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王占五:韩庄村人,淄川县立第七小学校长。</h3> <h3> 淄川区龙泉镇韩庄村座落于龙泉镇北面,北邻洪山镇西省村,省道湖南公路从村西路过。<h3> 韩庄村地处平坦,土地肥沃,物产富庶,交通便利,自然环境优美,聚相山的富硒沃土养育着勤劳善良、朴实厚道的韩庄村民。</h3><h3><br></h3></h3> <h3>李泳沐:韩庄小学创始人。</h3> <h3> 韩庄村的文化教育渊源流长,韩庄学校建立于民国22年(1933年)。在这以前,韩庄村的孩子一般要到离村很远的北旺小学读书。当时北旺小学的校长是王衍福(字占五),他是韩庄人,为了解决韩庄孩子就近上学的问题,就请求县教育局以设立“淄川县立第七小学分校”的名义,在韩庄村东“关帝庙”院内东侧建了三间教室,办起了韩庄村第一个正规的“国民小学”。办学经费主要是村民按土地的多少进行捐款。校长、教师由韩庄村人李泳沐(青州第四师范毕业生)兼任。《淄川区教育志》中记载:韩庄初级小成立于民国22年1月,校长李润生(李泳沐,字润生),教工1人,学生41人(男生36人,女生5人),每月经费102元。建校时,村民曾在院内立碑,上刻“生道之本”。碑文由李泳沐撰书,此碑碣是韩庄小学建校的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销毁。</h3> <h3>许立训:1971——1985年任韩庄小学校长。</h3> <h3> 到1948年为止,先后任教人员有李泳沐、王善教、高伦长(北旺人)。<h3> 1951年初韩庄村建立“民办初级小学”, 校址在韩庄东门里大庙东侧。一个教室,三个年级,复式教学,由本村人常世忠任教,教学经费由村民筹集,以学生缴纳的小米为教师工资和学校教学费用。教学内容设“国语、算术” 两科,均为国家正式教材。1952年下半年改制为“公办”学校,名为“韩庄初级小学”。主要服务区域是韩庄、小韩庄、小土屋、小南旺四个自然村。</h3><h3> 1953年,学校调入公办教师,教师工资由国家发放,办学逐步正规化。教学方式仍然采用复式教学的方法。1959年下半年,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校教室少,学校就让四年级的学生到北旺学校走读。1961年,学校又增加了一个教室,四年级学生仍在原校就读,教学方式采用两个复式班进行教学,即:一、三年级由谓一村的张秀英老师教学;二、四年级由张洪德教学。至64年曾在学校任教的老师有苏梦林、刘善祥、张兴礼、张洪德、张秀英等。</h3><h3><br></h3></h3> <h3>孙兆云:1986——1992年任韩庄小学校长。</h3> <h3> 1965年韩庄村按照上级指示,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将两口教室翻修,把复式班改成单式班,委派下乡知识青年王金凤为民办教师。1966年按照上级指示又办起了“半工半读小学”,实行半日制教学,由王素华任教,并借用王成武家的三间北屋为教室。使小学教育出现了全日制教学和半日制教学两种办学形式。1971年,公社教育组派许立训担任韩庄小学校长,同时韩庄村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新建了教室和办公室。是年,韩庄学恔扩招了初中班,时称“小学戴帽”。在韩庄小学就读的五年级学生,在本校内直接升入初中,不出村便可享受中学教育,当年升入初中学生有40余人.后来,由于生源不足,1973年停办,1976年恢复,直到1979年下半年,五年级毕业生到尚庄联中就读。</h3><h3> 在此阶段,韩庄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生数量、班级个数、教学人数达到高峰。先后有徐立训、刘香兰、李玉清、王素华、常新华、王玉清、常茂芝、张绪梅、陈月祖、牛翠芳、王承凤、崔振杰、孙爱铃、刘道江、王士华等在学校的小学部和初中部任教。</h3><h3>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村委划拨学校3亩实验田,供师生做生产实践用地;韩庄小学师生积极参加生产队的三夏、三秋劳动;师生一起进行校舍改造,抹教室墙皮、建校园院墙、在校园内建起猪圈养猪、购进名兔在校内饲养、扩建办公室、到外地学习玉米窝编织工艺、栽种地瓜秧苗、到田间灭荒拔草、排演文艺节目为社员地头演出等劳(活)动。学文化,学技艺,得到上级的肯定和赞誉。1978年1月,学校教师常茂芝出席了淄博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淄博市教育战线先进代表会议”,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淄博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由韩庄学校和韩庄村输送的文化人才层出不穷: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云清、青岛大学教授王衍明、多次在美国搞画展的褚兆红、参加国际排球比赛的淄博市体委主任高义博、公派留学美国的“年轻科学家”奖获得者孙笑天、中国南山集团驻非洲财务总监李明、获国际注册的审计师、会计师、经济师专业职称的浦发银行淄博市分行行长刘成森……等。</h3><h3></h3><h3><br></h3> <h3>周爱云:1992——1995年任韩庄小学校长。</h3> <h3> 1989年,三村(韩庄、小土屋、南旺)联合集资办学,校址选在在韩庄村南头,(是三村学生上学走读的最佳校址),新建了占地5亩的新校区。设教室、办公室、音美室、手工制作室、舞蹈室、学前班、育红班等校舍,供200名学生,60名幼儿共同上课学习。校内设施齐全,设备现代化,教师素质高,教学质量优秀,培育出了许多优秀人才。</h3><h3> 后来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学生数量不断减少。现行的村办教学模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淄川区大规模实行合班并校,优化教育组合,2000年,韩庄小学与大土屋小学合并在大土屋学校,初中学生到龙泉中学入学,高中学生要到淄川上学。从此韩庄的学生到外村求学至今。现在村内在外求学的中小学生都有“校车”往返接送,小学生家长接送学生到村口,幼儿班儿童接送几乎到家门口,十分方便。</h3><h3></h3><h3> 韩庄村两委尊师重教,三易校址,为高校入取的困难生提供方便,为教师排忧解难。既使在韩庄撤校后的十几年里,曾多次组织在韩庄学校任教的教师领导进行聚会等,对此,任教老师深表感谢。</h3><h3><br></h3> <h3>刘绪群:1995——1998年任韩庄小学校长。</h3> <h3>韩庄小学历任校长:</h3><h3>李泳沐(1933——1945年)常世忠 吴振荣 丁昌明(1963——1967年)许立训(1971——1985年)张天武(1985——1986年)孙兆云(1986——1992年)周爱云(1992——1995年)刘绪群(1995——1998年)李亲仁(1998——1999年)</h3><h3>韩庄小学历任教师:</h3><h3>李泳沐 常世忠 苏梦林 刘善祥 张兴礼 张洪德 牛善清 张元茂 </h3><h3>丁昌明 吴振荣 张振禄 王金凤 刁祖臣 王淑贞 陈杰才 李学忠</h3><h3>李玉清 张绪英 崔振玲 刘道江 刘香兰 付玉英 许立训 曲 军 </h3><h3>王素华 常茂芝 孙启莲 王连喜 张绪美 崔振杰 常新华 王承凤 </h3><h3>王世华 司玉莲 牛翠芳 孙爱玲 司书烨 车善本 陈月祖 张天武 </h3><h3>孙兆云 张瑞萍 司学芹 杨群英 张 华 褚兆清 周爱云 梁秀美 崔 慧 司 宁 刘绪群 王 玲 翟桂华 孙清芳 肖冬霞 李先仁 谢玉兰 陈 沛 孙桂云 孙丰云 张 莉 崔景珍 张丽莉 车呈群 杨长赞 杜娟 赵玉祥 高义尧</h3><h3><br></h3> <h3>李亲仁:1998——1999年任韩庄小学校长。</h3> <h3>韩庄小学部分荣誉称号</h3><h3>1988年——1992年韩庄小学在全镇统考中连续5年获全镇总分第一名。对此,村委给学校送去感谢信,中心校送去“巾帼英模”光荣匾。</h3><h3>1990年9月,教师牛翠芳在全镇小学教师表彰会上介绍教育、教学工作经验。</h3><h3>1991年9月孙兆云被评为淄川区优秀教师。</h3><h3>1994年1月翟桂华荣获全国少儿教育论文优秀奖。</h3><h3>1994年4月刘绪群获区活页教案数学科优秀奖。</h3><h3>1994年9月刘绪群被评为淄川区优秀教师。</h3><h3>1994年12月杨长赞在淄博市教学仪器评选中获三等奖。</h3><h3>1999年4月杜娟在淄川区小学社会优质课评选中获二等奖。</h3><h3>1999年6月在淄川区小学劳动学科“师生作品共展”中,崔静珍获二等奖。</h3><h3>1999年6月崔静珍在淄川区活动类课程优质课评选中获三等奖。</h3><h3>1999年9月崔静珍被评为淄川区优秀教师。</h3><h3></h3><h3></h3><h3> </h3><h3>(感谢为本文提供资料的茂芝 亲仁 绪群 振杰 兆云老师)</h3> <h3>常茂芝:淄博市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h3> <h3>王玉清:韩庄幼儿园园长。</h3> <h3>七十年代的老教师合影</h3> <h3>村领导和教师合影</h3> <h3>老教师合影留念</h3> <h3>韩庄教师聚会合影</h3> <h3>1983年6月五年级学生毕业照</h3> <h3>1987年五年级学生毕业照</h3> <h3>1988年4月五年级学生毕业照</h3> <h3>学生王琦参加全国少年儿童夏令营时与校领导合影</h3> <h3>学校教师合影</h3> <h3>1994年五年级学生毕业照</h3> <h3>(图片由兆红提供)</h3> <h3>(图片由兆红提供)</h3> <h3>(图片由兆红提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