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挚友,游湖州(二) ――探访南浔古镇

老叟童心

<h3>文:老叟童心</h3><h3>摄影:裕谷(部分照片选自网络)</h3> <h3>我对南寻古镇早已神往,玉国兄也熟知我这点心事。第二天凌晨五点,醒来刚洗潄完毕,玉国兄就把做好的营养早餐端到了桌上。用完早餐后,六点多钟,我们就踏上了开往南浔的大巴。</h3><h3>大巴行驶的路线正好沿着长湖申运河,透过车窗,运河在朝阳的映射下泛着金色的波浪,河面上来往的货船穿梭不息,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h3><h3>车行约四十分钟,大巴行驶到终点南浔客运站。下了车,我们又换乘一辆旅游三轮车直达南浔古镇风景区大门。</h3> <h3>南浔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占地面积约34平方公里。古镇以南市河,东市河,西市河,宝善河构成十字河骨架。沿河两岸形成商业街区。既有古香古色的商铺和寻常民宅,更有众多高品位的私家大宅和江南园林,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与大宅园林交相辉映的街区特色。尤其那些座落在街区中西合壁的建筑更引人注目,这些建筑使得南浔古镇在中国江南古镇中别具一格,堪称一绝。</h3> <h3>我与玉国兄刚入古镇大门,巧遇一位导游带着一队听口音象是江西赣州的游客经过,导游风趣幽默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讲解立刻吸引了我们,情不自禁地混迹于游客的队伍步入了小莲庄。</h3><h3>进了小莲庄,导游挥动着一面黄色的三角小旗,把游客召集在自己周围,便滔滔不绝地开讲了。他首先介绍了小莲主昔日的庄主刘镛,刘镛是南浔富商,位列南浔四象之首。四象是指南浔的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四大家族。小莲庄就是刘家的私家园林,始建于1885年,是刘家祖孙三代,历经四十年才建成的。而此刘镛非彼刘墉,他不是我们通过影视熟知的乾隆年间的宰相刘罗锅,导游如是说。</h3><h3>刘镛虽为南浔首富,但乐善好施,经常捐款赈灾,据说安徽遭遇洪灾,刘家一次就捐款三十万两纹银,为此受到皇帝褒奖,御赐牌坊一座。现在这座高大的牌坊巳然矗立在小莲庄内。</h3><h3>南浔除了四象,还有八牛,七十二墩狗。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是光绪年间对南浔一带以蚕絲起家富商的统称,按其财产多寡分别曰其象,牛,墩狗。</h3><h3>清朝末民国初,湖州因其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境内河网密布,运河贯通全境而促成蚕絲业发达,造就了一批经营蚕絲业而富庶的商人,也积淀了厚重的历史人文景观。小莲庄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h3> <h3>小莲庄由义庄,家庙,园林三部分组成,占地27亩。小莲庄的得名,传说是因刘镛羡慕元代湖州大书画家赵孟頫的〝莲花庄〞而命名,故曰小莲庄。庄内古木参天,牌坊耸立,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置身其中,感受到迎面扑来的阵阵古朴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我们仿佛在翻阅一册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赏心悦目地欣赏昔日刘家的荣耀与辉煌。</h3><h3>刘氏家庙是庄内主要的建筑群,与园林长廊仅一墙之隔,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场所。家庙坐北朝南,由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组成。正厅檐下〝圭璋令望〞匾额及明间悬挂的宣统皇帝御賜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均彰显了刘家的荣耀。</h3> <h3>小莲庄的外园,中心是十亩荷池。荷池周边被郁郁葱葱的绿树环绕,各具特色的建筑,东升阁,退修小榭,掩醉轩等点缀其中,别具江南园林的韵味。沿池碑刻长廊曲径蜿蜒,留下众多名人佳作。</h3><h3>我与玉国兄漫步在荷池畔石径小路上,饱览荷池美景。时值初夏,荷花未开,但连片葱绿的荷叶飘来阵阵荷香,沁人心脾,让人神定气爽,感觉絲絲清凉。我们贪婪地呼吸着带着初夏凉气的芬芳,久久不愿离去……。</h3> <h3>跟随着导游的脚步,跨过一条小溪,我们来到了嘉业藏书楼。藏书楼掩映在一片绿树成荫的园中。形成了楼外有园,园中有池,池畔有亭的园林布局。园中古木参天,池中荷叶飘香。</h3><h3>嘉业藏书楼始建于1920年,于1924年峻工。占地面积约20余亩,是刘镛之孙刘承干所建。因末代皇帝傅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h3><h3>藏书楼规模宏大,书藏丰富,尤其以收藏古籍闻名。藏书楼建筑呈中西合壁风格,是回廊式两层楼房,共有书库52间,曾经藏书60万册。它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现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h3><h3>嘉业藏书楼经历抗日战爭和文革两场浩劫,但幸免于难,得以保存。如今书楼与美景依旧,但那些珍贵的书籍却难觅踪迹,也不知流落何方,让人叹息……。</h3> <h3>刚走岀嘉业藏书楼,耳际就传来一阵阵喧闹喜庆的音乐声。追寻着音乐声走近一看,原来我们恰遇南浔古镇特意为游客推岀的水乡民俗婚礼。只见三只小船尾首相连,鱼贯而行,小船装饰的极为喜庆。前船司仪,中船新郎新娘,后船满载嫁妆。音乐声悠扬悦耳,引得众多游客随着小船移步前行,感受着童话般爱情的温馨。</h3> <h3>古镇上的水上婚礼散发岀浓郁的江南水乡韵味,形成了一道赏心悦目的靓丽风景,它吸引着对爱情怀着美好向往的游客,甚至包括相濡以沫的老人来此重温当年的爱情,他们登上喜庆的红船,驶向幸福的彼岸。让人感叹,岁月流逝改变的只是容颜,而天长地久的爱情与红船一道定格成永恒。·</h3> <h3>这是玉国兄拍下的民俗婚礼的视频。</h3> <h3>中午时分,我们顶着夏日的骄阳,来到张氏旧宅。张氏旧宅是南浔古镇保存完好的一座中西合壁的深宅大院,从外表看并不起眼,步入深宅却感觉别有一番洞天。张氏旧宅原主人张石铭,是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的孙子。他是清光绪年间的举人,其思想开放,主张维新。是〝公车上书〞参与者之一。他不仅具有很高的商业天赋,经商很成功,还酷爱碑石,古籍;是南浔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h3> <h3>走进张氏旧宅,是一个不大的庭院。大厅上悬挂的〝懿德堂〞金字匾额分外显目。懿德堂南侧三间房屋是〝择是居〞,是张石铭的书斋。择是居后面的〝花厅〞,是主人生活与接待宾客的地方,楼上则是其眷属的卧室。花厅上方悬挂〝以适其志〞的匾额是晚清改良派领袖康有为书写。</h3><h3>懿德堂建筑精美,装饰典雅,雕刻精湛,富丽堂皇,具有典型的江南传统的建筑风格。但其地面却铺设了十九世纪西欧流行的花式瓷砖,恰好反映了屋主人思想开放,不拘束缚的思维理念和行事风格。</h3><h3><br></h3> <h3>芭蕉厅是张氏旧宅中另一看点,它是张氏旧居中式建筑向西式建筑的一个过渡地段。</h3><h3>芭蕉厅名曰厅,实际上是一方天井,天井侧面墙上有几樘漏窗,窗花是用石材雕刻岀来的芭蕉叶,故名芭蕉厅。芭蕉叶雕刻精细,造形精美。据说,当年芭蕉叶上曾镶嵌了几十颗价值不菲的蓝宝石,如今,宝石不在,只留下镶嵌的痕迹。</h3><h3>漏窗窗花竟然用蓝宝石镶嵌,当年张家的财富可见一斑,不禁让人惊叹!</h3> <h3>穿过〝芭蕉厅〞,走岀舞厅,又是一方天井。天井两棵高大的广玉兰,分列在一幢西式风格的两层楼房两边。这幢楼叫〝西洋楼〞,又称〝韫辉斋〞,取名韫辉斋岀自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为内藏真才实学之意。</h3><h3>现在韫辉斋经过修缮后已成为张氏家族史迹陈列室。张家祖籍在安徽休宁县,为图谋发展,来到南浔,后又进入上海。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较为深远的巨商富贾。演绎了〝徽商〞发家致富的传奇故事。</h3><h3>张氏一门三代风流儒雅,富收藏,精鉴别。在近代文化史上亦被传为佳话。</h3> <h3>张氏旧宅将中西建筑风格相互穿插,融汇贯通,形成了中西合壁鮮明的历史文化特色。其宅内外装饰大量采用了源自西欧的材料与工艺;而室内陈列的物品既有古香古色的中式家具,精美绝仑的案头花瓶,吉祥喜庆的中国宮灯;又随处可见体现现代文明特征的西洋舶来品,留声机,落地自鸣钟,电风扇,豪华玻璃吊灯……等等。</h3><h3>置身张氏旧宅,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时代交替的痕迹;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相互辉映,熠熠闪光的场景;让我们目不暇接,流连忘返……。</h3> <h3>为了弥补在湖州未能参观民国纪念馆的缺憾,玉国兄欲意领我游览古镇上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这样的机会,我当然不愿错过,于是欣然前往……。</h3><h3>张静江是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与张石铭同属南浔张氏家族,是堂兄弟。张静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虽身体残疾,但在国民党成立初期却享有盛誉,颇有影响。孙中山称他为〝革命圣人〞,蒋介石则誉他为〝革命导师〞。他曾在国民政府中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还分别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监察委员和中执委主席等职。</h3><h3>后因与蒋介石关系恶化,张静江从此退出政坛,并开始研究佛学,取佛号为〝卧禅〞。一九五零年张静江在美国去世,享年七十四岁。</h3><h3>张静江故居现被浙江省,湖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h3> <h3>沿着景区路牌的指引,我与玉国兄向张静江故居方向追寻。一路信步前行,一面沿途观景,感受古镇的民俗风情。</h3><h3>下午时分,游人稀少,古镇显得分外幽静与安宁。此刻的南浔更象一位矜持的少女,透着几许恬静,几许婉约,几许清纯。</h3><h3>沿河的粉墙黛瓦,亭阁飞檐,石拱小桥,低垂的杨柳,缓缓的小溪;仿佛凝固成一幅美仑美奂中国水墨画,美的让人心醉,美的使人沉缅……。</h3><h3>来到一座廊桥上,我与玉国兄不约而同地坐在了廊桥供人休息的木椅上,任凭微风拂面,一面欣赏美景,一面享受着难得的悠闲与安宁,竟不知不觉悄然入睡……。醒来,仍久久不愿离去,此刻,我真希望时光定格在永恒。</h3> <h3>跨过廊桥,步行约几百米就来到张静江故居了。走近一看,只见故居两扇黑漆大门紧闭,看了通告,才知故居正值修缮,暂不向游客开放。吃了闭门羹,心中难免有些失落,此次湖州之行,未参观民国纪念馆和张静江故居是唯一的憾事了。但转念间又觉得释然,阿Q地想到,此次未能参观,不正好是下次重游的缘由与借口吗?</h3><h3>生活原本五味杂陈,人有时还真需要一点阿Q精神,为的是拂去心中的烦脑,让快乐长存在心。</h3> <h3>百间楼我们此次南浔之游的最后一站。它位于南浔古镇的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而建。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迎娶儿媳,为儿媳所带的百余家奴所建。始建时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h3><h3>百间楼错落有致地排列在运河两岸,古朴而雅致,秀气而不失庄重。沿河居民生活悠闲精致。</h3> <h3>我们游览百间楼时,已是下午三点多钟,但见一年近花甲的老者正在用歺。家门前,运河畔,树荫下,摆一小方桌,桌上有辣椒炒虾一盘,小菜三碟。老者脸色泛红,似乎刚喝完酒。看着他悠然自得愜意的样子,我们也不禁被他打动,玉国兄还与他交谈了几句,为他拍了张照片。老者告诉我们,他平常吃的鱼和虾都捕自门前的运河,没污染,味道鲜美。说话时眉宇间流露岀几分得意的神情。</h3><h3>面对此情此景,我忽然感悟,这不正是我渴求与神往的晚年生活吗!一杯酒,一壶茶,避开闹市的喧嚣,远离世俗的烦脑,慢慢地欣赏美景,静静地反思人生,让尘封的记忆和思绪随着运河缓慢地流淌,时光不老,余生无忧………</h3> <h3>踏上归途的大巴,我心中依然留存着对南浔古镇深深的眷念,古镇的美震憾着我的心灵。我脑海中一直思索着,与江南众多古镇相比,南浔古镇究竟美在那里?美的特色又有那些?是秀色可餐的水乡韵味,是中西合壁形态各异的建筑群落,还是底蕴厚重的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h3><h3>思忖良久,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也许三者兼具就是她美的特色。如果把南浔古镇比作一位美丽的姑娘,景色怡人的江南水韵就是她美丽的外衣,中西合壁的建筑群落则象她佩带的华贵饰物,而厚重的历史人文底蕴就是她内在气质;那是一种从骨子里散发岀来的,与生俱来的美,是让人震撼,令人倾倒的美!</h3><h3><br></h3><h3> 二0一八年七月二十九日</h3> <h3>后记:</h3><h3> 南浔归来,回到市区,已近下午五点了,玉国兄又提议陪我到太湖景区走走。为陪我游南浔,从早晨六点到下午五点,近十一个小时,玉国兄鞍马劳顿,全程陪同,不言而喻,他体力已严重透支了,我也感到疲倦。但他盛情相约,又让人不忍拒绝,于是,我们又乘车来到浩瀚无际的太湖边。</h3><h3>湖畔高楼林立,湖面帆影点点,远远脁望,水连天际,浩淼无边,湖水在夕阳余晖的照耀下,波光鱗鱗,蔚为壮观。我们行走在湖畔,任凭湖风吹拂,倦意与暑气也随风逝去……</h3><h3>此次湖州之行,两夜三天,玉国兄朝夕相伴,宿,食,游,行,悉心照料,细致入微,手足之情,胜似同胞,让我收获了满满的感动!</h3><h3>在此,谨向玉国兄表达深切的谢意!</h3>