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旅足迹(一)

洛 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百听不厌是军号吹响,常唱不衰是军歌嘹亮,本色不退是一颗兵心,生死不惧是军威浩荡,终生不悔是军旅生涯,风雨不倒是军旗飘扬,永远不变是铸我军魂,终身难忘是战友情长!</span></p><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题 记</span></h5><h5><br></h5><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后悔!</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歌词</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网络语</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2018年的建军节即将来临。</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手捧着装有自己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照片的影集,我27年的军旅生涯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又在脑海飘过。</span></h5><p class="ql-block"><br></p><h5><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今天将这一帧帧的照片翻拍并编撰成美篇,既是对自己酸甜苦辣从军历史的回望,也算是一位老兵向自己热爱的人民军队,向即将到来的八一建军节,向我曾经的战友们献上了一份微薄但庄重的致敬礼!</span></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 1970年7月,我从大荔县安仁中学初中毕业;1972年7月我又从该校高中毕业。</h5><h3></h3><h5> 高中期间,我被选为班文体委员;1971年元月21日,经吴发泰、姚金聚老师介绍,我在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又担任了班团支部书记,还被学校党支部列为“纳新”对象。这一切,对我后来走向社会以及个人的成长进步铺垫了坚实的基础。</h5> <h5>  毕业回乡后,生产大队安排我担任本村七年制学校物理教师,并兼任自然、音乐两门副课和学校会计工作。</h5><h5> 经大荔县师训班半个月的培训,我就走马上任了。</h5><h5> 当ー名人民教师(尽管是民办性质),但対于刚出校门的我,心里感到既突然,又快慰。</h5><h5> 这是我们学校全体老师的合影照(左起):</h5><h5> 后排:温世祥、韩明奎、杨清朝、温宝峰、李洛祥、温廷栋、范增录、忽取岱老师</h5><h5> 中排:孙尤贵、王长生、韩宏海、段增文、郭国政、李老师、韩世雄老师</h5><h5> 前排:段京女、忽焕娃、杨月会、李凤娥老师 </h5><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5>  1972年末,面对热火朝天的征兵工作,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我打算先放下自己所倾心的教育工作,毅然决然地去报名应征入伍。</h5><h5> 经体检、政审合格,我(李洛祥,中排左二)与教师忽建中(中排左一)、学生李铁成(中排右一)于1972年12月被本县武装部批准入伍,成为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一员。</h5><h5> 这是学校段增文校长(中排中)、温廷栋老师(中排右二)及部分同学与我们的合影照(左起):</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后排:路敬恒、裴双全、杨来生、韩定社、韩西社、李社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前排:韩学启、张忠坤、韩明劳、王根社</span></p> <h5>这是几位高中同学为我送行的合影照(左起):</h5><h5>后排:韩育发</h5><h5>中排:冯功孝、张民生</h5><h5>前排:朱纪祥、李洛祥、刘长青</h5> <h5>  这是小学杨步德(后排中)等同学为我和同学战友曾新喜(前排右)送行。</h5><h5> 在小学时,我与新喜关系就比较密切。</h5> <h5>这是小学时期的同村同学张福彦(前左)、韩明选(后左)、张福志(后右)为我送行并合影留念。</h5><h3><br></h3> <h5> 我入伍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十二师所属的坦克第四十七团,部队驻地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区的文殊沟内。</h5><h5> 我身后是荒凉萧瑟疏落的文殊沟。</h5><p><br></p> <h5>在团部大门前的哨位上。</h5> <h5> 1973年初,新兵训结束后,我被分到团集训队学习我国新式装甲装备——五九式坦克驾驶。</h5><h5> 前右是我的坦克驾驶教练(部队称为“助教”)杨志利同志,他是一位凤翔籍的很关心体贴爱护我们的老兵。后排是宝鸡籍的同年战友吴百宪,他是学坦克射击的。</h5><p class="ql-block"><br></p> <h5>  经过8个月的刻苦训练,终于在毕业考试时,我以理论成绩优秀,实车驾驶35分(满分)的好成绩,考取了三级坦克驾驶证,圆满完成了入伍新兵的学习集训任务,这也为我后来在部队从事坦克技术工作奠定了扎实的业务基础。</h5><h5> 也就在这个时候,即1973年11月9日,经排长巫嗣炳、班长曾德全介绍,我在集训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5><h5> 照片是我和同乡战友宋三元(左一)、成正晓(右一)与宝鸡籍的战友张建峰在坦克驾驶训练场第二教练地交流坦克驾驶体会。</h5> <h5>  我们是同公社的同年兵(左起,下同):</h5><h5> 洛祥、转军、三社、武德、新民和新喜。</h5> <h5>这是那个时代的彩色照片,他比洗张黑白照片要贵很多。</h5> <h5> 与同公社入伍的战友任转军、毕全友和宁群成在一起。</h5> <h5>我与同村的忽京明战友(左)。</h5> <h5>在文殊沟一池塘边。</h5> <h5> 刚刚结束训练的转军、丁罗与洛祥。那时候,我们常常是一身油泥一身土,训练回来总是因时间急迫而先吃饭后洗漱。</h5> <h5>三位同乡战友:三社、新喜与洛祥。</h5> <h5>我与京明在坦克上合影留念</h5><h3><br></h3> <h5> 集训队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坦克一连202车当坦克驾驶员。</h5><h5> 1974年初,我又被抽调到集训队坦克驾驶班当班长。9月,我荣幸地出席了中国共产党坦克第四十七团第六次代表大会(我为后排右7)。</h5> <h5>与同乡战友(左起):潘丁罗、李洛祥、孟进才、曾新喜</h5><h3><br></h3> <h5> 在完成集训队担任的班长任务后,1974年年末,我又被分配到坦克二连任坦克驾驶员。</h5><h5> 1975年,在圆满完成艰难程度超出想象的连队营建建设施工任务的同时,自己坚持努力学习坦克驾驶技术。10月份,我以优异成绩取得了二级坦克驾驶证。</h5><h5> 同年12月22日,我被提干,任本连三排长。</h5> <h5> 任职排长期间,我参加了原陆军第十九军在其工兵营(驻地在张掖)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伪装培训班,参加了坦克第十二师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连排干部战术集训,自己均以优秀成绩毕业。</h5> <h5>  1976年元月,我在第19军工兵营集训其间,特请假去军炮兵团看望了我在高中时的王金宝同学。</h5><h5> 我们是一列火车拉到河西从军的同班同学,他们分到了军直属部队。</h5><h5> 我们在军直部队驻地张掖合影留念。</h5> <h5>请假去酒泉公园游玩。</h5><h3><br></h3> <h5> 1976年6月,我被调任坦克第四十七后勤处装备股车务助理员。7月就参加了原陆军第19军组织的山丹军事演习,具体负责坦克、汽车等车辆装备的管理、使用与维护。1978年,部队普及文化教育,我被指定为机关干部学文化的数学教员。</h5><h5> 1979年机关评定干部职务时,我被定为团技术处车务股正连职助理员,行政级别由23级提前晋升到22级。</h5><h5> 照片前右为我们装备股的资深股长李国顺,后边两位都是1968年入伍的老同志张福林(左一)、张富安。</h5> <h5>在我的办公室(宿舍)里。</h5> <h5>在酒泉火车站执行任务时,我与河南籍的后勤处财务股卢福贤同志抽空合了个影。</h5> <h5>这是我自己冲洗的照片。</h5> <h5>  在酒泉火车站执行任务时,我与四川籍的后勤处军械股杨志清股长也合了影。</h5> <h5>与军龄比我长许多的军需股李宝贵助理员。</h5> <h5>与团司令部机关的刘永福(中)、后勤处叶成模老同志在一起。</h5> <h5>于嘉峪关城楼旁</h5> <h5>左起:车务股李厚玉股长、李洛祥、李桂田、吴常山、成正晓。</h5><h5> 正晓,是团后勤处战勤参谋,与我同乡同年入伍,是深受乡党们尊重的老大哥。那时,为避免老乡观念,在部队我们习惯对他直呼其名。</h5> <h3>在我们亲手种植的杨树林旁。</h3> <h5>左起,洛祥、建斌、永福与新杰战友在嘉峪关的城墙上。</h5> <h5>与吉林(左二)等战友合影</h5> <h3>在团技术处我的宿舍门前。</h3> <h5>与后勤处的战友们合影留念。前排左是团军需股的李光勃战友。</h5> <h3>在文殊沟的河道里。</h3> <h5>  1977年,我参加了兰州军区召开的技术工作会议(前四排左7)。</h5> <h5>  1979年的腊月天,我请假回家结婚了。</h5><h5> 那时候不兴婚纱照,我与爱人青素一张普通的合影照就是一辈子的纪念。</h5> <h5>这是当年我的全家福:</h5><h5>后排:大姐秀云、青素、大嫂雅萍、大哥永祥</h5><h5>中排:二妹晓琴、小妹小芹、母亲抱着他们的小孙子鹏鹏、父亲抱着他们的大孙子强强、小弟天祥、洛祥</h5><h5>前排:外甥胜利(胜蛋)、小外甥女秋丽(秋蛋)、大外甥女翠丽。</h5> <h5>1981年3月,我的宝贝儿子李刚诞生了。</h5><h5>这是我与儿子刚刚的彩色合影照。</h5> <h5>探亲时,我带儿子刚刚(前右)拜访我的同乡、同学、战友瑞林(后中)。并与他爱人红云、宝贝姑娘莹莹(前左)合影留念。</h5> <h5>酒泉公园留下了我们与同乡战友记宗(左)、明亮的身影。</h5><h3><br></h3><h3></h3> <h5>  1981年元月,我调任坦克六连指导员。期间,我连被师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连,自己出席了师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双先”代表大会并发言。</h5> <h5>  这是我与澄城籍的搭档连长李润喜(后)、同乡战友赵政军的合影照。</h5><h5> 他两位在新兵集训队时都学的坦克射击。</h5> <h5> 我参加了中共坦克第四十七团第八次代表大会。</h5><h5> 我为后排左4。</h5><h3></h3> <h5>  1983年初,组织安排我去师文化学校补习高中文化。</h5><h5> 通过八个月的学习,自己各门功课全获优秀成绩,并荣获有“二龙戏珠”图案的奖杯一枚。</h5><h5> 这是我们坦克第四十七团学员们的合影照:</h5><h5> 后排:葛伟志、孙明友、刘安平、张新社</h5><h5> 中排:张双民、白来晓、田海潮</h5><h5> 前排:王建友、车富强、李洛祥、李光勃</h5><h3><br></h3> <h5> 1983年11月,我被调任团技术处车务股股长;</h5><h5> 1984年12月我任团技术处副处长并临时负责全处工作(处长外出学习)。</h5><h5> 期间,我圆满完成了兰州军区组织的“嘉峪关地区对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演习”坦克团的技术保障任务;在部队创建“标准车连”的活动中荣获全师第一名。</h5> <h5> 1984年,经批准,我的爱人也随军来到了部队——文殊沟军营。</h5><h5> 我们一家与坦克合影留念。</h5> <h5>  我参与并完成了新型坦克部件在沙漠戈壁地区的试验及保障任务。</h5><h5> 这是师首长、总部工程技术以及相关人员在文殊沟试验现场与大家合影(我为后排右二)。</h5> <h5>试验结束后,张奎师长(前右5)在机关大院接见了鉴定会的各方代表(我为后排左4)。</h5> <h5> 我与军政是小学同学,也是同年战友。他要转业回地方工作了,这是乡党们依依不舍地与他合影留念:</h5><h5> 前排:三社、军政、洛祥、政军</h5><h5> 后排:转军、正晓、武德、瑞林</h5><h3><br></h3> <h5>  1986年元月,组织调我到坦克第十二师新组建的装甲步兵团技术处任处长。部队驻地先在嘉峪关,6月份又移防至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h5><h5> 期间,我完成了三大主要任务:一是随原兰州军区装甲兵部老部长赵永升同志走访了陕、甘、宁、新四省区15个团以上装甲兵部队及机关,召开了20多个座会,撰写出了《西北装甲兵后勤技术工作的历程》一文报送总参原装甲兵部;二是使组建不久的团技术处机关,建立了正规的工作秩序。同时,成功举办了一期装甲输送车技术骨干培训班,加快了该团由单一步兵向装甲步兵过渡的步伐;三是完成了撰写“在集团军编成内反突击作战坦克师技术保障初探”学术论文的任务。</h5><h5> 这是师政委杜华少将来装步团看望部队时与部门领导合影(我是后排左二)。</h5><p class="ql-block"><br></p> <h5>  这张照片拍于坦克第十二师师史馆(我是后排左二2)。</h5> <h5>师杜华政委(后在师级就衔至少将,中)与我、团后勤处长黄庆生(右)合影。</h5><p class="ql-block"><br></p> <h5>  在装甲步兵团期间,与我个人关系密切的三件事:</h5><h5> 1、我有幸参加了兰州军区在我师进行的干部制度改革,组织安排我在全师干部大会上登台演讲竞选某一团职职务;</h5><h5> 2、1988年9月1日,我报名参加了陆军西安政院举办的政工干部大专函授班,三年后取得了大专文凭;</h5><h5> 3、1988年9月1日,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政委李宣化签署“政干令字第18号”命令,授子我少校军衔。随后,我又取得工程师这一中级技术职称。</h5><h5> 这是团长梁瑞泮与团四大机关主官合影。</h5> <h3>我(左二)与团、机关首长在一起。</h3> <h3>我与后勤处长(左)。</h3> <h5>我与技术处机关部分干部战士合影留念。</h5><h5>左起:</h5><h5>后排:显祯、洛祥、志强</h5><h5>前排:思维、云斌、王海、高社、玉堂</h5> <h5>我与炮营营长程兆远(左二)随梁瑞泮团长(中)去西宁执行任务。</h5> <h5>左起:程兆远、梁瑞泮、李洛祥</h5> <h3>在西宁宾馆的大楼上。</h3> <h5>在西宁火车站</h5> <h5>陪同首长瞻仰高台县烈士陵园。</h5> <h5>  1987年八九月间,我们去乌鲁木齐某部参加兰州军区召开的技术工作会议。</h5><h5> 这是我与老班长李智、老处长刘林学合影。</h5> <h5>游览市容</h5> <h5> 由于暴雨洪水导致铁路停运,会后我们坐飞机返回。</h5><h5>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飞机,就与飞机合个影吧。</h5> <h5>在机舱里,我与坦克第四十七团副团长李智(中)、师技术部张光华部长(右一)合影。</h5> <h5>随兰州军区司令部装甲兵部原部长赵永升(前左)走访西北装甲兵部队时在新疆留影。</h5><p class="ql-block"><br></p> <h5>由于视力下降,那年,我带上了近视眼镜。</h5> <h5>再次游览乌鲁木齐市容</h5><h3></h3> <h5>在天池</h5> <h5>于白杨沟</h5> <h5>  第一次独自一人来到首都北京出差,心情非常激动。</h5><h5> 完成相关任务后,我请假独自游览了北京的名胜古迹。</h5><h5> 这是在天安门广场。</h5><p class="ql-block"><br></p> <h5>故宫</h5> <h5>毛主席纪念堂</h5> <h5>人民大会堂</h5> <h5>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h5> <h5>北海公园</h5> <h5>十三陵水库</h5> <h5>八达岭长城</h5> <h5>北京天文馆</h5> <h5>颐和园</h5> <h5>天坛公园</h5> <h5> 我们一家在高台部队团礼堂前合影留念。</h5> <p class="ql-block">装甲十二师(原坦克第十二师)师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坦克第十二师师歌</p><p class="ql-block"><br></p> <h5><font color="#ff8a00">(待续)</font></h5><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