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窑洞情结

听雨

<h3>近几年,陕县的地坑院因开发商的炒作倍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对它更是充满了向往之情。我猜想人们的好奇心源自稀有和对先民智慧的崇拜,在高楼大厦里住惯了,见惯了城市的拥挤和人情的冷漠,一定会对这种地下挖坑人住在四面民居形式产生好奇。加上开发商的见树不见村见村不见人地平线下古村落的煽情广告,每年去地坑院旅游的人多如牛毛,我去年也去逛了一次,对于长年生活在豫西农村的我来说,觉得景区开发显得过于奢华,少了许多生活的沉淀。本来还想带父母一块儿去转一转但想到父母是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窑洞里的,对那些景物肯定不陌生,他们去了以后肯定会觉得,白跑一趟,所以就打消了带他们去逛的想法。</h3> <h3>站在地坑院上方看,它就像个内陷的棋盘,让你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人们在里面是如何生活的?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带着这些疑问你不知不觉走进地坑院。</h3> <h3>进到院内,四面四面壁上都有窑洞,这不就是四合院的农村版吗?里面一些摆设,家具,农具勾引了我的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生活在窑洞里面的我对这些再熟悉不过了。</h3> <h3>可以说我是在窑洞里出生,也是在窑洞里成长。记忆中小时候的窑洞一进门靠左手就是一个土炕,炕的对面是一张红木桌子。在往窑洞后面走,是我家做饭的区域,窑洞最后面,就是放杂物的地方。窑洞承载了我成长过程中太多美好的回忆。</h3> <h3>小时候,妈妈从地里干农活回来在做饭,我们姐妹几个就在炕上玩,有时候抓石子儿,有时候玩翻绳游戏,有时候出包袱剪子锤玩刮鼻梁,有时候玩掰手腕,实在没有什么可玩儿的时候,就把学的语文书拿出来读一读,背一背。父母做着饭,听着我们朗朗的书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饭菜还没有完全做好,但是闻着饭菜的香味儿,有时候,我馋的就会哧溜一下,从炕上溜下来,用手去抓盘子里的菜,妈妈总是嗔怪着我,说我是一个小馋猫。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包饺子,妈妈把皮儿擀好,面和好之后,我们几个就围在盆边包饺子,饺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的像小船,有的胖胖的像小猪,有的则如元宝,我们边包边赞美着对方的饺子,或者嘲笑着别人的饺子,但是妈妈总是笑呵呵的说,饺子不管包的什么形状,只要下到锅里,煮熟的时候不烂就是最好的饺子。包饺子让我体会到了家里面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记忆之中,墙上贴满了哥哥和我们姐妹几个的奖状,这一墙的奖状使得那个朴素的窑洞显得蓬荜生辉,同时这一墙的奖状也带给了我们一家人满满的自信,使父母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忘不了在窑洞里面妈妈检查我作业的情景,忘不了在窑洞里面一家人围着火炉边取暖边唠家常的情景……窑洞的另一面墙上贴着是花花绿绿的画报,从墙上的画报里,我了解到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了解到了祖国的幅员辽阔,更激发了我想走出小山村的愿望。</h3><h3>。</h3><h3><br></h3> <h3>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我们兄妹几个凭着自己的努力,相继走出了小山村成为了别人眼中所谓的成功人士,但是无论走到哪里,窑洞在我的心中总显得那么亲切,也许有人觉得窑洞是一种贫穷落后的象征,但对我而言,它己成为我无法割舍的东西。不说它在特殊的年代成为我们的栖身之所,也不说它独特的冬暖夏凉的功能,单就坐到窑洞里陪父母说说话拉拉家常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现在村里新批了宅基地,很多人相继走出了窑洞,住进了新房,更有的因为窑洞长时间不住人出现了坍塌的情况,我更觉得我们家的窑洞珍贵了。就在这两天的高温中,有一个刚搬进新房的同村人对我父母说,让我在你们家的另一个窑洞里面安一张床子,在那避暑吧!我的孩子高兴的说为什么不用空调呢?继而他又恍然大悟说窑洞真好,一年能省一笔不少的电费呢。就在今天办公室的一个同事说,哎呀,这两年谁家要是有一个窑洞,那简直就是神仙过的日子。</h3> <h3>也许随着生活的发展,窑洞,中会最终被淘汰,但是我希望,国家是否也会像保护四合院文化一样,来保护这些现存的的窑洞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