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就听说有个郭亮村,郭亮村有个挂壁公路,也看过图片,感觉特神奇!今年老刘就在新疆之旅中加上了郭亮村!游览了红旗渠,就直奔郭亮村,原打算下午进入转一圈就走,一个小村一条公路,两个小时足够。不料在罗永浩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万仙山旅游风景区”,一打听才知道,郭亮村只是万仙山风景区的一部分!看来必须住下了,计划总是比不上变化快!买票坐区间车进景区,中间倒了一次车,坐上这个车后,那叫一个刺激,路窄弯度大,不是山路十八弯,简直就是一百八十弯,过山车的感觉!突然车上有人惊叫,原来车已行驶在挂壁公路上,我坐在里面,看不到窗外的悬崖,没感觉,只听靠悬崖那边坐的乘客不停地惊叫,给我留下了悬念!我只能压抑自己的好奇心。
下了车,老刘就一个劲地向我重复着一句话“太可怕了,这路是怎么修的,太不可思议了!”又给我留下了悬念!我无奈只能再一次压抑自己的好奇心!
<br></h3> <h3> 美团上订好了宾馆,就打开导航让罗永浩带路,下车五分钟就到了宾馆,基本上就是郭亮村由南到北的距离!村中央的大街是一条商业街,左手边是卖各种特产的小商店,右边是宾馆饭店,现代化气息很浓!据说这里家家不是开商店就是开宾馆,我们住的宾馆是依山而建,共四层,有很敞亮的大院子,二楼还有一个异常敞亮的观景台,很大气的家庭宾馆,非常喜欢!<br></h3> <h3> 安顿好了,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宾馆老板建议我们先去最近的一个景点“喊泉”,其它等明天再仔细地游览。沿着村庄的蜿蜒的石阶路,一路拾阶而上,走得腿都发软了,终于看到“喊泉100米”的指示牌,耳边也传来游客喊泉的声音,可这100米还是石阶路,咬着牙上吧,老刘说“到了”,抬头一看只有一个小水湾,再往高处看才发现“喊泉”,在悬崖峭壁的中间有一小股水帘从石缝喷出,又像雨帘,是水珠穿成串往下落那种!旁边刻有两个字“龙涎”,据说是龙王爷拔下几根胡须,流下的口水形成的,供七仙女淋浴应急用的,更神奇的是听到喊声水流就变大!有带小孩的游客特意买一种类似“呜呜祖啦”的小喇叭,让孩子使劲吹,加上游客此起彼伏的喊声,这股泉水真的哗哗地往下流,很好玩,我和老刘还忍不住吼了两嗓。至于是否有什么科学依据,还是这水真的通人性,关于这么深奥的学问,游客们似乎并不在意,他们只是觉得好玩就行,我也一样!
回到宾馆早点睡下,期待明天的美景。<br></h3> <h3>第二天早晨洗漱完毕,一推门对面云雾缭绕的群山映入眼帘,如梦似幻,令人陶醉!老刘说这是“开门见山”,呵呵,这个成语用得很恰切呀,有点小聪明!</h3><h3> 绕着郭亮村转了一圈,感觉自己真的到了世外桃源!周围群山环绕,村头小河流淌,树上小鸟鸣唱,正是:盆景门前栽,清泉石上流,公路绝壁挂,游人画中行!自然与人的完美结合。</h3><h3> </h3> <h3> 吃完早餐,坐区间车下行到南坪村游览“丹分风景区”,这个景区不在我们的计划内,所以没有研究,只是觉得时间充裕就逛逛吧!随着大流坐上电瓶车,又是一程180弯的穿越悬崖峭壁的盘山路,同车的几个小学生异常兴奋,不断地尖叫,真羡慕他们的活力!
丹分到了,站在简介牌前仔细阅读,知道原来这是个几亿年前形成的隐藏在南太行深处的峡谷,全长1200多米,相传太上老君走了七七四十九个岭,才选中此处,在这里炼丹、分丹,故名。2004年被开发以前是与世隔绝的,没有人见到它的真面目!内心一阵惊喜,感觉今天与美景不期而遇!迫不及待地一览真容!<br></h3> <h3> 标示牌下方就看到一个小瀑布,水流清澈,一见水就兴奋的我,立马来了精神,赶紧拿出相机往下走,准备留个影,结果走下两层又窄又陡曲折的台阶后,转头一看不见半点瀑布的影子,遗憾没在上面拍下来。继续前行,发现今天真的与最美的风景不期而遇了,必须慢下脚步,绝不能留下遗憾!走走停停,时而拍照留影,时而驻足观赏,真是移步易景!或仰视峡谷两边矗立着的红岩绝壁,高处苍翠绵延的太行山脉,感慨大自然的神威;或俯视斗折蛇行的沟谷,倾听泉水叮咚,赞叹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或凝视绝壁上斜伸出来的树,石缝里渗出来的水滴,还有飞湍瀑流、飞珠溅玉,敬佩大自然的工巧细腻。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画师,他既擅长工笔,也擅长写意。你看,他虽然没有画笔,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眼前的一沙一石一草一木,莫不“有巧密而精细”,这位天才的画家</span>借助风雨雷电日月星辰,不惜花费上亿年甚至几亿年几十亿年的时间,来精心描画大千世界,让眼前的世界美妙绝伦!他虽没有纸墨,可眼前的<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天之蓝山之青水之秀,峭壁的高耸、沟谷蜿蜒、河流的曲折,从线条到着色,莫不简练洒脱,给人以墨彩飞扬,意蕴深远之感!</span></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潺潺的流水声一直牵引着我,我手扶栏杆,望向沟谷深处,不见水流只闻水声,如此险要的地势,令我不禁赞叹景区设计者的别具匠心,你看观光路上栏杆的走势与沟谷的曲线几近吻合,观光路上的石阶、木桥、铁网、吊桥等也都是依山势谷形而就,或陡峭直立或平缓开阔。更有一些拐角地方,悬空铺设的网状铁板,铁板一般一米见方,很像长空栈道,走起来却有惊无险!仔细观察,恰是设计者为顺应自然的野性而为,这让游客一会儿提心吊胆地走下仅容一人的石阶或铁板无心赏景;一会儿停留在木桥上回望感叹;一会儿又可以在吊桥上摇摇晃晃颤颤巍巍地走,放空自己!我想这位设计者一定既具有科学理念又具有人文情怀,这样的设计,将人文与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不仅没有破坏自然的原始美,而且更为这自然之美平添了几分诗意,向大自然致敬,也向设计者致敬!<br></h3> <h3>边走边感慨边赏景,前面是一个大约两米长仅容一人通过的洞窟,像苏州园林里的假山洞,走出山洞,真是别有洞天啊,呈现在眼前的是峡谷中最敞亮的平台,平台的下方远远就望见一条飞流直下的瀑布,因为地势落差较大,只能隐约看到有众多的游客在瀑布前移动,看到瀑布,我按捺住自己的激动,因为眼前这里有一弯较深的潭,潭水清澈碧绿,水面平静,静水流深,波光粼粼,堪比西湖。观光石桥<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上面聚集了众多或下行或上行的游客拍照,</span>我和老刘也被这弯潭水吸引,各自举着相机拍拍拍,有的美女长期占据拍摄最佳位置,游客们也不恼,反正任何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画,我是绝不敢入画的,生怕破坏了画面的美!</h3> <h3> 瀑布的轰鸣声不断传来,我先来到平台远眺那瀑水,感觉真正进入了“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佳境,瀑布前那些移动的游人也更分明了些,穿着各色衣服戴着各色太阳帽的游人点缀在瀑布潭前,别有韵味!如果说水是最佳表演者,那么人就是最佳观众,没有观众掌声的表演者无论演技多高,一定是孤独的。</h3><h3> 我也迫不及待地下去做个合格的观众,顺着台阶下去,不料又一条瀑流从天儿降,赶紧看石碑介绍,原来这条瀑布叫“白龙潭”瀑布,因瀑布落入潭中,常泛起白色的波纹而得名;刚才我远眺的瀑布叫“黑龙潭”瀑布,当地居民说这里有黑龙盘卧,故称黑龙潭。原来两条瀑布的名称与瀑布的颜色没有关系。两条瀑布相对而立,真可谓“飞湍瀑流争喧豗”。白龙潭瀑布水势稍缓,丹霞碧水,似飞天下凡,腰身婀娜妩媚;黑龙潭瀑布似白龙出山,咆哮而下!阳刚与阴柔完美相遇。</h3><h3> 这是丹分风景区最美也是最后的景观,流连在瀑布前,听瀑布的轰鸣,看潭水的澄碧与深邃,心中默念朱自清的名篇《绿》中曾经让我肉麻的句子,真的,此时我也真想“掬你入口”!</h3><h3> </h3> <h3>丹分沟的水,千种姿态、万般风情;丹分沟的谷,曲曲折折,幽深莫测;丹分沟的绝壁,红石绿树,相映成趣;丹分沟的观光路,因势利形,极具匠心!这里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更是人与自然近乎完美的融合之境!没有了人的丹分沟会寂寞,没有了丹分沟的人会失落。</h3><h3> 从昨天的“喊泉” 到今天的“丹分沟”,又一次让我感受到自然的伟大和人类活动的不可或缺,二者是平等的存在——谈风景,也要谈人!</h3><h3> 啰嗦了半天,挂壁公路还是个悬念,只能待下篇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