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武夷山,看险峰与柔媚同在

<h3>  傍晚时分,由宁波乘坐高铁前往武夷山。列车行驶在江南山水间,道路交错,河网密布。<h3>  列车路过绍兴,又停靠杭州,复又在出站、进站的匆匆辗转中,再度挥别。列车在一座座丘陵间疾速穿行,窗外景色迅速变换。不一会儿,天色暗淡下来,黄昏到来复又退去,夜幕降临,窗外除了偶尔闪过的灯光,便是漆黑一片了。我们从清晨到夜幕降临,从舟山到武夷山,已经辗转了四段路程,行驶了上千公里路,然而,并未感觉十分疲惫,愉悦的心情抵抗了旅途的劳累。</h3><h3> </h3></h3> <h3>  深夜十一点多,列车在大雨滂沱中停靠在武夷山北站。瓢泼大雨中看不到包括出租车在内的任何交通工具,我们茫然地立在车站的廊下,有点不知所措,甚至焦躁不安。待阵雨过去,按照网上信息指示找到了距车站仅有三四百米远的客栈,看着清洁安静温馨的客栈环境,心下复又变得欣欣然。—— 大雨及陌生的环境让我们暂时失去了判断能力及平和的心情。<h3>  初到武夷山市,发现这里的房屋、道路、绿化等都要比浙江各地逊色许多,更无法与舟山相比。山上植被虽也不少,但多为低矮灌木。路边的夹竹桃较舟山岛上繁硕的夹竹桃,真是小巫见大巫,显得那么羸弱萎靡,恹恹的。武夷山的人好像也不及浙江人热情、温和、耐心,问话时总是硬邦邦的回应,且少有笑脸,感觉有点冷漠。但我们投宿的客栈老板倒是不错,很老实的一个年轻人,老板娘也很好,清秀而干练。</h3></h3> <h3>  从客栈门口到景区可以直接乘坐公交车,很方便。公交车穿过市区,坐车的很多市民或村民们彼此都相互认识,上车打着招呼聊着天,说着当地方言,我们一句也听不懂;市区少见高大的楼房及宽阔的道路,绿化也一般;街边简陋的小吃店门前有很多吃早餐的人,也有闲坐的人,电动车被随意地停放在路边,行人慢慢地渡着步,整个城市给人一种从容闲散的氛围;郊外有一片一片小块的农田,头戴斗笠的农人手持菜锄在田间劳作,一下一下地锄地;街边及沿路有很多茶叶店及制茶厂,有的茶厂大门上题着巨幅大字“为国人,制国茶”,显得底气很足。<h3>  景区附近环境似乎要比市区好很多,路旁的小楼都不甚高,多为三、四层,却很漂亮,粉墙红瓦赤柱,一幢连一幢,干净整齐。公交车站的站牌、长凳、立柱、雨棚也都是砖红色。白色与红色,是这座小镇的主色调,沉静与热烈并存,却显得十分和谐,与四周绿色连绵的群山一起,构成了一道既大气磅礴,又玲珑剔透的绝美景色。</h3></h3> <h3>  武夷山风景区就在小镇不远处。景区大门很威武,山字造型的大门上书着“武夷山”三个大字。进去后发现里面的景点很分散,我们购买了两日游门票,以为可以从容游玩了,后来证明,其实错了,景区很大,景点分散,要想细细游玩,两天时间根本不够,只好留着下次再来了。</h3> <h3>  去天游峰的路边长满高大青翠的水杉,还有大片的绿草地,阳光透过树隙洒在草地上,尤显绿的纯粹。“紫阳书院”就坐落在这条小路的旁边。据说这是宋淳熙十年(1183年)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亲自擘划、营建的书院,朱熹曾在这里著书立说,倡道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了大批理学人才。书院内有仁智堂、隐求室、止宿寮、观善斋、寒栖馆和晚对亭等建筑。书院门前古木参天,清幽宁静。还有一大株枇杷树,果实尚存,一枚枚绿中透黄的枇杷果十分诱人,令我们想起了在杭州西溪湿地游玩时采集枇杷的趣事。然而此地乃理学圣地,它强调“人要通过道德自律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要具备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面对如此讲究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的地方,那枇杷即便再如何诱人,我等又怎敢造次?于是,我们看一眼满树熟透的枇杷,悻悻然地离开了。</h3> <h3>  穿过九曲溪其中的一段,沿着崎岖的石板路一路前往天游峰。验门票,进去,看到一处因峰岩崩塌形成的许多大小岩洞,据说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轻游荡,时聚时散,舒卷自如,变幻莫测,因而被称为“云窝”;伏虎崖则是一方崖壁上刻着“伏虎”两字,据说这“伏虎”二字系明万历年间人氏陈省所题,距今也有近五百年了。旁边的崖壁上还有很多刻文,未细看,不知所云;岩下有一丛竹,称“方竹”,摸去,那竹枝果然是四方的,很奇特;脚下山涧有一泓绿水,四周是山与草地,有蜿蜒的小路通向那里,远看,很美;当攀爬到天游峰对面一座山上的一间亭子里看天游峰时,发现其太高太陡峭,山路崎岖,游人如蚁,深怕自己体力不支,没敢上去。可等到走出景区却又寻思:千里奔来,为什么不去尝试一下呢?于是返身欲再进去,然而门口检票员却表情冷漠,断然拒绝。只好悻悻地去了“一线天”,留下了些许遗憾。</h3> <h3>  “一线天”是两座悬崖之间的一道裂隙,洞里很窄,很陡,很潮湿,最窄处只有三十公分,须手脚并用,或侧身而过,过于肥胖的人过得时候很困难。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跟着前面的人向前慢慢移动,步步攀升。洞顶微露一条狭长的罅隙,因罅隙形似八卦之首的“乾”卦中的首画“一”,遂以创八卦的伏羲名洞,曰“伏羲洞”。曾有宋人张清子有诗记述:“一画起于乾,先天至后天。灵岩天一线,想在伏羲前”。洞内无灯光,光线昏暗,抬头仰望岩顶就像利斧劈开一样,裂开的缝隙中漏进一线隐隐的天光,峭壁两侧栖息着很多蝙蝠,被游人惊动后,“扑啦啦”的在头顶飞舞,我唯恐它们是吸血蝙蝠,又怕它们高空排便砸将下来,不敢仰视。有一段时间,前面的人停下了,后面的人又不断涌进,人被卡在洞中不得进退,在昏暗逼仄闷热潮湿的空间,看着挤挤挨挨、人头攒动的人群,心中莫名地隐隐生出一份不安与恐慌。据说前面是因为一个大胖子被卡住,堵住了洞口和人群,人们无可奈何地等待着……,折腾了很久才得以通过。当看到洞外霍亮的天光,吹到习习的山风,心里才总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一线天”只有二百来米,但在那逼仄、昏暗又拥堵的空间里,让人不但领会到了一种探索、亢奋的刺激,同时也经历了恐惧、不安的体验。—— 真是一线天光,两重天地。走出洞口,抬头看那片即使被几座山峰划分成零的天空,都会感到无比的空旷辽远,心情舒畅。——还是外面的世界好啊!</h3> <h3>  “一线天”的对面是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岩,因为岩石脱落和风化,形成了很多大小不等的蜂窝状岩洞,远望犹似高楼的窗户,传说是神仙息脚的楼阁,所以又叫楼阁岩。岩前有一片平地,绿草盈盈,很多游人在拍照流连。</h3> <h3>  在通往“虎啸岩”的岔路口,看到右转路口的“好汉坡”,再看看陡峭的石阶山道,心里掂量了一下自己的体力,犹豫了片刻后,我们毅然选择了“懒汉坡”,向山下走去。——当日气温闷热,大汗淋漓,体力消耗太大,我们都实在不敢去逞好汉,转身沿着虎啸岩下的一条峡谷坡地间的小路缓缓行进,边走边欣赏山里的景色。</h3> <h3>  玉女峰位于九曲溪畔,我们站在溪水的对岸,抬头望峰,极力寻找所谓秀美绝伦的少女英姿。但终因眼拙,没能看出什么端倪,只不过一座兀立群山之上的一座奇峰而已。倒是溪水清澈碧绿,竹排缓缓而行,别有一番风情在其中。</h3> <h3>  第二天去水帘洞。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千辛万苦地走到水帘洞,却发现因不是雨季,水帘洞并不见有水流下,只有一壁悬崖寂静地立在远处,崖下是茶园,茶园不远有一片草地,一群鸽子及几只大鹅正在悠闲的略带寂寞地渡步觅食。旁边有座小小的山神庙,庙里供着两尊泥塑山神,庙前有棵大树,树下坐着一个专为游人提供摄影服务的中年男人,没生意的时候他就与人解读一些关于周易八卦、八字命运之类的玄机。先生同那人聊了一些关于茶叶的话题,又听他解说什么面相运命之类,最终得出结论:这算命先生一派胡言。人生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富贵荣辱、成败得失,又有谁能掐的准呢?</h3> <h3>  这里是武夷山岩茶产地,山里遍布茶园,一片片、一垄垄的茶树广布在小径两旁及山坳间的所有空地上。许是已过了采茶的季节,那一株株、一簇簇的茶树都已经叶老枝硬,绿意深浓,只偶有冒出的新芽,闪着青翠的光泽。我们走进茶园,捡一些嫩芽采摘,没摘几枚,就被头顶的太阳及脚下的热气蒸的大汗淋漓,面红耳赤。方知,采茶原来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并非想象中的那般轻松浪漫、诗情画意。</h3> <h3>  小路两边绿植茂密,大树小株杂草灌木野花、阔叶小叶草本木本藤本……叫不出名的植物遍布山坡空地路边溪畔,铺天盖地,郁郁葱葱。通过手机的“形色软件”,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比如朴树、木荷、青冈木、檵木、大叶桂樱、栗栲、鹅掌楸、银钟树、铁杉、观光木、紫茎等在北方从未见过的一些树木,以及很多蕨类,如铁角蕨、蹄盖蕨、耳蕨、粉背蕨、凸轴蕨等。高大的枫香树,叶片如同枫叶状,只是不知道为何叫“枫香树”?山里的鸟也很多,人走过,惊鸟“扑棱棱”飞起,又迅疾消逝在远处的林木间。曾在西溪湿地听到的那个犹似人笑声的鸟叫这里也有: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既喜庆又诡异。</h3> <h3>  我们选择步行去大红袍景区。一条石阶小道沿着一条小溪蜿蜒而行,溪水潺潺,清澈见底,有无数小鱼儿游弋期间,逍遥自在。沿途很美,高山、溪水、山道、石阶、茶园、野花、绿树、蓝天、白云、烈日、清风、游鱼、鸟鸣、悬崖峭壁、峰回路转,时而烈日灼灼,时而清风徐徐。我们一路行走,一路赏景,一路挥汗,一路吹风。或许来的季节不对,山里的阳光虽然不甚强烈,却已然十分闷热,湿度很大,走的人汗流浃背,衣衫尽湿。于是,见亭就想歇,见峰就躲开,实在没勇气与体力去攀爬那一座座险峰。只在林间溪畔走走停停。抬头看看峰,低首睃睃溪,见青梅打青梅,遇枇杷摘枇杷,听溪水潺潺,闻鸟语啾啾,掬一捧山泉而饮,采一束山花烂漫。迂回石板路,步移景色新,一路慢走,一路玩耍,从容漫步,闲散悠然,倒也十分轻松有趣。</h3> <h3>  在一条涧边的高高崖壁峰腰处,有很多凹进去的狭长洞口,洞口上有一排排木架及残破的阁楼。相传宋代就有山民穴居于此,清咸丰4年至7年(1854—1857),太平军两度进入崇安(&nbsp;武夷山市),城中富豪纷纷在武夷山各处天险构筑避难所,此处便是其中之一。构建时用天车从岩底起吊木料至岩腰狭洞之内,再依势架设木楼,木楼恍若空中楼阁,上仰悬崖,下临深涧,正面无路可攀,当年太平军在此围攻富豪多时,也未果。今楼阁已荒废,天车架也已不存,仅留遗迹供人观看,成为武夷山一景。看着危崖之上的岌岌居所,内心十分感喟如今太平盛世的和平美好。</h3> <h3>  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便可看见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这就是“鹰嘴岩”。这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岩石尖端向前钩形突出,尖曲如喙,宛如一只搏击长空的雄鹰。高高的峭壁上,一片一片花朵硕大的白色野百合,在风中轻轻摇曳,美丽却寂寞,如同独守空闺的美少妇,兀自灿烂。</h3> <h3>  前往大红袍景区要通过一条深长的山谷,山谷两侧长山高耸、石骨嶙峋,对峙骈列、节理清晰,有的孤立,有的斜靠,有的如迭,有的如劈,奇峰异石,形状各异。谷地与峭壁上遍布绿植,郁郁葱葱。其间分布着很多茶园,层层迭迭,成垄成片。最后一段山路小径又陡又长,小径两边是大片的茶园,虽然沿途景色优美,但那蜿蜒曲折又陡峭难行的小路好像没有尽头似得令人绝望。而千辛万苦才到达的大红袍景区,其实只是一小撮长在崖壁上的茶树,据说这是武夷山仅有的六株大红袍母树,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不知是因为太高太远,还是大红袍树本是就长不高大,远看那古树如同一簇寻常灌木一般毫不起眼,看不出丝毫历经350年岁月而应有的伟岸与沧桑,心中略过一丝淡淡的失望。</h3> <h3>  武夷宫位于大王峰脚下,据说是历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是武夷山最古老的宫院,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只不过此宫院在历史上屡建屡毁,早已没了当初的遗迹,据说除了院里的两株桂树是遗存的古树,其它都是后来所修葺。于是,我们便没进去。不过,突然想起了武夷崇安是著名北宋词人柳永的故乡,便连同想起他那些“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断鸿声里,立尽斜阳”及“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等千古名句,不由的又对这方造就了一代伟大词人的秀美山水多看了几眼。至于武夷宫里那个柳永纪念馆,不去也罢,还是为自己留一方自由想象的空间吧!</h3> <h3>  宋街的入口处有高大的石坊门,上题“宋街”,是一条仿宋古街。街道两旁有很多仿古建筑群,精致而独特。街上店铺林立,主要经营武夷岩茶、旅游工艺品、药酒等,酒肆饭店、茶楼画廊及咖啡馆等也在其中。仿古酒旗与摇滚音乐同时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与听觉,时尚与遗风同框繁华,现代与古韵携手并存。</h3> <h3>  宋街的背后便是九曲溪,溪畔生长高大茂密的树木,有的如伞状铺陈在岸边,有的斜倚在水畔,漂流结束后的竹筏会在这里停靠码头,不断有游人在此弃筏登岸,也不断有竹筏停靠片刻,旋即复又离开,循环往复,川流不息。坐在河边树下的长椅上,看着远处载着身着橘色救生衣游客的竹筏从河的上游缓缓靠近,艄公一篙一篙地撑起又划下,竹筏行进在绿色清澈的水面上,如同行驶在画里一般。有成群大大小小的红鱼或黑鱼在河水中来回游动,人的手一扬,便惊吓的迅速遁走,“倏”的一下逃到河心去了。——绿水、翠树、游鱼、竹筏及游人橘色的救生衣,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色彩鲜亮,动静相宜,在这里自成一景。</h3> <h3>  虽然这两天适逢天气闷热,但武夷山雄伟的奇峰异石与柔媚的青山绿水,终究是美的令人沉醉,令人难忘,尚未离开,即盼再来,在挥手作别的瞬间,每个人的目光里流露的却是深深的眷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