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雉爸爸带娃记

赵兄粮票

<h3> 水雉是鸻(heng)形目水雉科的一种中小型鸟类,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的开放性湿地中,主要为淡水湖沼。因其有细长的脚爪,能轻步行走于睡莲、荷花、菱角、芡实等浮叶植物上,且体态优美,羽色艳丽,被美称为“凌波仙子”。 水雉,一雌多雄制,通常营巢于莲叶、百合叶、水仙花叶以及大型浮草上。每窝产卵4枚,卵为梨形,颜色变化较大,有绿褐色、黄铜色、橄榄褐色到深紫栗色、极富光泽。孵卵由雄鸟承担,在一个繁殖季节雌鸟有时可产卵10窝以上,分别由不同的雄鸟孵化,卵化期26天。&nbsp;</h3><h3> 接下来,将展示一个水雉爸爸从孵卵到带宝宝的一个小过程,摄于长治市国家湿地公园。 <br></h3> <h3>6月28日 二十多天没去湿地了,今天没事,决定去湿地看看,也想灭了拍水雉的怨念。 没想到刚架好机器就发现了水雉,好运气,赶紧拍了几张,只是距离远。<br></h3> <h3>  静静地观察,发现它竟然趴下了!趴下了!回看照片,放大,天哪!有四颗蛋!是水雉的窝!<br></h3> <h3>  这窝水雉距离不算远,接下来就是等待小鸟破壳而出了。<br></h3> <h3>  下午,继续蹲守,发现四个蛋少了一个,三个蛋了!好奇怪,那一个蛋哪去了?<br></h3> <h3>  水雉爸爸没有受少蛋的影响,继续孵蛋。<br></h3> <h3>  29日,9点左右又到了湿地,水雉爸爸还在卧巢,不时伸个懒腰,去吃点东西,也拍到了几张飞版。<br></h3> <h3>  雌鸟在远去驱赶入侵者,也飞近了一次,给它了一张标准照。<br></h3> <h3>雌鸟<br></h3> <h3>  30日,一早有点冷,水雉爸爸卧在窝里眼也不睁。<br></h3> <h3>  天稍稍一热,它就出来吃,吃饱了孵蛋,一直循环。<br></h3> <h3>  7月1日,还是孵了吃,吃了孵。偶尔飞一飞。<br></h3> <h3>  7月2日上午,一切正常。下午,发现第一只小鸟出壳了!具体时间不详。<br></h3> <h3>  7月3日,9点53分,第二只出壳。下午再去第三只也出来了。全程记录了第二只出壳的过程,刚出壳的小鸟不到五分钟就要钻到雄鸟的翅膀下面,只露两条腿。出壳后雄鸟会把壳叼走,出来一上午的小鸟基本就能自由行走和进食了。<br></h3> <h3>  藏到爸爸翅膀下面取暖,只露出了腿,还剩下一个蛋。<br></h3> <h3>爸爸叼走了蛋壳!<br></h3> <h3>  7月4日,上午下雨基本不动,下午天好了一点,三个小朋友已经跟着爸爸在领地里觅食了。<br></h3> <h3>再来几个飞版的<br></h3> <h3>  接下来的几天,水雉爸爸带着孩子们,在它的领地范围内不停的吃,水雉宝宝也长大了点。<br></h3> <h3>  水雉爸爸看着小宝宝过危险的地方,好有爱!<br></h3> <h3>  偶尔飞远吃东西,有情况马上飞奔到宝宝身边。<br></h3> <h3>  9号有雨,小家伙们只能在爸爸翅膀下面了。第一次下这大雨拍鸟,挺爽!<br></h3> <h3>还拍了点雨版荷花</h3> <h3>  下了好几天雨,11号天晴了一下,近距离拍了点。<br></h3> <h3>驱赶黄苇鳽<br></h3> <h3>逮住个虾米</h3> <h3>  16号水雉爸爸带着宝宝们走远了,走远了就该再见了!明年见!<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