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可能是年纪大了的原因,心理变得越来越脆弱。表现之一,就是容易动感情,往往不知触及了那根神经,就会伤感起来。晚上看电视,看着看着,就会流眼泪。吓得孙女忙问,爷爷奶奶怎么了?因此,有些节目我们就不太敢看,比如说,央视关于寻人的专题节目《等着我》。节目里每找一个人,都有一段悲欢离合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偶尔看了,到了激动之处,基本上是泪流满面。</h3><h3> 人老了,为什么容易伤感?可能有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多种因素。但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老了愿意联想和回忆。所谓“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往的事难忘怀”。特别是退休后,没有太多的事情做了,时间相对充裕,还积攒了几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也蕴育了大半辈子的家国情怀。回头看,酸甜苦辣,欢乐悲伤;往前看,夕阳西下,来日无长。于是,遇到事情,就会回忆和联想到过去的一些人和事,触及到内心深处的许多敏感点,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愫就会由然而生,这就是感动。这种情绪有时会是开心的,欢快的,但大部分会带有悲伤的情調。这就是伤感。</h3><h3> 最近,看了网上的两个帖子,一个是文章,一个是视频,看后又让我动了情。文章是讲了发生在外国的一个故事,说母女俩冬季去登山,遇到了雪崩,被困到了山上。因为俩人都穿着银色的登山服,救援的直升飞机很难发现。看着昏迷的女儿,母亲把自己的手腕割开,鲜血染红了附近的白雪。最终,救援人员救起了女儿,母亲则血竭而死。视频讲的是国内的一对父子,在海边游玩的时候,儿子不慎被海潮卷走,父亲明知救人无望,仍拼尽全力追赶着儿子,最后两人都被大浪吞噬。看到这,一种感伤之情又在我心中弥漫开来。世间的各种爱莫大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儿女对父母的爱又有多少呢?就这两件事来说,父母和子女如果调换一下角色,会怎么样?</h3><h3> 由此,我又想到了我已逝去的父母亲。他们对子女的爱虽然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爱的浸润,仍让我们体会到了阳光雨露般的温暖。记得我小时候身体非常不好,父母想尽办法为我每天订半斤羊奶,补充营养。为了给我治病,父亲卖掉了唯一的、经历了枪林弹雨的一块手表。母亲为了三个孩子,到处去做临时工。有一段时间,他在一个工厂做翻沙工,每天累得精疲力尽,回来还要给我们洗衣做饭。等我们长大成人后,父母还是那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而总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但回想起来,我们对父母付出得就太少了。要比起来父母给我们的,简直就是九牛一毛。想起过去的一桩桩、一件件难忘的事情,就会伤感,就会想,他们如果还活着,该多好。我们会对父母更加珍惜,做得更好。</h3><h3> 其实,伤感不仅只来之父母深沉的爱。大千世界,宇宙万象皆有情。有情之处便有感动,便有伤感。伤感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通过伤感,我们会感悟人生的真善美,感受社会的阴晴冷暖,重温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和故乡情。更重要的是伤感能转化为正能量,使我们自我完善,追求美好,坚强向上,充满阳光。由此看来,快乐的心情是必要的,伤感也是人之常情。伤感与快乐相伴而生,快乐与伤感相辅相成。让伤感净化我们的心灵,让快乐永远围绕在我们身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