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独游记(二)

闲庭信步

<h1><b> 黄强生</b></h1> <b><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24日早上吃罢早餐,就慢慢徒步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从西藏自治区政协对面的安保门经过安检后进入了布达拉宫北面。布达拉宫的北面这部分称做“林卡”,即"宗角禄康公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主要是一组以龙王潭为中心的园林建筑,这原是布达拉宫的后花园。是五世达赖重建布达拉宫时在此取土而形成深潭。后来六世达赖在湖心建造了三层八角形的琉璃亭内供龙王像,故此称为"龙王潭”。前几年拉萨市政府通过整建、扩建并疏通了里面的一条与湖相通的河流,从而使得布达拉宫的北面建成了广场、公园的模式。湖中有游船,还有不少飞禽,湖边时不时的出现喂投鱼食的游客。湖泊及河流旁各种树木成林,感觉特别的是在湖边还发现了不少我们南方常见柳树。林中还喂养着一大批的鸽子。广场里面的一处健身器械旁也聚集着一些锻炼的藏民,在广场的东北面一大群藏民在载歌载舞地跳着藏族舞蹈,而广场东面的露天舞台当天还有藏戏在演出(藏戏演出的照片、录像不慎全部误删了),可见这个广场、公园的休闲娱乐功能相当齐全。</span></b><br> <h3> 在广场北面拍摄的布达拉宫</h3> <h3> 龙王潭</h3> <h3><b>  当然布达拉宫毕竟是个佛教圣地,佛教的氛围远远大于休闲与娱乐。这里也与大昭寺一样随时都能看到叩着等身长头虔诚的藏民。据介绍叩等身长头是有一定的讲究的,首先取立正姿势,口中念念有词,多为诵“唵嘛呢叭咪哄”这“六字真言”,相当于汉族佛教徒常诵的“南无阿弥陀佛”这类的诵语,一边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然后行一步;双手继续合十,移至面前,再行一步;双手合十移至胸前,迈第三步时,双手从胸前移开,与地面平行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盖先着地,然后全身匍匐着地,额头轻叩地面。这样,三步一叩的等身长头的一个周期才算结束,然后再站起,以此往复,步步趋往心中的圣地。虽然在进藏前就无数次地听说过,但当真正看到他们,还是觉得由衷地震撼。因为他们真的很认真地一步步在磕长头,每一次都是跪下去,每一次头都叩着地面。看着藏民如此的虔诚,也许我们无法理解,只能感叹信仰的力量了!</b><br></h3> <h3> 布达拉宫东面拍摄的</h3><h3> 注意每个人的右边都有一块疑似定位的东西,这样就不会差分毫了,此乃何等认真、虔诚!</h3> <h3><b> 布达拉宫的东、北、西面都有着一排排的转经筒,<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其中北面的一排转经简据我目测长达千米左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场见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多的是藏民一边手持转经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口诵经文顺时针</span></b><span style="line-height: 1.8;"><b>围绕布达拉宫转着转经筒。</b></span></h3> <h3>  </h3> <h3> 一眼望不到头的转经筒</h3> <h3> 布达拉宫北面的转经筒</h3> <h3><b> 转经筒又称“嘛呢”经筒、转经桶等,与六字真言(六字大明咒)有关,藏传佛教认为,持颂真言越多,越表对佛的虔诚,可得脱轮回之苦。据介绍由于旧时的藏民大部分没有受过教育因而不识字,根本无法诵读经文,所以制作经筒,把经文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动一次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表示反复念诵着成百倍千倍的“六字大明咒”。转经筒时特别须注意的是要顺时针用右手托底部木架转动它们,手不得接触上部筒身,并在嘴里喃喃地念着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b><br></h3> <h3><font color="#010101">藏区无处不在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咩吽</font></h3> <h3><b>&nbsp; 在藏区经常可以看到六字真言,有次在一景区导游问谁能正确的读出六字真言。游客中有人读了出来,但导游说读的都是错误。最后导游说你们读不准,只要记住韩红唱的那首《家乡》,其中歌词中的"哦玛尼玛尼贝贝哄”,这就是正确的读音。</b><br></h3> <h3> 与50元人民币同角度的布达拉宫</h3> <h3> 布达拉宫南广场</h3> <h3><b>&nbsp; 十点半左右到达布达拉宫东门,预约进布达拉宫的时间是12:20分,按规定可凭身份证及预约单提前二个小时进入第一道安捡门,并可参观位于第二道安捡前的布达拉宫下的雪城。在过安捡排队时发现转角处地上的一只箱子上放置着不少壹角、伍角及壹元面值的人民币,原来是专为没有带小面额钱币的游客兑换的,好奇询问了一下,其中壹角面值的兑换比例100张是20元,相当于翻了一翻,可见兑付利润还是相当可观的,当然这个兑换的人非藏民。</b></h3><h3><b> 进入第一道安捡后租用了一个卫星定位全自动的电子讲解器,该讲解器是具备自动定位功能,只要走到那个景点就会自动讲解该景点的内容。</b></h3><h3><b> 布达拉宫雪城东西长317米,南北宽170米,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2处,总面积33470平方米。雪城是布达拉宫建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功能划分,主要有三类:一是三大领主(地方政府、贵族和寺院)设立的集行政、司法、监狱、税收、铸币等职能为一体的办公场所;二是为统治者提供生活服务的机构;三是僧俗贵族、官员的宅院及低等职员、工匠、农奴的住所。包括雪巴列空、雪监狱、宝藏局雪造币厂、比喜宅、同波宅、堪苏宅、龙夏宅、羌仓、五座院、东印经院、雪奇惹等11处古建筑。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进去左边第一处建筑是比喜宅,比喜宅是旧西藏地方政府贵族比喜家族居住地,建筑面积540平方米,该建筑因系老藏式二层居住楼,估计也是考虑保暖功能吧,故也同"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二楼一样较低矮。现在将此宅辟为《西藏概况展》,主要以图片、文字等综合介绍旧西藏奴隶制到现在的社会、经济等等的演变及发展,反映社会主义新西藏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往内进入靠右侧是珍宝馆。珍宝馆是一处三层建筑,原为西藏斋康(一户贵族)的旧宅,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该建筑物与比喜宅相比要高大不少。这座具有浓厚藏民族特色的土石结构建筑在保留原样的基础上进行外部整修和内部装修后,被改造成珍宝馆。与比喜宅不同的是整个展览以实物的文物为主,辅助以图片、局部复原场景等展示手段。珍宝馆展出宫藏文物200件左右,其中包括封诰、印鉴、礼品、文献典籍、贝叶经、佛像、唐卡、法器等。展览反映了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西藏与祖国内地的文化交流的密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珍宝馆对面的羌仓是在公元17世纪下半世纪叶重建布达拉宫时向宫内各殿堂的护法神敬献神饮所建,后逐步演变成酒馆,建筑面积1490平方米。并通过复原青稞酒制作作坊,展示西藏独具特色的酿酒过程。现已辟为游客休息点,主要功能是介绍青稞酒的制作,以及供应各种青稞酒及纪念品。 &nbsp;&nbsp; &nbsp;&nbsp;&nbsp; &nbsp; 再往里走是雪巴列空。雪巴列空是旧西藏地方政府管理“雪”和拉萨近郊18个宗溪(旧西藏的县和庄园)的集行政、司法、税收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办事机构的旧址,具体负责司法、税收以及为达赖及其人员提供服务。“列空”的意思是办事机构。可能是雪巴列空地处离第二个安捡处较远又不在必经之路处,所以参观人不多,我进去时里面只有三、五个人。雪巴列空是布达拉宫雪城的主要建筑之一。建筑面积5280平方米,为三层密肋平顶楼房,共32间。底层和二层北面为储存粮食的仓库。二层南面为办公场所。里面通过大量的展厅陈列、复原陈列、场景展示、图版展示等形式,复原了当时的情景。雪巴列空主管行政官员称“雪尼”,意为“雪”之管理者。由2名五品级的僧、俗官员和1名列赞巴级俗官协办组成(一僧二俗)。雪巴列空是三大领主用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统治工具。旧西藏沿用的十三、十六法典,把人分成“三等九级”,上等人的命价为等身的黄金,而下等人命如草芥。农奴可以任意转让,可以对农奴和奴隶挖眼、抽筋、割舌、砍手、剁脚,从高山推下摔死,用牛皮包身投入水中淹死,或立即杀死等。依据这的法典,对劳动人民实行严厉的非人酷刑,是雪巴列空的重要职能。据统计,雪巴列空每年都要发布大量叛处犯人和征缴各种苛捐杂税的告示,却没有为发展经济和人民生活发布过一件,其反动黑暗本质由此可见。横征暴敛是雪巴列空的又一职能。这里设有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粮库,专门囤积从拉萨及附近18个宗溪征收小麦、青稞、豌豆、肉、糌粑、酥油和青油、奶渣,以供统治阶级享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随着进布达拉宫时间的临近,雪城剩下的几处建筑及展览无法去一一参观。雪城保存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内容和文化内涵,是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是认识旧西藏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例证,是反映旧西藏封建农奴制度的一个缩影。游览雪城,不仅加深了对布达拉宫的了解,了解一个全面、真实、历史的布达拉宫,也帮助加深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的认识,深切感受旧西藏的黑暗统治,三大领主的奢靡生活和广大农奴的悲惨境地,而且还了解和认识西藏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b><br></h3> <h3> 布达拉宫门前</h3> <h3>  进入第一个安检门拍摄的布达拉宫</h3> <h3> 在雪城拍摄的布达拉宫</h3> <h3> 从北面拍摄的布达拉宫</h3> <h3> 从白塔边拍摄的布达拉宫</h3> <h3> 布达拉宫的倒影</h3> <h3> 夜间的布达拉宫</h3> <h3><b> 布达拉宫坐落于红山,它起基于山的南坡,依据山势蜿蜒修筑到山顶,高达110多米。全部是石、木结构,下宽上窄镏金瓦盖顶结构严谨,宫墙由花岗岩砌成,洁白的白宫环护上座的红宫,在蓝天的陪衬下显得格外壮丽,仿佛是圣洁和庄严的化身。布达</b><b style="line-height: 1.8;">拉宫真不愧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登峰造极之作,不管从任何角度、任何时间、何种天气状况、那怕你用何种心情看去,都是那么巍峨雄壮气势磅礴!</b></h3> <h3> 布达拉宫示意图(网络配图)</h3> <h3> 布达拉宫无字碑</h3> <h3><b> 在到了进布达拉宫的预约时间,在山脚的无字碑下第二个安捡口又严格地核对身份证及预约单上的时间后,进入布达拉宫的进口,然后再排队对预约单扫描,再向前在购票窗口付款取门票,然后再检票才正式进入布达拉宫。进入布达拉宫前后共需经过四道检查,其安检繁复程度比机场安检更为严格。布达拉宫门票有淡、旺季之分,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淡季,门票价格100元/人,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旺季,门票价格为200元/人。60周岁以上老人按当季价格半价优惠。 </b><b style="line-height: 1.8;">鉴于布达拉宫建筑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又由于上布达拉宫没有任何电梯、缆车等辅助登高工具可借助,你得自己一步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爬上这高达上百米(相当于20多层的高楼)的之字型坡道,所以说上布达拉宫也是对身体的一个挑战。在这个高海拔极容易出现高原反应,一切行动都必须缓慢进行的地方,这对于任何从外地来西藏的人来说都是一项剧烈运动。特别对年龄较大或体质较弱的人绝对不是件轻松的事。但好在我平时注重身体锻炼,比较轻松地一口气登了上去,并无一点不适感。</b></h3> <h3> 布达拉宫"之"字型台阶远眺</h3> <h3> 布达拉宫"之”字型上山台阶局部</h3> <h3><b>  布达拉宫红墙用的草墙,这其实是西藏特有的建筑材料白玛草。这种草是一种怪柳枝,秋天晒干,去皮,再用皮条辫扎成小捆整齐地压在檐下外侧。</b></h3> <h1><b> </b></h1><h3><b> 布达拉宫的白墙用一种当地的白色石灰粉做涂料,掺入大量牛奶后进行粉刷。维护时将涂料泼向墙面,自上而下流淌下來,形成这种特殊的牛奶墙。</b></h3> <h3> 布达拉宫局部</h3> <h3><b> 白宫东侧的半山腰有一块宽阔的广场,称作″德央厦″,面积达1300余平方米,是旧西藏在布达拉宫内举行演出等大型活动的场所。在旧西藏,每年盛夏时节西藏各地的民间艺术团体,在此或歌舞,或表演藏戏向达赖喇嘛献艺,最为隆重的是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的跳神——密宗黑帽舞,观看者拥挤不堪,达赖喇嘛及僧俗官员在白宫正面大窗自上而下观看,整个跳神持续一整天。这是达赖喇嘛观看戏剧和举行户外活动的场所。经过"德央厦”就正式进入布达拉宫的白宫了,此后就不得拍照录像了,否则如被发现将会没收拍摄工具。</b></h3> <h3> "德央厦"广场</h3><h3> 看到了吧,为上台阶有人带着登山杖。<br></h3> <h3><b>&nbsp; 布达拉宫外观13层,内部实际为9层,高110米,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由东部的白宫(达赖喇嘛居住的地方 ),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赖喇嘛灵塔殿)组成。红宫前面有一白色高耸的墙面为晒佛台,在佛教的节日用来悬挂大幅佛像挂毯。布达拉宫整体为石木结构宫殿外墙厚达2~5米,基础直接埋入岩层。墙身全部用花岗岩砌筑,高达数十米,每隔一段距离,中间灌注铁汁,进行加固,提高了墙体抗震能力,坚固稳定。屋顶和窗檐用木制结构,飞檐外挑,屋角翘起,铜瓦鎏金,用鎏金经幢,宝瓶,摩蝎鱼和金翅乌做,脊饰。闪亮的屋顶采用歇山式和攒尖式,具有汉代建筑风格。屋檐下的墙面装饰有鎏金铜饰,形象都是佛教法器式八宝,有浓重的藏传佛教色彩。柱身和粱仿上布满了鲜艳的彩画和华丽的雕饰。 进入布达拉宫先由白宫进,然后再转入红宫,并只得沿着指定的线路跟着参观人群向前行,不得偏离,更不得逆行,并规定参观时间约为一个小时左右,这样实际上也就定下了行进的节奏,约束了有人拖延参观时间,从而保证了参观人数的可控及有序。 白宫因外墙为白色而得名,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夏宫,在拉萨的西郊叫罗布林卡),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所在地,高七层。最顶层是达赖的寝宫“日光殿”,殿内有一部分屋顶敞开,阳光可以射入,晚上再用蓬布遮住,因此得名。日光殿分东西两部分,分别是十三世和十四世达赖的寝宫,也是他们处理政务的地方。这里等级森严,只有高级僧俗官员才被允许进入。殿内包括朝拜堂、经堂、习经室和卧室等,陈设均十分豪华。白宫的第六层和第五层都是生活和办公用房等。第四层是白宫最大的殿宇东大殿(措钦厦),面积717平方米,殿长27.8米,宽25.8米,内设达赖宝座,上悬同治帝书写的“振锡绥疆”匾额。布达拉宫的重大活动如达赖坐床典礼、亲政典礼等都在此举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央位置,外墙为红色。主要是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各类佛殿,共有8座存放各世达赖喇嘛法体的灵塔,(除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外的从五世达赖喇嘛至十三世达赖喇嘛共八座),其中以</b><b style="line-height: 1.8;">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色东康)为最大,殿堂高3层内有16根柱,殿中央供奉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通高12.6米,塔身用金皮包裹,耗费黄金3721公斤(11多万两),塔面镶嵌各种珠宝上万颗。殿内尚有十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灵塔,以及8座镶有各种珠宝的银质善逝佛塔等。西</b><b style="line-height: 1.8;">有寂圆满大殿是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的享堂,也是布达拉宫最大的殿堂,面积725平方米,内壁满绘壁画。其中,五世达赖喇嘛去京觐见清顺治皇帝的壁画是最著名的。殿内达赖喇嘛宝座上方高悬清乾隆皇帝御书“涌莲初地”匾额。法王洞(曲吉竹普)等部分建筑是吐蕃时期遗存的布达拉宫最早的建筑物,内有极为珍贵的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和禄东赞等人的塑像。殊胜三界殿,是红宫最高的殿堂。现供有清乾隆皇帝画象及十三世达赖喇嘛花费万余两白银铸成的一尊十一面观音像。</b></h3><h3><b> 有人说布达拉宫“不进去遗憾,进去了会后悔”。进</b><b style="line-height: 1.8;">入布达拉宫总体感觉就是内部廊道交错,殿堂杂陈,空间曲折莫测,里面门窗稀少,上下楼梯都比较陡,而且感觉楼梯踏板不是很平(大概是为了保护楼梯全部铺上了地毯),但扶手装饰都比较考究不是包银就是包铜。由于受参观时间的限制,所以只能一边机械地跟着前面的人群走,而耳边听到的基本上都是这里是几世达赖喇嘛坐床地,或这里是几世达赖喇嘛的灵塔,这里耗用多少金银等等这样的解说词。一边随乡入俗双手合十的拜祭。走到了出口反而觉得对布达拉宫的了解没有对大昭寺及雪城了解的多。</b></h3><h3><b> </b> </h3> <h3>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h3> <h3> 从布达拉宫上拍的南广场</h3> <h3> 从布达拉宫上拍的拉萨(南)</h3><h3> 远处放大的金顶为大昭寺</h3> <h3> 布达拉宫上拍的北广场</h3><h3> 下面就是"龙王潭”</h3> <h3> 从布达拉宫上拍的拉萨(北)</h3> <span style="font-size: 17px; 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span><h3><b> 从去了大昭寺和布达拉宫这二个藏区最高级别的寺庙后,以及二天来对藏民风俗的初步了解,我个人看来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有二个明显的区别:一、 从功德箱中的钱钞看,内地的寺庙特别是沿海的寺庙的功德箱中极少有十元以下面值的钞票。而在西藏的寺庙里却很少见到十元以上币面钞票。同时内地的寺庙还有烧头香及高价的香烛,如几十元、数百元甚至成千上万元的高价香烛。而在西藏的寺庙我没有发现有点香烛,更没有发现内地庙宇里常见的"流通处”(实际上是卖香烛的商铺),藏民只有给酥油灯添加自家带来的酥油。从这里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不同点。内地的寺庙着重拼比的是钱财,可能信徒们认为佛祖也是同样注重钱财的,谁供奉的钱财多就会保佑并帮其实现祈求。反之藏民是以虔诚心加行动求佛祖保佑;二、祈求所达到的目的不同。藏民祈求的是求佛祖保佑来世,所以愿意以今生之苦换来世之福。而内地的信徒求的是当今的现实所需,即福禄、功名、康寿等眼前就可兑现的利益,故内地信徒一般不会象藏民那样以眼前千辛万苦去换不确定的来世。 我想汉传佛教的这种"现实性”与藏传佛教"未来展望性"这样的区别,是否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知有无关系?纵观从秦朝陈胜、吴广直至明、清历朝从不缺农民起义。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追求现实的改变而不期待来世转身的改变,这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吧。而藏传佛教宣扬的是来世的改变,就是说不管你现在如何都改变不了现实,故只得认命接受现实,所以西藏的奴隶制社会只有民族矛盾而无阶级矛盾,从而才造就了三大领主有数百年的稳固统治。(只是我个人看法,不知是否有研究历史或佛</b><b style="line-height: 1.8;">学的学者有兴趣作为一个课题论证一下)。</b></h3> <h3> 布达拉宫后面的白塔</h3> <h3><b>  大概13:30分结束了布达拉宫的参观。吃了午餐后就打电话联系前一天约定的旅行社,询问了一下"林芝三日二晚散客团”次日的报价是720元/人。于是去了该旅行社,在再次核实了游览的景区景点及无另外缴费等事项后,签订次日(25日)去林芝的合同并缴纳费用。</b><br></h3> <h3> 西藏自治区政府大门</h3> <h3> 拉萨街头的牦牛雕塑</h3> <h3><b> 25日早上六点钟出发步行前往约定的集合地,于六点半到达布达拉宫西面白塔旁的停车场。这个停车场是拉萨发往西藏各个旅游点的出发点,每天早上有大量的旅游车发往各地。西藏旅游车与其他地方有几个明显的区别:一是旅游车有专用车牌,凡是旅行团队所用车均为[藏ALXⅩXⅩ];二是所用的大巴车最大的载客数为23座,没有内地所常见的40一50多座的大巴车;三是各个旅行社的车都是统一车型、统一颜色。以上之举据说是自治区政府从西藏的道路安全及旅游市场的正规化所作的强制规定。在七点零几分车到了。导游先核实名单并清点了人数,我们这个团一共是18个成人加一个小孩,于是上车出发正式开始林芝之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导游小赵四川人, 上车后先告知了注意事项及三天行程的安排。一路上导游介绍了西藏风土人情,注意事项,简单的藏语问候语。也讲了自治区政府如何重视旅游业,象在四月份前除了布达拉宫以外其他景区实行门票全部免费,五月份开始门票还是优惠半价等等。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行车至12点多后下车在一个饭店就餐,因18个人刚好分成二桌,人员随意组合。菜为十菜一汤主食无限,但大多以素菜为主(往好处想,大概是为我们的健康着想吧,以后除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景点的自助餐外其他的中、晚餐基本都相似)。因为有心理准备,知道旅游团队用餐基本上都是这个状况,所以也没有其他什么奢求了。这也是我们出行一直来都喜欢"自由行″,基本上不参加旅游团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一个景点是"巴松措"。在藏语中"拉"为山,"措"为湖,"曲”为河。巴松措又名"错高湖",是西藏东部最大的堰塞湖之一,“错高”在藏语中意为绿色的水,湖面海拔3469米。湖形状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长约12公里,湖宽几百至数千米不等。 最深处66米多。总面积为37.5平方公里。湖水清澈见底,四周雪山倒映其中,提示着湖泊处于高海拔的地区,有黄鸭、沙鸥、白鹤等飞禽浮游湖面。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2017年8月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h3> <h3> 巴松措景区大门</h3> <h3> 国家AAAAA级景区巴松措</h3> <h3><b> 巴松措完全被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所包围。确实如它的名字一般巴松措的湖水是绿色的,是那种淡淡的玉石般没有杂质的绿色。湖水清澈得可以看见两三米下成群游动的鱼儿。四周青山如黛,顶峰是终年不化的积雪。湖边的雪山和湖面倒映的雪山彼此纠缠着,连绵不绝,很是壮观。</b></h3> <h3> 扎西岛</h3> <h3> 巴松措观景台</h3> <h3><b>  扎西岛,也被称作湖心岛。到湖心的扎西岛是通过用筏子做的浮桥。扎西岛上经幡飞扬,玲珑的措宗工巴寺属藏传佛教中宁玛派(红教)寺庙,供奉莲花生大师,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了,光是寺中的传说就数之不尽,据说该寺是由宁玛派高僧桑杰林巴于600多年前兴建,属木石结构,上下两层,供有许多佛像。始建于唐朝末年。佛殿内有3尊巨大佛像:正中是弥勒佛,盘坐在莲花台上,笑容可掬;左侧是千手观音,右侧是金童玉女像。</b></h3> <h3> 两座浮桥联通着扎西岛</h3> <h3> 扎西岛远眺</h3> <h3> 青山绿水加雪山的巴松措 </h3><h3><b> </b></h3> <h3><b> 巴松措的自然风光主要体现在青山绿水雪山环绕中,如此的景色在高海拔的西藏确实是罕见。特别是有着大量的植被,在这个到处都是荒芜山丘西藏确为珍奇,真的不愧为西藏江南。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下个景点是卡定沟又名嘎定沟,景点体量不大。但卡定沟山峰群山连绵,仰天观望,群象多姿,让你想象万千。此处山势险要高耸入云,是典型的峡谷地貌,奇峰异石古树参天,落差近200米的瀑布飞流直下雄伟壮观,有天然氧吧之称。山崖天然形成的大佛、女神、观音、护法、如来佛祖、喇嘛颂经、神龟叫天、神鹰献宝、酥油灯,以及藏文“六字真言”佛字等。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使人无限陶醉。</b></h3> <h3> 卡定沟景区大门</h3> <h3> 景点的引导牌</h3> <h3><b> 林芝卡定沟瀑布属花岗岩峡谷风貌,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峡谷两侧山高崖陡,叠嶂起伏,苍松巨柏遍布山崖。藤竹布满沟底,有着杜鹃等几十种野花,由于我们去时杜鹃已经凋谢故没有看到盛开的美景。特别的这里还有着一片藏区十分少见的竹林。左侧山崖200多米落差的瀑布由天而降,更为神奇的是瀑布水中天然形成的一尊大佛时隐时现,天佛瀑布由此而此得名。据说这是林芝地区藏族同胞的保护神,难怪大家对这尊佛像十分的敬仰。在瀑布右上角可以看到有一个巨型的藏族美女的图案,惟妙惟肖的,这里面有着不少美妙的传说。卡定沟天佛瀑布在藏族人民的心目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b><br></h3> <h3> 瀑布右边的藏族美女</h3> <h3><b>  在瀑布旁突然一阵骚动,原来另一个团队的一位约40多岁的男游客鼻子突然大量出血,团友们都七手八脚地帮其止血。导游说先安静下来别慌,注意别是"高反”。因为"高反”的其中一个症状就是流鼻血,而且是比较严重的状况。因我们的团队刚准备离开,不知后续情况如何,愿佛祖保佑安康。</b></h3> <h3> 落差达200多米的瀑布</h3> <h3> 美丽的格桑花</h3> <h3><b> 卡定沟天佛瀑布山中珍贵名木较多,有许多不知名的花朵和果实到处可见,当然在这有着天然氧吧之称的地方,导游时不时的提醒多作深呼吸,并提示最好大声地呼喊一下,以吐故纳新,清新自然的天然氧吧真的使人无限陶醉</b><b style="line-height: 1.8;">。</b><b style="line-height: 1.8;"></b></h3><h3><b style="line-height: 1.8;"></b></h3><h3><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5日晚住林芝政府所在地八一镇。</b><br></h3> <h3><b> 感谢惠阅 &nbsp;</b></h3><h3><b> &nbsp;</b></h3><h3><b> (待续)</b></h3><h3><b> 请您继续关注下篇</b></h3><h3><b><br></b></h3><h3><b><br></b></h3><h3><b> 2018年7月12日</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