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印尼以前一直是一个让我觉得很神秘的国家 ,初中时看过一个西方人拍摄的纪录片,记述了印尼热带雨林原始风俗和爪哇岛火山的喷发,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一点肤浅的认识。听着印尼经典音乐《美丽的梭罗河》、《哎呀 妈妈》《椰岛之歌》<font size="3">,</font>更让人浮想联翩。随着中印尼关系的不断改善,特别是"一带一路"项目在印尼的不断开展,国人到印尼观光旅游,工作学习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冷门地区(巴厘岛以外)也逐渐有了国人的身影,前后三年已经三次走进印尼,走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人文和风景,本集手机扫街照片就是俺于近期在这些冷门地区肤浅的掠影吧。</h1> <h1>打鱼归来 (西苏门达腊巴东渔村)</h1> <h1>打鱼归来 (西苏门达腊巴东渔港)</h1> <h1>西苏门达腊巴东市具有荷兰风格的渔港(印尼曾是荷兰殖民地)</h1> <h1>每天渔民打回的鱼虽然不大不多,但他们仍然掩饰不住收获的喜悦。</h1> <h1>这是一艘夜间打鱼船,船的上方四周全部安装了节能灯,夜出早归。</h1> <h1>打回来的新鲜鱼一早就上市买卖,天天如此。</h1> <h1> 苏门达腊明打威小岛上的宁静,让人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小岛上的居民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悠闲自在,与世无争,这难道不是海上"世外桃源"吗?。</h1> <h1> 苏门达腊明打威小岛上的宁静,让人有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小岛上的居民过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悠闲自在,与世无争,这难道不是海上"世外桃源"吗?。</h1> <h1>小小年纪也一样有思考人生的时侯</h1> <h1>岛上市井生活</h1> <h1>早期的爪哇岛泗水市政厅</h1> <h1>西苏门达腊巴东市的唐人街,由于历史原因,大多华人都不会说汉语,他们会主动告诉你,自己是华人但不会说汉语,可以用英语交流。</h1><h3><br /></h3><h3><br /></h3> <h1><br />下南洋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众人熟知的,其中三次大的移民潮,分别是"闯关东"、" 走西口"、"下南洋"。 而"下南洋"是明、清时期中国人对东南亚沿海一带的民间称谓,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一般人在印尼看到众多的华人和一些倍感亲切的元素总会给人一种错觉,懂中文的人应该很多吧?其实绝大部分印尼人是不懂中文的。因此,只能说英语,而事实上,部分生活在乡村的华人英语普及率也不高,和他们常常得用肢体语言交流。<br /> </h1><h3><br /></h3> <h1>晚上在泗水城区路边小饭馆吃饭遇到的一位印尼华人,50代随父来到了南洋,他一见到我们就激动不已地讲起了他的南洋经历,并情不自禁地唱起了经典红歌。(泗水(苏腊巴亚)这个城市是鲜有中国游客到访的)</h1> <h1>这是爪哇岛泗水市区的一家近百年的冰淇淋老店,味道超过闻名的哈根达斯。坐在优雅的店堂,一边看着印尼出行路书,一边享受着清凉香甜的冰激凌,那种在店外感受的闷热被一扫而光。</h1> <h1>在酷热难当的郊外,吃上新鲜清冽西瓜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h1> <h1> 现在的风平浪静且完全感觉不到当年大海啸时的汹潮澎湃、惊涛骇浪。(苏门达腊明打威群岛)</h1> <h1>岛上生活虽然简单,但淳朴的民风还是让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h1> <h1>爪哇岛泗水街区颇具特色的航母塔台建筑。</h1> <h1>街边特色烤鱼和酱香牛肉让人垂涎三尺🤤,大快朵颐。</h1> <h1> 印尼苏门达腊地区热带雨林中,经常会看到两树根相连而形成的藤桥,其结实程度可以同时承载十五个人过桥。桥边住着一些人家,这些人家的小女孩会为前来探访藤桥的游人提供简易咖啡和自制饮料,以赚钱一些零花钱。由于路途遥远艰辛,游人寥寥无几,赚钱也就变得奢侈了。</h1> <h1>从印尼泗水转机吉隆坡,特意停留了两天,专程到吉隆坡唐人街转了转。吉隆坡唐人街又名"茨厂街",是吉隆坡市内最附有华人气息的一片老城。虽然只是位于当地的一块小面积的土地之上,但是这里却是热闹非凡,中华气息浓厚。特别是春节及其他节假日的时候,这块老街就成了整个城市最热闹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吉隆坡当地小有名气的夜市。比照刚刚去过的印尼唐人街,用天壤之别也不为过。</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