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经常听到别人,尤其是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抱怨说,我拍的片子太烂了;这次白拍了;唉,我都不知道准确的参数;我明明用的一样的参数,怎么拍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呢?等等诸如此类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时有耳闻。</h3><h3>要知道所有的参数只是确保你拍出一张曝光差不离的基本因素,至于你要表达什么,你自己也不清楚,这怎能让你拍出一张“佳片”呢?</h3><h3>今天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为何会产生上面提到的这些怨言(讲到哪里算哪里,我也母鸡有多少方面.)</h3> <h3>一. 缺乏对“美”的感知</h3><h3>看多了风光大片,看多了45度角的美颜自拍,看多了低角度拍的跳跃片,看多了挤眉弄眼剪刀手,你对美的感知已经麻木了,心想“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或“我要去更远的远方,去拍我的诗意”,于是各种旅游,各种驴妈妈游,各种侠客行,然后拍回一堆人手一张的标准照,然后在自我满足中从诗意变成失意。(这么说打击面是不是有点大呢?)。有点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美”真的就在你我身边,等待你去发现,发掘,进而表现出来。你不用去西藏经历各种缺氧去拍各种措,也不必跑到新疆一头扎进沙漠拍各种线条,你只需眯起双眼,或闭起左眼,打量一下四周,也许就能发现别人没有或不屑一顾的美。</h3><h3>一句话总结:你必须培养自己感知“美”的能力。</h3><h3><br></h3><h3><br></h3> <h3>下面这张片子摄于朱家角(陪妻听评弹,顺便买点萝卜头)。朱家角的角角落落都被各路摄影人拍了个遍,不妨换个角度,把镜头对准承载着数百年历史的河道,行过的船留下摇曳的波光,白墙黛瓦在水中的倒影告诉我这是江南水乡。</h3> <h3>二. 照搬参数</h3><h3>一群人出去采风,耳边常响起这样的声音:“师傅,参数。” (请让我笑一会)。于是我瞄一眼自己的相机,有点犹豫地告诉他们。说实话,我不是技术派,对各类参数并不十分敏感,也不太在意直方图。而是根据特定场景,按照预想的进行试错拍摄,直到看到屏幕上较为令人满意的图像出现。 如果换个角度,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同,参数是没有意义的。</h3><h3>总结一句:在参数设置上不能刻舟求剑。</h3> <h3>下图是用Iphone自带相机拍的,你说参数有什么意义呢,只要手指在高亮处按一下即可。把人拍成剪影使其成为点缀整个画面的着眼点,当然不能对着人测光。</h3> <h3>三. 不善于营造特别的画面感</h3><h3>我相信大家都会觉得,朋友圈里的照片都似曾相识,背景雷同,只是换了个主角而已。看多了不免令人沮丧,甚至萌生挂机的念头。其原因就是你脑子里缺乏画面感。</h3><h3>画面感是可以培养的。随时随地注意观察周围的场景(即使不带着相机),试着问自己,“如果是我,我怎么取景?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法来表现?” </h3><h3>一句话总结:画面感+技术手段 让你的照片与众不同。</h3> <h3>下图是在某海边饭店吃饭时构思拍摄的。当时点完菜坐等时望着窗外,海边的栏杆,远处的小岛和灯塔进入眼帘,脑子里立刻产生一个画面:如果此时有一个人牵着一条狗在海边散步或一个人在海边跑步将会是一幅完美的视觉构成,于是起身到外面,点燃一支烟,静候。不久这一切都发生了(跑步那张不太满意,因为镜头里出现了不止一人)。</h3><h3>画面感是要在脑袋里营造出来的,要预生成的。</h3> <h3>四. 不知如何构图</h3><h3>面对同样的景色/场景,拍摄者往往会拍出截然不同的画面,结果自然是有的满意,有的叹息。这就涉及到构图的基本功。我们要明白如何取舍。这时要分析主体和陪体之间的关系,以及要表达的主题。这里就要提到一句老生常谈的话:摄影是做减法的艺术。这句话有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简洁的画面自身有一种美感,有一种视觉冲击力;第二,就是无关主题的东西尽可能舍去,不管“好看”与否,一切服务于主题(主体也是服务于主题)。</h3><h3>一句总结:懂得取舍,有舍才有得。</h3> <h3>下图采取俯视的角度,用大面积的屋顶衬托人在宗教信仰前的渺小,附身在栏杆上的人似乎在思考人和宗教的关系。 在构图时舍去了屋顶后面的景色(雷峰塔)。如果把塔包括进画面,你可以试想一下,不仅破坏了画面的整体性和谐,又偏离了主题。</h3> <h3>五. 缺乏耐心</h3><h3>试问有几个人为了一束光,耐心地等上几个小时的?摄影是靠光“吃饭”的。有些人拍的片子好看,就是因为他们能耐心地等待那束光的出现。如果怀着旅游者的心态去对待摄影,你的照片必将平庸。另外为了等待某个时机,我们也必须耐心等待。</h3><h3>总结一句:耐心等待那一刻,那一束光。</h3> <h3>暴雨将至 大多数人进房躲避了 我和另外一人在等着天将合拢的一刻 (不久下起了冰雹)</h3> <h3>取景完毕,等待时机(决定性时刻?)。这种情况可以使用连拍模式,最后选一张恰到好处的片子。</h3> <h3>六. 不肯多走动去找好机位</h3><h3>有些摄影爱好者生了懒癌,不愿移动一下去找寻一个更好的机位来更好地构图。我们常说,好照片是走出来的。当然要改进,你得首先知道什么样的构图更好。有时,不妨在不同的位置多拍几张,总有一张是更好的。</h3><h3>一句总结: 好机位是走出来的。</h3> <h3>河沿岸拍照的人很多,樱花树也很多,那就要找一棵树有恰到好处的树枝。我在河边找了好几个机位,终于拍到这张满足构图要求的片子。</h3> <h3>七. 不明白摄影是孤独的</h3><h3>如今喜欢摄影的大多会成群结队去远方采风,或去古镇扫街,把摄影当作集体活动。而真正的摄影人是单打独斗的,是孤独的,非常孤独,往往一个背囊独自行走天涯,或一机一镜穿街走巷。唯有这样,才能拍出独一无二的作品。</h3><h3>一句总结: 摄影是孤独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