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山西 (原创)

<h1>  学术界有种说法,五千年文明看山西,三千年文明看陕西,千年文明看北京,百年文明看上海,十年文明看深圳。山西五千年文明史的厚重对于研究历史的学者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2018年暑假我就随南京的几位历史地理专家等一行十三人来到了山西。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一外行就按我们旅行的线路顺序给朋友们说说这次对山西的印象吧。</h1> <h1>山西行的模式正式开启!</h1> <h1>印象一:处处弥漫着浓浓的"山西味"。我们一行刚下飞机就踏进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西会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挂在上方的红灯笼,红绸缎带,铺在桌面上的红花布,贴在墙上的红色剪纸窗花,演职人员穿的红衣服红肚兜,系的红腰带;墙壁屋檐及窗户上各色造型的精美雕刻;听到的山西民歌走西口;吃的刀削面,莜麦面⋯等叫不上名的面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街头巷尾等场所处处空气中的醋香味,令人回味无穷。在山西流传着这句顺口溜:"男人不吃醋,感情不丰富;女人不吃醋,家庭不和睦;小孩不吃醋,学习不进步"。可想而知,醋对于山西人的重要性。我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山西产的高粱玉米等作物及气候便于酿醋,喜欢吃醋,无醋不餐,时间长了形成了醋文化及山西菜系;二是山西水质硬,民间说碱性强,喝醋能缓解水硬所造成的不适。就如同四川人喜欢吃辣椒是为了抵御当地的湿气重一样,到后来慢慢产生了美食文化,形成了以辣为基调的川菜。你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现在没了川菜辣味你要吃货们怎么活?呵呵,扯远了。</h1> <h1>细如发丝的拉面</h1> <h1>印象二: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像我们这样的游客不少人虽然不懂或不信佛,但一进山门就被那强大的气场所震慑笼罩,山道远而陡峭,但是大家不辞辛劳,没有丝毫怨言,表现的虔诚有佳,不敢造次,也不多嘴多舌。都祈祷着文殊菩萨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安康。我们是俗人也许心里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至少拜佛的那会心是诚意满满的。</h1> <h1>五台山大白塔的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大白塔是五台山的一大标志,也是五台山的象征。此塔其规制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基本相同,但其规模、规格要比北海的那座白塔大好几倍。</h1> <h1>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著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font size="3">。——</font>仓央嘉措的诗。</h1> <h1>僧人的生活区</h1> <h1>印象三:山西山河壮丽,多名山胜水,素以地上文物之丰,地下能源之巨著称。在不经意间你踏入的便是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寺庙古塔古城;一抬头便与上千年的大树目光相遇;一伸手触摸的便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石像……应县木塔就是一例。木质结构的塔历经风雨,战事,病害虫等已屹立在应县九百多年了。近代引起政府部门重视保护的还是多亏了充满传奇故事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究竟是名人,他们一开口,便抢救保护了这全国唯一有重要研究价值,且在风雨飘摇900多年的应县木塔。今天木塔周围的政府部门正站在景区门口数钱呢?建造木塔的先人们、梁思成夫妇你们心里是什么滋味?我相信这不是你们的初衷吧?</h1> <h1>应县木塔,如今进入景区已经不能从正门进入了,而是旁门左道了。唉!</h1> <h1>应县木塔是中国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内供奉着两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h1><h1> 细细看看是不是有些向右倾斜?</h1><h1><br /></h1> <h1>几朝的皇帝,名人都在塔上提字挂匾。</h1> <h1>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是恒山第一景。建成于公元491年,距今1500多年,是中国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驰名中外。悬空寺是古代建筑的奇迹!利用力学原理就让整座寺庙"悬"在山崖上。虽然现在寺庙底部有根根柱子撑住,但其实这些柱子根本就不吃力的,只是为了让游人有个心理安慰而已。</h1> <h1>大同市斥巨资兴建的城墙</h1> <h1>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绵延1公里。始建于北魏和平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据说与敦煌 莫高窟有一比。余秋雨先生说,云冈石窟时期后"中国由此而迈进大唐"时代!</h1> <h1>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插图就是用的这画面。</h1> <h1>晋祠,初中的课本里有其介绍,读你千遍不如一见。晋祠原名晋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尤其是雕刻艺术之典范 ,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我们的到来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h1><h1> </h1> <h1>看着眼熟吗?原来这是电视剧&quot;西游记&quot;里孙悟空战二郎神时变成庙宇时的拍摄地。孙悟空的尾巴不是变成旗杆吗?如今猴不在了,全是人,呵呵!</h1> <h1>圣母殿是晋祠中最著名的建筑,前廊柱子上木雕盘龙栩栩如生,颇有些古旧之风。殿内供奉四十三尊彩塑,乃晋祠三绝之一,主像是圣母邑姜。</h1> <h1>难老泉</h1> <h1>山西省博物院建筑顶部,据说是仿应县木塔顶设计。</h1> <h1>镇馆之宝</h1> <h1>印象四:黄河流经山西,对山西五千年的文明史产生了巨大影响。我要说的是黄河文明虽然久远但因地理位置因素的影响是不及长江现代文明程度高的,尤其是近些年来差别越来越大。否则过去山西的百姓也不会去"走西口",现在的山西年轻人也不会外出打工了。我们所参观的这些黄河流域的景点也就是可以看看,估计没多少人尤其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愿意生活在这里的。我们觉得新奇的东西他们却早就厌倦了。如果当地人知道我们天没亮就跑去看黄河湾日出,他们一定会笑话我们脑子进黄河水了。下面就是我说的可以看看的景色。</h1> <h1>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村~李家山村。 我国现代最著名的大画家吴冠中先生于1989年10月赴临县碛口李家山后,写道:"一进去是很古老很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h1><h1> 李家山村过去在碛口商号发财的财主们按当时规矩需要安顿家眷住在村里。如今的李家山村名气之大,已成为各大美术院校师生,美术、摄影爱好者采风创作的好地方。吴冠中先生功不可没!</h1> <h1>每个窑洞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如今的这些窑洞还能重叙昨天的故事吗?</h1> <h1>碛口古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如今已成为重要的旅游景点。</h1> <h1>山西的色调</h1> <h1>为了亲眼目睹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我们的旅程暂时延伸到了陕北。</h1> <h1>这难道是天梯?</h1> <h1>回到山西境内继续往前走。</h1><h1> 壶口瀑布景点就不用我多说了,这是我继2016年后与她再度重相逢。</h1> <h1>世界很大也很小,在此处竟偶遇到了我们单位的老朋友,有图为证。有缘吧?</h1> <h1>2016年6月陕西一侧的壶口瀑布。对比一下今年的瀑布哪个更好看?</h1> <h1>印象五:由穷则思变到富可敌国的见证。 到山西旅游的朋友对乔家大院,王家大院,平遥古城,日升昌票号,协同庆钱庄等是必看景点,成了山西游的标配。我想今天的游客不仅仅是为了参观晋商巨贾们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庞大精美建筑,也想感受感受晋商们乃至山西人那穷则思变,自强不息的气魄,胆略,毅力和精神吧。</h1><h1> 在上个世纪乃至以前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山西给我们的印象是:走西口,满脸的皱纹,沉重的镢头,贫瘠的山头。就是上个世纪大寨的出现,那感人的艰苦,惊人的贫困现象也没有多少改观。参观过王家,乔家大院,逛完平遥古城后终于改变了我们对山西的刻板印象,有资料显示那个时期山西却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份,是中国堂而皇之的金融贸易中心,美国传记作家称之为"中国的华尔街"。晋商主要在两个方面有所作为,一是做省内外商品贸易生意,也就是象我们今天的物流生意,于是就有了"走西口"的故事。二是做金融方面的生意,由最早做生意的真金白银兑付变为简约的以银票兑付,形成了"汇通天下"的格局。据说晋商鼎盛长达数百年,而它的衰落也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为什么?电视剧"乔家大院""诚忠堂"也许能回答你,它也是专家学者研究的课题。</h1> <h1>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要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如今王家的后人基本移居海外。</h1> <h1>房子半边盖也是山西建筑的一大特色</h1> <h1>精美的石雕比比皆是。</h1> <h1>过去王家的家具陈设</h1> <h1>屋顶之上有大路,视野开阔,有特色。</h1> <h1>平遥古城。据说在改变开放的初期,平遥古城差点被拆迁,参观古城的一教授上书中央首长才使古城得以保存。万幸吧?今天的当地政府更加庆幸,古城为财政的贡献功劳可不小。</h1> <h1>平遥县署,县衙门。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h1> <h1>当年的县老爷们看戏的地方</h1> <h1>协同庆票号,为&quot;汇通天下&quot;作出了应有的贡献!</h1> <h1>协同庆的建筑处处透露出财气:迎面的元宝造型,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天井……</h1> <h1>当初的金银元宝就是从这里由地下金库往上提出来的,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到银行提款的说法。</h1> <h1>进入地下金库</h1> <h1>遍地的金银财宝</h1> <h1>居高临下看平遥!</h1> <h1>古城墙的半边是黄土垒成的</h1> <h1>古城楼</h1> <h3>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感谢我们的团长蒋老师,薛老师的图片支持,感谢万老师的创意支持!期待我们这支有爱心又志趣相投的团队下次能够再出发,去那有诗又有景的远方!</span><br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