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暑假的非洲之行要在伦敦转机,正好 Sophie 也对英国文化和历史很感兴趣,于是决定顺道在伦敦游玩几天。伦敦是个具有悠久历史,重视传统的现代化城市,从古罗马时期开始就是英格兰的政治文化中心,近几个世纪更是成为世界的科技、贸易和金融中心。漫步在伦敦的街头,不可能不留意到随处可见的各种雕塑和纪念碑,其中大部分表现的都是对英国和世界有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它们各自述说着承载的悠久历史故事,可谓处处有古迹,步步有故事。</h3> <h3>我们旅馆楼下就是莎士比亚环球剧院,是在当年剧院的原址上修建的一座仿古建筑。400多年前莎翁就是在这里生活,演出,创作出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等千古名篇。</h3> <h3>这几天上演的是莎翁晚期的喜剧作品, 两贵亲 (The two noble kinsmen), 讲述了两个二百五富二代抢女朋友的故事。机会难得,当然不容错过。</h3> <h3>The two noble kinsmen,演员很专业,演的很精彩。</h3> <h3>圣保罗主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就在我们这次住的旅馆的对岸,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堂,原教堂始建于公元600年,16世纪时的宗教改革浪潮中,教堂建筑也受到了严重冲击。在1666年的伦敦大火中,教堂几乎被彻底烧毁。今天看到的教堂建筑是17世纪末开始重新修建的,新教堂高达111米,从1710-1967年一直是伦敦市的最高建筑。</h3> <h3>它的圆顶 (dome) 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圆顶之一。</h3> <h3>圣保罗主教堂见证了英国无数的重要历史时刻,像纳尔逊将军、威灵顿公爵、丘吉尔首相和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的葬礼,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的婚礼,维多利亚女王和现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登基典礼,还有庆祝一战和二战结束的和平庆典等,都是在这里举行。登顶大教堂,可以一览泰晤士河和伦敦全景。</h3> <h3>在教堂顶上可以看到几百米远处, 在当年大火起火处修建的的伦敦大火纪念碑 (The Monument)。发生在1666年查理二世时期的伦敦大火几乎烧毁了大半个伦敦城和所有中世纪以前的古建筑。</h3> <h3>圣保罗主教堂地下室摆放着英国民族英雄纳尔逊 (Horatio Nelson) 将军和威灵顿公爵的灵柩,他们死后都享受了国葬待遇。在英国几百年的历史上,只为很少的几个人举行了国葬,最后一位是丘吉尔首相。纳尔逊和威灵顿是拿破仑战争中英军的关键人物,纳尔逊在几次关键海战中击败了拿破仑;而威灵顿则是陆战英雄,他是滑铁卢战役反法盟军的总司令,曾经担任过两任英国首相和许多其它政府要职。</h3> <h3>纳尔逊将军和威灵顿将军的灵柩,他们联手击败了拿破仑,死后也做了邻居。</h3> <h3>特拉法加广场 (Trafalgar Square) 是伦敦的市中心,相当于纽约的时代广场,是为了纪念著名的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而修建。在此次海战中,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和西班牙联合舰队被传奇独臂将军纳尔逊率领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几乎全歼,从此一蹶不振,拿破仑也被迫放弃了进攻英国本土的计划, 英国则进一步巩固了其海上霸主的地位。</h3> <h3>英军虽然取得了此战的胜利,但主帅纳尔逊却在此战中不幸牺牲。广场上最显眼的就是南端高达 52 米的大理石的纳尔逊紀念柱, 柱顶是将军的砂岩雕像,四周有四只巨型铜狮守护。柱基四周的青铜浮雕由此次海战中缴获的法军枪械铸成,分别描述了纳尔逊将军一生中领导的四次重要战役,其中包括尼罗河战役和和特拉法加海战。他数次战胜拿破仑,可谓是拿破仑的克星。</h3> <h3>柱顶的纳尔逊雕像</h3> <h3>广场四角上有四个雕塑基座,其中三个上面分别有英王乔治四世 (1820-1830) 和两位英国将军的铜像,西北角第四基座本打算安装乔治四世的弟弟英王威廉四世 (1830-1837) 的雕像,但由于经费短缺一直空缺,近年来伦敦市政府会在此放置一些当代雕塑。</h3> <h3>乔治四世的骑马铜像,他和威廉四世都没有子嗣,这样他们的侄女维多利亚才有机会成为一代女王。</h3> <h3>第四基座上的当代雕塑 - 亚述王国的神兽双翼狮身人面守护神 Lamassu</h3> <h3>广场南面正前方是查灵十字 (Charing Cross),伦敦市的传统中心点,也是伦敦市公路和铁路的零公里起点。现在这里树立的是一尊英王查理一世 (1625-1659) 的骑马铜像。查理一世在和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领导的国会军的斗争中失败,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处以死刑的国王。</h3> <h3>国家美术馆</h3> <h3>广场北面的的国家美术馆 (National Gallery) 门前也有两个铜像,分别是英王詹姆斯二世 (1685-1688) 和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h3> <h3>詹姆斯二世是被处死的查理一世的次子,在克伦威尔去世后,他的兄长查理二世复辟成功,但王室跟议会和贵族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到詹姆斯二世时期,因为宗教原因矛盾再次被激化,不过这一次的光荣革命 (glorious revolution) 没有再流血,詹姆斯被迫退位流亡法国,在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下得以善终。詹姆斯也成为了最后一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国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二世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三世随之继位。</h3> <h3>光荣革命还促成了1689年权力法案 (Bill of Rights) 的诞生。虽然从1215 年的大宪章 (Magna Carta) 开始,英国的宪政思想源远流长,但直到权力法案的诞生才真正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的开始。这两份划时代的文件至今仍是英国的有效法律,其精神也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宪法的无罪推定原则 (due process) 就来源于大宪章。</h3> <h3>这么多国王,有点乱了,总结一下已经提到的和将要提到的人物和大事件</h3> <h3>光荣革命的另一个产物是 1701 年的王位继承法 (Act of Settlement), 规定了从此以后英国国君必须是新教徒。这才让汉诺威公国的乔治一世 (1714-1727),这个英王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 (继承顺位排在 50 多位),捡了个大便宜。乔治一世刚到英国的时候连英语都不会说,只能依赖内阁,这也促成了首相这个职位的诞生。</h3> <h3>美术馆收藏了13-19世纪的2300多幅绘画作品,虽然数量不是不多,但件件都是珍品包括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伦勃朗和梵高的多幅作品。由于不太懂绘画,走马观花顺便看了几幅名气较大的作品</h3> <h3>小汉斯·荷尔拜因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的The Ambassadors. 他是英王亨利八世的御用画家,这幅画是当时少见的双人肖像画。更引人注目的是画面下方那个扭曲的三维骷髅,其寓意不得而知,Sophie说这是他们今年世界历史课的一道考题,据说没有人答对。</h3> <h3>梵高的Sunflowers和 A Wheatfield(麦田)</h3> <h3><br></h3> <h3>伦勃朗的两幅自画像。他和梵高都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生前大富大贵,而梵高却穷困潦倒而死。 </h3> <h3>艺术欣赏也要从娃娃抓起</h3> <h3>第三天参观了坐落在泰晤士河边的英国国会大厦 (House of Parliament),又称西敏宫 (Palace of Westminster), 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建筑,16世纪以前一直是英国王室的主要宫殿,现在是英国国会两院议员办公的地方,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之一。</h3> <h3>上议院 (House of Lords) 在大厦的南侧,下议院 (House of Commons) 在大厦的北侧,历史上它们分别代表贵族的利益和平民利益。随着自由民主思想的推进,上议院渐渐失去权力沦为了一种摆设。美国建国时,国父们在 1787 年的费城制宪会议上,根据形势需要创造性地把英国上、下两院改成了代表州权的参议院 (Senate) 和代表人民权利的众议院 (House), 达成了所谓的 Great Compromise, 不但解决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还可以让两院互相制约。这套制度运行了 200 多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h3> <h3>宫殿北端的钟楼就是著名的大本钟 (Big Ben),是伦敦最著名的地标,也是英国人庆祝新年的地方。遗憾的是现在大本钟正在修复中,要到2021年才重新开放。 </h3> <h3>宫殿南端的Victoria Tower比大本钟还稍高一点,现在是国会档案馆</h3> <h3>国会大厦前面的护国公 (Lord Protector) 克伦威尔的雕像。查理二世复辟后为报父仇,把克伦威尔的尸骨从西敏寺里挖出五马分尸还不解恨,又把他的头颅挂在西敏寺屋顶几十年。克伦威尔有点像中国的袁世凯,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他推行新政,有志共和,最后却还是走上了独裁的道路。甚至到200多年后的1899年为树立这座雕像还引起巨大争议,一是对王室来说克伦威尔是个大反贼,他破坏了英国温和不激进的保守主义传统;二是在克伦威尔统治期间,他对爱尔兰天主教徒残酷迫害,是爱尔兰人的死敌,一直到今天要拆除这座雕塑呼声还不断。</h3> <h3>护国公克伦威尔,英国历史上唯一一段没有国王的共和国时期</h3> <h3>西敏宫南端院子里著名的狮心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君主,理查一世 (1189-1199) 的骑马铜像。来自法国诺曼的金雀花王朝,前期的几位君主,除了英国领土,还拥有将近一半的法国领土。</h3> <h3>国会广场 (Parliament Square) 四周都是英国最高权力机构,东边是国会 (立法), 北边是唐宁街 (行政), 西边是最高法院 (司法), 南边则是国家教堂西敏寺 (宗教)。国会广场是英国人举行政治集会和游行的地方,我们这次正好赶上英国人反脱欧 (anti-Brexit) 大游行,各种标语相当有意思。在全球保守主义兴起的大背景下,英国人在2016的脱欧公投 (Brexit referendum) 中以51.9%的微弱优势意外脱欧。好多人接受不了这个结果,要求再次公投。不知道最后会如何收场,咱们拭目以待。</h3> <h3>国会广场上有好几位英国前首相和著名外国政要的雕像。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丘吉尔的雕像。 </h3> <h3>Winston Churchill, 英国首相,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活跃英国政坛60余年,从维多利亚到现任伊丽莎白二世,可谓是六朝元老。特别是二战时期作为盟军和自由世界的领袖,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英国人民也给予了丘吉尔最高级别的荣誉。他死后英国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仪式;为他一个人修建了一座博物馆;他还被评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人第一名!</h3> <h3>广场街对面的 Churchill War Rooms, 帝国战争博物馆五个分馆中的一个,专门用来纪念丘吉尔一个人。</h3> <h3>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巴麦尊爵士,中国人应该对他比较熟悉。</h3> <h3>巴麦尊是英国政府对华两次鸦片战争的最重要的政策主导者,在两次战争期间他分别担任英国外相和首相职务。因为对华巨额贸易逆差通过外交途径得不到解决,巴麦尊利用爱国主义成功煽动了英国底层民众和国会,在1840年国会以微弱优势通过对清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决议。道光皇帝因为对国际形势不明了和受地方官员信息误导,特别是林则徐七战七捷的奏报,盲目乐观严重错估了形势,导致冲突一步步升级,结果一败涂地割地赔款,也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篇章。</h3> <h3>劳合-乔治 (David Lloyd-George) 爵士,一战时的英国首相,他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三巨头一起在战后主导了巴黎和会和 <凡尔赛条约> 的签订。 </h3> <h3>在对德国的惩罚条件上,劳合-乔治坚持英国一贯的大陆均衡政策,主张有节制的惩罚德国,一方面不想处罚过重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再起战端,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法国就此在欧洲大陆独大。但因为法国的坚持,最后各方妥协出台的 <凡尔赛条约> 对德国的处罚过重,巨额赔款加割让超过10%的领土,激起了德国人的严重不满,也为二战埋下了仇恨的种子。果不其然,不到二十年,德国人在纳粹的带领下又一次卷土重来。</h3> <h3>国会广场上美国总统林肯和印度圣雄甘地的雕像</h3> <h3>国会广场南边的西敏寺 (Westminster Abbey) 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英国君主加冕登基,皇室成员举行大婚,和死后安放灵柩的地方,也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之一。</h3> <h3>Abbey, 顾名思义,西敏寺原是一座天主教修道院,16世纪初都铎王朝 (House of Tutor) 的英王亨利八世 (1509-1547) 因为罗马教皇不允许他离婚而与罗马教廷决裂,当时正是宗教改革在欧陆大地风起云涌的时候,新教 (Protestantism) 乘势进入英格兰并发展壮大。</h3> <h3>亨利八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一世 (the virgin queen,一生未嫁) 随后进一步把新教确立为英国国教,把西敏寺改成了一座只效忠于国王的新教教堂。这招致了天主教国家和罗马教皇的愤怒,西班牙国王在教皇支持下于1588年出动无敌舰队 (The Spanish Armada) 企图入侵英国,却不料被英国海军以少胜多几乎全歼,英国从此跻身海军强国之列。<br></h3> <h3>伴随新教改革,英国也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人才辈出,莎士比亚就出自这个时期。不知是否是巧合,1998年有两部关于她的电影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Elizabeth 和 Shakespeare in Love, 最后 Shakespeare in Love 赢得了大奖。</h3> <h3>伊丽莎白一世 (1558-1603) 死后跟她的姐姐,前任女王 "血色玛丽" (1553-1558) 合葬在西敏寺 (网络图片)。姐妹俩生前不和,玛丽女王是个天主教徒,曾经残酷迫害新教徒。</h3> <h3>教堂里的圣爱德华宝座 (Saint Edward’s Chair),又称加冕椅,于1296年由爱德华一世委托定制。爱德华一世 (金雀花王朝) 就是电影 <勇敢的心> 里的坏国王长腿爱德华,在他之后的历次英王加冕都使用了这把座椅。在电影 <国王的演讲> 里,这把椅子也有出镜。</h3> <h3>除了君主外,英国的贵族,政治家,作家和科学家等杰出人物也可以安葬在此,这对逝者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安葬在此的大家熟知的人物包括狄更斯,牛顿,达尔文,和开尔文 (热力学之父,名字被用作绝对温度的单位) 等,还有今年刚刚过世的物理学家霍金。</h3> <h3>牛顿墓,位于西敏寺的中心位置 (网络图片)。伦敦大火的1666 年,在乡下老家躲避伦敦鼠疫的牛顿,好像被上帝摸了下脑袋忽然开窍,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微积分,万有引力, 和光分解的思考和实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数学和天文学的基础。这一年因此被称作科技史上的奇迹年。</h3> <h3>苏格兰传教士/探险家,我们下一站要参观的赞比亚维多利亚大瀑布的发现者,David Livingstone也安葬在这里。利温斯顿在非洲传教30多年并在那里去世。他死后他的两个黑人仆人遵遗愿把他的心脏挖出埋葬在了非洲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他的遗体经过千难万险运回了英国故土,埋在了西敏寺其他英国先贤们的身边。</h3> <h3>赞比亚Livingstone市的利文斯顿博物馆,里面保存了很多利文斯顿当年的书信和遗物。</h3> <h3>西敏寺前的克里米亚战争纪念柱,发生在 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是英国大陆均衡政策的又一次体现。拿破仑战争后的几十年,俄国在巴尔干半岛和近东地区势力迅速扩张,有成为新一代欧洲霸主的迹象。这一次,英国又不计前嫌,跟法国结盟一起打击俄国。"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名言正是出自这一时期的首相巴麦尊的一次国会演讲 "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nly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h3> <h3>白金汉宫 (Buckingham Palace) 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是伊丽莎白女王平时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只有在女王出行的时候才对公众开放。虽然白金汉宫很早就修建,但直到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后才正式成为王宫。</h3> <h3>每天早上在宫门前的禁卫军换岗仪式已成为英国王室文化的一大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来此观看。<br></h3> <h3>白金汉宫正门口是一座金碧辉煌、气势巍峨的维多利亚纪念碑 (Victoria Memorial), 它与 The Mall 另一头的 Admiralty Arch 遥相呼应。The Mall 是一条仪仗路,连接白金汉宫和特拉法加广场,英国大的庆典活动都会在这里举行。</h3> <h3>The Mall, 国家仪仗路</h3> <h3>大理石的维多利亚纪念碑以航海为主题,面朝特拉法加广场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被真理、正义等众神环绕,纪念碑顶端则是一座镀金的胜利女神铜像。</h3> <h3>维多利亚在位63年,见证了大英帝国最辉煌的日不落帝国时代。她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仇人,两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发生在她的统治时期。1911年这座纪念碑落成时,由她的孙子英王乔治五世和外孙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一起为它揭幕。没过几年,这一对表兄弟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兵戎相见。</h3> <h3>乔治五世 (1910-1936),维多利亚的孙子,在一战期间为了和德国和表兄德皇威廉二世划清界限,把家族的德国姓改成了温莎,以示跟德国血战到底的决心。</h3> <h3>短短几百米的The Mall 路两边也有不少雕塑。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父母,乔治六世(1936-1952) 和伊丽莎白王后的雕像。因为兄长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主动退位,乔治六世和他父亲乔治五世一样做为约克公爵 (打酱油二王子的专属封号) 意外即位。201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 <国王的演讲> 讲述了他通过治疗艰难克服口吃,成功向二战中的英国人发布战时演说,鼓舞了全国军民战胜纳粹德国的决心。</h3> <h3>Duke of York column, 纪念的这位约克公爵是乔治三世的二公子,他本来也有机会即位,可惜死在了大哥乔治四世的前面。他是拿破仑战争时期英军总司令,这个纪念柱是用英国三军全体官兵一天的薪水修建的。</h3> <h3>库克船长 (James Cook), 应该是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人物了。伟大的探险家航海家,三下太平洋,发现了澳大利亚东岸、新西兰、夏威夷和众多太平洋岛屿,为英国几十年后殖民澳洲铺平了道路。他还第一次攻克了坏血病这个困扰了人类几个世纪的航海第一杀手。</h3> <h3>从白金汉宫沿着宪法山路 (Constitution Hill) 再往西走几步是海德公园 (Hyde Park)。公园入口处是一座威灵顿拱门 (Wellington Arch),是为了纪念威灵顿公爵领导的反法同盟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彻底击败拿破仑而修建。原来拱门顶端是一座不成比例的巨型威灵顿骑马铜像,从它一问世就因为艺术品味遭到伦敦市民的嘲讽。但出于对公爵大人的尊重,直到他去世后才把他的铜像换成了现在的自由女神四轮马车雕像。</h3> <h3>Wellington Arch</h3> <h3>海德公园 (Hyde Park) ,曾是亨利八世的狩猎场,伦敦最大的皇家园林。公园被九曲湖 (The Serpentine) 分成了东西两部分,西边是肯辛顿公园,现在是伦敦人的周末休闲之地。</h3> <h3>公园东北角是著名的演说家之角(Speaker’s Corner),一个发表自由言论的地方,从19世纪初开始,每天都有人在这里发表各种演说,今天这位小哥在宣扬无政府主义。</h3> <h3>公园南面的Albert Memorial, 是维多利亚女王为纪念去世的丈夫艾伯特王子建造的一座哥特式纪念碑。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子孙后代众多,遍布欧洲各王室,被称为欧洲的外祖母。</h3> <h3>坐轮船游泰晤士河已经成为游伦敦的一个经典项目了,我们从国会大厦一直坐到了格林尼治。途径伦敦塔桥 (Tower Bridge), 伦敦的地标性建筑,全长有200多米,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作为行人道,下层是主通道,中间可以开启让轮船通过, 两个桥塔有65米高。</h3> <h3>格林尼治 (Greenwich) 在都铎王朝时期是王室的主要宫殿所在地,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都出生在此地,从17世纪开始就是英国人的度假胜地。</h3> <h3>格林尼治镇最出名的当然是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和格林尼治本次子午线 (Prime meridian). 站在本次子午线上可以跨越东西两半球。</h3> <h3>由于我们去非洲的航班延期一天,正好又多出一天额外时间去逛逛温莎,温莎城堡的所在地,一个很漂亮休闲的小镇。逛逛街,喂喂天鹅,喝个下午茶,这一个下午过得很惬意。</h3> <h3>温莎城堡是目前世界上有人居住的最大的城堡,伊丽莎白女王每年都有很多时间都是居住在这里。</h3> <h3>城堡前也有一个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h3> <h3>伦敦太大,几天时间,还有一些想去的地方这次没来得及去。没有关系,等我人品爆发,明年抽中伦敦马拉松来接着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