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魂壮山河 —— 致敬!英雄

李雪兰

<p class="ql-block">  提起1986年,牺牲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李海欣高地” 的英雄杨随成,人们都会流露出敬佩的目光。英雄杨随成把热血洒在了祖国的南疆,把生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人生的句号刻在了血与火的战场。</p> <p class="ql-block">  英雄的战友没有忘记与他们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同生共死,血脉相连的生死兄弟。战斗结束,返回家乡后,在漳县的战友们组织成立了漳县参战战友联谊会,战友们主动担当起了照顾杨随成家庭和英雄母亲的义务。每年的清明和八一,他们都会有组织有纪律的到埋葬着烈士忠骨的墓碑前祭奠英雄,并看望杨妈妈。</p><p class="ql-block"> 为了帮助这个困难的家庭,1987年,漳县县委、县政府为杨家的小儿子杨慈成安排了工作;2013年,县人民政府重修了烈士墓地;三岔镇党委、人民政府及时把杨妈妈纳入低保救助对象,并对通往烈士墓地的道路进行了修理……来自各个地方的温暖,源源不断的流淌在这方宁静而温馨的家园,杨妈妈,也成了大家共同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八一节前夕,战友们又自发组织起来,向着英雄的家庭和墓地走去, 我很荣幸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到了,到烈士的家门口了。同志们纷纷下车,有条不紊的穿衣戴帽,准备着一切。</p> <h3>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高唱着《战友之歌》向着杨随成烈士的墓地走去,那精神抖擞的军姿、慷慨激昂的歌声让我们对眼前昔日的英雄们肃然起敬。就是他们,曾经为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舍生忘死奋战在老山前线。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可是,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想起过那些充满硝烟和鲜血的峥嵘岁月?<br></h3> <h3> 我问老兵包俊琪,时隔30年,重新穿上军装有什么感觉?包俊琪说:感觉到自己年轻了20岁,又回到了从前的军旅生活。看着这位浑身上下依然洋溢着军人刚强气质的他,我不由感慨万千,是军营,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是军营,增添了他们的胆识;也是军营,造就了他们刚正不阿的品格。<br></h3> <h3>八一军旗迎风飘扬,鲜红的颜色映红了大地。<br></h3> <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仰望着迎风招展的军旗,我的脑海里忽然想起了这句歌词。是啊,咱们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不就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吗?“ 吃水不忘挖井人 ” 在血与火的日子里,是人民军队、咱们的子弟兵用鲜血筑成了共和国不朽的丰碑,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英雄。</p> <p class="ql-block">   原漳县武装部党虎乾部长和李育新科长为我们讲述了1987年,他们从天水运送杨随成烈士的骨灰到漳县以及漳县有史以来开的最大的一次追悼会的点点滴滴 ...... 从两位前辈的讲述中,我们更加了解了杨随成烈士的家庭,确确实实是一个英雄的家庭,杨妈妈更是一位英雄的母亲。 </p><p class="ql-block"> 杨妈妈45岁时丈夫病故,家中六个孩子都是她老人家一手含辛茹苦拉扯长大的。为保家卫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深明大义的她送两个儿子当了兵。1986年9月23日的晚上,她心爱的三儿子杨随成壮烈牺牲在老山前线,时年仅19岁。</p> <p class="ql-block">  看着儿子墓地的方向,英雄的母亲眼里流露出深深的哀伤......</p> <p class="ql-block">  巍巍青山埋忠骨,韬韬史册载功勋。青山绿水下,英雄的墓碑庄严而肃穆。军魂铸就的脊梁,始终挺直在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  同志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的向烈士的墓碑走去。</p> <p class="ql-block">  抚摸着墓碑好似在抚摸着儿子的脸庞,杨妈妈苍老的脸上流下了一行行泪水。</p><p class="ql-block"> “ 随成,我的娃啊,人人在哩,你莫啊! ” 老妈妈的哭泣令天地落泪。</p> <p class="ql-block">  随成,我们亲爱的兄弟,请吸了这根烟、喝了这杯酒。</p> <p class="ql-block">八一祭奠,有的战友不在漳县去外地了,但他们还是打发自己的妻子或者孩子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感谢他们!!</p> <h3> 战友马占海代表大家向烈士致辞!<br></h3> <h3>  想起昔日战友那青春的脸庞<br></h3> <h3>  同志们的心里都沉沉的。战友啊兄弟,你在哪里?当兵的生活你是否惦记……<br></h3> <h3>面对着我的镜头,老兵们脸上才露出些许笑容。<br></h3> <h3>  袅袅青烟,寄托无限相思。 杨随成,我们的生死兄弟,我们想念你!冲锋的号角依然清晰,兄弟的面容我们难以忘记。<br></h3> <h3>  漳水源文化创艺有限公司的汪玉平经理,也是一名老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也穿上了军装,来祭奠杨随成烈士。<br></h3> <h3>中午了,在青山秀水下吃点、喝点,品味一下野战生活 ......<br></h3> <h3>  从左边数第二位,那胖乎乎的是刘俊杰大哥,这几天一直感冒发烧着,但为了和同志们一起来祭奠战友,他硬是带病来到了这里。祝愿病中的他早日康复!<br></h3> <h3> 让咱们一起记住这一特殊的日子<br></h3> <h3> 呵呵……👍帅!!<br></h3>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和同去的几位小帅哥晚上九点多了才踏上回家的路,虽然很累,但心里却很充实。</p> <p class="ql-block">  为了保家卫国,杨妈妈把儿子送上了战场,她的儿子和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国家和平统一,为了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在最前线,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博大胸怀、用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p> <h3>  烈士浩气长存,英雄永垂不朽。英雄的业绩以及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心!永远牢记在人民的心中,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br></h3> <p class="ql-block">微电影《儿啊 妈妈看你来了》精彩剧情</p> <h3>作者简介:</h3> <p class="ql-block">  李雪兰 女 出生于1975年12月27日,甘肃武威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作品1600余篇;正式出版文学专著《心路》、《涓流》、《兰花草》三部;完成六部微电影:《将心比心》、《儿啊妈妈看你来了》、《我拿什么来爱你》、《春暖花开》、《放羊娃盼红军》、《远山的呼唤》的创作和拍摄,这六部微电影已在各类网站和媒体播映;完成了禁毒歌曲《我要回来》的创作;长篇小说《说好不分手》已截稿,正在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中……</p><p class="ql-block"> 作品集《心路》被评为定西地区第一届〞洮阳杯〞五个一工程奖;作品集《兰花草》、微电影《我拿什么来爱你》分别荣获定西市第四届、第五届马家窑文艺奖,微电影剧本《儿子的账单》荣获定西市“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法治文化”二等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