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当年补习班

桃李不言

<h3>高道平:83届44班,班主任:王学良 李冬奎<br></h3> <h3>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母校古交一中曾经办过一期很有特点和影响的高考“补习班”,我有幸身处其中。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光阴荏冉,虽时过境迁,母校也已繁荣壮大,但当年情景难忘,犹历在目。 1983年,一中的高中还是两年制。这届高中从入学时44—47四个班,毕业时整合成44、45班两个理科班和46班一个文科班。那年的高考,古交一中理科只2名应届生考取本科,当然还有几名大专和中专生。那几年,古交每年考上大学本科的人也就3-5人,考取率在太原市六县区排名基本靠后。 作为44班的应届生,我们备战高考可以说使出了浑身解数。苦背记、做难题,学往届生挑灯夜战用功夫;吃葡萄糖、喝“补脑汁”,顽强打拼几近神经衰弱......但成绩却不成正比,结果应了“名落孙山”故事。我的分数去掉外语不够中专(当时中专录取不算外语成绩),加上外语又够不着大专录取线。应届毕业的同学们大多这样,也就不存在什么追悔、抱怨情绪,水平本来就没达到啊!只是盼着尽快投入复读,努力往前赶一赶。 补习复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古交一中的学生中应该是常态。我们在应届班时,班里就有一少半是插班补习生,有的人甚至已补了两年、三年或四年。上次校庆同学欢聚,有个同学调侃说他今天很忙,要参加四个同学聚会,因为都是他的同学,哪个都不能缺席啊!感叹之余才理解,当年他先后补习了四次,虽然自嘲不才,仍颇为自豪四届同窗。这难得的同学缘源,让他津津乐道,成为美谈。 那年秋天,就在我们也准备插班补习时,听说区教育局(当时古交还是太原市一个工矿区)做出一个决定,要聘请老师,专门办一个高考补习班。这个消息真是太好了!我们欢欣鼓舞,奔走相告,眼巴巴地盼望着补习班成立。 据说当年为举办这个班,区教育局争议还颇大,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今天,当我也在政府机关工作后,非常能理解当时的境况。想想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山城古交,一个县区教育系统要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那是需要有多么大的勇气和担当啊! 但不管怎么说,补习班还是办起来了,而且补习班的授课老师全部是聘请太原师专的老师! 补习班大约有50人,原44班的教室作为补习班教室,区教育局专门派了干事李老师担任补习班班主任。1983年9月,在一中秋季学期开学后不久,我们这个补习班也正式开课了。 为接送老师,学校专门为补习班购买了一辆28型永久牌自行车,由男同学负责每天轮流从古交火车站接送太原师专的老师。当时,太原—镇城底铁路专线刚刚开通不久,早晨从太原站发车,8点左右到达古交;下午18点左右从古交站发车返回太原。 这个补习班能顺利进行,应该得益于这条刚刚建成的铁道线。当时古交驻扎着解放军铁道兵和工程兵部队,一中的对面就驻扎着团部,河口镇和西曲镇也驻扎着部队,我的同学中有许多是这些部队干部的子女。可以说,当年部队的进驻,给古朴的古交乡亲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铁路的贯通,也把改革的春风送进了古老的山城。应该讲,这些英雄的铁道兵和工程兵部队,为古交的兴起凿开了第一条通路;这些勇敢的军人们,为古交的建设付出了青春的力量和辛苦的汗水,有人甚至还付出了年轻的生命。古交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些建设者,永远感谢人民子弟兵所做的贡献! 再回头说补习班。那个学期的冬天,男生们轮流骑车接送老师,大约有2公里的路程。记得当时我去接物理老师,他很壮实,出了车站,我骑车带他走了一段平路,上大桥时有点小坡,十分吃力。老师即跳下车,看我费力的样子,他笑着说,还是我来带你吧!我怯弱地拒绝了一番后,还是让老师带上骑到了学校门口。我的内心充满了温暖,初识的畏怯随之即散,对老师的敬重油然而生。 补习班的上课属灌输方式。全天一门课,老师从早讲到晚。这种方式好不好,无法评述,当时只能这样。那时我们大多同学来自农村,生活条件都很一般,穿着多以蓝色涤确凉、涤卡衣服为主,女生花布衣服并不多,加之连续的备战迎考,多呈现营养不良之状。但大家贯注凝神、直钩钩伸长脖子听讲的情景,也感动了当时的老师们。记得当时那个个头不高的生物老师上台讲了一会儿后,感觉教室里鸦雀无声,似乎空气凝固了一般。他应该是个开朗的人,如此凝重的氛围,他很不适应,停顿了一会儿,他以聊天的语气深有感触地和我们说:看你们个个面黄肌瘦,怪可怜的。接着他又说,但你们上课聚精会神、认真听讲的精神状态,着实让我感动。他还拿我们与太原城区的补习生作比:“太原补习的那些学生,要是有你们这样一半的精神劲就好了......”接着又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大家真是倍受鼓舞! 太原师专的老师课讲得真好!印象最深的是物理老师和英语老师。那个物理老师讲解力学,一项项划箭头分解,一步步推理讲述,似乎那么简单、那么容易理解。按照他的说法,你只要把过程分解弄明白、写清楚了,即使结果有偏差,那也会得到应有的分数。在老师的指点下,大家似乎觉得物理课不再那么难学了,好像还找到了些许的门道......那个英语老师唐大顺(这个老师名字我至今还记得),据说是北京知青,要求大家必须把基础语法学扎实、搞清楚,他循循善诱地讲了许多方法、窍门,真的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那个冬天我全力地啃初中的几册英语课本,按老师的方法狠劲攻语法和基础,高中课本的内容我只粗粗地跟着听讲。可喜的是,那年我的高考英语成绩得了81分,居然超过了班上几个从初中到高中学了六年英语的同学。 还有一个插曲。就是当这个补习班艰苦地进行到1984的元旦来临时,忽然传来一个“特大”消息——太原市决定在古交区成立一个卫校。专门照顾山老区的学生,招收来自古交、娄烦、阳曲三个地方当年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当然也降低了门槛,设了录取分数线。这个消息在补习班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城乡差别无法逾越的当年,能够考上中专就实现了“农转非”,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喜讯”啊!我们补习班许多同学由此进入了这个卫校,提前领了“非农户口”通行证,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蜕变。我当时也犹豫不定,徘徊了很久,最后权衡再三,一根筋地终于做了今生的第一次笃定,就不信自己来年考不上个学校,即使回乡务农也认了......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完成了我的补习生涯。 煎熬也好、艰辛也罢,转眼就迎来了1984年的高考。得益于这些高师的指点,经历了这种灌输式的强补,补习班的同学们艰苦顽强的拼搏终于交出了一份喜人的答卷。那年应该是古交考取人数最多的一年,达到本科线的学生大概超过了20人。当然补习班的成绩更是突出,全班本科、大专、中专和技校加在一起,考取率超过了95%,达到本科线的学生应该是占到了古交的一半,这可是古交一中抑或是古交区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啊! 我那年报考了军校,提前被录取,早早就入校入伍受训开课了,没有亲身感受到补习班庆贺的场景,不过想来应该是相当喜庆的场面和氛围吧。除了补习班师生鼓舞兴奋外,我想最欣慰的应该是区教育系统那些顶着压力把补习班办下来的前辈们了。印象特别深的是教育局的郭克俭老师(或叫局长),办班时亲自给我们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怕大家因为学费或其他原因放弃了参加补习班(当时农村特别缺钱)。其实我们从内心里期盼补习班成立,渴望聘请好老师来教我们! 此后,古交教育系统实施了强有力的改革举措,从全国范围内大量招聘优秀教师,扩大师资队伍,壮大办学力量,一中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这个补习班应该是个转折点或里程碑,多年来我个人总这样认为。当然,此后古交区也乘着改革的春风,扩区建市,建矿办厂,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座崭新的金牛城蓬勃发展起来! 几年前,我也从部队转业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在与各级机关部门的同志共事过程中,总会经常性地和他们一起招呼彼此的同学,那种纯朴的同窗情谊着实让人称赞。相形之下,这样的际遇场景似乎我分享的并不多,感叹时也思量这可能也与不同时期各县区中学输送出去的人才关联。由此我也想,一个中学的教育,是关乎这个地区的发展和影响的。中学如此,大学亦如此!那些驰骋在政商学研等各界的英才,谁不是从县乡中学起步的?小学、初中、高中......我们成长道路的每一步都是如此的重要! 走出去,请进来。当年母校举办的补习班,圆了我的大学梦,让我从大山深处走了出来,投身到军事院校,报效国家和社会。当时古交教育系统广招英才,改革创新办学,奋力培智育英,一中也迈入了省城名校的行列。感谢母校,给了我们成长起飞的平台;感谢恩师,给了我们基础发展的动力;感谢时代,印记了我们与母校共同成长的奋进历程。 值此古交一中建校六十周年之际,祝愿母校在新的征程中集聚新能量,在伟大的新时代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br></h3> <h3> 2018年7月18日完稿于太原<br></h3> <h3>高道平校友个人简历 <br></h3><h3> 高道平,1966年5月出生,山西太原古交市原相乡白岸村人,中共党员,198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能源处处长。</h3><h3> 1981-1984年就读于古交一中,1984年8月考入解放军广州通信学院有线电通信专业,全日制本科,1988年7月毕业,获军事学学士;2004-2007年,在职攻读解放军国防大学联合作战指挥专业硕士研究生,获军事学硕士学位。 </h3><h3> 1988年7月军校毕业,先后在陆军第63集团军188师562团、63集团军司令部、预备役83师、隰县武装部等单位工作,历任副连职排长、副连长、团司令部正连职参谋、军司令部副营、正营、副团职参谋、副团长、武装部部长等职,上校军衔。</h3><h3> 2009年10月转业到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历任综合处干部、信息化推进处调研员、信息化推进处处长、能源处处长等职,现任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能源处处长。 <br></h3><h3>主要业绩: </h3><h3> 在部队期间,参加“黄河-93”机动作战演练、内蒙古白云鄂博“北线联合-96”演习、内蒙古朱日和训练基地“前进-99”演习、渤海湾“挥戈-01”渡海登岛演练、新疆喀什“西部-C04”演习、太原“砺剑-2007”演习等活动,荣立三等功五次。 到省经信委工作后,参与筹划组建山西省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信息安全协调处、大数据产业办等业务处室成立,参与制定《山西省信息化促进条例》《山西省“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山西省“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山西省十三五“两化融合”发展规划》《山西省大数据发展规划》《山西省大数据发展若干政策》《山西省焦化产业布局意见》《山西省推动焦化产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等重要文件的起草编写,推动完成省经信委机关办公OA系统的开发并上线运行。<br></h3> <h3>♥44班毕业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