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飞:追寻芳华

周晓飞

<h3><font color="#ed2308"> 毕业三十年献辞</font>,作于2013年8月3日,西安,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h3> <h3>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战友们:</h3><h3> 大家好!在建军86周年之际,我们回到母校,来到我们与“八一”军徽结缘的地方。看看脚下,我们站在心中的这片圣土上;想想今天,是我们久别重逢的一个庄严日子。此时此地,让我们闭目沉思,一起穿越世纪的时空,追忆那黑白胶片一般的遥远从前……</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追 梦</font></b></h1><h3></h3><h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第一个九月,怀揣着高远志向的一群年轻人,迎着朝阳,沐浴着清风,憧憬着未来,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在这里。由此,我们携手走上了一条投笔从戎、从军报国的道路。</h3><h3> 我们五湖四海,分别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四川、重庆,来自兰州战区各部队,548人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步兵学校一大队——三队、四队、五队、六队。</h3><h3> 那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年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风华正茂的我们,在那首《光荣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歌曲感召下,个个书生意气,指点江山;人人朝气蓬勃,挥斥方遒……</h3><h3> 时光飞逝,恍若白驹过隙一般短暂。三十三年过去了,轰轰烈烈做了一场的我们,回首凝望,不禁感慨唏嘘——命中注定了,这里,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洗 礼</font></b></h1><h3></h3><h3>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齐唱着这首从来不须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军歌,火热的军校生活开始了。</h3><h3> 三九严寒,我们爬冰卧雪;三伏酷暑,我们挥汗如雨;春去秋来,我们天不怕地不怕,风雨雷电任随它。</h3><h3> 忘不了分列式那滚滚洪流、番号震天;忘不了东靶场那点射连发、摸爬滚打;忘不了南坊镇那野外驻训、冰天雪地;忘不了白草山那攻防演练、彻夜厮杀……</h3><h3> 难忘肖华上将眼底六洲风云的醍醐灌顶;难忘教官的言传身教;难忘校领导、大队领导特别是朝夕相处的队长教导员区队长班长的率先垂范、耳提面命;难忘管理员文书炊事班的默默付出;难忘单双杠木马和那只半自动步枪;难忘被刺激性毒剂逼出眼泪的狼狈、紧急集合衬裤拖在裤腿外的尴尬;难忘懵懂的我们,守着半导体收音机凝听《军港之夜》,希冀那未来的爱人……</h3><h3> 那是直线加方块的三年,娱乐很少;那是三点成一线的三年,吃苦很多;那更是面壁蹈海的三年,烈火中锻造出崭新的自我。</h3><h3> 一九八三年的七月,一群踌躇满志、跃跃欲试的新一代共和国军官诞生了!</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出 征</font></b></h1><h3></h3><h3> “起来,用我们的热血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同学们大家起来,听吧,抗战的号角已吹响;向前向前向前,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是一位同学用《国歌》《毕业歌》《军歌》歌词组合而成的一首诗。扪心自问,我们不正是在各自岗位上用行动诠释着它吗?</h3><h3> 在那个火红的七月,毕业了!蒙蒙细雨中,穿上“四个兜”的我们挥泪拥抱,奔向远方。</h3> <h3> 黄河之滨、河西走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青藏高原、贺兰山麓飘扬过我们的战旗,额济纳、居延海聆听过我们的呐喊,秦岭乌鞘岭、潼关嘉峪关镌刻着我们永恒的记忆……</h3> <h3> 激情燃烧的岁月就像一把泥沙从指间滑出,化作南疆边陲对越作战的冲锋号角,化作湟水河畔皋兰山麓的猎猎红旗,化作大漠南北大河上下的筚路蓝缕,化作终南山下古城西安的不懈努力……</h3> <h3> 无论是继续从军还是脱下戎装,无论是短暂相聚还是天各一方,我们不约而同地——把忠诚与勇敢捆绑,攻坚克难,斩将夺旗;把信念与实干叠加,各尽所能,回报社会;把坚定与执着经纬,赤胆忠心,痴心不改;把炽烈与大爱交织,俯拾皆是,承载起一个个温馨的、自豪的家庭。时间这样记录着我们——成人、成家、成长,立德、立言、立功。</h3><h3> 三十个春秋,在历史长河是短暂的一瞬,而在我们的生命里,她倾国倾城,分量极重!</h3><h3> 青春无悔,一如大江东去;壮心不已,留得五岳擎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感 恩</font></b></h1><h3></h3><h3> “岁月是把杀猪刀”,不知不觉,我们都过了知命之年,当年一个赛一个的精壮小伙儿已渐显老态,但气场依旧。母校也弥久历新,三易其名,从兰州军区步兵学校到西安陆军学校,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如今的解放军边防学院。</h3><h3> 今天,在告别母校三十年的今天,我们回到梦开始的地方,追寻那份感动内心的精神力量。</h3> <h3> 感谢母校!你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因为,我们曾在这里蓄势待发,喷薄崛起;还因为,你矗立在这里,薪火相传,奔流不息,不断播撒新绿。</h3><h3> 感谢我们的导师——队长教导员、区队长、教官和各级领导!是你,点燃了我们的梦想;是你,纠正了我们的失误;是你,呵护着我们的摔倒;是你,激励着我们的每一点进步;是你,一路领航着我们,排除万难,奋勇向前。师德师恩,虽无以相报,但却桃李无言,下自成蹊。</h3> <h3> 感谢同学们、战友们!</h3><h3> 世上最真实的友谊是什么?是同甘共苦。我们拥有!</h3><h3> 世上最坦诚的友谊是什么?是返璞归真。我们拥有!</h3><h3> 世上最珍贵的友谊又是什么?是默契配合、遥相呼应。我们一样拥有!</h3><h3> 我们拥有着彼此,就拥有整个世界!</h3> <h3> 情感所致,赋诗一首献给我们逝去的青春,并与明天相约,让历史告诉未来。</h3><h3> 人生自古东流水,激情未灭鬓毛衰。</h3><h3> 忍将岁月从头看,不负青春几十回。</h3><h3> 最后,请大家铭记,长眠在老山前线的三队学员王晓强烈士、五队学员缑晨烈士出征前留下的祝福:“假如我死了,你不要难过,应在我的微笑里,好好生活!”</h3> <h3> 追梦过去,我们自豪;感恩今天,我们更精彩。让生活在这个缤纷年代的我们相互衷心祝福——中国梦做得好,正能量鼓得足,好事儿来得多,幸福感特别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