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16年夏天,在灵山寺村开始扶贫之前,和一位长者聊起了驻村任第一书记的话题,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新中国成立已近70年了,但是中国农村家族文化的影响依然渗透到农村的各个角落,中国农村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单位差别很大,脑子一定要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什么干不了。治大国尚如烹小鲜,在农村所有经手的事,凡是经历的人,一定要用心对待。你把农村的那点事搞明白了,以后没有什么可以难住你的。
听到这些话,坦白讲,对于能不能把这个事情做好,我心里是没有底的。虽然是农家走出来的娃,但从15岁高中离家住校开始,便再没有深入接触农村的人和事,对于村里的乡土人情也只是一知半解。另外,家里确实存在一些困难,在距离家近50公里的地方扶贫,家里的事情怎么办?领导和我谈话,语气非常坚决:这个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我相信每个人在面对一项人生重大的抉择时候,肯定都是经过思想激烈碰撞的,在个人困难和集体利益之间做思想斗争。不同的是,一个顾全大局且政治合格的人,在思想斗争后,会选择个人困难服从集体利益和组织安排。
作为第一书记,第一次到村上,“上任”的规格蛮高的,由单位的副局级领导带队,与区上相关干部和镇上的领导一同,送我到村上正式“上任”。越是这样高规格礼遇,我心里越不踏实。怀着一颗忐忑的心,开始了正式的驻村生活。
语言关是第一难题,我老家在陕南,口音和关中差别比较大,当我操着一口普通话和村干部与村民交流时,总觉得比较的怪异。到村近一个多月了,除了村里的主要干部外,其他人几乎从来不会主动和我交流。意识到问题后,我鼓足勇气开口试着说户县话,一段时间以后,终于可以用本地话毫无障碍地和村民和贫困户交流了。朴实的语言拉近了我和村里人的距离。到两年多以后的今天,村里比较熟悉的人家里过红白喜事,在邀请下,一般我都会去凑热闹捧个场面。红白喜事在农村是有深厚文化的,这也是我深入了解村里人和事的机会。
第一次在贫困户家里吃饭,坦白讲,有洁癖的我是有过思想斗争的。对这个问题,我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扶贫中,我们一直是给与的角色,大部分贫困户有自己的自尊心,在他们家里吃一碗便饭,哪怕是吃几个地里的黄瓜或者西红柿,让他们找到某种的平衡感,他们心里是高兴而满足的。有了第一次在贫困户家里吃饭,以后偶遇到贫困户热情地留下吃碗面或是送个热乎的馍,盛情难却时,我会欣然接受,不为别的,只是为了在某种程度上,让贫困户感受到我们扶贫干部的尊重。
当学习美发的贫困户家的儿子,打电话说要给我理发,又当家里几口人都得了重病的,最初甚至敌视我们这些扶贫干部的贫困户家孙女,突然主动发信息告诉我:感谢关书记,谢谢你一直帮助我家。话语很简单,感情却很朴实,没有任何的矫揉造作。扶贫进行到今天,我不愿意用语言粉饰一些做作而伪善的情感。我明白,人总需要活出一些真实的东西,当你真实而真诚时,世界便是真实的。
人性有自私的成份,中国的农村物质还不十分丰富,部分村民物质条件仍比较匮乏。在利益面前一个朴实善良的人,也许会变的虚伪。在部分村民和贫困户的眼里,我这个市级干部,无所不能。有人会隔三差五会到村委会办公室找我,反映他的困难,认为自己符合低保条件,让帮着办理低保。还有村民来要当贫困户的,有几次场面甚至十分激烈。少数村民认为,只要来闹一闹市里的扶贫干部,就可以当贫困户或者享受低保。在多次这样的磨砺中,我逐步学会了如何处理棘手的事情。也意识到,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好在很多事情有村干部的鼎力支持,棘手的事情总可以顺利解决。第一书记,名义上是村里的最高干部,但是可以明确地讲,离开村两委班子,第一书记的工作是寸步难行的。我们是来帮助村里脱贫致富的,如果以在村里真的以“第一”自居,不摆正心态,很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只有紧密团结村两委班子,适当的引导,才可以让工作顺利推进。
刚刚接触到村里人时候,大家对于我这个“市级干部”是刮目相看的,给予厚望。村干部希望,我可以帮助引进一个企业在村里投资,或者把全村的地征收后,进行全面的开发。我明白,这样的事情首先不符合政策,其次这么一个没有优势资源的村里是无法吸引企业来的。只能依靠现有条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段时间以后,在我的耐心沟通下,村干部慢慢意识到,个人能力有限,背后单位能力有限,应该在力所能及且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开展扶贫工作。
只有做正确的事,才会用心把事情做好。只有自认为所做的事情是值得的,才会真心为之付诸努力。精准扶贫以来,身边的扶贫成效是翻天覆地的。把村里每一户房屋改造前后的照片在一个镜头中对比,反差与视觉冲击是非常强烈的,成效是实实在在的。另外,在村里一片空地上,建起100亩的产业园,没有精准扶贫的功劳,这样的事情是不敢想象的。两年來,村子在美丽村庄建设中,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我,自认为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我继续会扑下身子,耐住性子,来努力把每件小事情做好。
一直以来,扶贫中等靠要思想确实存在,但是我认为,在一个礼仪之邦,当一个人可以不顾颜面地去伸手索要时,也恰恰反应了这个家庭确实存在一定困难,我们应该首先理解这个家庭实实在在的困难,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正确引导他,教育他自力更生。眼前这些善良而经历苦难的人,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去评判他们,正如无法对着一个饿着肚子的人去谈论一场交响乐曲多么精彩一样。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只有怀着这样的心态,才可以使得我们每一个扶贫的人,能以正确的心态来面对每一个贫困人口。
工作还在继续,人生路还在脚下蔓延。我会牢牢记住那位长者的话:治大国尚如烹小鲜,何况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只有用心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和每个人,才能活出生活的真谛和人生的价值。<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