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林熙妍在单位附近买了个小房子,面积不大,大概六七十平方,不过一个人住着倒还算宽敞,有卧室、厨房、卫生间、客厅、还有一个小阳台,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只是功能不是太齐全,像衣帽间、书房之类的就没有了,毕竟面积就这么大。她是在三年前买的房子,前年的时候父母帮衬了一些钱,把房子装修了一下,简单购置了一些家具搬了进来。
<br></h3><h3>单位离家不算太远,二十几公里,不过上下班高峰期的时候,路上车很多。遇到堵车,单趟花在路上的时间,有时需要近一个小时。单位工作比较忙,有时晚上也需要加班,所有周一至周四,她一般就近住在自己的小房子里。今天又是回家的日子,星期五的傍晚路上车流比往常更大,因为大家都要过周末。
“妈,我回来了。”林熙妍一进门就闻到一阵饭菜的香味。
“洗手吃饭吧,我这还有一个菜,马上就好。”母亲怕菜凉了,所以一般都掐着点做菜。
母亲系着围裙还在厨房忙活,父亲把碗筷摆上了桌。饭桌上又是照例话家常。一般是母亲询问她的工作生活状况,顺带说说周围邻居亲戚近期发生的一些家长里短的事,父亲偶尔也会问,但是问得不多,只是中间插几句,对于生活琐事,女人总是比男人更容易念叨,这是一种本性使然,科学研究也表明女人比男人更喜欢倾诉与说话。
偶尔母亲问得多了,她也会感觉有些烦,特别是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比如她正和男朋友闹矛盾,母亲又非要刨根问底地问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过,如果饭桌上没有母亲,只有她和父亲两个人吃饭,气氛又会多一分冷清,少一分温馨。两全其美还真是一件难事。
“最近怎么老不见陈卓来家里吃饭?”母亲问她,她的男朋友是有段时间没来了。
“他最近忙着出差,工作特别忙。”她回答道,事实确实如此,她没有骗母亲。
“那等他回来,你告诉我。我多烧几个菜。”母亲对于未来女婿很是记挂,平时每每打电话也会问到他。她有些不放心,生怕女儿和他又出现什么问题。
“隔壁李阿姨家的女儿离婚了。”母亲切换了话题,但主题不变,依旧是儿女的婚姻大事。
“什么时候的事,不是去年还是前年才结的婚吗?”林熙妍记不清隔壁邻居女儿具体结婚的时间,但记得时间还不长。
“已经快三个月了。刚开始你李阿姨没说,后来我看她老带着孩子,就问她了。”
“你李阿姨现在比以前辛苦多了。”父亲说道。
的确,李阿姨的退休生活因女儿的离婚而打破了原有的轻松节奏。原本,李阿姨的女儿出嫁了,自己也退休了,平时也就做做家务,跳跳广场舞,周末女儿女婿回来就帮着带带外孙女,偶尔和原来的同事一起短途出游。
现在女儿离婚了,孩子归女方,女儿又要上班,白天没有办法带孩子。现在请保姆的费用可不低,女儿的收入水平并不比保姆的工资高很多,所以带孩子的担子就落在了李阿姨肩上,带孩子并不是轻松的活儿,还好李阿姨是乐观开朗的性格,身子骨也不错。
李阿姨的女儿离婚时已经有了孩子,但还是没能保住他们的婚姻,孩子是婚姻的粘合剂,但也有脱胶的时候。
李阿姨的女儿和林熙妍差不多年纪,但是俩人并不熟悉。李阿姨一家差不多是十年前搬到这个小区的,在这段时间里,林熙妍起初在上学,平时都寄宿,李阿姨的女儿也一样,后来大家都上班了,真正在家的时间不多。加上年轻人又不太爱串门,所以,尽管俩人作了多年邻居,但依然谈不上熟稔。
相较两个女儿,林熙妍母亲和李阿姨要熟悉得多,妈妈们都很喜欢聊天,特别是聊天的对象是同年龄段的女性。到了这个年龄和儿女的关系已经不似孩子们小时候那么亲密,儿女们长大了,都有自己的世界,自己的生活。和丈夫朝夕相处这么多年,似乎也没有了太多的话题可以聊,反而是在同年龄段的同性友人处能找到更多的共鸣,聊的话题大多也是生活方面的内容,到了快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年纪工作已经不再占据生活的重心。
李阿姨的女儿和前夫是相亲认识的,刚开始的时候她对男方的感觉是淡淡的,男方对她倒是挺上心的,渐渐地俩人感情开始好起来,日久生情这件事确实客观存在,加上双方父母的撮合,于是俩人也算是顺顺利利地结了婚。
好景不长,没想到结婚还不到三年,俩人却突然离了婚。也许并不突然,只是外人无从得知事情发生的经过,也许种种迹象早已显现,又或者是当事人有些后知后觉,总之大多数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起因经过的,而导致事件发生的那个触发点只是导火索而已。
据说,李阿姨的女儿离婚是因为男方出轨,男方有回心转意的意思,但是李阿姨的女儿没有办法原谅他。她当初决定嫁给他,最看重的有两点:一是觉得他人可靠,二是觉得他对她好。现在第一点已经被推翻了,在你深信不疑的事情上翻船,让人始料不及。家人也劝她,让她再相信他一次,离了婚再找就难了,虽然错不在你,但改变不了你离异的事实,现在小姑娘对象都不好找,更何况你一个离了婚的女人,再说下一个也不见得比这个好。
李阿姨的女儿似乎铁了心要离婚,大概是觉得很难再相信他,又或者觉得即使以后就算不再发生这样的事情,心中也始终有个疙瘩,她不仅决定离婚,而且主张孩子归自己,尚在哺乳期的孩子如果让法院判,从对孩子有利的角度,一般也会判给母亲,不过俩人倒是没上法院。男方起初也打算要孩子,但没坚持,可能是觉得最终会归女方,又或者其实心里并不是太想要孩子,毕竟对再婚来说带着个孩子算是个不小的减分项。
如果是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林熙妍心里没有答案。但愿不要遇上这样的事,她心里想。把婚姻看得太轻,显然不对,但把婚姻看的太重、太神圣似乎也不好,如果李阿姨的女儿能原谅丈夫,也许他们也能安耽地生活下去,孩子能有个完整的家,李阿姨和女儿也不用这么辛苦。但不是每件事情都是纯粹地权衡利弊,人除了理性,还有更多的感性。如果下次再重蹈覆辙该怎么办,原谅了一次是不是还能原谅第二次,婚姻有了裂痕是不是还能保持原有的心境,自己会不会变得疑神疑鬼。这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
维持婚姻存续的诸多因素中,除了感情以外还有很多旁的因素,比如孩子的抚养,比如财产的分配,比如外界的眼光。总之,它是一个动一发而牵全身的问题。人人都知道稳定婚姻的重要性,但理性的认知仍不能降低居高不下的离婚率,很多婚姻的解体似乎也不是双方当事人有意为之,但事情不知怎的就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生活从来不会预先告诉你结局,只能等到了点由你自己来揭晓答案,这是生活未知性的神秘之处,也是不可逆转的唏嘘之处。<br></h3> <h3>星期六一整天,林熙妍都没出门,早上起得晚,白天除了上上网,就是看看剧,听听音乐,收拾一下衣物。最近一直比较忙,好久没有宅在家里了,偶尔过一天看似既无聊又浪费时间的生活似乎也不错。吃过晚饭,林熙妍陪着母亲在小区里散步,迎面碰上了李阿姨和李阿姨女儿,还有婴儿车里的小婴儿,她们也正带着宝宝在小区里溜达。
林熙妍的母亲和李阿姨停在一边开始聊家常,林熙妍也和李阿姨的女儿聊了起来,有个孩子在旁边,似乎自然而然就多了些话题。婴儿车是个刚满一岁的男婴,皮肤光滑剔透,婴儿的皮肤都毫无瑕疵,眼睛圆圆的,睁得老大,正盯着林熙妍看,看起来没有恶意的陌生人总能引起婴儿的好奇和关注。小宝宝也不怕生,林熙妍逗她,他也乐得咧嘴笑。
“真可爱啊。”林熙妍对李阿姨的女儿说,这是她内心真实的感受,没有刻意礼貌的意思,婴儿就是具有天生让人怜爱的特质,它什么都不需要做,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但人们还是喜欢它,那是造物主赋予它短暂的特权。
“是啊,不过你别看她现在这么乖,晚上可就变成小恶魔了,时不时吵得你睡不好觉。”
林熙妍知道她说的事实,看看孩子母亲脸上的黑眼圈就知道了。哪个孩子能像洋娃娃不哭不闹,虽没做过母亲,但是对于做母亲的辛苦,林熙妍还是知道几分的,她的一些同学和同事都做了母亲,从她们的交谈中能知道几分,从她们的生活中能感知几分,顺带还了解了一些育儿常识。
小宝宝的手臂像藕节似的肉鼓鼓的,林熙妍不禁想要握一握他张开的小手,小手又白又软,让人不自觉地变得小心翼翼,林熙妍不禁从心里生出想有个孩子的念头。
在年纪更小一点的时候,她面对婴儿是没有这种感觉,甚至觉得有点讨厌,比如在一桌人吃饭的时候,它又哭又闹,只得有一个人下了饭桌专门哄它,抱着他各处转悠或给它喂奶哄它睡觉。现在虽然她没到母爱爆棚的程度,但面对孩子心里多了一份柔情,大概人到了某个年龄就会生出对幼小的生命的喜爱和期盼,也许是自然界生命繁衍规律使然。
“你看,小宝宝多有趣,有个孩子多好。”回家的路上母亲对林熙妍说道,母亲似乎只看到了孩子的可爱,没有看到李阿姨和她女儿的辛劳,人都喜欢按自己预设的结论来描述事物,对于客观存在另外方面选择视而不见或略过不表。
在林熙妍还没男朋友的前两年,母亲是这样劝她的,这也是大多数父母的范本句式。“熙妍,你看你到现在还没有男朋友,你看某某家孩子都两岁了”,到后来是三岁了或上幼儿园了,
母亲不会描述孩子的父母婚姻生活是否幸福,也不会描述孩子健康与否。母亲想传达的信息是有孩子是一件特别好的事,别人都有了,自己很羡慕。她希望你心里生起一种愧意,生起一种焦急,然后落实到行动上赶紧结婚。母亲的话起初确实起到了她预想的效果,不过后来时间长了,林熙妍也就变得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林熙妍有个坏毛病,就是容易想太多,比如会想成为好父亲的男人应该具备哪些特质,找男朋友的时候会考虑这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好父亲。又比如,如果万一自己离了婚,孩子该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性格养成。她太没有安全感,她希望有一些具象的、确定的事物让自己安心,明知世事难料,她还是想要万无一失,生怕走错一步。
完整的家庭对孩子固然是重要的,双亲中的任何一方都很难独自一人扮演好父亲母亲两种角色,但是完整而不健全的家庭并不见得就比单亲家庭好很多,比如双方无休止的争吵或压抑的家庭气氛可能比一方的缺位让孩子更不快乐。
单亲妈妈是辛苦的,单亲爸爸也一样,但是既然做了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人生来就有许多责任要担负,有很多职责要履行。生易,活不易,人生从来都不容易。<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