红的,这要感谢上了年纪发展起来的半夜起夜的毛病。白天是去学校的干厕,即使尿血也无法知道,半夜在屋里放个盆子,天那么冷,室外零度以下,谁起夜还往外跑呢?我怕是看不准,又观察了几天,还是发红。我决定去县医院化验一下,一位有车的村民带我去了县城,在医院挂了一个副主任医师的号,开了验尿单,化验结果果真见血。县医院也是人挤人,看病没有隐私,一人看病一堆人在旁边围着,等着插空问医生问题或者加号。我带着化验单又去见了副主任医师,他看了看单子,又开了泌尿系统的B超,查肾,输尿管和膀胱, 那做B超的人马马虎虎看了2分钟就说没问题。我又回到医生那儿,医生说:"尿血的原因有很多,你这病咱县里看不了,我们查不出来,去延安吧。"不过他又马上补充说:"延安也看不了,去西安吧。"啊,花了好几百块钱,还治不了。回到学校后,我仔细研究了化验单,验尿显示有细菌,白细胞高,上网一查,说是有可能尿路感染,需吃消炎药。我就带着化验单去了村卫生室。村卫生室那大专毕业的大夫比那县医院的副主任医师还强些,基本同意我的说法,再一试体温,确有点发烧,就在他那儿拿了点消炎药,连买个体温表,带看病,加上两种消炎药,才花了10元。两种消炎药我没敢一起吃,只吃了一种,吃了几天后,尿血现象就消失了,至此问题解决了。</h3> <h3> 清华附中71级的校友们大力支持,送来书籍和文体用品,还有亲笔字一幅。</h3> <h3> 母校清华附中是我的后盾,2015年8月,师生六七十人来到子长县办夏令营。</h3> <h3> 清华附中的师生和芽坪学校的孩子们在一起。</h3> <h3> 清华附中王殿军校长率领7位分校执行校长来到孩子们中间</h3> <h3> 课间游戏</h3> <h3> 这娃红扑扑的脸庞最可爱,也淘气。我说笑一个,立马张着大嘴,开心死了。</h3> <h3> 三位小美女</h3> <h3> 疯跑</h3> <h3> 学舞蹈</h3> <h3> 三位五年级的住校女生是我办公室的常客。</h3> <h3>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h3> <h3> 2015年7月5日,这一天是周日,我一个人在学校。出来我的办公室到院子里有几阶水泥台阶,可能是颈椎的老毛病犯了,下台阶时突然失去平衡,跌了下去。院子里是红砖头铺的地面,我左脚崴了,右腿膝盖和小腿严重擦伤。我痛得一下站不起来,因是周末,校园里也没人可以求救,手机放在办公室里拿不到,无法打电话给学校的保安,我在地上坐了很久,才慢慢站了起来。小腿开始像个粗萝卜肿了起来,我走了几步,感觉没有骨折,慢慢走到大队部那儿的村卫生室清洗了一下,查了点药。过了几天,小腿还是很肿,村书记和村主任知道后建议我还是去县医院拍个片子,他们找了一辆车带我去了县医院,庆幸的是,没有骨折。这次摔跤致使右小腿从膝盖往下落下一片疤痕,几年以后还依稀可见。</h3> <h3> 2015年12月4日是我在芽坪学校支教一周年的日子。我在微信的朋友圈中分享道:</h3><h3><br /></h3><h3> 今天最高4度,最低负8度。一年前的今天,我来到芽坪学校,开始了我在延安的支教生活。今天也算是anniversary了,时间过得真快。以茶代酒自我庆祝一下?</h3><h3>... ... ... ...</h3><h3> 一年的"风风雨雨"?风雨好像没有。小学的教书生活很平静,老师们都待我很好,县里的领导们也很支持。感觉就像刚来一样,好像也没做什么事。无非是给师生们上上课,帮着学校添了点教学设备。基本每天一节课,有些天是两节。 其它几件大事都是别人做的,比如:延安广播电视台联合延安的侨联及商家们,去年冬天来我校举办暖冬行动,帮助贫困学生,也为学校添加设备。延安质量技术协会捐赠12套联想电脑。清华附中来我县举办夏令营。清华附中的校友们(我亲爱的同学们)和清华附中教育职员党支部的成员们为我校捐赠图书和体育器材。展讯通信公司为我校捐赠图书,棉被,电脑笔记本,书包,文具,电子琴等多项物品。瞻博公司为我校捐赠图书,小型收音机,衣物等物品。我大学同学一人就替学校买了四套电脑。美国的朋友们,国内的同学们的资金一起为学校添了电教设备。美国的一位15岁的中学生还替娃娃们搜集了书籍寄来。我也就是一中间人,倒爷。</h3><h3> 什么时候最快乐?</h3><h3> 当娃娃们说你最漂亮的时候,当娃娃们在校园里问候"俞捷老师好"的时候,当在厕所里娃娃们仍然大声地向你问好的尴尬时候,当娃娃们挤在你办公室看书、聊天的时候,当娃娃们非要知道你生日、给你过生日的时候,当他们在圣诞节送来自己画的缤纷的卡片的时候,当他们给你唱歌、念诗的时候,当他们提醒你要注意休息,少在黑暗的地方看微信的时候;当他们看到你伤心,哭着来说对不起的时候;当他们邀你一起去山上野炊的时候,当你周末和他们一起山上拾柴的时候,当他们多次邀你去他们家的时候,.......</h3><h3> 还有很多:当接送你的老师们人数都够一个班的时候,当你生病,老师和村里婆姨来给你拔火罐的时候,当老师们和村民们想方设法带你周末出去转的时候,当你在各种季节收到各种水果等食物的时候,当仍在延安的北京老知青来看你的时候,......<br /></h3><h3> 不便的或有点痛苦的地方?也有:当你不得不吸二手烟的时候,当在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度又不幸拉肚子的时候(外出去旱厕),当你看到村里河畔旁到处堆满垃圾、河流被污染的时候,当你一早一晚看到村里取暖做饭仍然用有烟煤,村庄都在煤烟的笼罩下的时候,当你无法经常洗澡的时候,当你在空无一人的校园里度过周末的时候,当你独自走在去县城的路上,黄尘滚滚的时候,.........<br /></h3> <h3> 2016年春季的一天,这一天是我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第一天来到学校。一大早,两个二年级的男娃在我屋门口喊:"May I come in?"这里三年级才开始学英语,不错嘛,还记得我教给他们的,我回答:"Come in, please!"他们进来后,我接着问,"有事吗?"一个男娃娃拿出一条皮带说:"老师,给你一条裤带。"娃娃一脸纯真。刚来就送见面礼?做甚用?是勒紧裤带还是上挂房梁?我忍不住笑了,我问娃娃,哪里来的?为甚?娃娃说,校门口摆摊儿卖东西那儿抽奖得的。 我说,老师不需要,回家送给你妈妈吧。娃娃们常常一得到什么他们认为的好东西就送给我,有时送来树上摘的几个毛桃,有时家里给点零花钱,他们在小店买了零食总要来与我分享。娃娃们的心意,带给我无限的快乐!</h3> <h3> 2016年11月,当年的插友,熊队和庞书记专门从北京来到芽坪为孩子们拍了许多精彩的照片。娃娃们很喜欢熊队。</h3> <h3> 这是庞书记的倩影。</h3><h3> 这天中午到齐家湾中学探访过去两年从芽坪小学毕业的学生们。他们中午12:05下课,买了饭卡的在学校吃,没饭卡的出来在街边买点小吃,12:50回学校上课。我不到12点就在门口等,看门的看到庞书记和熊队拿着照相机以为是记者,很惊慌,我告诉他我是芽坪支教的来看学生,他还问我芽坪校长是谁,后相信我就没为难我。下课铃响后,学生们陆续走出校门,我看到了不少学生,和他们合影,想请他们吃中饭,一起往外走时被两个戴红袖章的拦住盘问,把我和学生们拆散,后来得知,其中一人是八年级的主任。这张照片是熊队在我们被往外赶时照的。</h3> <h3> 下面是熊队或庞书记的作品,活泼可爱的孩子们。</h3> <h3> 周一早上升旗。</h3> <h3> 打饭去。</h3> <h3> 阳光下的午饭。</h3> <h3> 太开心了,难道是因为有俞老师?😜</h3> <h3> 锵锵三人行。</h3> <h3> 我要飞</h3> <h3> 老鹰捉小鸡,老鹰呢?</h3> <h3> 我的两个好朋友,常撵着我。</h3> <h3> 想问什么?</h3> <h3> 支教前后持续了两年时间,送走了两批毕业生。</h3> <h3> 他们其中一些仍然和我保持联系。这女生是毕业生之一,和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h3> <h3> 在他们毕业升到中学两年后,我去看他们,都长成大孩子了。</h3> <h3> 来到芽坪后,周末常常没事在村里走走,发现大部分村民都闲着没事干,山上退耕还林多年了,不再是大片黄土高原的景象,山变绿了,但是能种的地少了,其它打工的机会又不多,也没有什么正当的娱乐活动,村里很多人家都置办了麻将桌,开了几十桌麻将,天天都有很多人打麻将,赌着小钱。有些孩子放学后也不做功课,站在麻将桌边看着父母打麻将。我一直在想能有什么好的活动即不花什么钱又能娱乐大家,我想起了城里人跳的广场舞。我以前一直很鄙视广场舞,不愿与大妈们为伍,虽然自己也到了这大妈的年龄了,心里却一直不承认。看到村里的情况后,我意识到广场舞的活动是很适合在村里开展的,只要有一块空地。大队部的院子里正好是个小广场,可以派为用场。跳广场舞健身总比老泡在麻将桌边强吧。我和村干部商量了一下,得到了大力支持。我又拉了几个平时和我走得比较近的婆姨,我们定好时间,找来一个音箱,我在网上下载了几个曲子,就在大队部的院子里放了起来。我们几人在村里呐喊着,拉着婆姨们来大队部学跳舞,开始来的人比较少,有些人即使来了也不好意思上场,站在旁边看着,村主任带头上来扭着,让大家排队跟着他,把广场舞跳成了陕北秧歌味道。我来芽坪前只学了小苹果健身舞,那是为了教芽坪学校的娃娃们的。我开始给婆姨们示范如何跳,一步一步教着,没想到婆姨们基础太差,一个个叫难,说是节奏太快跟不上,动作太难学不会。村里有个年轻的婆姨曾在城里广场上学过几个舞蹈,她会的舞蹈中有几个比较简单的,她也有热情,愿意教大家跳舞。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几步开始,慢慢地来跳舞的人多了,打麻将的人少了,多的时候有三四十人。在组织大家一起跳舞的同时,我也跟着学会了十几种舞蹈,并且也喜欢上了这简单易行的健身方式,走到哪里都不受局限,可以随时健身。</h3><h3> 2016年3月间寒冷的冬天终于要结束了,我在西安参加完3月下旬知青新书的售书活动于3月31日乘K214火车于下午4:46回到子长。春天正悄悄地走进子长,天气已不那么寒气逼人。傍晚我来到大队部看婆姨们正在练习广场舞,第二天就要参加县里举办的广场舞大赛了,参赛的大部分都是县城里各区的队伍,农村的几乎没有,芽坪的婆姨们在新上任的妇女主任的带领下,也报名参加了。她们热情高涨,积极排练,竟敢跟城里的队伍叫板。第二天是4月1日,下午我来到县城的广场为参赛的芽坪队伍助兴,居然也被人拉拉扯扯混上了主席台就坐。我村参赛队伍名为"芽坪活力四射舞蹈队"在大赛中发挥正常,获得了三等奖。从2015年5月19日我第一天将广场舞引入芽坪村到参加县里大赛获奖,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取得的成绩很令人欣慰。大赛过后为了提高舞蹈爱好者的健身水平,县文化馆开始免费开办培训班,为各个舞蹈队培训骨干。芽坪村拿到五个名额。从4月11日起,每天上午10:00 到11:30,共十天,教十个舞蹈。我和村里4个婆姨一起去参加了。骨干们的任务就是学会后回去教给其他队友。</h3> <h3> 从1976年插队到2014年回村支教,已横跨了38年了。这么多年经济搞活使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陕北产油也产煤,村里挖油的小磕头机和小煤窑随处可见。</h3><h3> 村民们的生活已经大大改善,大米白面吃饱肚子已不成为问题,多数村民有了自己的新窑洞或平房。少数个别村民甚至变成了小老板,身价不菲。可是随即带来了不少问题,村里的地下水被污染了,必须从别的地方引水进村。生活垃圾相比38年前多了许多,多年来村民们没有固定的能倒垃圾的地方,垃圾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排水沟里,小溪边上,一堆一堆的,支教之余想到学校外面周边散散步都找不到一片干净的地方,不得已放弃了散步的打算,只在学校院内或者大队部院内跳健身舞来解决锻炼的需求。学校的垃圾也无处处理,常常就是一把火烧了,冒着浓烟也造成空气污染。在我支教以后,在大队干部的努力下,和县环卫局沟通,县环卫局同意定期来村里将垃圾拉走,并给村里沿街配备了垃圾桶。</h3><h3> 2015年4月19日我在村里的大喇叭上呐喊着向全村发出号召,宣传不要乱倒垃圾。 全文如下:</h3><h3><br /></h3><h3>"亲爱的芽坪村的村民们,</h3><h3> 我是俞捷。很高兴在阔别30多年后又来到芽坪。见到多年未见的乡亲们,感到高兴和亲切,同时也为咱村的卫生现状感到担忧。乡亲们,咱们村的垃圾已经到了无法忍受的地步。河道两旁,房前窑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无处不在。垃圾留在表面会传染疾病。垃圾不处理理,留在土壤里,会污染我们的河道和土地,还会污染我们呼吸的空气,发生癌症等其它致命的疾病 的人会增多。我们若还不行动起来,有一天芽坪村会被垃圾淹没。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h3><h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已和县有关部门沟通,在各处设立垃圾桶/垃圾箱。县里会统一将垃圾桶里的垃圾运走。请大家为建立一个美丽的芽坪尽自己一份力量。请大家切记如下:</h3><h3> 请各自清里自己的房前屋后。</h3><h3> 请勿再随地丢垃圾。<br /></h3><h3> 垃圾桶属于县环卫处,请勿随意挪动垃圾桶。<br /></h3><h3> 请将日常生活的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桶。<br /></h3><h3> 请勿将建筑垃圾倒入垃圾桶,建筑垃圾请自行送到芽坪大王梁沟填埋场。"<br /></h3><h3><br /></h3><h3> 2015年4月21日,在上午课间操时,向学生娃宣传了定点倒垃圾一事。然后把宣传单发给了家住芽坪的学生。放学后我和村干部一起带着六个六年级的家住芽坪的学生娃一起挨家挨户做了宣传。我们分为三组,一组两个学生和一个队干部。</h3> <h3> 2015年4月22日,芽坪学校的老师几乎全部出动轮流参加劳动,配合运土车和铲车把校门口的垃圾清掉, 种上了柏树。</h3> <h3> 芽坪学校还是很美的,特别是那一排窑洞,在阳光明媚的春天,蓝天白云下,窑洞前面一排开了花的紫槐,与贴了白瓷片的窑洞衬在一起,还有窑前高高的旗杆上那迎风飘扬的国旗,红、白、蓝、紫,色彩及其绚丽。政府拨款在窑洞所在地盖了新楼了,虽是好事,但是可惜窑洞没了,紫槐没了。</h3> <h3> 芽坪离延安机场大约80多公里。在两年的支教期间,每逢寒暑假和开学,校长和老师们总是不辞辛苦地接我送我,看,都是美女和帅哥😄</h3> <h3> 我支教基本结束时,来了一位新的校长。这是我和新任校长在交流</h3> <h3> 这是我得到的肯定,荣誉村民。当然,没有宅基地,也没有窑。</h3><h3><br /></h3> <h3> 支教前后,八方支援,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上的。朋友们常常不吝美词,加以鼓励。以下是一些朋友写给我的,虽然本人没有写的那么好,我还是列在这里,以表感激。</h3><h3> 在子长县工作的一位朋友,为我写了一首诗,祝贺我支教的第一学期首战首捷:</h3><h3> 支教首战艰,应对还自然;芽坪再续缘,更做大贡献。</h3><h3> 父母盼女归,今日则相见;夫君骄儿念,团圆美利坚。</h3><h3> 冬寒春不远,来年再相见;精心细谋划,子长展鸿愿。</h3><h3><br /></h3><h3> 一位小学及中学同学写道:</h3><h3> 有幸与俞,同窗数载;深知其人,踏实坚韧,聪慧优异,学习履历,耀眼夺目;一路奋斗,事业有成,放弃优裕,回到陕北,义务支教,奉献爱心,生活环境,反差之大,慧眼明察,坦然淡定,不骄不燥,厚重笃实,吾自汗颜,由衷赞佩。</h3><h3><br /></h3> <h3> 清华附中文安驿中学校长写道:</h3><h3> 也许你没有见过秀延河</h3><h3> 一条瘦瘦的河</h3><h3> 也许你没见过俞老师</h3><h3> 也是瘦瘦的</h3><h3> 和每一条水一样</h3><h3> 和每一个清华附中人一样</h3><h3> 没有喧嚣不善言谈</h3><h3> 但内心的善</h3><h3> 和你能看到的儿童的眼睛一样</h3><h3> 真诚无声澎湃在远</h3><h3> 能想象得出</h3><h3> 芽坪的春天隐没高原如荒芜淡远</h3><h3> 可那一芽一芽的</h3><h3> 不正是你心里应该擦亮的光吗</h3><h3> 瘦瘦的一如那条水</h3><h3> 温润着黄土地有些贫瘠的芽</h3><h3> 透过荒芜</h3><h3> 那是一芽一芽的光和暖</h3><h3> 澎湃照耀</h3> <h3> 展讯通信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公司,捐赠了很多物资,电脑笔记本,学习用品,电子琴,被褥,毛毯,书包等。</h3> <h3> 感恩各界人士对芽坪小学的支持和捐资:延安广播电视台、延安质量技术协会、展讯通信公司、瞻博(北京)公司、老北京知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学、清华附中师生、清华附中71级校友、美国CCIC教会的华人朋友们、子长县教育局、子长县人大。<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