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会篇)四十载候马相逢,花甲长述战友情——八八七零三部队四机连聚会

旅行者

<h3>工程兵建筑第104团: 工程兵建筑第104团是工程兵老虎团,一直担负着国家首脑国防工程施工任务。部队代号:国防361→8324→4784→88703。 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工程兵特种工程指挥部。由刚刚从朝鲜战场撤军回国的志愿军19兵团机关,志愿军工程指挥部和志愿军后勤部为基础组建而成。为了共同的神圣使命,首先打响了建设导弹试验基地的第一炮。1959年的大干快上,1960年的紧张施工,20基地建设初战告捷。1961年由于我国遭受三年严重地自然灾害,部队供给在当地遇到严重困难。中央军委便决定特种工程指挥部及其所属多数部队撤离重灾区,留下精干的主力队伍继续完成“两弹一星"基地建设。工程兵建筑第107团和工兵4团撤至京郊。1961年6月20日,中央军委批准工程兵组建4个建筑师的请求:批准以工程兵司令部直属工区即101工区指挥部改建为工程兵建筑第51师,工兵4团改编为工程兵建筑第104团,隶属于51师建制。 104团部曾驻地昌平技校,林科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地。期间为中央首脑机关及党和领导人构筑防空洞,他们常常白天休息,黄昏乘军车出发,黎明收工,1965年曾接受党中央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70年代初团部驻韩家川,沒过多久团部营房建成之后搬往南口。1976年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毛主席纪念堂及原北京市邮政大楼的爆破工程。多年来部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并多次被军委评为先单位,取得了众多荣誉。1983年51师被撤销时,与115团一同转隶52师。1985年52师撤销时,被整编为总参工兵41旅建筑一营,曾以中国蓝盔两次出国维和(柬埔寨,刚果金)2012年转隶第二炮兵。<br></h3> <h3>104团组织沿革简介 &nbsp;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委特种工程兵104团于1948年2月,在四川成都组建,当时正处于解放战争,其间曾投入大西北剿匪战斗,建国后50年代参加了康藏公路建设和抗美援朝战争,并荣立二等功;50年代末回国后驻防北京昌平(团部在工程兵机械学校);60年代参加了我国核试验原子弹爆炸工程建设和北京十三陵水库施工;70年代参加了唐山大地震的抢险救灾和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施工;在平时多年国防工程建设及战备中,曾担负了多个国家、军队首脑和重点工程的施工。 104团始终重视部队全面建设,曾被评为:“全军行政管理先进单位”,“全军体育达标先进单位”,“全军装备管理三化达标先进单位”,“全国改灶节煤先进单位”等,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了全团指战员的士气。 104团在80年代全军大裁军中于1985年9月撤销,历时37年,四营机械连(四机连)于1964年3月组建,1981年10月撤销,历时17年。<br></h3> <h3>老团长赵金根少将</h3> <h3>老团长的贺词</h3> <h3>老团长贺信笫一页</h3> <h3>老团长贺信的笫二页</h3> <h3>四营机械连修建毛主席记念堂时连队合影</h3> <h3>成家银63年入伍,山西文水县1973年在104团四营机械连任连长,于1974年赴新彊修筑天山公路调出连队。</h3><h3> </h3><h3> </h3><h3> </h3> <h3> 获悉聚会忆当年, 心潮彭拜泪涟涟。 心底荫出一席话, 祝福战友永快乐。 健康长寿七八九, 平平安安度春秋。 吾身欠佳勿能往,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留此寄语述情肠。</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成家银寄語2018年7月</span></h3> <h3>风华正茂到军营,四十年后又相逢。 万语千言话不尽,千杯万盏酒难平。 回顾戎马往事趣,长述别后个人经。 相聚时光短似箭,再说分手泪盈盈。<br></h3><h3> </h3><h3> 作者:旅行者王玉民</h3> <h3>原104团干部股长张永辉得知四机连战友8.1在候马聚会贺诗一首。</h3> <h3>张永辉73年入伍,山西降县人原104团干部股股长。</h3> <h3>此次聚会纪念章由郑春明战友设计出资制作。</h3> <h3>由李松茂发起李振库副指导员牵头,在候马鑫海湾酒店举行筹备组笫一次会议。</h3> <h3>参加人员有李振库.李松茂.巩旺儿.王玉民.梁承东.周卫.王文林.扬亚林.李益全.尹会民.高延峰。</h3> <h3>7月30曰下午6时左右,由白云浪和王玉民去运城机场迎接远道而来的老司务长刘年满,黄友汉,许国云战友。</h3> <h3>30日晚餐上,指导员张仕群,连长李赞章,副连长黄秉才,老司务长刘年满分别从长沙,合肥,莱芜,重庆赶到候马的鑫海湾酒店。</h3> <h3>我想每一个当过兵的人永远不会忘记12月,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远离家乡,进入军营的时刻......,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响应祖国的召唤,伴随时代的步伐,乘坐开往北京的列车,踏上了这片土地,从此成为了一名工程兵战士,开始了我们的绿色军营生活。从一个懵懂无知,年少轻狂的小伙子变成一个热血沸腾,胸怀大志的军人,在这里我们开始了我们的军人梦想。<br></h3> <h3> <br></h3> <h3>31早晨6时前雷黑志在户外遇到提前到来的几位战友们交谈。</h3> <h3>提前来个小范围的合影。</h3> <h3>陆续在报到的战友们。</h3> <h3>几位连队干部指导员张仕群,副指导李振库,连长李赞章,副连长黄秉才在军旗下,今日又相逢。</h3> <h3>黄秉才副连长(中)和李志文曾任连队给养员(右)孔旺儿(左)。</h3> <h3>左起李振库,张为民,刘年滿,黄友汉战友。</h3> <h3> 一年同窗,一生朋友。战友几春秋终生是兄弟。当年我们同吃同住同学习,互帮互助如兄弟,结下经久不变的友情,战友同学情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久越浓烈,越久越珍贵。当年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有着旺盛的精力,强烈的求知欲,健壮的体魄和满腔的热情。今日相聚,岗位变了,年龄变了,地位变了,但我们一颗年轻的心没有变,乐观的精神没有变,深厚的感情没有变,永远都不会变。<br></h3> <h3>巩旺儿(左)和战友们频频祝酒,特别提示此次战友聚会战友们所穿的体恤由他来出资提供。</h3> <h3>31晚筹备组举行笫二次会议,研究落实聚会事项。</h3> <h3>候马的战友协会得知后8月1曰早上前来祝贺。</h3> <h3>8.1早上8时聚会正式开始</h3> <h3>首先由聚会的发起人李松茂介绍聚会的目的及组织过程。</h3> <h3>会议主持人王文林宣布</h3> <h3>为去世的战友们默哀</h3> <h3>接着由湖北武汉战友张望德指挥战友们高唱军歌。</h3> <h3>韩洪伟战友向黄秉才副连长报告参会人数。</h3> <h3>由黄秉才副连长开始点名。</h3> <h3>李赞章连长到!</h3> <h3>彭庆高排长到!</h3> <h3>伊会民到!</h3> <h3>候马战友梁承东致欢迎词。</h3> <h3>李志文战友宣读赵金根老团长的贺词与贺信。</h3> <h3>彭庆高排长宣读老连长成家银的贺词。</h3> <h3>老指导员张仕群向战友们行军礼。</h3> <h3>老指导员发表讲话。</h3> <h3>李赞章连长回顾连队的战斗历程和对老战友们的希望。</h3> <h3>老战友王金都班长讲话,聚会中为战友们慷慨解囊提供6000元人民币。</h3> <h3>黄友汉战友讲话,为战友们聚会慷慨解囊5000元人民币及提供其他几位战友的旅途经费。</h3> <h3>刘年满老司务长讲话。</h3> <h3>湖北战友张望德代表78年入伍的战友讲话。</h3> <h3>田洪林战友代表四川籍77---80年的战友们讲话。</h3> <h3>原四机连一排一班战友合影。</h3> <h3>与会战友们的合影</h3> <h3>与会战友们和到会的昔日军嫂们合影</h3> <h3>连领导与候马曲沃战友们的合影</h3> <h3>湖北武汉的战友们</h3> <h3>连领导与73.74山西战友们</h3> <h3>过去四机连一排的战友们</h3> <h3>曾经四排的战友们</h3> <h3>四川南充77年入伍的战友与军嫂们。</h3> <h3>黄秉才副连长与原一排的战友们。</h3> <h3>连领导与79年入伍的战友们</h3> <h3>连领导与山西73.74.79年入伍的战友们。</h3> <h3>原连部后勤人员</h3> <h3>80年入伍的四川涪陵的战友。</h3> <h3>昔日的军嫂们</h3> <h3>旅游乘车中</h3> <h3>去往壶口瀑布景区的路上,张望德战友既兴表演。</h3> <h3>潘水清战友为大家献上一首歌曲一一终生难忘战友情。</h3> <h3>梁承东战友为大家歌唱。</h3> <h3>罗兴德战友在歌唱。</h3> <h3>张望德夫妻二人的压轴节目。</h3> <h3>李赞章连长京剧清唱。</h3> <h3>壶口瀑布合影</h3> <h3>山西侯马鑫海湾,战友重逢叙感情。 回忆当年沉旧事,坦言今日弃功名。 心宽就是人生乐,健康才是老来福。 道义肩挑常奉献,壶口瀑布逛美景。<br></h3> <h3>来到候马的革命教育基地彭真同志的故乡。</h3> <h3>接受革命再教育</h3> <h3>四川南充战友和爱人们</h3> <h3>8月2日的晚宴上,李振库副指导员对聚会做详细的小结和对战友们的期望。</h3> <h3>李桭库副指导员做了小结性发言后,他亲手把战友联谊会旗帜移交到湖北武汉战友们的手中。</h3> <h3>晚宴上昔日军嫂们的舞姿</h3> <h3>老指导员爱人向战友们致谢。</h3> <h3>张望德战友与爱人表演快板书。</h3> <h3>王文林与候天保战友高歌一曲。</h3> <h3>黄副连长与潘水清战友同台表演。</h3> <h3>离别的酒,我还没有喝够,战友啊,请不要把那热泪流下,人生总会有分手,常聚常散的那一刻,才是最难忘的时候,脱掉了军装,并不代表我们不再重逢,从此会很陌生,只要记住,我们曾相识在军营,只要记住,我们那时正年轻,不管我们走多远,天涯海角也好,我们的一颗心啊,总会在一起跳动。<br></h3> <h3>8月3号早上战友们陆续离开返回故乡。</h3> <h3>军营生活就像部厚实的生命之书,这里有着她所独有的方块加直线美,里面写满了热情澎湃的诗行;军营生活就像把六弦琴,用手指轻轻一拨,她便会弹奏出富有哲理的曲调;军营生活也像位语重心长的老人,她告诉我们:“波涛滚滚的江河,能冲刷出无边的沙滩,奋斗的勇者,能缔造出绚丽多彩的人生!<br></h3> <h3>止不住的分别眼泪,难舍难分的战友情。</h3> <h3>互相道别再盼相逢</h3> <h3>久久不肯松开的手</h3> <h3>战友们多多保重,有生之年再相聚,再见吧我的兄弟。</h3> <h3>数载军旅生涯,让我们结下今生不解的友情;无论将来的天南地北,却割不断我们浓厚的情谊!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我们的友情,正如这一杯杯醇烈的美酒,时光越长,其味越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这样自豪地说,在人生历程中,我们为有这样一段光荣的经历而感到无比地骄傲,我们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青春而自豪!<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