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子诗文 第二百一十三篇 日渐萧条的书报刊生意

珠子

<h3><h1>  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天一到下午两三点,就催促我去买晚报,报亭就在楼下马路对过,时常去早了,报纸还没来。</h1><h1> 等候的时候,和几个等着买报的老人及卖报的女子聊天,都是常客,彼此都认识了。</h1><h1> 报亭由外来的两姐妹俩经营,妹妹大龄未婚,说不打算结婚了,帮着姐姐看孩子,打理生活,倒替卖报。</h1></h3> <h3><h1>  小报亭建在一棵大槐树下,那棵树好大,像张开的大伞,把小亭子罩住,夏天特别凉爽。</h1><h1> 最喜欢五月,槐花香的季节,满树白白的小碎花,散发着一阵阵清香,等到落花的时候,地上一层“白雪”,让人不忍心踩上去行走。</h1></h3> <h1>  那时的日子没有像如今这样急速,还没有微信。自从有了微信,还有我现在也搞不懂那些网卡,支付宝、扫一扫、摇一摇等等,这个世界就开始转变了。慢生活宣告结束,全民低头看手机,现金交易大为减少,一切都在那些新事物中办理。</h1> <h3><h1>  宅在家里,很少出门,前阵子上街走走,发现沿路的报亭生意萧条,像霜打了的瓜秧一样,蔫头耷脑,毫无生气。我家楼下报亭的两姐妹也走了,换了一个北京人凑合支应。</h1><h1> 我看到沿路几个报亭的那些报纸杂志,卖不出去、也懒得清理,灰尘蒙蒙的,杂志都过期了。</h1></h3> <h3><h1>  微信公众号里,什么报纸都有,而且都可以查阅往期回顾,一机在手,想看啥,应有尽有,谁还去买报纸。我问了经营报摊的人,都一个口气,生意难做,快不行了。</h1><h1> 我想,微信里的报刊,有谁去仔细阅读?能够关注,看看标题就不错了。以前报纸买回家,沏杯茶,一看就是俩小时,连中缝都看了。那些爬格子的作者也算没白写,有人欣赏。</h1></h3> <h3><h1>  如今我不敢说,是怎样的阅读方式,能否像看报纸一样,在手机上读报?转念一想,还是别看了,再看眼睛都瞎了。戴上耳塞听,耳膜受损。</h1>&nbsp; <h1> 一个新兴事物出现,就会有关联的事物消亡,很残酷。</h1><h1> 手机,网购,微信,剥夺了人们直接的生活乐趣,商场越来越少,纷纷关张,那种周末带着老婆孩子逛商场的乐趣,被网上购物替代。</h1><h1> 人,越来越懒,吃完饭懒得刷碗,就用那些塑料盒。看到有人把塑料袋套在碗上,吃完一扔了事,我真不明白,他们是不是缺心眼?无知,懒惰,作死。</h1></h3> <h3><h1>  报刊不景气,书店也如是。我去不远处的书店去买书,时常进门就我一个顾客,冷冷清清。我问他们,这样的冷清,发得出工资吗?他们说:“工资能保证,奖金是别想了。凑合吧,图个轻省。书店不能没有,一个顾客没有,也得照常营业。”</h1>&nbsp; <h1> 我也喜欢微信帖子里的某些文章,尤其是名篇散文,可我都是复制成文档,在电脑上阅读,字体很大,我怕我过早的失去视力,看不清东西,那会生不如死。</h1></h3> <h3><h1>《二郎神》兴衰</h1>&nbsp; <h1>说兴起,快速度、如同博戏。</h1><h1>有喜有悲赢家满盛,输失所,遇遭排挤。</h1><h1>时代潮流随浪卷,勇者胜,弱湍不抵。</h1><h1>尽管是,曾经硕响,亦被蚕食停闭。</h1>&nbsp; <h1>何惧,实逼处此,转型谋计。</h1><h1>顺势促、天无绝路境,迎挑战、从头营立。</h1><h1>总有机缘需把握,站得住、全凭自己。</h1><h1>愿辛苦之人,勿忘学习,多些经历。</h1>&nbsp;<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