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初识大理是11年的春节前,也许是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旅游的淡季,也许是那时的大理还没有过度开发,毗邻的丽江才是文艺青年们向往且必去的地方。所以,那时的大理是安静而惬意的。我们一家人闲逛在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吃小吃,寻美食,品梅酒,看美景。大理,给我们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h3><div> 再见就已经是7年后的夏天,我们在黄昏的时候到了大理。在古城边住下后,我们就进到古城,想要去找记忆中的那家烧烤店。可是,我们被古城大街上熙攘的人群、酒吧里传出的鼓点、迷离的灯光惊到了。这哪里还是记忆中那个青砖灰瓦,悠闲自在的大理。 </div> <h3>第二天老公去工作,我和果果在古城里闲逛拍照。出人意料的是,大街上的人竟然不算多,仿佛昨晚的热闹熙攘都是幻觉。我们捡僻静的小巷子走,在一个小巷子的拐角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在洗紫苏叶,旁边的竹簸箕里晒着一簸箕的紫色小圆饼,它们在云南灿烂的阳光里散发着诱人的色彩。果果好奇地凑过去看,妇人热情地推销她的小圆饼。圆饼有个好听的名字:紫苏梅子饼。果果忍不住买了一个,那妇人反复交代:要小口小口吃,小口小口……果果照着妇人的话,小心翼翼的咬了一小口,然后咧着嘴对我说:妈,你要不要咬一口……呵呵,我知道为什么那妇人要反复交代小口吃了。</h3> <h3>海舌公园和才村,虽然海舌公园的网红拍照景点更多,但我更喜欢才村。到海舌公园要在喜洲坐电瓶车或马车去,去海舌公园的路很窄、且七拐八拐、坑坑洼洼。我坐在电瓶车上说,路痴如我,自己开车绝对迷路。我们那个电瓶车师傅很好,遇到自驾的人开错了路都使劲摁喇叭,叫那些车跟着他走。我们到海舌公园的时候,已是雨过天晴。洱海对面的远山显出一片浓浓淡淡的蓝,颇有中国画的韵味。水中许多嶙峋的枯枝直指天空,给原本飘着许多黄色小花的温柔的洱海平添了一些别样的味道。雨后的阳光洒在水边的树林里,投下斑驳的光影。这本应该是拍照的好地方,可惜挤满了各色团队,我们匆匆走了一圈,就离开了。</h3> <h3>才村的人也很多,不过大多都是去坐游船的。我们避开才村码头,沿着洱海边走。却也发现了好些有趣的地方。才村沿洱海有好多各具特色的海边客栈,想来在没有清理整顿的时候,这些地方也是热闹非凡的。现在,我们走在几乎空无一人的小道上,看到那些客栈门上都贴着“支持治理洱海,停业整顿”的告示。好些客栈的玻璃上都有不少蛛丝,想必已是很久没有住人了吧。我站在这些美丽的房子面前,看着院子里依然蓬勃美丽的多肉和盛开的小花,想象着住在这里,面朝洱海,看日出日落、月夜星空,那是多惬意的事!可惜,我们终究只能是路过……</h3> <h3>才村算是一个较大的村子,里面住着的大多是白族。才村民居都修得很气派,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放着两个用来插香的容器,里面燃着两炷香。所以,走在才村的大街小巷,都能闻到一股香火味。我们胡乱逛着,经过村委会的时候,看到里面很多人,原来是在吃坝坝宴。果爸说,我们自自然然的走进去坐下,怕是可以混得一顿正宗的白族坝坝宴吃哦。我和果都笑说,你去嘛,我们不敢。才村闲逛,看到最多的还是上了年纪的白族老太太。她们大多穿着蓝色衣服,系着绣花的围裙,穿着绣花布鞋。她们衣服和鞋子上的绣花都很漂亮,想必年轻的时候都是一群心灵手巧的姑娘吧。她们都慈祥的冲我们笑,嘴里嘟囔着白族话,虽然不知道她们在说什么,但还是能感受到她们的善意。</h3><div>几天时间,很快在我们的闲逛中溜走。虽然大理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模样,但旅行,还是带给了我别样的收获:也许是热心的电瓶车师傅,也许是大理街上偶遇的非遗传承人,做木梳的四毛师傅……</div><div>四毛师傅说:收获一些知识,终生受益!</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