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爷爷和鸭绿江上的大桥

JEEP

<h1>端午节小长假到辽宁、吉林转了一圈,意外学习了历史知识,我原来以为抗美援朝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我中国人民志愿军只是从丹东过江,其实是从很多个地方过的江。这次参观了集安鸭绿江大桥、河口断桥、丹东鸭绿江大桥。回来以后网上查阅资料说连接中国与朝鲜的鸭绿江大桥有五座分别为:长惠大桥、临江鸭绿江大桥、集安鸭绿江大桥、丹东鸭绿江一桥、丹东鸭绿江二桥梁等。根据网上资料和我实地勘察,我认为不止五座,集安大桥就有两座,河口一座,这些桥均为日本占领期间1909年--1942年由日本人所建,长惠大桥、临江大桥、集安大桥都在吉林境内,河口大桥、丹东大桥在辽宁境内,下次有机会再去看看长惠大桥和临江大桥,还有抗美援朝期间修的临时桥遗址。其实后来我也想了,当时已经快到冬天了,后期再过江可以从冰面上走过去了,我的想法在一张志愿军雪中徒步过江照片中得到了证实。</h1><h3><br></h3><h1>说起抗美援朝,我爷爷今年93周岁,身体还可以,当年是从丹东过江,在朝鲜四年,跟美国鬼子打了三年仗,解放战争是在机枪连,后来在去朝鲜之前换了高射炮,都是苏联的,没人会用,苏联派专家教他们,训练场地在山东淄博的周村,据说入朝后也打下来过几架美国🇺🇸飞机✈️✈️🛩🛩🛬🛬🛬🛬,在一次冲锋的时候毛窝(北京土话,就是棉鞋)跑丢了,把脚冻伤了,住了两个月医院,这是打仗8年唯一一次受伤,命大。我二爹问当时知道鞋丢了吗?老头儿说:能不知道吗?我二爹又问:那还不捡去?我爷爷说:那是冲锋,你停下后边的人都得绊倒,就算不被踩死,连长也得把你打死!所以只能光着脚往前冲。</h1><h3><br></h3> <h1>我爷爷的复员证,今天正好给我爷爷过生日,又问了部队番号,解放前是聂荣臻的部队606团,赴朝作战是68军202师炮团,1951年入朝,1954年部队回国在河北衡水修整,然后二次赴朝,1955年回国就复员了,这些从朝鲜回来的英雄们被安排修东单公园,在那儿挖土,老头儿觉得打了8年仗给安排挖土挺冤的就回家当农民了,那些继续挖土的后来都成了工人。复员证是1月4日,实际是5月4日回来的。</h1> <h1>照片上胸牌写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h1> <h1>68军隶属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政委:张南生</h1><h1>这上说68军就是1951年6月24日从这儿过的鸭绿江,可是桥头介绍说这座桥在1951年3月29日已经被联合国军炸毁了,坐船过江??据我爷爷回忆是6月份坐着苏联的嘎斯汽车过的江,这就奇怪了?桥都断了,汽车怎么过江?而且说肯定没有坐船,怪怪怪??</h1><h3><br></h3><h1>网上搜到68军军史:<br>68军军史:抗美援朝时期1-4 誓师 出国<br><br>开赴抗美援朝前线<br><br>(一九五一年二月——一九五一年九月)<br><br>第四节 誓师 出国<br><br>一九五一年六月五日,兵团首长向我军颁发了抗美援朝动员令:“我们为了更有力的打击敌人,消灭敌人,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我们现在即将志愿开赴朝鲜参加作战。我们的任务是协同朝鲜人民军,彻底歼灭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军,解放全朝鲜国土……。就是帮助我们兄弟之间朝鲜人民解放。也是保证我们祖国的安全与和平……,保卫东亚与世界人民的民主和平……”。军首长为了统一全军意志,统一全军行动,落实兵团首长动员令精神,保证入朝作战任务的胜利完成,于六月十五日发布了:“为严格赴朝作战的军政纪律”的命令。<br><br>全体指战员在战备整训的基础上,受领了这一光荣而又伟大的任务,都感到异常的兴奋,全军上下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广大指战员一致认为,现在祖国和人民要求我们踏着友军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取得胜利的道路继续前进,争取更大的胜利。许多同志表示:“我们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争取首战必胜,打好出国第一仗。”<br><br>为了向祖国和人民表示我们的坚强决心,各部队在离开祖国前,都召开了庄严而隆重的出征宣誓大会。军首长分别参加各师大会,由各师首长陪同,在二十四响礼炮声中检阅部队,而后,率领全体指战员向党、向人民宣誓,向祖国告别。誓词是:“我们是中国人民忠诚的子弟,是执行无产阶级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为了保卫我们的胜利果实,保卫我们的伟大祖国,保卫东方和世界和平,我们志愿援助朝鲜人民,彻底消灭美帝侵略者,解放全朝鲜。为此,我们庄严宣誓:一、坚决执行命令,勇敢、顽强、机警地歼灭敌人,完成一切战斗任务。二、坚决执行政策,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朝鲜人民,爱护朝鲜人民的一草一木。三、发扬阶级友爱,加强团结,发扬艰苦作风,克服一切困难。四、提高政治警惕,严守军事秘密。我们要奋勇前进,为祖国争光荣,为人民立大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坚决为实现祖国人民给予我们的伟大任务而奋斗,谨此宣誓。”震撼云天的铿锵誓言,充分表现了我军全体指战员将在异国土地上为了友好邻帮的解放和保卫祖国的安全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庄严的宣誓大鼓了士气,大震了军威。<br><br>一九五一年六月十二日,我军奉兵团电令:按照第2O4 师、第203 师、第202 师和军直的序列,由天津地区出发向朝鲜开进。<br><br>第2O4 师先期于六月八日以铁路输送由独流、静海登车北进。九、十日夜,陆续经我国边境城镇——辑安(今集安)进入朝鲜;笫203 师于六月二十一日以铁路输送由东局子、张贵庄登车北进,二十四日到达我国边境小镇长甸河口下车,稍事休整补充后于当晚开始,以两个夜间徒步过江入朝;第202 师于六月二十三日以铁路输送由杨村地区登车北进,二十六日抵达长甸河口下车,稍事休整补充后,于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利用夜暗徒步过江入朝;军直于六月二十六日由北仓线登车北上,二十七日至长甸河口。全军于七月一日全部进入朝鲜。<br><br>我军过江后,奉志司命令,改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 8 军。军长陈坊仁,政治委员李呈瑞,副军长宋玉林,参谋长宋学飞,政治部主任严庆堤,干部管理部付部长何纪元,后勤部部长杨晓昆,后勤部政委曾广初。下辖第202 师、第203 师、第204 师,另配属炮兵笫6团。<br><br>从此,我军四万六千四百四十五名指战员,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在英雄的朝鲜国土上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h1><h1><br>引文来源 68军军史:抗美援朝时期1-4 誓师 出国</h1> <h1>在集安鸭绿江对面的朝鲜不知道是什么工厂浓烟滚滚<br></h1> <h1>集安靠东侧的公路大桥</h1> <h1>集安国门对面的朝鲜</h1> <h1>集安新建国门侧面</h1> <h1>集安新建国门正面</h1> <h1>集安铁路大桥,可以肯定这是原装的。1937年,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后,出于扩大侵略和掠夺资源的需要,始建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br>1939年7月31日,集安鸭绿江大桥竣工,当年9月1日通车。<br>1950年10月1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部从集安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最先秘密入朝。一军、十六军等42万志愿军从集安口岸入朝作战,为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br>集安鸭绿江大桥,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区内东15公里,长589.23米、宽5米、高16米,共20个桥孔。以第11桥墩中心接轨线划为中朝两方各自维修分界线,其中中方324.23米,朝方265米。鸭绿江大桥全长九百四十六点二米,其中中方桥长五百六十九点九米。</h1><h3></h3> <h1>远观集安国门</h1> <h1>集安边境管理处</h1> <h1>河口断桥景区广场上彭大将军塑像</h1><h3><br></h3><h1>桥上的介绍说我爷爷所在68军就是1951年6月24日从这儿过的鸭绿江,跟彭德怀过鸭绿江走的同一座桥?可是桥头介绍说这座桥在1951年3月29日已经被联合国军炸毁了,那他们是坐船过去的?看来还得再问<br></h1> <h1>河口断桥我方一侧的炮楼</h1> <h1>河口断桥全貌</h1> <h1>我方桥头</h1> <h1>河口大桥简介<br>桥头介绍是始建于1941年,网上说始建于1942年,不知道哪个准??网上还说了志愿军过江还通过了长惠和临江大桥,这个碑上也没说,本人资料仅限于网上,无法考证!!<br>河口断桥,原名清城桥,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宽甸县河口村,对岸是朝鲜清水郡。全桥总长709.12米,桥面宽6米,共22座墩(台),21孔,始建于1942年。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的需要,指令当年的伪满傀儡和朝鲜当局建造的。遗存的炮楼、破败的残垣,记载着那段屈辱的历史。<br>  清城桥被认为是彭德怀、毛岸英过江处。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仅带一名参谋、两名警卫员、一部电台,乘一辆吉普车过桥奔赴朝鲜战场。1951年3月,河口清城桥遭到美军轰炸,拦腰折断,从此被称为鸭绿江第二座断桥。河的对岸是朝鲜的清城郡,可以看到郡政府大楼、工业区、村落。</h1><h3><br></h3> <h1>这是我2010年7月带大少爷在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拍的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期间乘坐过的嘎斯69,不知道过鸭绿江时是不是坐的这辆?</h1><h1>现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没了,着火了,全烧光了,我也不知道这车还在不在?唉!听说馆长也被抓了。</h1> <h1>大桥我方桥头</h1> <h1>桥上插着所有参战部队的军旗</h1> <h1>我找到了我曾经的老部队军旗,24军72师(我是24军的但不是72师的)</h1> <h1>这是2010年7月在抗美援朝纪念馆展出的资料,24军72师214团8连著名冷枪手张桃芳在朝鲜战场上23天442发子弹打死打伤敌人214名,荣立特等功,看这意思用的是日本鬼子的三八大盖,真是好枪🔫</h1> <h1>大桥被炸处</h1> <h1>河口断桥桥头<br>国家级风景名胜区???</h1> <h3></h3><h1>鸭绿江断桥为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一九0九年五月动工,一九一一年十月竣工。由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br>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 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便于过往船只航行。<br>伪满时期,日本人在此桥上游建成第二座铁路大桥(即今日之中朝友谊桥),一九四三年四月启用,逐将第一桥改为公路桥。<br>一九五0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一年二月,美国为切断中朝运输线,派出B-29、B-17重轰炸机,F-80战斗轰炸机经美军飞机多次轰炸,第一桥毁为废桥。<br>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习惯称"断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六月动工修整,辟为旅游景点,命名为"鸭绿江断桥"。<br>桥身漆成浅兰色,意在不忘战争,祈盼和平。<br>后经多方提议,将桥名恢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恢复为钢铁灰色。<br>由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桥名"鸭绿江断桥",意在保留历史原貌。<br><br><br>丹东鸭绿江断桥夜景</h1><h3></h3> <h1>丹东鸭绿江边</h1> <h1>鸭绿江两岸,左侧为我方,右侧为朝方</h1> <h1>丹东断桥桥头人民空军塑像</h1> <h1>丹东我方江边界碑</h1> <h1>丹东鸭绿江大桥</h1> <h1>鸭绿江断桥桥头</h1> <h1>丹东鸭绿江断桥我方一侧炮楼</h1> <h1>断桥桥头塑像</h1> <h1>与断桥并行的大桥</h1> <h1>与断桥并行的大桥在过大卡车,这是从朝鲜返回,这座大桥现在可以过汽车也可以过火车</h1> <h1>断桥的开闭机构,由此可见当年日本技术的先进</h1> <h1>被美军炸毁的断茬</h1> <h1>日本的钢真好,这么多年了没有锈蚀</h1> <h1>丹东断桥我方断桥处</h1> <h1>丹东两座鸭绿江大桥,左侧为仍在使用的中朝友谊桥,右侧 是断桥</h1> <h3>这是最流行的一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照片,从照片上看这是从冰面上走过去的,是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h3> <h1>来而不往非礼也,必须抗美援朝<br>我从丹东回来以后对那段历史产生了很多疑问,在网上又查了很多资料,有些事儿真的从来没听说过,我们为什么要帮助朝鲜打美国?原因有很多,我觉得我查到的是很重要的原因,说白了就是咱中国人讲义气,知恩图报。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内战。27日,美派出海军和空军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并命令海军第7舰队侵占我国台湾。2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美国侵占台湾及干涉亚洲事务的罪行。<br>9月15日,侵朝美军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组成所谓“联合国军”,在朝鲜西海岸仁川登陆,截断了朝鲜人民军的补给线并使其腹背受敌。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严正警告,越过三八线,继续向中朝边境进攻。同时派遣空军侵入我东北领空,进行轰炸、扫射,严重威胁中国安全。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毛泽东:“极盼中国出兵援助人民军作战。”<br>10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和祖国安全的需要,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抽调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由原边防军的4个军及50、60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并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br>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6个军共18个师,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和集安等处跨过鸭绿江赴朝鲜前线,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br>当时我国出兵这么快?我想下边说的事儿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谁看了这个恐怕也得说必须抗美援朝!这是转自《党史纵横》2013年11期刊登的内容,《党史纵横》杂志创办于1988,是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省级期刊。<br>朝鲜对东北解放战争的物资支援<br><br>日本殖民朝鲜36年,并且把朝鲜作为侵华战争的跳板和战略基地,所以日军在朝鲜建有很多军火库。日本投降后,这些军火库中的武器弹药除一部分用于武装朝鲜人民军外,剩余的均被当时占领朝鲜的苏联红军看管。据朝鲜内阁资料显示:陈云和肖劲光到朝鲜期间曾经请求朝鲜提供武器支援,金日成同志决定向东北民主联军提供10万枪支武器,并且委派中央警卫团团长姜尚浩亲自押运送到中国。东北民主联军方面负责接收这批武器和军事物资的是黄玉清,他在回忆录《高尚的革命道义》中记载了接收这批武器的经过;时任图们办事处外事参谋的姜焕周在其回忆录中也有相关描述。<br><br>此外,朝鲜还曾支援东北民主联军大量的朝鲜咸兴兴南化肥厂生产的黄色炸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周恩来总理访问朝鲜时专门来到咸兴化肥厂对此表示感谢,朝鲜则在厂区内建起了周恩来总理铜像——这是朝鲜境内唯一一座外国领导人的铜像。<br><br>有关资料显示,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朝鲜还支援了东北民主联军生产武器的各种原料,如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其他还有雷管、导火线、硝酸、丙酮和胶鞋等。<br><br>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分区的部队军服配发遇到困难,当司令员姜信泰和政委唐天际写信派郑斗焕到平壤向朝鲜求援时,金日成同志慷慨应允,不但提供了可以做1万套军装的一千匹上好布料,还有1000套成衣军装和一车皮药品,这在当时是个不小的数目。<br><br>当年,东北局驻平壤办事处首席代表朱理治在写给中共中央的《两年来对朝鲜外交工作总结及今后任务》中,将朝鲜支援中国东北物资综合统计为:“配合总部及南满来的同志向***索取和购买的作战物资,先后从***获得了2000多车皮武器弹药。”<br><br>朝鲜还应东北民主联军的要求,支援过水袜子、纸张和印刷材料等。<br><br>朝鲜对中国东北的电力支援发生在通化和安东两地。1946年10月通化民主政府进行战略转移时,为了不让敌人占有电力资源,忍痛炸毁了通化的发电和送电设施。通化党政军机关和部队撤到临江之后,从朝鲜的后仓接电,从而保证了临江根据地的用电。1947年5月22日通化第二次解放后,我方请求朝鲜再次提供临时电源长达1年时间。<br><br>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朝鲜除了无偿向我方提供各种物资援助外,还积极同我方开展贸易。金日成同志非常重视中朝贸易,他以***临时人民委员会的名义下达指令,朝鲜的各级机关要协力帮助与中国东北民主联军的贸易,要“以友谊的态度来配合。”<br><br>当时东北向朝鲜出口的主要物资是:粮食、大豆和双鸭山的焦炭、鹤岗的煤及民用品。朝方向中国东北出口的物资主要是与军用有关的硫酸、硝酸、甘油和炸药等,还有无烟煤、水产品、磁铁粉、食盐、苹果、海鱼、棉布、炭素、工字钢、高速工字钢、水泥等。<br><br>除了东北我方与朝鲜做贸易外,华北局的山东当时也与朝鲜做贸易。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方与朝方之间的贸易总额,学者吴戈曾经有过一个统计:我方对朝贸易输出品总额(折合东北流通券)24684万元,输入品总额36526万元。<br><br>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中朝双方还本着友好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充分协商,先后签订了《鸭绿江共同航行协议》、《中国使用水丰电厂电力协议》以及《两国通邮通电》等二十几项协定,用协议的形式保障了双方贸易活动的长期、有序开展。<br>朝鲜对东北解放战争的人力支援<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h1><h1>东北解放战争期间,生活和战斗在东北的朝鲜人主要包括4部分:</h1><h1>一是从苏联哈巴罗夫斯克苏联远东红军步兵独立第88国际教导旅(也称抗联教导旅)派到东北的朝鲜人官兵,如姜信泰、朴洛权和崔光等;二是已经回国又被金日成同志派到中国东北帮助中共工作的原抗联的朝鲜同志,如林春秋等;三是从延安和关内各地挺进到东北的朝鲜义勇军;四是当时生活在东北的广大朝鲜居民。</h1><h1>以上4部分朝鲜人很多加入了东北民主联军,直接参加了解放东北乃至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周保中将军曾经在1947年做过统计:参加中国东北民主联军正规部队的朝鲜人有12万人,加上参加地方部队的朝鲜人,先后共有25万朝鲜人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h1><h1>这些由朝鲜人组成的部队,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建立的既有国际性又有民族性的战斗部队。他们的“正统观念”较弱,立场非常坚定,作战非常勇敢。在国共两党的斗争中,他们很少有被国民党策反的。延边学者姚作起曾经举例说明:中共磐石县大队共3个连,其中两个连由朝鲜人组成。1946年5月底,县委率领县大队撤退至细林区大黑崴子时,汉族连发生动摇,县委当即依靠两个朝鲜连将其缴械。</h1><h1>朝鲜人部队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战斗任务和历史作用有7个方面:配合苏联红军接收日伪政权;维持地方社会治安,镇压反革命暴乱;开展建党工作;开展建军工作;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培养民族干部;清剿土匪;参加东北解放战争。 </h1><h1>很多由朝鲜人组成的地方部队在战争中升级为民主联军主力部队,直接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解放长春战役、四平战役、辽沈战役等东北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朝鲜官兵以其英勇善战和不怕牺牲战斗精神,成为解放东北的骨干力量,很多朝鲜人部队还进关南下参加了全国的解放战争。随同大军南下的朝鲜人部队有独立编制的,也有与中国人部队混编的,主要参战部队是以朝鲜官兵为主的第4野战军43军156师。</h1><h1>156师是一支朝鲜人和中国人混编的部队,朝鲜人占大多数。156师从喜峰口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再从河北省马头镇出发南下,参加了强渡长江战役;然后战大冶、阳信,解放江西武宁县城,会师南昌城下,参加江西剿匪。156师在参加关内解放战争中可谓功勋卓著,涌现出很多英雄集体和3000多名英雄人物。在江西首届群英会上,156师许多官兵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其中一半以上是朝鲜官兵。</h1><h1>许多朝鲜战士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事迹,至今仍在传扬,如被称为“中国的马托洛索夫”的赵星斗,被授予“猛虎英雄”称号的韩哲赫等。</h1><h1>1949年至1950年间,根据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朝鲜党的要求,中国决定将编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序列中的3个朝鲜师送回国,他们分别是156师、164师和166师。</h1><h1>1949年7月20日,驻守长春的164师整编齐装离开长春,经朝鲜会宁抵达朝鲜罗南,编为朝鲜人民军第5师。同月,驻守沈阳的166师整编齐装从沈阳出发,7月25日进入朝鲜新义州,最终转移到黄海道的安州,编为朝鲜人民军第6师。已经随四野大军南下的156师以及其他部队中的朝鲜人官兵,在郑州经过整编集训后,编为独立15师及1个团和1个独立大队,携全部武器于1950年3月底出发前往朝鲜元山。4月18日抵达元山后独立15师编为朝鲜人民军第7师,另一个团4月初出发前往黄海道松林,编为朝鲜人民军第18团,独立大队则前往平壤编入机械化步兵团。在这批回国的朝鲜官兵中,立过大功者有2000多人,由东北军区或由东北人民野战军总部授予个人“英雄”称号的有100多人,而且80%是中共党员。</h1><h1>送3个朝鲜师回国,也是中朝两国互相支援的生动例证。3个朝鲜师在中国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是经历了长期战火考验的虎狼之师。这支强有力的武装力量加入朝鲜人民军序列,保证了在朝鲜战争开始北、南单独对阵阶段,朝鲜能够在短短3个月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h1><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