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外滩建筑群——上海市总工会

卞鹄(Aubrey凡人哥)

<h3>很多人提起外滩14号的上海市总工会大楼,总会笑言,这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里“最年轻的老大楼”。这话确实不假。在一众20世纪初期、甚至是19世纪末期落成的“老大哥”建筑中,外滩14号是鲜有的在上世纪40年代才诞生的大楼,尽管年轻如它,也已经走过了70个春秋。<br></h3> <h3>1880年,来自德国的多家银行联合从颠地洋行买下了外滩14号的房产,那是一幢四层楼的德国文艺复兴式建筑,德华银行就此成立。然而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919年10月,德华银行作为敌产被交通银行接管,交通银行便也顺理成章地迁入了外滩14号的大楼。当时凡涉及道路、邮电、航运的金融服务,均由交通银行办理,因此银行业务日益增长,很快就产生了重建大楼的需要。然而,这一计划却因为抗战而一再延迟,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实施。于是,1948年竣工的原交通银行大楼,就这样成为了解放前外滩区域建造的最后一座大楼。<br></h3> <h3>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这栋大楼的是匈牙利建筑师鸿达,他是当年上海滩热门的外国建筑师,新新百货和国泰电影院就是出自他的手笔。鸿达的职场生涯,与同为在沪打拼的东欧老乡邬达克有不少相似之处。一战后,外滩建筑群经历了新一轮的翻造,在欧美风行一时的装饰艺术风格开始渐渐流行,在鸿达设计外滩14号大楼的时候,也同样看得出这种几何化风格的鲜明印记——大楼的立面强调垂直的竖线条构图,中轴对称,顶部加高两层作塔状造型,装饰相当简洁。底层及入口用黑色大理石饰面,其余墙面都以白水泥粉刷。虽然简素其外,但鸿达的设计其实有着精美的内里,细细品味,一点也不简单。<br></h3> <h3>面向外滩的前厅,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过道,边上是两道极富设计感的楼梯,紫铜扶手勾勒出美好的弧度,与大门的铜艺默契呼应。厅内有每排九根、统共4排的大理石柱。二楼同样设有一个大厅,电梯设在楼厅的一侧;三层以上的楼层,虽然层高不算太高,但光线却处理得很好。再加上发电机、空气调节机等当时先进的设备,使得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在强调实用性、功能性的同时,也有相当耐看的细节质感。<br></h3> <h3>大楼建成之后没有几年,交通银行将总部迁回北京。自1951年起,上海市总工会开始在外滩14号办公,大楼也因此更名为上海市总工会大楼,一直延续至今。<br></h3> <h3>时代造就劳动模范,劳动模范引领时代。 ”时代领跑者——上海劳动模范风采展“在上海市总工会这栋已有70年历史的建筑里对外开放,旨在进一步弘扬劳动模范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凝聚起千百万职工拼搏进取的磅礴力量,为推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打造“全球卓越城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h3> <h3>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上海工人阶级勇立潮头,奋发有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马当先、艰苦创业,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到面向新时代的奋楫争先、追求卓越,书写了一部部气势如虹的动人华章,诞生了一批批令人景仰的劳动模范。“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动模范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体现,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力量。<br></h3> <h3>“走进外滩建筑”项目自6月1日,免费参观7座建筑(外滩源1号、和平饭店、中国银行大楼、浦发银行大楼、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上海电信博物馆、上海市外滩历史纪念馆)以外,8月1日新增了一座同样拥有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上海市总工会大楼,中山东一路14号,星期一、三14:00——15:00参观。</h3><h3>每月26 日上午10时在“黄埔最上海”微信公众号在线预约下月参观时间。预约进入这些外滩建筑,你还可以享受现场导览服务。<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