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曹全碑》的教与学

潘云

<h3>隶书特点</h3><h3>1、“方劲古拙,如龟如鳖”。</h3><h3>隶书是从篆书演变而来的,使汉字从原来的单一的笔画发展成为多变的笔画,把篆书圆转笔画变为了方折,所以有篆圆隶方的说法,而隶书是比较古老的字体,它的笔画要写得古朴、苍老,给人一种沧桑残缺美,方劲古拙道出了隶书的概貌。篆书和楷书多取纵势,形状成竖长方形,使笔画纵向延伸;而隶书字形较扁,笔画向横的方向发展,用扁形动物龟、鳖比喻隶书字身的形状最恰当无疑。</h3><h3>2、“蚕头雁尾,笔必三折”。</h3><h3>指的是隶书特有的横画波横,写波横时先用逆锋向左行笔,再往左下按笔,然后慢慢提起向右运行,这就是平出;最后写挑脚时,笔峰向下按,再慢慢提起,向右上挑出,形状好似大雁之尾,一般为露锋收笔。在波横需要变化时,雁尾也可轻挑出,使笔尖拖长,产生秀气美,如清代郑簠的隶书的波横。写挑脚应采用提引的方法,这样笔势舒展自然;不能“扭甩”出去,否则摇摆、轻浮。笔必三折概述了隶书的笔画要注意落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亦称“三折法” ,藏锋逆入,有的用“回锋” ,有的用“停驻”。</h3><h3>3、“雁不双飞,蚕无二设”。</h3><h3>如一个字有两笔或两笔以上的横画,只能把其中的一横写成波横,其余写成平横,这就叫“雁不双飞”。蚕无二色是指起笔的蚕头写法不能相同,要有轻重、肥瘦变化。在练习隶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h3><h3>①上下两横不能都写成波横,形成“双飞”,应将其中一横写成平横。</h3><h3>②多笔横画不能都写成波横,呈“一路飘飞”,波横只能保留一笔,其余写成平横。</h3><h3>③上下出现两个捺笔,称为“二捺”,应将其中一笔改变笔形,保留一个捺笔。</h3><h3>④波横与撇捺共用,也属于“双飞”,应将波横写成平横,保留撇捺。</h3><h3>⑤包围结构的笔画不应有挑势,不要随意挑出。</h3><h3> “点画俯仰,左挑右磔”。隶书的笔画以方折伸开,中宫收紧,撇、捺、弯勾放纵,体型方扁为结体的基本特点。隶书字型的方扁取横势,很多笔画对称的展开,撇捺的组合犹如“雁展双翅”,俯仰势增强。</h3><h3>4、“重浊轻清,斩钉截铁”。</h3><h3>隶书派生出了8个基本笔画和更多的变化笔画,他们的笔画变化多端,粗细不一,重的笔画要写得饱满,轻的笔画要写得秀气。隶书用笔时,有较好的力量和自然的节奏,从微小的动作中流露出笔意,但须写出方劲有力的效果。</h3><h3><br></h3> <h3>《曹全碑》</h3> <h3>  特点</h3><h3> 曹全碑隶书的特点是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书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h3><h3> 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孙承汉评其书云:“字法遒秀逸致,翩翩兴《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h3> <h3>  译文:</h3><h3> (碑陽)</h3><h3> 君諱全,字景完,敦煌效穀人也,其先蓋周之冑,武王秉乾之機,翦伐殷商,既定爾勳,福祿攸同,封弟叔振鐸于曹國,因氏焉,秦漢之際,曹參夾輔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孫遷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風,或在安定,或處武都,或居隴西,或家敦煌,枝分葉布,所在為雄,君高祖父敏,舉孝廉,武威長史,巴郡朐忍令,張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謁者,金城長史,夏陽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鳳,孝廉,張掖屬國都尉丞,右扶風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少貫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齔好學,甄極瑟緯,無文不綜,賢孝之性,根生於心,收養季祖母,供事繼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禮無遺闕,是以鄉人為之諺曰:重親致歡曹景完,易世載德,不隕其名,及其從攻,清擬夷齊,直慕史魚,歷郡右職,上計掾史,仍辟涼州,常為治中,別駕,紀綱萬里,朱紫不謬,出典諸郡,彈枉糾邪,貪暴洗心,同僚服德,遠近憚威,建寧二年,舉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馬,時疏勒國王和德,弒父篡位,不供職貢,君興師征討,有率膿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戰,謀若涌泉,威牟諸賁,和德面縛歸死,還師振旅,諸國禮遺,且二百萬,悉以簿官,遷右夫風槐里令,遭同產弟憂棄官,續遇禁网,潛隱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復舉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祿福長,訞賊張角,起兵幽冀,兗豫荊楊,同時動,而縣民郭家等,復造逆亂,燔燒城寺,萬民騷擾,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時聖主諮諏,群僚咸曰:君哉,轉拜郃陽令,收合餘燼,芟夷殘,絕其本根,遂訪故老商量,?艾王敞、王畢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撫育鰥寡,以家錢糴米粟,賜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藥神明膏,親至離亭,部吏王宰、程橫等,賦與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郵,百姓繈負,反者如雲,輯治廧屋,市肆列陳,風雨時節,歲獲豐年,農夫織婦,百工戴恩,縣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害,退於戊亥閒,興造城郭,是後舊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閔縉紳之徒不濟,開南寺門,承望華嶽,鄉明而治,庶使學者李儒、欒規、程寅等,各獲人爵之報,廓廣聽事官舍,廷曹郎閤,升降揖讓朝覲之階,費不出民,役不干時,門下掾王敞,錄事掾王畢,主簿王歷,戶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顓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紀功,其辭曰:懿明后,德義章,貢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還師旅,臨槐里,感孔懷,赴喪紀,嗟逆賊,燔城市,特受命,理殘圯,芟不臣,寧黔首,繕官寺,開南門,闕嵯峨,望華山,鄉明治,惠沾渥,吏樂政,民給足,君高升,極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h3><h3> (碑陰)</h3><h3> 處士河東皮氏岐茂孝才二百 縣三老商量伯祺五百 鄉三老司馬集仲裳五百 徵傳士李儒文優五百 故門下祭酒姚之辛卿五百 故門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門下議掾王畢世異千 故督郵李諲伯嗣五百 故督郵楊動子豪千 故將軍令史董溥建禮三百 故郡曹史守丞馬訪子謀 故郡曹史丞楊榮長孳 故鄉嗇夫曼駿安雲 故功曹任午子流 故功曹曹屯定吉 故功曹王河孔達 故功曹王吉子僑 故功曹王時孔良五百 故功曹王獻子上 故功曹秦尚孔都 故功曹王衡道興 故功曹楊休當女五百 故功曹王衍文珪 故功曹秦杼漢都千 璉 故功曹王詡子弘 故功曹杜安元進 元 孔宣 萌仲謀 故郵書掾姚閔升臺 故市掾王尊文熹 故市掾杜靖彥淵 故主簿鄧化孔彥 故門賊曹王翊長河 故市掾王理建和 故市掾成播曼舉 故市掾楊則孔則 故市掾程璜孔休 故市掾扈安子安千 故市掾高頁顯和千 故市掾王?季晦千 故門下史秦靜先 起 故賊曹史王授文博 故金曹史精暢文亮  故集曹史柯相文舉千 故賊曹史趙福文祉 故法曹史王敢文國 故塞曹史杜苗幼始 故塞曹史吳產孔才五百 □□部掾趙炅文高 □□曹史高廉□吉千 義士河東安邑劉政元方千 義士侯褒文憲五百 義士潁川臧就元就五百 義士安平祈博季長二百</h3> <h3> 写毛笔字的执笔方式就是五指执笔法。</h3><h3> 从古人的绘画作品或者一些陶俑上看,古人的执笔方式,和古代的家具有些相当大的关系。 如果在两汉 ,人跪坐在席上, 左手执卷 ,右手执笔去写字 ,胳膊肘和是需要腕悬空的 。右手用大拇指和食指握住毛笔的笔管 ,中指托住笔管, 无名指和小指向掌心弯曲 ,这种执笔叫“单苞执法” 。</h3> <h3><br></h3><h3> 魏晋南北朝甚至一直延伸至唐宋后期 ,这种执笔方式还是是最普遍的一种执笔方式,当然这也不是唯一的执笔方式。 在魏晋时还有一种执笔方式是这样的 。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握住笔管 ,其他的手指全部向掌心弯曲 ,这叫双指执笔法。</h3> <h3>唐宋时期开始慢慢出现了高桌子和高凳子,所以纸张是可以平铺在高高过膝的桌子上 ,如果要站着写字,执笔方式是这样的。</h3> <h3>  手腕是和桌面平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腕要平。<br></h3><h3><br></h3> <h3>货 | 隶书《曹全碑》十一种基本笔法图示</h3><h3>遇上书画 7月21日</h3><h3>推荐阅读➔李清照+李煜+纳兰容若+仓央嘉措千古名句</h3><h3>推荐阅读➔它不仅是经典,更是一部流传2500多年的唯美诗集</h3><h3>汉隶是我国两汉书法艺术的象征。《曹全碑》是汉朝著名隶书碑刻,其特点字型秀美线条粗细变化大,中宫紧实,主笔突出。书写动作潇洒飘逸有篆书笔意,是隶书代表作之一。</h3><h3>曹全碑的用笔以藏锋、圆润为主,同时辅以露锋笔法和方折体势,因此能柔中见刚。</h3><h3>|点|</h3><h3>起笔藏锋,以圆润居多。尖点起笔略带方势,形如木楔,出锋不宜太尖锐。长点也多呈尖尾,收笔要缓,形态迟钝。</h3><h3>点在字形中多起辅助作用,方向和体态随结构而变。一字中有多点出现时,其中有所变化;注意。在统一点作组合使用时,有明确的秩序感</h3><h3></h3> <h3>。</h3><h3>|横</h3><h3>笔横有水平形和覆舟形两大类,起笔均藏锋,但形态有圆、方、弯的变化。</h3><h3>主笔横在后半段笔锋逐渐按下,然后提锋收笔,收笔出锋不宜太快,锋尖含浑不锐利。</h3><h3>在有些字形中,因结构限制,横画只能向第二行字例中,虽然横画右发挥,具有主笔横画的形态,也因为结构限制,不作左右夸张发挥。</h3><h3>另外,副笔横画的各种形态,其中也有水平形和覆舟形的变化。和主笔横画相比,副笔横画取势平和,笔法变化不大。曹全碑的副笔横画大多有前重后轻的特点,收笔略呈迟钝的尖势。</h3><h3>|</h3><h3></h3> <h3>竖|</h3><h3>曹全碑的坚画起笔多藏锋成圆势,收笔则尖尾竖状如“悬针”,但尖头有尖和圆的变化。尖尾如悬针,但尖头不锐利。另一类“垂露”竖,起笔后逐渐按锋下行,收笔要回锋。</h3><h3>曹全碑中的竖画大多笔势变化不大,头尾均呈圆浑状。注意竖画基本都呈垂直形,有时偶有变化,但不宜明显倾斜。</h3><h3>在遇到两竖并立的字形时,隶书往往将左竖画发挥成弯尾状以求得变化,典型的如“门”字类字形。弯尾竖上半段写如竖,在中部或尾部才向左弯出,其形态又有种种变化。</h3><h3>左右结构中左侧的竖画也多写成弯尾竖,如报、扶、德等字;四行是中心竖画发挥为弯尾竖的字例。</h3><h3>这种弯尾竖在后来的楷书中有的回归为竖;有的变化为撇;有的则演化为竖钩,因此不能从楷书的角度推想隶书的写法。</h3><h3>|</h3><h3></h3> <h3>撇|</h3><h3>撇画有主副之分,主笔撇画又可分为斜撇、直撇两大类。斜撇起笔即向左斜出,体态修长飘逸,成为隶书的典型笔画之一。直撇的字例,其形态与弯尾竖犬致相同,先直下再左斜。撇画起笔要藏锋,结笔多回锋。</h3><h3>带钩尾的撇画在收笔时笔锋回转挑出。撇画为副笔,不作大的发挥变化。多个撇画组合使用时,主次变化不明显,其倾斜方向大致相近,有一种秩序感。</h3><h3></h3> <h3>捺|</h3><h3>捺画也是隶书中的典型笔画之一。主笔捺画有斜、平之分,斜捺如第二行字例,起笔即向右斜下,平捺体势稍平,多使用在走车及心底一类的字形中。</h3><h3>捺画书写时要注意笔的提按变化,结笔出锋要略缓,锋尖不能太尖锐。副笔捺画则表现为有形无势,不作大的发挥变化。</h3><h3>|钩|</h3><h3>严格地讲,隶书中没有典型的钩画,如转、时、弟等字仅在收笔时略微弯出变化,而大多字例都写如弯竖。</h3><h3>曹全碑中立刀旁最有钩的特征,其取势较平,与竖画相接近于直角,出锋不宜太快,锋角不宜尖锐。像“民"字类的挑钩,可以分作两笔写出,典型的如“氏” 的写法。</h3><h3>|折||</h3><h3>篆书无明显方折笔面,自隶书开始才有了明确的折法。折画如不作夸张发挥,一般都是由横竖或坚横两个直画组合而成,从第一行字例中,可以清楚看出折画是分两笔搭接而成的。</h3><h3>竖画接主笔横画发挥成主笔的字例,其中巴、流、完、先等字的折画宛如一笔写成,所以两笔相接要连续进行,转换时用它要灵动,不可积墨成团。</h3><h3>各种折画在起初练习时以两笔写成为好,逐步熟练后即可随势连写而成。在曹全碑中,有些字的折画其折转处流畅圆润,行8笔轻灵中见果断,稍有迟疑就会滞留墨溃,因此关键在“熟能生巧”。</h3><h3>曹全碑中有不少字形的折画两笔分离,各自成画,但彼此间仍有气息相通,特别是横画收笔要轻而虚,给竖(或点)的起笔留有余地。</h3><h3>斜折也有断和连的变化,其转折处写法与其他折画相同。折画连续出现时折转处要虚实相济,彼此之间在统一中见变化。</h3> <h3>  学习体会:</h3><h3> 1、通临《曹全碑》,可以更直观额地体会曹全碑的特点;</h3><h3> 2、个别学习,逐字推敲;</h3><h3> 3、背临通写、集字创作;</h3><h3> 4、写大写小,品字读碑;</h3><h3> 5、横平竖直。横画有的呈水平状,有的微微下俯,但两端的高低基本一致。竖画,尤其是中画,则是正直的。</h3><h3> 6、方圆并用。笔画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比小篆方,所以一般都讲篆圆隶方。但这只是相对的,在用笔时还保留了小篆圆笔的笔意;</h3><h3> 7、“蚕头雁尾”。隶书的主笔,如长横、捺画、斜钩、平钩、浮鹅钩,起笔圆润,形同蚕头,收笔之处重顿之后再挑出,状如雁尾,这就叫“蚕头雁尾”。</h3> <h3>十个字最难写的字</h3><h3>分别是:人、心、永、天、火、寸、古、工、</h3><h3>口、女。</h3><h3>这十个字无一例外都是笔画极少的独体字。</h3> <h3>隶书学习六十四法</h3> <h3> 学习书法,第一件事是选择取法方向,选择碑帖。而选择碑帖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兴趣。只有发自内心地喜欢,才会百分百地为之努力。曹全碑秀丽端庄,符合大众审美口味,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强大吸引力。而这种吸引力对于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对于入门尤为重要。</h3><h3> 曹全碑在隶书体系里面具有重要地位,它隶法最为完备,隶书特征最为鲜明,对于帮助初学者掌握隶书基本笔法、基本特征很有益处。</h3><h3> 曹全碑的出路也是不错的,历史上有很多书法家取法曹全,进而自成一派。比如:</h3> <h3>《咏梅九首》</h3><h3>【明】高启</h3><h3>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h3><h3>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h3><h3>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h3><h3>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h3><h3>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又号青丘子,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据说才华可与刘伯温齐名。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也称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h3><h3>高启天赋异禀,自幼才思敏捷,读书能过目成诵,通晓历史,尤善诗文,16岁才学已经名闻四方。洪武初年,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后辞官而去。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高启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h3><h3>《咏梅九首》大概是受到杜甫秋兴八首的启发而写,是一组非常体现高启风骨和风格的作品。</h3> <h3>一、临帖始终贯穿</h3><h3> 古人之法帖均是书法之准则,笔法、结体都应有来历,方能入雅,长久不懈的临帖兼创作,是最有效最直接迹近古人的一条捷径。当然,这里的“帖”值得是值得效法的法书,古人碑帖众多,需有慧眼,择优而学。</h3><h3> 二、从正书入门</h3><h3>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隶、篆种类多样,从何入手最为合适呢?历来书家(书论家)各持言辞,认识不一。我以为,相对而言,正书是基础,从楷书、隶书、篆书入手更为妥帖:</h3><h3> 1、初学书法,应先重规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确轨道。</h3><h3>楷书八法(横、竖、撇、捺、点、钩、挑、折)齐备,最为严格,以此绳之,可算严师严教,定能精进。楷书笔势稳健,如慢动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规范有致。其点画和结构,非常精细,最能训练基本功夫,最能培养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门的正道。近人潘天寿说得好:“开始学书法,必须求法则,要正规,要从正楷开始。”</h3><h3> 2、初学书法,应遵次序,先静后动,方能提高效益。</h3><h3>楷如立,气象稳静。行如行,草如跑,气象飞动。学过楷书,再学行书和草书,正是先静后动,符合操作程序,更加方便转换。所以宋朝苏东坡很有哲理地说:“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足道也。”唐人张敬玄甚至义正词严地说:“初学书,先学真书,此不失节也。若不先学真书,便学纵体,为宗主后,却学真体,难成矣!”</h3><h3> 3、初学书法,应从方便之处入手,方能早见成果。</h3><h3>在汉字书体形成和演变的时序上,楷书是最后定型的字体,是今天我们使用最广和最普及的字体。我们对它的面目更感到熟悉可近,从此入手,比起从篆、隶、草(行)入手,减少了识辨方面的困难。而且学了马上益于日常实用,又多了一项成果,何乐而不为呢?</h3><h3> 三、笔法是学书是关键</h3><h3> “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沈尹默《论书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孟 《兰亭十三跋》)。“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对于笔法,古人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大的重视,因为它是书写的关键。写字因用笔不同,或称刷字,或谓填字,或叫涂鸭……,其效果大径相庭。</h3><h3> 笔法,在运用过程中,表现为提、按、绞、翻或使、转、缓、疾等等,而在写出的笔迹(墨迹)上,则表现为轻、重、圆、方或连、断、润、躁等等。这正是艺术风格的展现处,正是艺术语言的深邃处,差之毫厘,则异之千里。笔法的精湛、丰富和复杂,最不容忽视,也很费功夫。掌握了各种笔势的写法,点画才更富变化,书写才更加生动。若能运用自如,出手入化,可以说就掌握了书法的关键。</h3><h3> 四、简注意修行字内功 </h3><h3> 古代书法家无不是文人,而今人“书法家”可谓泛滥矣。学习书法到了一定阶段最终决定书者高度的还是学养,学养的丰厚与否决定此人的艺术高度。所谓字内功是指国学、艺术等等有关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需努力打造。</h3><h3> 五、坚持不懈地学习</h3><h3> 米芾说:"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学书不可一曝十寒,古人有日课三千之说,日日临帖更是提升自身艺术水准的必要之路。</h3><h3> 六、水到渠成</h3><h3> 何绍基说:"书家须自立门户,其旨在熔铸古人,自成一家"。学好传统最终的目的是要转化和活用。这种“转化”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非刻意而能为之。</h3> <h3>书法学习造就的“三心二意”</h3><h3>书法学习的“三心二意”是加了引号的,是三个“心”和两个“意”。</h3><h3> 1、恒心</h3><h3> 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和耐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半途而废,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大凡那些成功人士,他们之所以跟普通人不一样,其最大的原因就是对待一件事情的坚持不懈,只有坚持下去,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规律,掌握了这些特点,才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去办事。学习书法也是一样的,对待有一种书体,坚持按照它的点画字形去书写,时间久了,就能学到其中的笔法,为书写打好基础。</h3><h3> 2、细心</h3><h3> 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处着手,不能眼高手低,只有把小事情做好了,才能对事情各个击破。书法中尤其是这样,因为我们在“与古人对话”的过程中,在细节上寻找古人的用笔、结体,因为这些“秘密”往往都是藏在细节之中,发现了就是成功,如果粗心大意,马马虎虎是很难体会到这些秘密的。另外,细心还要体现在书写上,发现了细节,也要把那样细节在书写中表现出来,这也是书法的最终技法能力的训练和考察,现在写字的人很多,水平都差不多,但评委在查看作品时往往都注重细节的考察,所以细节有时是决定能否成功的关键要素。</h3><h3> 3、悟心</h3><h3> 悟心也是悟性,但二者是因果关系,没有悟心,不持有悟心,也就不会有悟性,书法是最能体现悟性的。悟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临摹中的,要通过对古人书法的观察、临习,体悟古人书写的意图和用笔特点、结构规律,让自己有所感悟。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创作中,很多人书法之所以那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有很高的悟性。悟性是天分加后天的积累,有天分不学习,悟性也会逐渐消失,相反后天努力却是提高悟性的重要手段。</h3><h3> 4、敬意</h3><h3> 就是对书法的敬畏之意。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的最高形态,作为学习书法的人都应当有这份敬畏之心,古人遗留下来的经典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而来,通过敬意之心,本着虔诚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从中学到必要的知识。敬意表现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只有踏踏实实,抱着求知的态度,才能从古人那里学到真东西。</h3><h3> 5、静意</h3><h3> 书法跟其它学科一样,需要人的理性思考和认真实践,而思考就需要从问题的深处去想,思考问题就是一个静思的过程,从书法中得到静态的感受,有了这种感受,就能看到书法中存在的一些真正的问题。另外,书法也是一个静态的艺术表现,它不像舞蹈、音乐都能通过对象的动态来传递思想,所以,人从中获取信息时也要静静地看、安静地思考,从而得到静意的收获。</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