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撰文、摄影/邢贵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后序】盼望已久的北京冬奥会开幕了,作为一个有十八年雪龄的滑雪爱好者,我非常的高兴,这两天都再看比赛直播,沉浸在冰雪运动的无限魅力的感动中。崇礼是与北京一起举办冬奥会的地方,是我去滑雪最多的地方,可以说我见证了崇礼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变成一个国际化的滑雪胜地,中国从只有十几万的滑雪人口变成了上亿以上的滑雪人口,成为冰雪运动的大国。趁着冬奥的热度,我再把我三年前做的这篇美篇找出来,分享一下我的滑雪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谢谢欣赏!2021年2月6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以下是原文,写于2018年7月。</b></p> <p class="ql-block"> 这篇美篇想说说雪山、雪场、和我的滑雪经历,按理应在雪季推出才应时节,但由于需要整理十多年来的照片,一直拖到酷暑季节才做好,不过这样也好,但愿雪山上的那皑皑的冰雪能为进来赏读本篇的您带来一阵凉爽的空气,以缓解一点酷暑的闷热!</p><p class="ql-block"> 滑雪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不断挑战自我的、能够给人带来无限快乐的、让无数人痴迷的体育运动。热衷于滑雪的人们常自讽为“雪疯子”,他们是这样的一些人,当一个雪季才刚刚结束, 他们就开始盼望下一个雪季赶快到来;他们都会有“见雪秒燃”的一种状态,也就是当他们不辞辛苦远道而来,看见雪道的那一刻,就已全身热血沸腾了;他们每次去滑雪都会迫不及待的想尽快踏上雪道,畅快的滑了一整天还不够,还贪婪的希望能赶上最末的缆车,滑那恋恋不舍的最后一趟。</p><p class="ql-block"> </p> <h3> 滑雪的人们爱雪山,他们愉悦地投入到雪山的怀抱中,尽情的享受着从高山陡坡上疾驰而下的爽快感觉,尽情的享受着在宽阔平坦的雪道上飘然若仙的悠然感觉,尽情的享受着穿越林海、跳跃雪包的童趣般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每一次滑雪都是一次生命的怒放!</h3> <h3> 滑雪的地方也通常是旅游胜地,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一年四季都是游人不断,吸引着无数人慕名前往!</h3> <p class="ql-block"> 我的滑雪经历始于2003/2004的那个雪季,至2017/2018的这个雪季已经是整整十五年了,所以在2018年春节我到张家口崇礼的滑雪场去滑雪,正赶上我的55岁生日,故请人拍了一组我的滑雪照片,作为纪念!拍摄地点为崇礼万龙滑雪场。以下这几张都是生日那一天拍摄的。</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次滑雪是在2004年1月1日,当时单位里的十几个人一起去了北京南山滑雪场滑雪,其中从美国回来的B先生会滑雪,他在美国滑了几年,滑雪水平已经很高,还有一位同事也滑过两年,已经会滑平行式,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这第一次滑雪的一上午我基本上都是在初级道上练犁式滑行,经过一上午的练习,找到了一些感觉。下午我就跟着两位会滑的同事上了中级道,结果从中级道顶上一直犁了下来,400米的雪道没怎么转弯,也没怎么没刹车,就一滑到底,居然还没有摔倒。因此信心和兴趣大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开始了我的滑雪历程。</p> <p class="ql-block"> 从此以后,每周末都和几个感兴趣的同事去南山滑雪场滑雪,随着滑雪水平小有提高,滑雪的瘾就越来越大,当时北京周边只有军都山滑雪场有夜场,所以我们几个经常是下了班开车80公里赶到军都山滑雪场去滑夜场。对于双板滑雪的初学者来讲,最难的一步就是从犁式转平行式,这相当于初期滑雪水平的一个质的飞跃,而这一过程我就是第一个雪季在军都山滑夜场实现的。</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滑雪产业始于90年代后期,在2004年我开始学滑雪的时候,北京周边已有六七个小雪场,如南山滑雪场、怀北滑雪场、军都山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等,规模都不太大。在东北则有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和吉林的北大壶滑雪场。张家口的长城岭、万龙和多乐美地滑雪场也都是在起步发展阶段。</p> <p class="ql-block"> 04/05雪季,也就是我滑雪的第二年,我去哈尔滨长寿山滑雪场滑了一次雪,是我在哈尔滨的老同学带我去的,他已经滑了两年雪,水平比我当时高多了,并且有了自己的雪板等全套装备。我们滑了这个雪场的所有雪道,我感觉能力一下提升了不少,也学到了不少雪板的知识,对雪具品牌有了认识。回京后就买了我的第一套雪板,是奥地利品牌Fischer RX6。</p> <p class="ql-block"> 05/06雪季,专程去了黑龙江的亚布力滑雪场和吉林的北大壶滑雪场,那个时候已基本具备滑国内雪场高级道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 2010年开始出国滑雪,先后去过德国、瑞士、加拿大和美国,滑过一些大的世界著名的雪场。本篇后面将介绍我滑过的国外雪场和旅行经历。</p> <h3> 十五年的滑雪历程,已经深深地刻画在我的人生履历中,体会到了这其中的无穷的乐趣,增强了体质,锻炼了勇气,观到了最美的风景,丰富了人生阅历。一颗不老的心始终在聆听着来自雪山的召唤,正像歌中唱到“水兵爱大海,骑兵爱草原,飞行员爱蓝天”,而我们这些滑雪爱好者则更爱雪山!</h3>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上的雪道左侧的“S”曲线,是我的一次滑行轨迹,当我们从雪道的坡顶滑下,回首能看到一条曲线完美的雪痕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一丝小小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最近两年开始有滑雪的APP,可以记录和存储每次个人的滑雪轨迹、里程、时长及落差等。这是我2018年1月6号在崇礼万龙滑雪场一个上午的滑雪记录。图上有滑雪轨迹,并且还可以在 APP上回放滑雪过程。上午共滑行12趟,滑雪里程共25.18公里,平均每趟两公里多,最大滑雪速度73公里/每小时,可以不夸张的说在同样的坡度下,要比汽车还快呦!</p> <h3> 这张照片里中间的那副雪板,就是我的现用雪板,是我的第三套雪板。是ATOMIC TI全地域板。</h3> <h3> 滑雪场每天晚上都会开动压雪机,把所有雪道(野雪道除外)都压一遍,压好的雪道如图所见,如面条一样,所以雪友们称之为“面条雪”。早晨早点上雪道就可以美美的享受面条雪,滑起来非常爽。大概滑一到两个小时后,所有的“面条”都被雪板扫平。</h3> <h3> 中国缺雪,特别是华北一带雪场,都得人工造雪来为雪道补雪,自然雪占比不到50%。这张照片可以看到一台造雪机正在造雪。</h3> <h3> 比较适合于建雪场的地方是在纬度40度左右,海拔在3000到4000米的大型终年积雪山脉,滑雪场建在大山脉的2000到3000高段,这样的地方降雪量大,积雪时间长,温度适宜而不冷。以此条件对比其实中国的适合的滑雪资源较贫乏,东北雪多,但因纬度高而冷,因山的海拔低融雪早而雪季短。新疆的北疆雪虽多,但纬度更高又多大风,所以也不适合。华北燕山山脉纬度合适,但海拔不够,降雪量也不太大,好在有一些2000米高的山体,所以以自然雪补充一定量的人工造雪,还是可以建一些雪场。<br></h3> <h3> 全球适合于滑雪的地方很多,最著名的有欧洲的阿尔比斯山脉,北美的落基山脉,所以在这些山脉的瑞士、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德国以及美国、加拿大等国有着极其丰富的雪资源,建有很多大型的滑雪场和著名的滑雪胜地。南半球的南美洲有安第斯山脉,所以阿根廷和智利也很大的滑雪场。在大洋洲的新西兰的南阿尔比斯山脉也有著名的滑雪场。在这些地区滑雪运动相当普及,设施完善,风景优美,是滑雪爱好者一生都向往的地方。</h3> <h3> 2006年1月1日,在我学滑雪两周年之际,我与同事一起来到黑龙江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体验了亚布力最难的雪道,这张照片是我滑雪的第一张照片,用的是我第一套滑雪装备,在号称“幸福大道”的亚布力6号雪道拍摄的。</h3> 2006年开始,我的滑雪活动从北京周边雪场转向张家口崇礼的雪场,主要是万龙滑雪场,偶尔也去多乐美地滑雪场,那时候,从张家口到崇礼没有高速,我们走京张高速到张家口后,就要走60公里山路,这段山路很不好走,大多数时候会有雪,我们一般是周五下班出发,半夜才能到达,那个时候的崇礼只有几个招待所,最好的就是崇礼宾馆,招待所很便宜,30元一晚。每次去滑雪都是滑一天半,星期六一天,星期日半天。那个时候的京张高速走的都是拉煤的大卡车,经常堵车几个小时,如遇上雪天更是要封路,所以回程经常要绕路赤城、雕鹗镇、大海陀山、最后走省道212翻过燕山那段险要的盘山道才能再从延庆上八达岭高速回北京,也经常会看到雪友的车翻到沟里。那是一段艰险而快乐的一段经历,令人难忘,每次想起都历历在目,去一次不是太容易,但还是乐此不彼,滑雪的热情不减,每个雪季都会去十几次。<h3> 这张照片在万龙红花梁山顶拍摄,看万山千重,如板画一般,每一次从坡上滑下之前都可以欣赏美景,心情无比舒畅!</h3> <p class="ql-block"> 雪后初晴是雪场最美时刻,雪道边的树上冻满了树挂,呈现出晶莹剔透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位于红花梁山顶的万龙木屋是一代滑雪人最温暖的记忆,在滑雪中途休息时到小木屋喝杯咖啡,温暖一下快被冻僵了的身体。</p> <p class="ql-block"> 万龙大奔头是万龙滑雪场最陡的雪道之一。</p> <h3> 2007年在摄于崇礼万龙滑雪场。</h3> <h3> 自从北京张家口申请2022年冬奥会成功后,给崇礼带来了滑雪产业大发展的良好时机,如今崇礼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的最好的滑雪胜地,已建有六大雪场,宾馆林立,交通通畅,各项条件都日趋完好,以至于最近几年春节放假,我都会到崇礼滑雪过春节!<br></h3> <h3> 滑雪爱好者随着滑雪水平的提高,都会逐渐对滑雪运动加深喜爱,他们逐渐越发强烈的向往着去更美更高的雪山,去世界著名的滑雪圣地去体验。甚至旅游也更喜欢去有雪山的地方!</h3><h3> 2008年7月底,正值伏天,我拜访了一次我心目中向往已久的雪山,瑞士的马特洪峰,这张照片就是当时在马特洪峰最高的一级缆车观景平台拍摄的马特洪峰东侧的雪峰,雪山之巅即使是在最热的夏天仍有厚厚的积雪,从画面可以看到那些喜欢登山的人们,正沿着人们踏出的雪道向山顶攀登。身临此境,不能不感叹自然之美!</h3> <h3> 马特洪峰是瑞士引以为傲的著名雪山,是瑞士的象征和名片,她那四楞椎型山峰,在平原之上显得亭亭玉立,高不可攀。马特洪峰高4478米,临近顶部极其陡峭,至今很少有人能登顶。其山下小镇采尔马特,似乎是专为旅游和滑雪而设,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小镇,小镇不允许任何燃油机动车进入,所以到采尔马特去上马特洪峰的人,必须从山下乘齿轨小火车上来。从采尔马特到马特洪峰一侧最高的3800米的观景平台,需要乘三级缆车,随着缆车的提升,沿途向上先看到草原,然后是森林,再往上是冰川,最后是连绵的雪山,和众多雪山拥簇着的雄伟的马特洪峰!</h3> <h3> 在马特洪峰一侧的高山雪场是全球少有的一年四季都能开放滑雪的雪场,如照片所见,即使在最热的七月,我们仍能看到厚厚的天然雪滑雪雪道。真是让人羡慕不已!</h3> <h3> 在瑞士和意大利交界的雪山上,有的地方是南北两个山坡分属两国,两国都开有雪场,雪场互通,滑着雪就可以出国。</h3> <h3> 自从游览了马特洪峰以后,我就开始梦想着去国外滑雪旅行,规划着有朝一日滑遍在自己心目中极其向往的那些滑雪胜地!</h3><h3> 我的第一次出国滑雪旅行在2010年底成行了。这次旅行主要目的地是德国和瑞士,滑两个雪场,游览德国和瑞士的几个城市。这次出行的朋友来自三个家庭,有B先生夫妇和只有五岁左右的女儿,X先生夫妇及两个儿子,以及我们两口子,大人小孩共九人。其中X先生一家已提前抵达德国斯图加特,我和夫人及B先生一家分别从北京和上海起飞于12月26日同天晚上抵达德国法兰克福,两家人汇合后,租了一辆9座奔驰面包车,连夜赶到斯图加特,与先期到达的X先生一家汇合。</h3><h3> 第二天到达慕尼黑,游览慕尼黑的宁芬堡,宁芬堡坐落在德国慕尼黑西北郊,是历代王侯的夏宫。建于1664至1728年,主建筑是巴洛克风格,整座宫殿坐西朝东,由一幢幢方形楼房连结成一组建筑物,正面长达600米。这个宫殿外观很朴素,内部确实金碧辉煌,如去慕尼黑的话很值得前往。</h3> <h3> 宁芬堡外面的广场花园很大,中间有个大的水池和通往市区的一条笔直的河,冬季的这里白雪覆盖,中间融化的水池中栖息着大群的野鸭和水鸟,景色也大不一般!</h3> <h3> 之后又去了大家都熟悉的天鹅堡,童话般的天鹅堡一年四季景色各有不同,较之以前夏天来看过的天鹅堡,这次看到的冬天有雪时的天鹅堡,更具有童话色彩!</h3> <h3> 这次滑雪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德国的著名的冰雪小镇加米施-帕滕基兴。加米施-帕滕基兴(Garmisch-Partenkirchen)是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城市。该镇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罗伊萨赫河河谷,远离喧嚣的大都市,为阿尔卑斯山脉所环绕,面积为205.66平方千米,人口约2.8万。</h3><div> 加米施-帕腾基兴原来是两个村子,一个叫加米施,另一个叫帕滕基兴。1935年设镇,由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两个老村庄合并而成。</div><div> 1936年2月6日至16日,第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这里举办,随后逐渐成为国际疗养地和欧洲滑雪胜地。</div><div> 该镇背靠德国巍峨的最高峰楚格峰,紧邻清秀的高山湖艾泊湖(Eibsee),是德国南部一座风景迷人,风俗浓郁的城市。这里是从德国一侧攀登楚格峰的必经之地,游客似乎比别的小城多一些,但绝没有大都市中的喧闹和熙攘。新圣马丁教堂(Neu-St.-Martin)耸立在城市中心,巴洛克风格的主堂和钟楼十分引人注目,为小城平添了和谐壮丽的风采。从这里进入阿尔比斯山,沿山谷走上几十公里就可进入奥地利。</div><div><br></div> <h3> 这个在70多年前就举办过冬奥会的雪场在在群山和雪峰怀抱之中,雪道两侧有高高的常绿松树和杉树,风景很美!</h3> <h3> 雪道分布在在两座山里,适合于不同滑雪水平的雪道在各种滑雪区域都有,对于第一次到国外滑雪的我来说真是大开眼界。</h3><h3> 欧美的滑雪场一般都以绿、蓝、红、黑来标示不同级别的雪道,其中绿道为初级道,蓝道为中级道,红道为非机压雪道、黑道为高级道,黑道又分为一星(一钻)、两星(两钻)黑道等,两星以上黑道一般为非机压野雪道,坡度很大,难度极高。感觉国外雪场的蓝道与国内雪场的高级道难度差不多。</h3> <h3> 在这个雪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4号和5号黑道,这是我在此以前从未挑战过的高难度雪道,那一天,云雾很大,雪道的起点已在云层之上,从顶上无法看到底部,陡的让人不敢从顶部往下看,我谨慎的从雪道顶部滑了下去,当安全的滑到雪道底部时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地,这样往返挑战几次,这样的挑战使我信心大增,滑雪水平也得以提升!</h3> <h3> 穿过云雾,滑到山腰时,像是云开雾散了,坡度也不那么陡了,可以清楚都看到山下美丽的小镇了!</h3> <h3> 在加米施-帕腾基兴雪场我们爽滑了两天。</h3> <h3> 离开了加米施-帕腾基兴,我们经苏黎世来到了瑞士的著名旅游城市卢塞恩。卢塞恩是个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的美丽城市。我们于傍晚时进入这个城市,住在位于市中心的卡佩尔桥边的老街里,安顿好之后,我们就急不可待的去欣赏幽静的城市夜景了。卢塞恩市中心并不很大,主要景点都散布在步行可及的范围内。卡佩尔桥和八角水塔是卢塞恩的地标,也是最经常出现在瑞士明信片上的建筑物。岁月的悠长给这座城市留下了人类历史的文明印迹,中世纪的教堂、塔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宫厅、邸宅以及百年老店、长街古巷,比比皆是。</h3> <h3> 距离卢塞恩40公里的铁力士山(Mt. Titlis)是瑞士一年四季都有很多游客的著名旅游目的地,而在冬天铁力士山又是有名的滑雪胜地,铁力士山脚下的英格堡小镇就是滑雪场的上山缆车起点。我们来到铁力山滑雪正好是2011年元旦,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英格堡滑雪小镇。</h3> <h3> 从山下的雪票站到山顶需要换乘三级缆车,最后一级就是铁力士山著名的360℃旋转缆车。</h3> <h3> 坐这个旋转缆车可以一边上升一边观看四周围不同非凡的景色。</h3> <h3> 到达山顶后,可以看到四周都是连绵不断的雪山。</h3> <h3> 在山顶和山腰的缆车站都有滑雪休息大厅和餐厅。</h3> <h3> 整个铁力士山滑雪场分布在几个山凹里,厚厚的积雪覆盖了眼所能及的所有的山体,雪道更是一条挨着一条,一级接着一级。</h3> <h3> 这个雪场雪质非常好,也有很多具有挑战性的雪道。由于雪道与野雪区连在一起,很多人都试图尝试滑出雪道,去滑野雪。我也去做了一次尝试,但由于我的雪板是追逐赛级雪板,适合于硬雪和雪包,不适合野雪和粉雪,滑这样的雪必须用大宽板。结果我被陷在深深的野雪区,雪仗一插就能没顶,雪板深陷在雪中无法前进,最后只好脱掉雪板,扛在肩上,在快没了大腿深的雪中艰难前行,花了半个多小时才脱困。这是我滑雪第一次遇险。</h3> <h3> 在铁力士山爽滑了一整天,滑了大部分雪道。非常喜欢这漫山遍野的白雪,心中不由得浮想很多,梦想着能去滑世界上更多的有名的雪场,如果每年都能出来滑一次雪那将是多么令人期待的事呀!这一天一直滑到黄昏,下得山来,收拾雪具回望铁力士山,真的很不舍,这次的旅行的滑雪行程就都结束了,接下来去游览瑞士和德国的几个城市。希望明年的滑雪旅行更精彩!</h3> <h3> 接下来的几日我们去了伯尔尼、日内瓦、最后经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回到法兰克福,从法兰克福乘飞机回国。这是伯尔尼老街街景。</h3> <h3> 在去往日内瓦的路上路过的西庸古堡。</h3> <h3> 黄昏时分的日内瓦湖风光。</h3> <h3> 在从瑞士日内瓦回德国法兰克福的路上路过法国东部紧临德国的边境城市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这座莱茵河畔的城市非常精致、典雅、美丽。莱茵河的一条支流在城中环绕而过,形成两个小岛,故城中有水巷围绕,很有特色。如果有机会路过,一定要停下来去看看不要错过。</h3> <h3> 斯特拉斯堡不是太大,据说在法国排在第七位,但确被称做是欧洲的第二首都,因为做为欧盟三大机构之一的欧洲议会就在这里,这张照片就是欧洲议会大厦。</h3> <p class="ql-block"> 位于斯特拉斯堡市中心的高大建筑曾经是欧洲最高的建筑,红色的沙岩砌成的高塔高耸入云,非常宏伟,至今仍是这座城市的最高建筑,在城市的任何位置都能看到它。</p> <h3> 2012年春节假期,我们几位滑雪的伙伴再次相约前往加拿大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惠斯勒雪山,开启了我的第二次出国滑雪。这次一起滑雪的除了我们俩还有B先生一家,L先生两口子,以及N女士。
我们从北京出发,直飞温哥华,已在温哥华等候我们的朋友N女士在温哥华租了辆面包车,接上我们直奔惠斯勒。惠斯勒距离温哥华120公里,有一条公路叫做海天公路(Sea To Skey Highway)连接着海岸与雪山。行程两个多小时。一路上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一边是湛蓝的海峽,一边是绵延不断的高山森林,被称为加拿大西岸最漂亮的海岸风景。大道边长满了松树,虽是寒冬时节,却仍是郁郁葱葱。雪松像一座座塔一样,十分好看。
刚坐上车时,看到的是青松绿翠,越往前行,看到的雪就越来越多。最后看到的是白雪茫茫,铺天盖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一种壮观的美丽。
惠斯勒雪山到了,这里空气纯净,雪景宜人。我们住进了N女士事先预订的公寓,这个公寓套房有上下两层,三个房间加一个半层,正好可住四家人,有厨房,在这里的几天我们都可以自己开火做饭。
<br></h3><h3><br></h3> <h3> 惠斯勒滑雪胜地所在的惠斯勒市(City of Whistler)曾与温哥华市联手举办了2010年冬季奥运会,这里是当时冬奥冰雪项目的主赛场。它连续四年被《Snow Country》杂志评选为“北美第一滑雪场”和“北美最佳滑雪度假村”。惠斯勒小镇环山傍湖,环境优雅,极具欧陆风情,素有“小瑞士”之美誉。<br></h3> <h3> 整个滑雪区域包括两座大雪山,一座是惠斯勒山,一座是黑梳山。两座山呈V字型,山顶间拥有世界上最高最长的横渡箱式缆车(Peak To Peak)将两山相连,该滑雪场于1966年建成,两座山共有200多条滑雪道,37条索道,是加拿大雪道最多的滑雪场。其最长的雪道达11公里。购买惠斯勒雪票可以在两座山上通用,让滑雪爱好者随意挑选,任意玩耍。我计划连滑三天,其他人滑两天,中间一天他们去逛小镇并购物。</h3> <h3> 第一天我全部在惠斯勒山滑,滑了大部分中高级雪道。这张照片是在惠斯勒山雪道上望对面的黑梳山,能清楚的看到黑梳山上的雪道。</h3> <h3> 这就是连接两座山的大缆车,缆车索道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峡谷,云雾缭绕,宛如仙境。</h3> <h3> 第二天我主滑黑梳山,海拔2284米,垂直高度1609米,山顶还有冰河,技术高超的滑雪爱好者还可以体验冰河滑降的快感。雪道比惠斯勒山要宽,但是大部分是斜坡。</h3><h3> 这一天在黑梳山我又一次遇到了险情,这是我在国外滑雪第二次遇险,第一次是在铁力士山误入野雪区。这次是在黑梳山最右边的一个山凹里,那是这里比较高的山峰,没有树,漫山遍野都是雪,做缆车上去时突然天气发生变化,一个大云团从山上飘过,并刮起了大风,从缆车上下来,云雾中的山凹一片白茫茫,雪与天同色,什么也看不清,顿时意识到我出现了“雪盲”现象,不仅看不见雪道,甚至连远近和高低都无法分清,人在大片雪雾之中就会发生雪盲,出现雪盲时真的跟恐怖,完全无法前行。如果贸然前行就有掉入雪坑中的危险。只好原地等待,过了许久,我一直在下山的方向努力寻找不同的颜色,终于在十几米的地方看到了一排彩色小旗,那是用于指引雪道方向的小旗,应该是雪场因这片区域容易出现云雾且没有大树来帮助分辨方向而特别设置的安全标示。我沿小旗指引的方向试探着下滑,小旗其实沿雪道边设置有将近一公里长,弯弯曲曲,但我能看到的就眼前几米之内的几只,所以也看不出雪道的转弯趋势,只能滑一点停下分辨,然后再下滑。大概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才滑出了雪盲区域。</h3> <h3> 下得山来在黑梳山雪道图前拍了了张照片,留下纪念。图上靠右最高的山峰下就是发生雪盲的地方。</h3> <h3> 第三天我选择去滑两座山的非机压粉雪道。国内的雪场大部分是人造雪,雪质较硬,国外雪场都是天然雪,雪质松软,被称作“粉雪”,所以能滑到天然粉雪,特别是非机压粉雪,是很多雪友都向往的追求。所以我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这一天我把自己的雪板放在公寓,特意租了一个适合滑粉雪的大宽板来滑。有了与国内平时滑雪不一样的体验,也算不虚此行。</h3> <h3> 在惠斯勒滑了三整天雪之后,我们返回了温哥华,又在温哥华停留了几天,游玩了一些景点。这是卡皮拉诺吊桥公园。</h3> <h3> 在斯坦利公园看温哥华海湾大桥。</h3> <h3> 在斯坦利公园远望温哥华市区及五帆广场。</h3> <h3> 斯坦利公园滨海步道。</h3> <h3> 在伊丽莎白公园俯瞰温哥华城市与远山。</h3> <h3> 煤气镇的蒸汽钟,每到整点伴随着钟声从顶上喷出蒸汽。</h3> <h3> 又过了一年,2013年春节我们再次出发去国外滑雪旅行。这次只有我们夫妻俩和N女士及L先生四个人,我们选择了去美国太皓湖。我们从北京直飞旧金山,然后租车直奔太皓湖,旧金山到太皓湖距离320公里,行车近4个小时。 太浩湖(Lake Tahoe)是一个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边界上的湖泊,它是北美最大的高山湖泊,其三分之二在加州,三分之一在内华达州。湖水最深达501米,平均深300米,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9公里,绕湖一周有100多公里,面积有500平方公里,是美国第二深的湖泊,海拔1,897米。</h3><h3> 太皓湖的冬天是滑雪胜地,夏天则是避暑胜地,是美国西部首选的度假地,每逢周末假期,在80号公路沿途上,冬天可以看到载着各类雪具越野车,夏天可以看到拖着水上摩托车或者独木舟的露营车向太浩湖开去。</h3><h3> 太浩湖湖面静极,湖水清澈,浅处的碧色与深处的蔚蓝自然过度,混溶一片冰清玉洁的世界。如果说太皓湖像一只碧眼,那么湖岸上墨绿色层层叠叠的挂着白雪的杉树就是它的晶莹剔透般的睫毛。清冽冰透至极,细腻温柔无限,在你登高俯瞰的一刹那,那种美的视觉冲击会让你激动的眼泪几乎立刻就能流下来!</h3> <h3> 太浩湖是一个两座山脉间断层移动陷落所造成的大湖,有很多座山头围绕湖边,冬季降雪量非常大,因此是绝佳的滑雪场,沿湖一周有十几个大小雪场,如 Heavenly、Sugar Bowl、Squaw Valley 及 Alpine Meadows 等,都为滑雪者提供了适合各等级的滑雪坡和美丽的山景。各雪场中最美的当属Heavenly(天堂雪场),在湖的南边临近太皓镇,这几张照片都是在Heavenly雪道上拍摄的。而最大的雪场当属Squaw Valley,它在湖的北边,也曾是冬季奥运举办的场地。</h3> <h3> 我在太皓湖的滑雪一共安排了三天时间,前两天在最美的天堂雪场Heavenly滑,第三天其它人去离太皓湖不远的雷诺(Reno)城去玩,由于我以前去过雷诺,所以我就没去,而是把宝贵时间留给滑雪。我一人独闯这里最大的雪场Squaw Valley。</h3> <h3> 天堂雪场不仅风景好,雪道也极其丰富,各种级别的雪道合理分布,使不同滑雪水平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雪道。但整体看雪场的雪道难度不大,我用两天的时间尽量滑遍所有索道缆车,及大部分难度相对较大一些的雪道。</h3> <h3> </h3> <h3> 第三天我独自一人去滑Squaw Valley,这个雪场很大,是太皓湖最大的雪场,前后好几座山,雪道难度也较Heavenly大多了,感觉非常好,所以我在这里整整爽滑了一整天。<br></h3><h3> 由于雪场大,有很多树林里的雪很厚,且容易迷路,应该避免前往,否则会有危险。去年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报道,说是一个在旧金山硅谷工作的华裔工程师在Squaw Valley雪场遇难了,这个人其实是有十几年滑雪经验的滑雪高手,也经常在Squaw Valley雪场滑雪,对这个雪场非常熟悉,并且带有定位报警仪,由于去年雪特别大,他去了可能他认为以前不是很危险的野雪区域,结果落入深雪坑,没有办法自己出来,周围又没有其他滑雪者,等到救援搜到报警仪信号,赶到救援也为时已晚。</h3><h3> 所以滑雪其实是一项风险挺大的运动,有时会遇到雪崩等灾难,自己迷路和与他人碰撞甚至自己摔倒也都可能出现危险。所以遵守雪场规则,量力而行,谨慎小心,不去危险区域应时刻谨记!</h3> <h3> 在结束了三天的滑雪后我们返回了旧金山,旧金山我曾去过多次,所以这次属于带同伴旧地重游。去了九曲花街,渔人码头,金门大桥等。</h3> <h3> 隔海相望的恶魔岛。</h3> <h3> 金门大桥</h3> <h3> 在旧金山停留了两日,我们开车沿美国著名的滨海1号公路前往洛杉矶。1 号公路自然是美景多多,相信很多人都走过,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多说了。</h3> <h3> 到洛杉矶后又停留几日,到环球影城、好莱坞等市内景点看看,同时安排些购物,然后打道回国。</h3> <h3> 隔了一年的2015年春节,我们又出发了,这次还是我们俩和N女士及L先生四个人。这次与往次不同我们没有以滑雪为主,而是安排了较多的旅游,滑雪安排的是去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中的韦尔滑雪场。</h3><h3> 行程大致是从北京飞洛杉矶,然后转机飞盐湖城,在盐湖城租车,开车先到大盐湖看看,然后去拱门国家公园,再从拱门国家公园去大山中的韦尔,在韦尔滑两天雪,然后开车到丹佛,从丹佛乘飞机飞旧金山,从旧金山再租车,然后去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及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再回到洛杉矶,从洛杉矶再到圣地亚哥去一天,然后返回洛杉矶回国。</h3><h3> 从洛杉矶飞盐湖城和丹佛飞洛杉矶的飞机上,要飞越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向下俯瞰两座山脉的崇山峻岭,白雪茫茫,银装素裹,蔚为壮观。</h3> <h3> 盐湖城的大盐湖。</h3> <h3> 拱门国家公园的精致拱门。</h3> <h3> 从拱门国家公园到韦尔有400公里的山路,走70号高速公路,出发的地区是在犹他州的雅丹地貌,到处是红砂岩山体和沟壑,逐渐向科罗拉多的高山峡谷进发,地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气候也是变化万千,开始是万里无云,空气干热,进到山里海拔开始升高,黑云压顶,走着走着就是大雨倾盆了,雨刷都刮都刮不过来雨水,眼前白花花一片,行车速度大大减慢。中午过后出发的,本来天黑之前稳能到的,结果天黑下来,还有90公里,悲催的是天上又下起了大雪,而且是鹅毛大雪,感觉是在一天之内走过了夏秋冬,这最后的几十公里都是上上下下的盘山道,路上还有很多大卡车曾几度因路滑,大车上不去坡而堵塞了公路,不能前进。幸亏我们租的是雪弗莱大号四驱SUV,车的雪地爬坡能力很强,在雪中又行驶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目的地。</h3> <h3> 韦尔(Vail, Colorado USA)滑雪场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有21.5平方公里的可滑雪面积。同时,拥有各种豪华设施,是美国最大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滑雪场,长期被评为顶级滑雪胜地,并享有全美最佳和最大单板滑雪胜地的世界美誉。</h3><h3> 关于世界十大滑雪场的排名有多个版本,但无论哪个版本,美国的韦尔和加拿大的惠斯勒滑雪场都被排进了世界前十。
 韦尔滑雪场有超过120个指定滑道,滑雪高手可以在这里尝试各种极具挑战性的地形。垂直落差达1000多米,滑雪者可随意选定一个地方,俯冲而下,体验垂直落差带来的刺激与快感。
 韦尔滑雪场拥有7个充满传奇色彩山坳的滑雪场,在前山拥有绵长而令人心跳的雪道和几个不同的地形公园,是初学者的天堂。而后山,有着辽阔的林海雪原,最高处超过3500米,是中级滑雪者和高级滑雪者的挑战胜地。<br></h3> <h3> 韦尔的坡道仿佛是上帝为了滑雪而创造的,它拥有一种近乎超自然的吸引力,让无数滑雪爱好者魂牵梦绕。韦尔成为北美洲第一个现代化的冬季旅游娱乐目的地。这里的滑道也不危险,你可以沿着一条路不断向前滑行,直到你的腿累得发抖,也绝对不会看到滑雪场的尽头。这些因素也让韦尔连续多年成为票选第一的“美国最适合家庭滑雪的旅游胜地”。<br></h3> <h3> 在韦尔滑雪的最后一趟,我们选择了从最高的山开始下滑一直滑到雪场最西边的山脚,总长八公里,中间有多次停歇,或者看地图找路,一共滑了有半个多小时才滑到底,这是我这些年单趟滑过最长的雪道!</h3> <h3> 滑完第一天回到住处,头很疼,回想起来好像滑雪的一整天都晕乎乎,头一直在微微的疼,也一直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回来一查,原来这地方海拔很高,很多雪道都在3000米以上,原来是有些高原反应了。</h3><h3> 早晨起来,状况没好转多少,所以决定不滑了,提前一天前往丹佛。去丹佛的路仍然大部分是山路,有雪。前天晚上大雪中立了功的雪弗莱今天出了状况,可能是前边租车者往玻璃水罐中加了水,或是玻璃水不是耐低温的,结果玻璃水管路被冻了,喷不出水了,路上的雪被车压的有些化了,不时被大车带起来的水雾喷的满前挡玻璃都是泥,看不清路况,开起来很危险,走一段时间,就得停下来从地上捧几把雪撒在前挡玻璃上,再用雨刮器刮。这样勉强开到一个服务区,结果服务区也没有维修车间,无法维修,后来一个老司机给我们指点了一下,说用开水浇,没准能浇通,于是,我们从服务区要了开水,往玻璃水管和水罐上浇,还真好使,浇了几杯开水,就解冻了,雨刮器能喷水了。我们把原来的玻璃水都喷掉,买了新的耐低温的加上。终于抵达了丹佛。</h3> <h3> 在丹佛游玩了一天,然后乘飞机飞往旧金山,在旧金山又租了一辆车,开往约塞米蒂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中文译名也叫优山美地,词意相当贴切,这个国家公园是美国最早开发的国家公园,被列入是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有如此的名气,美的无需多言,自然也被大家所熟知,在此就不多描述了。</h3> <h3> 离开约塞米蒂,下一站准备去巨杉和国王峡谷国家公园。在美国内华达山脉中有一片巨杉群,有很多巨大的杉树,大到直径达10米,高百余米,树龄达几百年甚至千年。其中有一棵大树的根部地面以上有个树洞,能走汽车,道路从树中穿过,成为一绝,非常震撼,所以非常值得一看。</h3><h3> 去巨杉公园的路要比去约塞米蒂的路难走一些,海拔高,路陡湾多。我们翻山越岭终于到达了公园门口,但悲催的是,公园内因雪大,只有四驱或装防滑链的两驱车才能进入公园。这是我们没预料到的,如果要知道是这样,就该在旧金山租个四驱车。问公园有没有卖防滑链的,被告知公园没有,但原路返回下山15公里有商店能买到防滑链。没办法只能下山去买,在买了防滑链并成功试装后,重新上山。待开到离公园大门还有5公里时的一个陡坡时,车在行进中突然熄火,仪表盘显示ESP系统故障,熄火后再次点火不成功,我们立即处于危险状态,这一段路正是处在急弯陡坡的盘山道,路很窄,只有上下两条车道,没有停车带,车就停在车道上,我们这条车道在外道,也就是靠悬崖一边,下山车道在靠山体一边,前方是向左急转湾,所以从上边下山的车看不到我们,山下来的车能看到我们。当时正是我在开车,我立即让车上其他人全部下车,离开车辆,并让他们分别向前后两个方向跑开,看住两方向车辆。过了两分钟,我再次点火,结果还真成功点着了,但故障报警并没消除。我们紧急商量,决定取消继续上山进公园的计划,立即返回。因为我们现在所处路段其实还没有雪,而进公园要求装防滑链,说明进公园后,还要往更高海拔开几公里才能到达巨杉景区,进公园后雪会很多且路况可能很差。气温也会很低,车更容易熄火,所以不能冒险前行。故当机立断立即下山。我在转弯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掉头,并将车逆行停在上山车道上,因为我们所处弯道下山车看不到我们,且下山车车速快,如果我停在顺行下山车道上,再让其他人上车,很可能在他们上车过程中,如果有下山车辆过来,那么必被撞无疑,而逆停在上山车道上,至少山下上来的车能预先看到我们,且上山车车速慢,有反应处理时间。当同伴都上车后,我启动车辆,小心下山。说来也怪,等我们回到平原后,故障报警就消失了。说明这个故障可能与海拔高度有关。如此看来,我们不继续向海拔更高的公园前进是正确的选择,否则真有可能发生危险。</h3><h3> 在回到洛杉矶还车时,我们向租车公司反应了情况,并要求赔偿,原因是由于车辆故障耽误了时间,破坏了我们的游览计划,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开始租车公司不肯赔,幸亏我们之中有有北美生活经验又熟悉北美租车规则且英文超棒的N女士,经多番交涉并要求用电脑查看车辆故障报警记录后,他们同意给了赔偿。</h3><h3> 巨杉和国王峡谷公园成了我们这次旅行的一个遗憾,只能相约以后有机会再去。不幸的是那棵能过汽车的千年巨杉在去年倒下了。这千古一绝再去时也看不到了,不过跟那棵树同样大的树还有很多棵,所以以后还是值得再去的,只是不能体验开车从树洞中穿过的感觉了。</h3> <h3> 回到洛杉矶后,我们安排了一天去圣地亚哥,圣地亚哥是美国西海岸最南边的城市,临近美墨边境。城市很美,很值得去看。这里也是美国太平洋舰队最大的基地,能看到几艘航空母舰和很多大型补给舰、登陆舰等。还可以上那艘退役的航母上去参观。看这座海港城市的最好视角是坐一下专门的游览船,沿着海岸转一圈,能看到在陆地岸边所不能领略到的城市风光。所以去圣地亚哥,如果时间紧那么请记住,什么都可以忽略,只有坐游览船不能忽略。</h3> <h3> 十五年的滑雪旅程快乐远多于风险,收获远多于遗憾!感谢引我进去滑雪运动的B先生及夫人,怀念与你们一起滑雪的那些日子!感谢X先生及夫人,没有你们第一次出国滑雪旅行不能成行!感谢N女士,你在后三次出国滑雪旅行中出力最大,没有你这几次也不能成行!感谢L先生,我们在一起滑雪次数是最多的,谢谢一路相伴!</h3><h3> 人是需要有梦想的,尽管不是所有梦想都能够实现,但梦想能让人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让人始终充满美好期待。</h3><h3> 单就滑雪而言,我就有过很多的梦想,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滑雪胜地值得去,我至少梦想过去法国的三峡谷、霞慕尼,瑞士的达沃斯、圣莫里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圣安东,意大利的多乐美地、都灵,新西兰的皇后镇,日本的长野、北海道等等。2015年以后没有再去出国滑雪,尽管我不知道最终我还能实现几个滑雪梦想,但我的内心始终告诉我去实现梦想的路还远没有走完。我还会继续,即使是不能滑雪了,我也希望能看到更多的雪山。</h3><h3> 滑雪的旅程是精彩的,尽管它不时也伴随着风险。</h3><h3> 滑雪的旅程是快乐的,尽管也经历了多次摔倒。</h3><h3> 回想起十五年来征服过的那些雪山、那些雪场、那些雪道,回想起一同滑过雪的所有朋友,回想起这过程中的那些点滴故事,不时为有过这些经历而欣慰,收获的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经历本身,更重要还有过程中的那些精神所得。</h3><h3> 一个对自然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就会崇敬自然、敬畏自然、热爱自然,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就接触自然,在融于大自然的过程中洗涤心灵,感受美好,享受幸福!</h3><h3> 对我来说,滑雪旅行无疑是拥抱大自然的很好的方式,只要好奇心未泯,梦想还在,那见雪秒燃的热血就不会停止沸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